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宏观 | 春节期间的海外二三事

招商宏观 招商宏观静思录 2023-01-31

海外与时政小组

张静静    S1090522050003    首席
张岸天    S1090522070002    组长
王泺宾    报告联系人               研究员
裴明楠    报告联系人               研究员

报告发布时间:2023年1月27日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时政要闻:1)美国债务上限。1月19日美国财政部宣布美国触及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两党或利用这一筹码推动其他法案通过、实现本党诉求,因此博弈或将加剧,但该类事件屡屡发生预计影响有限;2)欧美日就美国新能源本土化比例进行磋商。1月1日《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以来,美欧争端不绝于耳,1月25日美欧日就《通胀削减法案》进行磋商;3)美国科技公司裁员潮蔓延,FAAMG五大互联网巨头无一幸免;4)俄乌局势再度紧张,1月25日美国和德国为乌克兰提供军备,俄方表示强烈不满,1月26日上午乌克兰遭遇俄罗斯大规模空袭,但资本市场反应平淡。经济数据:1)美国四季度实际GDP增长2.9%,好于市场预期2.6%,前值3.2%。分项来看,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个人消费支出的贡献小幅下降,出口红利减退,房地产仍是拖累。2)韩国四季度GDP季调环比为-0.4%,为2020 Q2以来首次环比转负。分项来看,出口和私人消费低迷是四季度韩国经济收缩的主要原因。此外,新加坡和德国也已公布四季度GDP数据,均明显放缓。3)海外国家1月PMI数据陆续公布:欧元区有所好转,1月综合PMI录得50.2,自2022年6月以来再次回到了荣枯线以上;英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1月综合PMI降至47.8,前值49.0;美国1月Markit PMI有所好转,但仍在低位。4)美国房地产销售数据底部徘徊:12月成屋销售折年数402万套,为2010年11月以来新低;新屋销售折年数61.6万套,小幅上升。
货币政策:美联储2月大概率加息25BP;加拿大考虑暂停加息;欧洲仍鹰;日本处于观望期:1)美联储承认看到通胀正在放缓,但认为政策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足够限制的水平。副主席布雷纳德、费城联储主席哈克等多名官员支持2月加息25BP。2)加拿大央行加息25个基点,同时表示,不出意外的话将开始暂停加息,成为首个提出暂停加息的G7央行。3)近期欧央行官员表态普遍鹰派,表示接下来的政策会议上仍需继续加息50BP。4)日本央行公布2022年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显示要继续当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扩大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并不是代表转向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境外资产价格走势:1月20日至27日,境外股市普遍收涨纳斯达克综指、日经225和恒生指数涨幅居前;欧洲股市涨幅相对偏弱。债券下跌:10Y美债、10Y德债和10Y日债收益率均小幅上行。外汇:美元指数下跌0.07%;离岸人民币上涨0.41%;欧元、英镑上涨,日元下跌。金属:有色表现优于贵金属。工业品多数下跌:WTI原油下跌0.77%;NYMEX天然气上涨0.67%;IPE鹿特丹煤炭下跌4.61%。农产品普涨:CBOT大豆、CBOT玉米、CBOT小麦、NYBOT棉花、NYBOT糖、CME猪肉均上涨

正文


一、海外新闻跟踪:地缘风波再起,但对市场影响有限

(一)海外要闻

1、美国触及债务上限,两党博弈或将加剧

1月19日美国财政部宣布美国触及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因此部署“非常规措施”腾挪举债空间,包括暂停政府某些账户的再投资至少到6月初,这也意味着两党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永久提额或暂停债务上限的立法。上调债务上限本身对美国政府而言是家常便饭,1940年至今美国债务上限已上调110次,更重要的是两党通过债务上限这一筹码推动其他法案通过、实现本党诉求。1月中旬众多共和党人表示不会批准任何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除非民主党政府缩减不必要的开支,而1月19日民主党参议员曼钦表示债务上限问题不应当被两党挟持。1月26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曼钦和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就债务上限问题举行会谈。

