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宏观 | 大类资产周报:风险偏好回暖带动权益市场上行

招商宏观 招商宏观静思录 2023-06-18

大类资产配置小组

张静静    S1090522050003    首席
张一平    S1090513080007    联席首席,组长
罗   丹    报告联系人               研究员

报告发布时间:2023年4月1日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过去一周大类资产表现:美股>港股>A股>债券>黄金。权益:1)A股市场:A股市场先跌后涨,风险偏好开始回升。周初工业企业利润跌幅超预期引发市场对于国内经济复苏节奏的担忧,A股市场单日受挫,此后多日也未突破关键性点位,直至周四下午消费股和能源股相继上涨,才终结沪指连跌态势。但周五公布的PMI数据显示扎实复苏的方向未变,这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预期开始转向,A股顺势反弹。2)港股市场:市场交易情绪回暖,本周港股震荡回升。本周海外金融风险暂时得以控制,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外资继续大量涌入香港。另外,尽管本周内地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跌幅超预期,港股多头和空头持续博弈,但受阿里相关消息影响,在新消费、互联网科技业等行业的带动下,港股继续震荡回升。往后看,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内地经济恢复持续向好的预期也会推动港股短期继续上行。3)美股和其他:美股三大指数、欧洲主要股市集体走高。本周硅谷银行被收购的交易落地,风险偏好出现回暖。此外,美国经济数据显示通胀韧性正在消退,本周超预期的初请失业金人数预示着劳动力市场紧张可能出现缓解。市场预期通胀的改善以及近期的银行业危机将会引导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美股三大指数均呈现上涨趋势。欧洲股市方面,受益于银行业风险的暂时平息叠加欧元区3月CPI同比增幅低于预期,本周欧洲主要股市强势走高。债券:1)国内:债市持续震荡。监管压降同业杠杆的传言被辟谣后,本周债市反弹。前半周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偏弱叠加股市迟迟未能突破关键点位,债券配置价值较高。周五,PMI数据公布,显示经济延续修复趋势,市场走出利空落地的行情。往后看,需要继续关注信贷增速变化以及经济恢复状况。2)海外:美国、欧元区主要国家10债收益率先上行后下行。周初全球银行业危机暂时得以缓解,并且欧美央行官员也多次发表“鹰派”言论,受此影响,美国、欧元区主要国家10债收益率上行。此后,欧美主要国家陆续披露的经济数据反映出通胀正在缓解但经济不容乐观,在市场预期加息政策可能提前转向的强化下,美国、欧元区主要国家10债收益率顺势下行。大宗:原油强势反弹,黄金价格继续承压。本周市场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有所消退,同时美国原油库存下降超预期叠加伊拉克石油供应仍处于中断,国际原油价格强势反弹。黄金价格方面,尽管本周美元指数弱势震荡利多黄金,但在市场对风险资产转向的影响下,黄金价格上涨动力明显不足。外汇:美元延续弱势,人民币汇率先跌后涨。本周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避险需求回落,此外美国数据公布显示通胀改善,叠加美国经济衰退预期,美元指数整体弱势震荡。人民币汇率方面,受工业企业利润跌幅超预期、IMF提振中国经济恢复信心、国内3月PMI数据显示经济复苏趋势不改等多因素的影响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先跌后涨的趋势。

