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宏观徐海锋 | 出口向左;进口向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外贸篇

徐海锋 招商宏观静思录 2022-12-04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我们预测中国Q2、Q3、Q4出口增速分别为10.3%、7.8%和0.4%,全年8.0%;进口增速分别为-0.2%、2.1%和1.8%,全年3.1%。出口受制于全球货币紧缩与外需回落,进口主要驱动力是国内稳增长与初级产品保供。

出口:上半年受到国内疫情冲击,下半年面临海外需求回落上半年国内疫情是出口的突发扰动因子,当前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已呈现下滑趋势,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和快速缩表,下半年全球制造业需求可能加速转弱。美国方面,制造业处于被动补库和主动去库的边界,补库需求难以持续,同时由于持续高通胀,美国消费者信心低迷,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受到冲击。欧洲方面:俄乌冲突加剧能源供需错配,欧洲化工、汽车等行业一度出现停工减产,居民端生活成本亦大幅抬升。此外,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修复,我国出口订单一部分被替代。

尽管下半年出口增速边际回落,仍会有结构性亮点:1)当前粮食安全成为全球重要议题,以农产品供应链为主的出口链值得关注;2)全球放开旅行限制,箱包、服装等以出行复苏需求为主的出口链值得关注;3)仍在补库存而非去库存的行业,比如运输产品、电气、机械产品等。

下半年出口的可能风险点:1)主动去库存的行业,如木制品、计算机、杂项制品等;2)美国地产走弱,相应的出口链受影响,如白色家电;3)新兴经济体修复之后出口订单转移或者被替代,如家具,纺织;4)前期基数较高行业,如高新技术产品。

进口:下半年进口基本盘维持“稳”态。近期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复工达产的政策效果显现,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保障货运通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带动内需回升。“价格效应”是上半年支撑进口增速的重要因素,但下半年海外流动性逐步收紧,同时经济衰退预期逐季上升,预计部分工业品种大宗商品将进入下行通道,“价格效应”对进口的影响减弱。但海外农产品价格的压力仍然较大,国内稻谷、小麦等产量充足,大豆进口依赖度高,可能继续出现进口的“价格效应”。此外,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需求上升。


正文


对Q2、Q3、Q4的出口增速预测分别为10.3%、7.8%和0.4%,全年8.0%;进口增速预测分别为-0.2%、2.1%和1.8%,全年3.1%。出口方面,随着长三角等地供应链恢复,我国出口有望迎来明显修复,但下半年决定出口的外需却不太乐观。一是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呈逐级下行趋势,制造业景气度下滑对应需求边际走弱;二是美国制造业达到被动补库存和主动去库存的边界,难有持续的补库增量出现;同时财政刺激逐步退出,居民消费水平回归常态;三是欧盟遭受能源冲击,造纸、化工、汽车等制造业出现不同程度停工减产,居民消费也受到高通胀的影响;四是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恢复,我国部分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有所加剧。进口方面,疫情扰动风险仍存,但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国内进口需求有望保持平稳,其中基建投资发力、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碳达峰碳中和等的影响力相对更为显著。

一、出口:上半年受到国内疫情冲击,下半年面临海外需求回落

高基数、需求转弱、新兴供给能力恢复是既有共识。2021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约33633.0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在全球出口额中占15.1%,是最大的出口国。同期南非(44.0%)、印度(43.1%)、印尼(40.7%)等新经济体出口增速高于中国。但高基数之下我国出口形势面临挑战,2022年一季度出口量约8207.3亿美元,较2021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5.8%,但较2021年四季度环比下降14.9%。对比同期其他新经济体出口数据,巴西同比增长30.4%,环比增长7.5%;印度同比增长23.1%,环比增长7.5%。


重要出口物资增速明显下滑。将2022年一季度出口总额前八的商品种类进行统计,就同比增速而言,仅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出口同比较去年同期增加;大部分商品出口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其中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品类(HS18)由45%的同比增速转为-25%。环比来看,仅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环比出现增加;而大部分商品2022年一季度出口环比增速出现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也是HS18类。

国内疫情是二季度出口的突发扰动因子。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冲击导致制造业景气度下降。截至5月,大部分新经济体的制造业PMI修复到了景气区间,而我国经济运行相对处于低位,5月录得49.6%,处于枯荣线下。从方向来看,我国制造业PMI指数较年初下降,同期下降的有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印尼等,上升的则有墨西哥、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越南等。随着上海等地复工复产,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效率将得到提升,制造业PMI和出口可能得到一定修复。


当前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已呈现下滑趋势,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和快速缩表,全球制造业需求可能加速转弱。数据显示,5、6月欧美日PMI较一季度明显走弱。5月美联储开始加息,6月美联储提升加息幅度;欧洲央行也计划在7月开始加息。这将导致下半年海外制造业PMI进一步下探,我国出口面临较大的压力。