2、美欧日就《通胀削减法案》进行磋商
正如我们在2022年8月8日报告《“通胀削减法案”能否扭转中期选举乾坤?》中指出,《通胀削减法案》的实质在于绿色能源投资、削减赤字,并加快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回流。《通胀削减法案》中亦明确指出,到2023年年底,电池的关键矿物含量必须达到40%(指来源于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的汽车制造商的比例),2026年达到80%;到2023年底,电池必须有50%在北美组装,2028年达到100%。
因此,自1月1日《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以来,美欧争端不绝于耳。1月中旬达沃斯论坛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通胀削减法案》将妨害欧洲企业的利益,并计划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主权基金的方式抗衡。1月18日德国总理舒尔茨表示,《通胀削减法案》不能歧视欧洲企业,保护主义将阻碍竞争和创新,1月1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通胀削减法案》将对欧洲造成真正的冲击,若无作为就会导致欧洲逐步去工业化。
1月25日,美国财长耶伦表示,日本和欧盟需要与美国就新的贸易协定谈判,以满足关键矿物含量采购来源要求。耶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的贸易协议或许是必要的。
3、美国科技公司裁员潮蔓延

1月18日微软宣布,将于3月底前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万人,占员工总数的5%,以应对经济形势不佳及客户需求变化。1月20日Alphabet宣布将裁员约1.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6%,为该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人员精简。1月22日苹果已削减零售渠道的非季节性员工。1月26日IBM宣布将裁员约3900,占员工总数的1.4%,同日亚马逊开启第二波裁员,已有3000多名员工失去工作。至此,FAAMG五大互联网巨头无一幸免。据Crunchbase News统计,2023年1月1日-1月20日,美国科技公司已有46000多名员工被解雇。

4、俄乌局势再度紧张

1月25日拜登致电英、法、德、意领导人讨论俄乌问题,包括在支持乌克兰方面的密切协调,同日美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31辆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德国宣布将于3月底向乌克兰交付“豹2”坦克。对此,俄罗斯官员表示,这种“危险举动”是对俄方的进一步挑衅,并将导致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1月26日拜登表示美国和盟友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保持充分团结。1月26日上午乌克兰遭受俄罗斯大规模空袭,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乌克兰全国多处能源设施被炸,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呼吁西方加快武器援助速度。1月26日,乌克兰扎波罗热州行政机构主要委员会成员罗戈夫表示,乌方军队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春天发起反攻。

(二)其他海外信息汇总

1月19日,WHO研究显示,曾经感染过新冠并接种过疫苗的人可获得避免混合免疫,能预防97%以上的重症或住院率,保护期可长达12个月。
1月20日,美国及盟友同意对俄罗斯成品油设置价格上限。此外,还同意对成品油制定两种不同的上限:一种是针对通常较原油溢价的产品,例如柴油,另一种针对较原油折价的产品,比如燃料油。
1月23日,日本通常国会开幕,会议为期150天,如无延期,将于6月21日结束。预计将有四个政府方面的演讲,包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施政方针演说,随后几日各党派将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月24日,福特在洽谈将德国汽车工厂出售给比亚迪,谈判仍处于初级阶段。
1月25日,亚马逊工人在英格兰中部考文垂的仓库举行罢工,工人表示对低于通胀率的加薪和艰苦的工作条件感到不满。
1月25日,据知情人士透露,拜登还未最终决定担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新人选,但美联储二把手、副主席布雷纳德是拜登经济委员会主席的热门人选。若她最终获选,美联储将出现一个决策者的空缺。
1月26日,雪佛龙宣布,预计2022年四季度的利润将创历史新高,公司将实施750亿美元股票回购,并将连续第36个季度提高股息。本次回购或引发市场对石油利润的政治焦虑。
1月26日,美国社交媒体Facebook和Instagram时隔两年恢复特朗普账号使用权限。
1月26日,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温宁克表示,美国主导的针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最终会促使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设备领域成功研发自己的技术。
二、经济数据:美国GDP好于预期,欧元区PMI重返荣枯线

(一)美国四季度实际GDP增长2.9%,略好于预期

当地时间1月2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2022年四季度GDP初值。

去年四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率2.9%,好于市场预期2.6%,前值3.2%,实现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2022年全年,美国实际GDP增长2.1%,较2021年的增速下滑3.8个百分点。