正文


一、大类资产总体回顾(3月27日-3月31日

权益:
1)A股市场:A股市场先跌后涨,风险偏好开始回升
周初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公布,利润跌幅超预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22.9%)引发市场对于国内经济复苏斜率的担忧,A股市场单日受挫,此后多日也未突破关键性点位,直至周四下午消费股和能源股相继上涨,才终结沪指连跌态势。周五公布的PMI数据显示扎实复苏的方向未变(3月制造业PMI录得51.9,环比2月回落0.7,水平仍然处于近两年的次高点),这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预期开始发生转向,A股顺势反弹。往后看,1季度经济数据以及4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的具体部署会成为A股短期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
上证指数收盘为3272.86,本周涨跌幅为0.22%↑,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沪深300涨跌幅分别为0.79%↑、1.22%↑、1.23%↑、0.59%↑;
从大中小盘的涨跌幅看,大盘指数(0.66%↑)>小盘指数(0.45%↑)>中盘指数(0.38%↑);成长指数(0.89%↑)>价值指数(-0.07%↓);
从细分板块,石油石化、农林牧渔、传媒、食品饮料和汽车表现较好,分别上涨3.32%、2.37%、2.35%、2.32%和2.24%;建筑、国防军工、综合金融、房地产和轻工制造表现较弱,分别下跌3.11%、2.85%、2.83%、2.76%和2.21%。
本周A股资金净主动买入额为-1324.41亿元,其中中证500和沪深300的资金净主动买入额分别为-143.06亿元和-186.11亿元。
2)港股市场:市场交易情绪回暖,港股继续震荡回升。
周初FDIC宣布第一公民银行收购硅谷银行,海外金融风险暂时得以控制,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和,外资继续大量涌入香港,助力港股回升。尽管本周内地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跌幅超预期,港股多头和空头持续博弈,但受阿里相关消息影响,在新消费、互联网科技业等行业的带动下,港股继续震荡回升。往后看,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内地经济恢复持续向好的预期也会推动港股短期继续上行。
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收盘分别为20400.11和6968.86,本周涨跌幅分别为2.43%↑和2.56%↑。
从大中小盘的涨跌幅看,大型股(2.16%↑)>大中型股(1.87%↑)>中型股(0.14%↑)>中小型股(-0.23%↓)>小型股(-1.38%↓);
从细分板块,新消费、互联网科技业、物业服务及管理、防御行业和科技表现较好,涨跌幅分别为3.6%、2.87%、2.27%、1.91%和1.87%。
3)美股和其他:美股三大指数、欧洲主要股市集体走高。
随着硅谷银行被收购的交易落地,本周市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担忧缓解,风险偏好回暖。此外,本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三周来首次上升,这预示着劳动力市场紧张可能出现缓解,同时美国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4.6%,为2021年10月以来最小增幅。市场预期通胀的改善以及近期的银行业危机将会引导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美股三大指数均呈现上涨趋势。欧洲股市方面,受益于银行业风险的暂时平息叠加欧元区3月CPI同比增幅低于预期,本周欧洲主要股市强势走高。
道琼斯工业、标普500、纳斯达克综指、欧元区STOXX50、日经225、韩国综指,本周涨跌幅分别为3.22%↑、3.48%↑、3.37%↑、5.45%↑、2.40%↑、2.56%↑。
债券:
1)国内:债市持续震荡。
本周公开市场共有3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累计进行了11600亿元7天逆回购,净投放8110亿元。关于监管压降同业杠杆的传言被辟谣后,本周债市反弹,前半周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偏弱叠加股市迟迟未能突破关键点位,债券配置价值较高。周五,PMI数据显示经济延续修复趋势,市场走出利空落地的行情,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往后看,需要继续关注信贷增速变化以及经济恢复状况,市场部分机构对降息仍有期待。
利率债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0285,本周下行1.48BP↓,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0223,本周下行6.00BP↓,期限利差(10Y-1Y)为62BP,本周上行4.52BP↑;
信用债方面,1年期企业债利差(AAA)为54BP,本周上行5.40BP↑,1年期城投债利差(AAA)为58BP,本周上行6.22BP↑;
资金利率方面,资金利率方面,7天Shibor为0.0222,本周上升51.20BP↑;DR007为0.0239,与上周相比,平均值上升68.95BP↑;
中美利差(10Y)为-63BP,本周扩大11.48BP;中美利差(2Y)为-167BP,本周扩大31.60BP。
2)海外:美国、欧元区主要国家10债收益率先上行后下行。
周初市场预期金融市场风险的暂缓将为欧美央行重新回归控制高通胀的主线提供支持,受此影响,美国、欧元区主要国家10债收益率上行。不过,在随后的时间里,欧美主要国家陆续披露的经济数据反映出通胀正在缓解,市场预期加息政策可能提前转向,美国、欧元区主要国家10债收益率顺势下行。
美国10债收益率为3.48%,本周上行10.00BP,期限利差(10Y-2Y)依然倒挂,为-58BP,本周倒挂幅度扩大17.00 BP;法国、德国、意大利10债收益率分别为2.78%、2.35%、4.12%,本周分别上行11.80BP、32.00BP、11.00BP。
大宗商品:
原油强势反弹,黄金价格明显承压。
本周投资者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有所消退,经济复苏的预期支撑原油未来需求增加,另外本周美国原油库存下降超预期叠加伊拉克石油供应仍处于中断,国际原油价格强势反弹。黄金价格方面,尽管本周美元指数弱势震荡利多黄金,但受市场对风险资产转向的影响下,黄金价格上涨动力明显不足。
1)国内:原油、沪金、螺纹钢、沪铜、沪铝、谷物,本周涨跌幅分别为3.94%↑、0.15%↑、2.20%↑、-0.85%↓、1.24%↑和-0.76%↓;
2)全球:布伦特原油、COMEX黄金、LME铜、LME铝、CBOT大豆,本周涨跌幅分别为6.37%↑、-1.07%↓、0.09%↑、3.16%↑、3.24%↑。
外汇:
美元延续弱势,人民币汇率先跌后涨。
本周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避险需求回落,此后美国经济数据公布显示劳动力紧张局面和通胀压力均有所缓解,美国经济衰退预期上升,受此影响美元指数整体弱势震荡。人民币汇率方面,受1-2月工业企业利润跌幅超预期、IMF提振中国经济恢复信心、国内3月PMI数据显示经济复苏趋势不改等多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先跌后涨的趋势。往后看,近期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或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
美元兑人民币为6.87,本周人民币贬值幅度为0.50%;欧元兑人民币为7.49,本周人民币贬值幅度为1.18%;美元兑欧元为0.92,贬值幅度为1.02%;美元指数为102.59,下降幅度为0.51%。