美国方面:制造业处于被动补库和主动去库的边界,补库需求难以持续。截止4月底,美国木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初级金属、加工金属、计算机及电子产品、杂项产品行业已处于去库存状态,仅有机械制品、电气设备、运输设备、家具及相关产品等仍在补库存,但预计难以持续同时。同时,由于持续高通胀,美国消费者信心低迷,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受到冲击。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路下跌,5月收录59.1%,创十年来新低。3月美国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相比前值下行15.5个百分点,实际可支配收入(CPI调整)下行22个百分点,4月名义可支配收入同比下行0.27个百分点,实际可支配收入下行7.9个百分点。美国4月个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出现骤降,收录1.4%和9.6%,较1季度明显下滑。


欧洲方面:俄乌冲突加剧能源供需错配,欧洲化工、汽车等行业一度出现停工减产,包括巴斯夫、陶氏等。目前来看,欧洲能源短缺约束工业生产的风险在降低,其原因是欧洲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短期无法通过其他渠道填补能源缺口,但绝大部分欧洲国家并未严格遵从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截止6月,俄罗斯已经对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保加利亚、荷兰停供天然气,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重要经济体已直接或间接向 “卢布结算令”让步,有超过20家欧洲企业开设卢布账户,且仍有较多欧洲企业正在准备开设卢布账户。虽然能源断供风险缓解,但上游能源价格提升,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及居民端生活成本大幅抬升,欧洲企业受通胀威胁程度加剧。CPEI(欧洲造纸工业联合会)宣布暂时停止整个欧洲的生产,而CEPI拥有欧盟18个成员国共计约895家纸浆、造纸和纸板厂的会员。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的化学和石化、食品、饮料和烟草、机械、纸制品、钢铁等行业耗电量排在前列。若欧盟通胀居高不下,这些高耗能行业或将出现停工减产。基于此,当前中欧贸易的风险点主要来源于欧盟通胀,化学、机械、钢铁等重要贸易领域将受到影响。


此外,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修复,我国出口订单一部分被替代。参考《如何看待出口替代效应及2021年出口形势?》一文,2022一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在美国总进口量中占比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一部分产品出口被其他新兴经济体替代。第一类是防疫相关的产品,例如光学、医疗仪器,主要原因是美国降低对中国大陆医疗物资的依赖,随之中国台湾、印尼等防疫物资的对美出口比例提升;第二类劳动密集的产品,例如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主要原因是国内疫情,中国台湾、印尼等经济体出口比例提升。第三类是塑料制品,被产能恢复的墨西哥、印尼等替代。此外,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例如化学工业产品(44.23%),车辆、船舶、运输设备(17.60%)相关的产品出口可替代性较低。

尽管下半年出口增速边际回落,仍会有结构性亮点:一是当前粮食安全成为全球重要议题,以农产品供应链为主的出口链值得关注;二是全球放开旅行限制,箱包、服装等以出行复苏需求为主的出口链值得关注;三是,仍在补库存而非去库存的行业,比如运输产品、电气、机械产品等。下半年出口的可能风险点,一是主动去库存的行业,如木制品、计算机、杂项制品等;二是美国地产走弱,相应的出口链受影响,如白色家电;三是,新兴经济体修复之后出口订单转移或者被替代,如家具,纺织;四是前期基数较高行业,如高新技术产品。


二、进口下半年进口基本盘维持“稳”态

近期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复工达产的政策效果显现,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保障货运通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带动内需回升。5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小企业纾困政策出台,,对制造业复苏起到促进作用。上海6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同时,利于进口的外贸新规相继出台:51日起中国对自缅甸进口的适用RCEP原产地标准的货物给予优惠协定税率;202251日至2023331日对所有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2022612日起中国和韩国双方将取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项下进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商品项数上限20项的限制。5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6%(前值47.4%);其中进口PMI45.1%,高于前值2.2个百分点,随着国内需求回升,进口增速回暖。


“价格效应”是上半年支撑进口增速的重要因素,但下半年海外流动性逐步收紧,同时经济衰退预期逐季上升,预计部分工业品种大宗商品将进入下行通道,“价格效应”对进口的影响减弱。但其中海外农产品价格的压力仍然较大,国内稻谷、小麦等产量充足,大豆进口依赖度高,可能继续出现进口的“价格效应”。

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影响大宗商品进口需求。中央持续出台举措积极推动基建投资,2022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以基建为主,这也将带动相应的大宗商品需求将上升,如5月铁矿石(3.0%)和铜矿石(12.8%)进口量的同比增速均由负转正,前期增速分别为-12.6和-1.9%,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建扩张带动的进口需求上升。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自然灾害。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2年6月20日的《外冷内热——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作者张静静、张一平、高明、刘亚欣、张秋雨、徐海锋等,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往期文章


20220621 通胀压力:外弱内强——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通胀篇

20220620 冲击转向缓和——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0619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已经显现

20220618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压力巨大

20220617  供给侧修复速度快于需求侧

20220616  是时候考虑FED结束加息的条件了

20220615 坚持复苏交易

20220614 兼容动态清零的经济增长路径

20220613  出口、PMI、社融超预期下还需要关注什么?

20220612 油价的最后一冲:假如美国CPI不回落?

20220612  信贷预期差兑现

20220611  三四季度CPI在不同场景下会怎么走?

20220610  出口超预期,是新增还是4月积压?

20220609  如何看待原油供需博弈?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