分项来看,与Q3相比,Q4个人消费的贡献小幅下降,出口红利减退,房地产仍是拖累。占美国GDP总量比重最高的个人消费支出环比折年率+2.1%,低于三季度的2.3%。住宅固定投资大幅下跌26.7%,跌至低谷的房地产市场对GDP形成严重拖累。四季度出口环比折年下滑-1.3%,进口下滑4.6%。净出口对GDP的拉动力在四季度明显减弱。

(二)韩国GDP季度环比两年多以来首次转负

当地时间1月26日,韩国央行发布初步核酸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韩国经济增长率为负0.4%,为2020 Q2以来首次环比转负,前值+0.3%。2022全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2.6%。
分项看,出口和私人消费低迷是四季度韩国经济收缩的主要原因。加息的影响以及防疫重新开放效应的消退,四季度私人消费下降0.4%。全球需求疲软,四季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大幅下降5.8%和4.6%。

此前,已经公布四季度GDP的主要海外国家还有新加坡、德国。1月3日,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公布数据,2022年新加坡经济增长3.8%,远远低于2021年的7.6%。四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0.2%,较三季度的1.1%明显下滑。

1月13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初步数据,2022年全年经济增长1.9%,较2021年的2.6%大幅放缓,略高于市场预期1.8%。

(三)1月PMI数据陆续公布,欧元区边际好转
海外国家1月PMI数据陆续公布,欧元区经济形势边际好转。
美国:1月Markit PMI有所好转,但仍处在低位。1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录得46.7,前值46.2;服务业录得46.6。前值44.7。
欧元区:1月综合PMI录得50.2,自2022年6月以来再次回到了荣枯线以上。制造业PMI 48.8,前值47.8;服务业PMI 50.7,前值49.8。其中,德国1月综合PMI 49.7,环比上升0.7%;服务业环比上升1.2%,而制造业环比下降0.1%。法国1月综合PMI 49.0,环比下降0.1%。
英国:经济形势依旧十分严峻。1月综合PMI降至47.8,前值49.0;其中制造业PMI录得46.7,前值45.3;服务业录得48.0,前值49.9。

(四)美国12月成屋销售创新低,新屋销售小幅上升

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发布数据,美国12月成屋销售折年数402万套,为2010年11月以来新低;预期396万套,前值408万套,12月当月成屋销售同比为-33.99%,前值-35.55%。2022年全年成屋销售下降17.8%,创2008年以来最大年度降幅。
12月新屋销售折年数61.6万套,预期61.7万套,前值60.2万套。12月当月新屋销售同比-26.58%,前值-20.37%。2022年全年新屋销售同比下滑16.5%,为2009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
12月美国成屋销售中位价同比2.26%,前值4.02%,已经连续10个月下滑;新屋销售中位价同比7.83%,前值6.67%。

三、货币政策:暂时维持欧鹰美鸽局面
(一)加拿大加息25BP,为首个表态将暂停加息的G7央行

1月25日,加拿大央行加息25个基点,政策利率升至4.5%,为自去年3月以来的连续第8次加息。同时加拿大央行表示,不出意外的话将开始暂停加息,成为首个提出暂停加息的G7央行。

加拿大央行在利率声明中表示,如果经济发展与前景预估大体一致,预计会将政策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不过,政策制定者们也警告称,如果经济数据意外好转,可能需要进一步加息。

(二)欧央行近期表态偏鹰,仍需继续50BP的加息幅度
在去年12月加息幅度从75BP降至50BP后,近期欧央行官员普遍发声仍需继续加息50BP,表态鹰派。
1月23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德国表示,欧洲央行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通胀回到2%的目标水平,并指出在即将召开的议息会议上将“大幅”加息。

(三)美联储多名官员:看到通胀降温迹象,2月加息25BP

当地时间1月19日,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很可能在2月1日将基准利率再上调25个基点,将目标区间提高到4.5-4.75%。布雷纳德称“即使最近有所放缓,通胀率仍然很高,政策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足够的限制,以确保通胀回到2%。”
1月20日,费城联储主席哈克也重申支持加息25个基点。他表示“我们一次加息75个基点的日子肯定已经过去了。在我看来,今后加息25个基点是合适的。在今年的某个时候,预计政策利率将具备足够的限制性,我们将保持利率不变,让货币政策发挥作用”。
截至1月27日CME数据显示,市场预期2月1日FOMC加息25BP的概率高达98.1%。根据当前市场预期,今年3月将再次加息25BP,随后暂停加息,四季度将转向降息。