二、影响大类资产配置的宏观新闻和数据

国内:
1、3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能源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体系加快形成,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
2、3月27日,证监会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REITs常态化发行。拓宽试点资产类型,研究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REITs,优先支持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项目。分类调整项目收益率和资产规模要求。推动扩募发行常态化。扩大市场参与主体范围,支持优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开展ABS及REITs业务。
海外:
1、3月31日,马斯克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高管与AI研发人员呼吁暂停对AI的快速开发。马斯克、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Stability AI创始人Emad Mostaque等上千名科技大佬和AI专家已经签署公开信。该公开信也呼吁,AI实验室和独立学者应针对高级AI的设计和开发共同制定实施一套共享安全协议,确保AI的安全性,呼吁暂停对强大的新AI工具的快速开发。
2、3月28日,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开幕。会议的首要议题是讨论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会议讨论了通过本币交易(LCT)计划减少对主要货币依赖的努力。这是之前已经开始在东盟成员国之间实施的本币结算(LCS)计划的延伸。
3、3月29日,全球银行业出现动荡后,英国央行称正处于高度警戒状态。英国央行总裁贝利表示,在全球银行业出现动荡之际,央行处于警戒状态,但补充称,英国没有面临与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困境相关的压力。他表示,给所有银行存款提供担保不应是常态。他称,一旦任何此类担保被取消,就会有导致银行挤兑的风险。贝利还表示,英国不会像瑞银紧急接管瑞信时那样对待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持有人。

三、本周房地产政策变化

四、下周重点数据和事件展望

风险提示:

海外流动性风险超预期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3年4月1日的《风险偏好回暖带动权益市场上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27日-3月31日)》报告,报告作者张静静、张一平,联系人罗丹,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往期文章


20230401 复苏即将进入换挡期——3月PMI点评

20230331 小荷才露尖尖角,预期开始起变化

20230330 央行结构性工具如何助力消费?

20230329 需求继续回暖仍需政策支持——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1期)

20230328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触底——2023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327 阶段性预期底部——宏观周观点(2023年3月26日)

20230326 从财政四本账看2023年财政发力重点

20230326 国内权益市场表现好于债市——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20日-3月24日)

20230325 基础设施REITs政策落地释放的积极信号

20230324 蓄势待发——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

20230323 “预期陷阱”与“临门一脚”——3月FOMC点评

20230322 经济环比修复速度向均值回归——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0期)

20230321 怎么理解海外风险传导的逻辑与影响?

20230320 “盲人摸象”阶段即将告一段落——宏观周观点(2023年3月19日)

20230319 原油大跌,黄金大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13日-3月17日)

20230318 收入降速,前置财政将持续发力——2023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0318 怎么看超预期的降准?

20230317 复盘:美联储加息结束后的资产表现

20230316 开年经济复苏的成色和亮点——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316 超额续作下,降准概率降低——3月MLF操作点评

20230315 FED政策转向前的代价——硅谷银行事件跟踪

20230315 通胀或逐渐成为次要矛盾——2月美国CPI点评

20230314 总理答记者问的要点总结和学习体会

20230314 投资需求继续扩张——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9期)

20230313 债强股弱——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6日-3月10日)

20230313 警惕海外负面因素的传导——宏观周观点(2023年3月12日)

20230312 就业未传递更坏消息——2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311 信贷“大小月”规律终被打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311 怎么看海外流动性风险?先“危”后“机”——硅谷银行事件点评

20230319 怎样理解CPI大幅低于预期——2月通胀点评

20230309 美国劳动力市场指标全梳理

20230308 出口好于预期,进口恢复仍需等待——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0307 无需对出口过度悲观

20230307 如何理解5%的GDP目标增速——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8期)

20230306 预期波动后,需关注复苏结构——宏观周观点(2023年3月5日)

20230305 从有限信息中能看到什么——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20230305 权益市场表现强劲——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27日-3月3日)

20230304 美国通胀将如何演绎?从货币和通胀的关系谈起

20230303 国别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0230302 PMI提供的三个事实和三个猜想——2月PMI点评

20230301 社融回升,持续关注生产端修复——2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301 全球疫后修复红利还剩多少?境内服务消费篇

20230228 经济复苏能否持续——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7期)

20230227 有“安全垫”的守候——宏观周观点(2023年2月26日)

20230226 美元继续走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20日-2月24日)

20230225 稳准狠——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30224 社融与M2增速差回升下的资产特征——“中国式QE”系列报告第四篇

20230223 消费复苏的两个阶段——内需复苏系列报告(三)

20230222 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及风险

20230221 高频指标仍处于季节性回升过程中——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6期)

20230221 LPR不变,房贷利率下行——2月LPR报价点评

20230220 低斜率但更可持续——宏观周观点(2023年2月19日)

20230219 信用债收益率继续下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13日-2月18日)

20230218 财政重整之后的鹤岗有什么变化?

20230217 上、中、下游行业库存周期分别走到了哪儿?

20230216 全面稳增长还是适度调结构?