(四)日央行公布货币政策纪要:继续保持宽松

1月23日,日本央行公布2022年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显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重要的是继续当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从而以可持续和稳定的方式实现物价稳定目标。

在收益率曲线控制方面,委员们一致认为,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方式与市场操作指导方针一致,因为日本央行设计了各种进行市场操作的方式。部分委员亦指出,日本央行有必要明确解释,扩大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并不是代表转向退出货币宽松的政策变化,而是为了在全球通胀压力加剧的情况下使当前货币宽松更具可持续性。

四、境外资产价格走势
1月20日至27日境外资产表现如表4所示。
股市:境外股市普遍收涨。纳斯达克综指、日经225和恒生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32%、3.12%、2.92%;欧洲股市涨幅相对偏弱,其中英国股市下跌0.07%。
债券:债券价格均小幅下跌。10Y美债、10Y德债和10Y日债收益率分别上行4.0BP、13.0BP和6.5BP。
外汇:美元指数下跌0.07%;离岸人民币上涨0.41%;欧元、英镑、日元兑美元涨跌幅分别为0.11%、0.05%、-0.26%。
金属:有色表现优于贵金属。LME镍(2.93%)、LME锌(2.24%)涨幅居前;COMEX黄金、COMEX白银分别上涨0.06%、-1.31%;NYMEX铂金、NYMEX钯金分别下跌2.96%、7.17%。
工业品:多数下跌。WTI原油下跌0.77%,NYMEX天然气上涨0.67%,IPE鹿特丹煤炭下跌4.61%。
农产品:普涨。CBOT大豆、CBOT玉米、CBOT小麦分别上涨0.20%、1.00%、1.15%;NYBOT棉花、NYBOT糖、CME猪肉分别上涨0.22%、6.29%、0.85%。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数据超预期;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3年1月27日的《春节期间的海外二三事》报告,报告作者张静静、张一平、张岸天,联系人王泺宾、裴明楠,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往期文章


20230126 疫后美国消费行为变化:一次性,还是可持续?

20230125 “中国式QE”的表与里

20230124 五问出口

20230123 外资持续布局我国权益市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16-1月20)

20230122 供需触底 静待节后反弹——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期)

20230120 预期内的维持不变——1月LPR报价点评

20230119 美国信用市场风险有多大?

20230118 6.7之后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20230118 经济数据的几个意料之外和启示——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117 复苏初现——宏观周观点(2023年1月14日)

20230116 一月降息落空怎么办?——1月MLF操作前瞻

20230116 权益市场表现积极——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9-1月13)

20230115 价格先行——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2期)

20230114 哪些行业受外需掣肘最大?——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0114 美国CPI年内跌破3概率大增——12月美国CPI点评

20230113 复苏型通胀魅影初现——12月通胀点评

20230112 财政将从五方面发力

20230111 社融接近触底——12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110 降储蓄的是与非

20230109 经济短周期低点已过——宏观周观点(2023年1月7日)

20230108 人民币资产保持强劲——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2-1月7)

20230107 就业韧性与经济衰退前景——12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106 制造业向左 服务业向右——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期)

20230105 招防御性存款、超额储蓄与消费潜力

20230104 晦暗若明——12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103 不乏积极信号——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31日)

20230102 辞旧迎新之际,轻装上阵之时——12月PMI点评

20230102 权益市场交易量低迷——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26-12月30)

20221231 防疫优化闯关冲击高频数据——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6期)

20221231 降息在即——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20221230 从居民两张表看疫后消费复苏——内需复苏系列(一)

20221229 美国经济的韧性及对中国放开后的启示

20221228 黎明之前——2022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1227 疫后会出现劳动力缺口吗?之海外经验

20221226 市场计入了怎么样的预期?——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24日)

20221225 债市回暖——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19-12月23)

20221224 日本央行操作六问

20221223 箭在弦上的中国式QE——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瞻

20221222 经济重启,会有劳动力缺口吗?