20230215 降息迟到还是缺席——2月MLF操作点评

20230215 预期中的超预期——1月美国CPI点评

20230215 弃旧立新的日本央行——日本央行行长提名点评

20230214 生产形势加速从底部回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5期)

20230214 2023年2月12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30213 好消息、坏消息与预期分歧——宏观周观点(2023年2月12日)

20230212 “中国式QE”的三支箭

20230212 原油价格走高——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6日-2月10日)

20230211 冰火两重天的信贷——2023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210 通胀仍不构成当前主要风险——1月通胀点评

20230207 经济低水平改善不会影响稳增长政策节奏——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期)

20230206 两个预期差——宏观周观点(2023年2月5日)

20230205 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弱——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30-2月3)

20230205 春耕莫等闲——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

20230204  海外市场开始修正预期——1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203 全球疫后修复红利还剩多少?出入境篇

20230202 是时候警惕缩表冲击了——2月FOMC点评

20230201 经济修复,通胀先行——1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131 如何评估复苏力度和政策映射——1月PMI点评

20230131 当月利润增速降幅已现收窄——2022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131 经济修复,财政收支差额缩小——2022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0130 节前热度可持续吗?——宏观周观点(2023年1月28日)

20230129 复苏一小步:春节假期的国内关键词

20230128 春节期间的海外二三事

20230127 疫后美国消费行为变化:一次性,还是可持续?

20230126 “中国式QE”的表与里

20230125 房地产复苏的经济意义超越地产链本身——内需复苏系列(二)

20230124 五问出口

20230123 外资持续布局我国权益市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16-1月20)

20230122 供需触底 静待节后反弹——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期)

20230121 供需触底 静待节后反弹——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期)

20230120 预期内的维持不变——1月LPR报价点评

20230119 美国信用市场风险有多大?

20230118 6.7之后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20230118 经济数据的几个意料之外和启示——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117 复苏初现——宏观周观点(2023年1月14日)

20230116 一月降息落空怎么办?——1月MLF操作前瞻

20230116 权益市场表现积极——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9-1月13)

20230115 价格先行——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2期)

20230114 哪些行业受外需掣肘最大?——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0114 美国CPI年内跌破3概率大增——12月美国CPI点评

20230113 复苏型通胀魅影初现——12月通胀点评

20230112 财政将从五方面发力

20230111 社融接近触底——12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110 降储蓄的是与非

20230109 经济短周期低点已过——宏观周观点(2023年1月7日)

20230108 人民币资产保持强劲——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2-1月7)

20230107 就业韧性与经济衰退前景——12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106 制造业向左 服务业向右——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期)

20230105 招防御性存款、超额储蓄与消费潜力

20230104 晦暗若明——12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103 不乏积极信号——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31日)

20230102 辞旧迎新之际,轻装上阵之时——12月PMI点评

20230102 权益市场交易量低迷——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26-12月30)

20221231 防疫优化闯关冲击高频数据——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6期)

20221231 降息在即——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20221230 从居民两张表看疫后消费复苏——内需复苏系列(一)

20221229 美国经济的韧性及对中国放开后的启示

20221228 黎明之前——2022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1227 疫后会出现劳动力缺口吗?之海外经验

20221226 市场计入了怎么样的预期?——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24日)

20221225 债市回暖——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19-12月23)

20221224 日本央行操作六问

20221223 箭在弦上的中国式QE——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瞻

20221222 经济重启,会有劳动力缺口吗?

20221221 全年财政收入或不及预期——11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21220 等待调降MLF破局——12月LPR报价点评

20221220 2022年12月18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21219 强预期与弱现实收敛——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17日)

20221219 内外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12-12月16)

20221218 季末冲量还是防疫优化的影响——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5期)

20221217 天平的摆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五个要点

20221216 回到现实——11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1216 援兵已至——12月MLF操作点评

20221215 短鹰;长鸽——2022年12月FOMC点评

20221214 站在新周期的起点——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20221214 23Q2美实际利率将转正——11月美国CPI点评

20221213 宽信用需降息配合——11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21212 国内疫情节奏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国内防疫放松影响系列(二)

20221211 警惕内外预期波动 ——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10日)

20221211 中美权益市场情绪分化——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5-12月9)

20221209 通胀有压力吗——11月通胀点评

20221208 政治局会议两个关键变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4期)

20221207 是时候扩大内需了——2022年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206 春天不再遥远——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4日)

20221205 怎么看待国内放松防疫后的消费与通胀

20221204 积极信号下的交易——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8-12月2)

20221203 需要担心时薪增速吗?——2022年11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21202 加速出清有助经济重启——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3期)

20221201 内外转折点——11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21130 在事情变好之前——11月PMI点评

20221129 最差阶段过去了吗?

20221128 利润增速筑底——2022年10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1127 生产形势边际企稳——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2期)

20221127 疫情波动加剧市场博弈——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1-11月25)

20221126 如期到来的降准——央行降准操作点评

20221125 越南、中国港台放松防疫后的经济、政策与资产——海外防疫放开观察系列(三)

20221124 日、韩、新“躺平”后的经济、政策与资产表现——海外防疫放开观察系列(二)

20221123 美欧英“躺平”后的经济、政策与资产表现——海外防疫放开观察系列(一)

20221122 波澜再起的数字货币市场——海外风险预警系列(二)

20221121 风口浪尖上的越南——海外风险预警系列(一)

20221120  内需是基本盘——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19日)

20221119  “货币桥”测试落地,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加速

20221118  货币政策开始收敛了吗?——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21117 10月经济数据中的星星之火——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1期)

20221117 财政收入追赶进度,基建支出增速回正

20221116 缩量符合近期货币政策操作逻辑——2022年11月MLF操作点评

20221116 下一阶段的经济修复会好于预期吗

20221115 站在美元的顶部——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1114 地产政策放松进入第三阶段:择时与影响

20221114 数据向左,预期向右——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12日)

20221113 十字路口——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国内篇

20221112 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环境可能开始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0期)

20221112超预期降温的美国通胀——10月美国CPI点评

20221111 回落中的亮点: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回升

20221110 民主党“小败”,市场或将进入衰退交易——2022美国中期选举点评

20221109 通胀的变数——10月通胀点评

20221108 外需加速转弱——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107 内外皆有积极信号——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5日)

20221106 这些经济体,“躺平”后的消费变化

20221105 失业率触底回升态势逐渐明朗——10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21104 库存周期到底了吗?——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9期)

20221103 中期选举前重申通胀目标不会“错”——11月FOMC点评

20221102 历次FED加息期的那些新兴市场危机

20221101 疫情承压、基建持续发力——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10月)

20221031 疫情如芒在背——10月PMI点评

20221030 美联储加息的约束渐强——2022年三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21030 分岔路口——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29日)

20221029 怎么看中期选举前的最后一搏

20221028 需求如何跟进供给改善

20221028 利润结构继续下沉

20221026 20大报告中的企业和行业

20221026 四季度基建增速仍有保障——2022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21025 疫情下的“经济账”与结构性特征——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20221025 出口阻力进一步上升——2022年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024 为什么美国不会发生“工资-通胀”螺旋?

20221023 均衡中寻找机会 ——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22日)

20221021 全面降息必要性提升

20221021 微妙时刻——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7期)

20221020 2022年货币政策:宽而不溢、精准滴灌

20221019 子时还是寅时?——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4季度)

20221018 流动性调节节奏改变——2022年10月MLF操作点评

20221018 中、下游多个行业的景气度正在上升——中观景气度系列(三)

20221017 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最闪亮的关键词

20221017 积极信号正在变多——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15日)

20221016 价格出现抬头之势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6期)

20221015 如何理解内外通胀形势的截然不同

20221015 2022年财政:积极、精准、可持续

20221014 核心通胀接近峰值——9月美国CPI点评

20221014 综合平衡的实现——2022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果复盘

20221013 海外距离流动性危机有多远?

20221012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拐点已至

20221011 后疫情时代中国海外投资布局——全球产业链系列(二)

20221010 黄金:权益资产的左侧指标

20221009 国庆假期国内重要数据信息汇总

20221009 失业率与时薪同降意味着什么?