20221221 全年财政收入或不及预期——11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21220 等待调降MLF破局——12月LPR报价点评

20221220 2022年12月18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21219 强预期与弱现实收敛——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17日)

20221219 内外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12-12月16)

20221218 季末冲量还是防疫优化的影响——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5期)

20221217 天平的摆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五个要点

20221216 回到现实——11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1216 援兵已至——12月MLF操作点评

20221215 短鹰;长鸽——2022年12月FOMC点评

20221214 站在新周期的起点——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20221214 23Q2美实际利率将转正——11月美国CPI点评

20221213 宽信用需降息配合——11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21212 国内疫情节奏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20221211 中美权益市场情绪分化——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5-12月9)

20221209 通胀有压力吗——11月通胀点评

20221208 政治局会议两个关键变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4期)

20221207 是时候扩大内需了——2022年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206 春天不再遥远——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4日)

20221205 怎么看待国内放松防疫后的消费与通胀

20221204 积极信号下的交易——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8-12月2)

20221203 需要担心时薪增速吗?——2022年11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21202 加速出清有助经济重启——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3期)

20221201 内外转折点——11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21130 在事情变好之前——11月PMI点评

20221129 最差阶段过去了吗?

20221128 利润增速筑底——2022年10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1127 生产形势边际企稳——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2期)

20221127 疫情波动加剧市场博弈——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1-11月25)

20221126 如期到来的降准——央行降准操作点评

20221125 越南、中国港台放松防疫后的经济、政策与资产——海外防疫放开观察系列(三)

20221124 日、韩、新“躺平”后的经济、政策与资产表现——海外防疫放开观察系列(二)

20221123 美欧英“躺平”后的经济、政策与资产表现——海外防疫放开观察系列(一)

20221122 波澜再起的数字货币市场——海外风险预警系列(二)

20221121 风口浪尖上的越南——海外风险预警系列(一)

20221120  内需是基本盘——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19日)

20221119  “货币桥”测试落地,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加速

20221118  货币政策开始收敛了吗?——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21117 10月经济数据中的星星之火——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1期)

20221117 财政收入追赶进度,基建支出增速回正

20221116 缩量符合近期货币政策操作逻辑——2022年11月MLF操作点评

20221116 下一阶段的经济修复会好于预期吗

20221115 站在美元的顶部——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1114 地产政策放松进入第三阶段:择时与影响

20221114 数据向左,预期向右——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12日)

20221113 十字路口——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国内篇

20221112 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环境可能开始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0期)

20221112超预期降温的美国通胀——10月美国CPI点评

20221111 回落中的亮点: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回升

20221110 民主党“小败”,市场或将进入衰退交易——2022美国中期选举点评

20221109 通胀的变数——10月通胀点评

20221108 外需加速转弱——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107 内外皆有积极信号——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5日)

20221106 这些经济体,“躺平”后的消费变化

20221105 失业率触底回升态势逐渐明朗——10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21104 库存周期到底了吗?——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9期)

20221103 中期选举前重申通胀目标不会“错”——11月FOMC点评

20221102 历次FED加息期的那些新兴市场危机

20221101 疫情承压、基建持续发力——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10月)

20221031 疫情如芒在背——10月PMI点评

20221030 美联储加息的约束渐强——2022年三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21030 分岔路口——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29日)

20221029 怎么看中期选举前的最后一搏

20221028 需求如何跟进供给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8期)

20221028 利润结构继续下沉

20221026 20大报告中的企业和行业

20221026 四季度基建增速仍有保障——2022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21025 疫情下的“经济账”与结构性特征——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20221025 出口阻力进一步上升——2022年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024 为什么美国不会发生“工资-通胀”螺旋?

20221023 均衡中寻找机会 ——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22日)

20221021 全面降息必要性提升

20221021 微妙时刻——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7期)

20221020 2022年货币政策:宽而不溢、精准滴灌

20221019 子时还是寅时?——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4季度)

20221018 流动性调节节奏改变——2022年10月MLF操作点评

20221018 中、下游多个行业的景气度正在上升——中观景气度系列(三)

20221017 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最闪亮的关键词

20221017 积极信号正在变多——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15日)

20221016 价格出现抬头之势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6期)

20221015 如何理解内外通胀形势的截然不同

20221015 2022年财政:积极、精准、可持续

20221014 核心通胀接近峰值——9月美国CPI点评

20221014 综合平衡的实现——2022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果复盘

20221013 海外距离流动性危机有多远?

20221012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拐点已至

20221011 后疫情时代中国海外投资布局——全球产业链系列(二)

20221010 黄金:权益资产的左侧指标

20221009 国庆假期国内重要数据信息汇总

20221009 失业率与时薪同降意味着什么?

20221008 十一假期海外那些事儿

20221007 改变预期才能改变趋势——本轮地产政策效果测算

20221006 东盟产业承接的上限——全球产业链系列(一)

20221005 制造业怕什么?——日本2011至2015镜鉴

20221002 预计Q3经济增速在3.7-4.2%区间

20221001 9月工业生产可能超预期——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5期)

20220930 亮点、隐忧、契机——9月PMI点评

20220930 促消费成为政策发力的新目标——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20220929 四季度信贷的新支撑——评央行设立设备改造专项再贷款

20220928 意大利大选:一场过关游戏

20220927 Q4修复态势不改——2022年8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926 预期会否修复?——宏观周观点(2022年9月24日)

20220925 降准可期

20220924 英央行的不可能三角:宽财政、抗通胀、储备地位

20220923 房地产竣工改善势头有望延续——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4期)

20220922 美联储加息的边界——9月FOMC点评

20220921 竣工复苏:容易被忽视的经济亮点

20220920 人民银行“以我为主”的空间有多大?——兼评2022年9月LPR报价

20220919 经济仍在做加法——宏观周观点(2022年9月17日)

20220918 招商宏观 | 增量政策的拉动作用有多少?

20220917 冷热不均 结构分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3期)

20220916 进一步稳定内需的紧迫性——8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0915 有多少消费值得等待——四季度消费形势展望

20220915 看懂“MLF+存款利率”的组合拳

20220914 通胀预期差或令6月海外波动重现——2022年8月美国CPI分析

20220913 9月或为mini版6月——宏观周观点0912

20220912 莫高估政策性工具、低估稳地产效果

20220911 9月社融增速会不会反弹?

20220909  通胀对政策的影响力将趋于减弱——8月通胀点评

20220908 成都、深圳疫情会不会影响9月经济成色

20220908 跨过高温和限电,哪些行业景气度可能延续?

20220907 四个新变化如何影响出口?——2022年8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0906 缓和人民币汇率贬值斜率——央行下调外汇存准金率点评

20220906 决断9月——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9月)

20220905 短期确定性上升——宏观周观点0903

20220904 3.5%是不是美联储的心理关口?

20220903 9月FOMC或为分水岭——2022年8月美国非农数据分析

20220902 生产修复 出行下滑

20220901 基建投资增速将超过10%——8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20220831 财政的空间在哪?

20220831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8月PMI点评

20220830 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吗?

20220829 理解“不大水漫灌”的正确姿势

20220829 内部压力与外部风险——宏观周观点0827

20220828 欧洲能源危机的可能与影响

20220828 Q3或是全年工业利润增速底——2022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827 再度转鹰的鲍威尔才是关键——全球央行Jackson Hole会议点评

20220826 海外能源、电价上涨或助力我国全年出口超预期

20220825 五问南方高温:影响真的要结束了吗?

20220824 高频数据中的四川限电影响

20220823 本轮政策效果复盘——从情绪修复、资金支持到基本面改善

20220822 如何理解LPR降幅?地产与汇率的平衡

20220822 政策着眼于力争最好结果——宏观周观点0820

20220821 大类资产的天平向哪儿倾斜

20220820 防疫算政治账不影响经济工作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诉求

20220819 专项债限额使用路径可能更快明确

20220819 “芯片四方联盟”下,产业升级重点在哪儿?

20220818 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

20220817 精准把脉人民币汇率

20220816 重回复苏的可行性与年底地产的决定性

20220816 中期选举,民主党还有胜算吗?