20221008 十一假期海外那些事儿

20221007 改变预期才能改变趋势——本轮地产政策效果测算

20221006 东盟产业承接的上限——全球产业链系列(一)

20221005 制造业怕什么?——日本2011至2015镜鉴

20221002 预计Q3经济增速在3.7-4.2%区间

20221001 9月工业生产可能超预期——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5期)

20220930 亮点、隐忧、契机——9月PMI点评

20220930 促消费成为政策发力的新目标——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20220929 四季度信贷的新支撑——评央行设立设备改造专项再贷款

20220928 意大利大选:一场过关游戏

20220927 Q4修复态势不改——2022年8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926 预期会否修复?——宏观周观点(2022年9月24日)

20220925 降准可期

20220924 英央行的不可能三角:宽财政、抗通胀、储备地位

20220923 房地产竣工改善势头有望延续——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4期)

20220922 美联储加息的边界——9月FOMC点评

20220921 竣工复苏:容易被忽视的经济亮点

20220920 人民银行“以我为主”的空间有多大?——兼评2022年9月LPR报价

20220919 经济仍在做加法——宏观周观点(2022年9月17日)

20220918 招商宏观 | 增量政策的拉动作用有多少?

20220917 冷热不均 结构分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3期)

20220916 进一步稳定内需的紧迫性——8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0915 有多少消费值得等待——四季度消费形势展望

20220915 看懂“MLF+存款利率”的组合拳

20220914 通胀预期差或令6月海外波动重现——2022年8月美国CPI分析

20220913 9月或为mini版6月——宏观周观点0912

20220912 莫高估政策性工具、低估稳地产效果

20220911 9月社融增速会不会反弹?

20220909  通胀对政策的影响力将趋于减弱——8月通胀点评

20220908 成都、深圳疫情会不会影响9月经济成色

20220908 跨过高温和限电,哪些行业景气度可能延续?

20220907 四个新变化如何影响出口?——2022年8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0906 缓和人民币汇率贬值斜率——央行下调外汇存准金率点评

20220906 决断9月——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9月)

20220905 短期确定性上升——宏观周观点0903

20220904 3.5%是不是美联储的心理关口?

20220903 9月FOMC或为分水岭——2022年8月美国非农数据分析

20220902 生产修复 出行下滑

20220901 基建投资增速将超过10%——8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20220831 财政的空间在哪?

20220831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8月PMI点评

20220830 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吗?

20220829 理解“不大水漫灌”的正确姿势

20220829 内部压力与外部风险——宏观周观点0827

20220828 欧洲能源危机的可能与影响

20220828 Q3或是全年工业利润增速底——2022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827 再度转鹰的鲍威尔才是关键——全球央行Jackson Hole会议点评

20220826 海外能源、电价上涨或助力我国全年出口超预期

20220825 五问南方高温:影响真的要结束了吗?

20220824 高频数据中的四川限电影响

20220823 本轮政策效果复盘——从情绪修复、资金支持到基本面改善

20220822 如何理解LPR降幅?地产与汇率的平衡

20220822 政策着眼于力争最好结果——宏观周观点0820

20220821 大类资产的天平向哪儿倾斜

20220820 防疫算政治账不影响经济工作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诉求

20220819 专项债限额使用路径可能更快明确

20220819 “芯片四方联盟”下,产业升级重点在哪儿?

20220818 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

20220817 精准把脉人民币汇率

20220816 重回复苏的可行性与年底地产的决定性

20220816 中期选举,民主党还有胜算吗?