20220815 开启降息周期——8月MLF降息点评20220814 假若油价再度反弹20220814 政策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诉求——宏观周观点081320220813 国内商品期货、现货价格相继回暖
20220812 寻找社融新支点20220811 踩对通胀的韵脚——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20220810 通胀重现19年格局,如何影响宏观政策?——7月通胀点评20220809 “通胀削减法案”能否扭转中期选举乾坤?20220809 从中观研究框架看弱复苏中的结构性亮点——中观景气度系列(一)

20220808 全球产业链的演进路径展望与重构风险评估

20220807 产业链优势或令出口继续超预期———2022年7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0807 确定性下降——宏观周观点0807

20220806 就坡下驴还是横生波折?——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8月)

20220806 海外市场或重现波动——2022年7月美国非农数据分析

20220805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手册2022

20220804 变局下的产业链——多个制造业大国陷入贸易逆差的警示

20220803 关注价格与出行数据的积极信号

20220802 多重冲击、多重约束下的复苏——7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20220802 2020年货币市场流动性是如何回归中性的?

20220801 制造业超预期回落后的潜在结构性亮点——7月PMI点评

20220801 复苏进入分歧期——宏观周观点0731

20220730  美国陷入衰退了吗?——2022年二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20729 用好既定政策,坚持就是胜利——政治局会议给出的五个关键答案

20220729 出口交货值视角下的中国出口形势

20220728 假若美联储重新“盖住”底牌——7月FOMC点评

20220727 双循环正升级——2022年上半年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20220727 利润V型修复后,关注确定性——2022年6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726 8月资金利率缺口会收敛吗?

20220725 美股的短期位置与长期风格

20220724 内需偏弱,但中美利差拐点初现——宏观周观点0724

20220723 高温下的“淡季”——经济观察系列(一)

20220722 海外还有哪些黑天鹅?

20220721 稳就业需要多少GDP增速?

20220720 平衡稳地产与防风险,7月LPR报价持稳

20220719 复苏交易将如何演绎——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3季度)

20220717 四种宏观场景及政治周期驱动的大类资产轮动

20220716 减收增支快节奏,下半年路在何方?

20220715 未来的三种情景——202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分析

20220714 7月FOMC前的两个关键数据:加息100BP?

20220714 钱究竟流向了哪里?

20220714 信贷分化与杠杆回升——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点评

20220713 居民主动断供停工项目房贷影响评估

20220713 出口高增后的隐忧

20220712 亢龙有悔——6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20711 基于利润预期,7月关注哪些板块?

20220710 猪周期开启——6月通胀数据点评

20220710 控通胀压力仍大,7月加息预期强化——美国6月非农点评

20220709 FDI加速流入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20708 欧元、美元接近平价的背后

20220708 疫后全球价值链重塑、汇率弹性与制造业竞争力

20220707 服务消费初现改善迹象

20220706 衰退预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20220705 央行30亿投放的双重意味

20220705 关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简评

20220704 疫情退却,通胀升温——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6月)

20220702 出口放缓一致预期下的结构性亮点

20220701 三季度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20220701 内外需驱动正在交换方向

20220630 积极信号持续增加

20220629 假若美股再跌,A股能否继续脱敏

20220628 复苏基础不牢固,积极关注中下游

20220627 经济走势的三种情景假设

20220626 国内经济篇:复苏不惧冲击——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

20220625 应出尽出,静候花开——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财政篇

20220625 螺纹钢期货价格为何大幅下跌?

20220624 总量不弱,结构正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货币篇

20220623 海外会出现流动性危机吗?

20220622 出口向左;进口向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外贸篇

20220621 通胀压力:外弱内强——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通胀篇

20220620 冲击转向缓和——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0619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已经显现

20220618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压力巨大

20220617  供给侧修复速度快于需求侧

20220616  是时候考虑FED结束加息的条件了

20220615  坚持复苏交易

20220614  兼容动态清零的经济增长路径

20220613   出口、PMI、社融超预期下还需要关注什么?

20220612  油价的最后一冲:假如美国CPI不回落?

20220612  信贷预期差兑现

20220611  三四季度CPI在不同场景下会怎么走?

20220610  出口超预期,是新增还是4月积压?

20220609  如何看待原油供需博弈?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