20220815 开启降息周期——8月MLF降息点评20220814 假若油价再度反弹20220814 政策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诉求——宏观周观点081320220813 国内商品期货、现货价格相继回暖
20220812 寻找社融新支点20220811 踩对通胀的韵脚——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20220810 通胀重现19年格局,如何影响宏观政策?——7月通胀点评20220809 “通胀削减法案”能否扭转中期选举乾坤?20220809 从中观研究框架看弱复苏中的结构性亮点——中观景气度系列(一)

20220808 全球产业链的演进路径展望与重构风险评估

20220807 产业链优势或令出口继续超预期———2022年7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0807 确定性下降——宏观周观点0807

20220806 就坡下驴还是横生波折?——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8月)

20220806 海外市场或重现波动——2022年7月美国非农数据分析

20220805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手册2022

20220804 变局下的产业链——多个制造业大国陷入贸易逆差的警示

20220803 关注价格与出行数据的积极信号

20220802 多重冲击、多重约束下的复苏——7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20220802 2020年货币市场流动性是如何回归中性的?

20220801 制造业超预期回落后的潜在结构性亮点——7月PMI点评

20220801 复苏进入分歧期——宏观周观点0731

20220730  美国陷入衰退了吗?——2022年二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20729 用好既定政策,坚持就是胜利——政治局会议给出的五个关键答案

20220729 出口交货值视角下的中国出口形势

20220728 假若美联储重新“盖住”底牌——7月FOMC点评

20220727 双循环正升级——2022年上半年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20220727 利润V型修复后,关注确定性——2022年6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726 8月资金利率缺口会收敛吗?

20220725 美股的短期位置与长期风格

20220724 内需偏弱,但中美利差拐点初现——宏观周观点0724

20220723 高温下的“淡季”——经济观察系列(一)

20220722 海外还有哪些黑天鹅?

20220721 稳就业需要多少GDP增速?

20220720 平衡稳地产与防风险,7月LPR报价持稳

20220719 复苏交易将如何演绎——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3季度)

20220717 四种宏观场景及政治周期驱动的大类资产轮动

20220716 减收增支快节奏,下半年路在何方?

20220715 未来的三种情景——202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分析

20220714 7月FOMC前的两个关键数据:加息100BP?

20220714 钱究竟流向了哪里?

20220714 信贷分化与杠杆回升——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点评

20220713 居民主动断供停工项目房贷影响评估

20220713 出口高增后的隐忧

20220712 亢龙有悔——6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20711 基于利润预期,7月关注哪些板块?

20220710 猪周期开启——6月通胀数据点评

20220710 控通胀压力仍大,7月加息预期强化——美国6月非农点评

20220709 FDI加速流入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20708 欧元、美元接近平价的背后

20220708 疫后全球价值链重塑、汇率弹性与制造业竞争力

20220707 服务消费初现改善迹象

20220706 衰退预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20220705 央行30亿投放的双重意味

20220705 关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简评

20220704 疫情退却,通胀升温——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6月)

20220702 出口放缓一致预期下的结构性亮点

20220701 三季度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20220701 内外需驱动正在交换方向

20220630 积极信号持续增加

20220629 假若美股再跌,A股能否继续脱敏

20220628 复苏基础不牢固,积极关注中下游

20220627 经济走势的三种情景假设

20220626 国内经济篇:复苏不惧冲击——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

20220625 应出尽出,静候花开——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财政篇

20220625 螺纹钢期货价格为何大幅下跌?

20220624 总量不弱,结构正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货币篇

20220623 海外会出现流动性危机吗?

20220622 出口向左;进口向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外贸篇

20220621 通胀压力:外弱内强——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通胀篇

20220620 冲击转向缓和——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0619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已经显现

20220618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压力巨大

20220617  供给侧修复速度快于需求侧

20220616  是时候考虑FED结束加息的条件了

20220615  坚持复苏交易

20220614  兼容动态清零的经济增长路径

20220613   出口、PMI、社融超预期下还需要关注什么?

20220612  油价的最后一冲:假如美国CPI不回落?

20220612  信贷预期差兑现

20220611  三四季度CPI在不同场景下会怎么走?

20220610  出口超预期,是新增还是4月积压?

20220609  如何看待原油供需博弈?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