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宏观 | 8月资金利率缺口会收敛吗?

招商宏观 招商宏观静思录 2022-12-04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在央行灵活调整每日逆回购投放的基础上,七月市场利率(DR007)与政策利率间的缺口环比扩大16BPDR007R007之间的价差进一步收窄,预示市场流动性仍整体宽松。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增加至6.4万亿/天,加杠杆势头继续上升。

此次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已近3个月,在疫后经济复苏、监管强调“不搞大水漫灌”的背景下,市场担心资金利率会随着经济复苏的巩固,迅速向政策利率回归收敛。通过静态测算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本文预计8月基础货币净投放2000-3000亿,狭义流动性仍较为充裕。

财政仍将发挥流动性投放主渠道功能。参考部分省市公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及国债历史发行规律,预计8月政府债务净融资约500亿元,相比7月融资规模有所收敛;财政方面,8月通常“支大于收”,考虑到上半年留抵退税基本结束,预计8月财政收入增速将加速回升,但财政支出力度不减,预计8月财政赤字约为5000亿元。二者合计,财政渠道将投放流动性4500亿元。

央行投放将以维护中长期资金平衡为主。7月,政策工具到期回笼规模少于历史同期(其中,逆回购减少2400亿,MLF减少3500亿),流动性调控压力不大。本月15日MLF等额平价操作,彰显稳中偏松的政策倾向。二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央行披露上半年上缴利润、结构性工具投放进度,表明其开始控制流动性投放速度和力度。同时,考虑到当前经济复苏基础尚未稳固,央行并不急于大幅收水。22日国常会上,国务院强调“三季度至关重要”,要求“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举措,增强经济恢复发展拉动力”,可看作是对这一操作的背书。8月有6000亿的MLF到期和400亿的1M国库定存到期,回笼规模有所放量,预计央行中长期资金投放仍将以对冲平衡为主。

缴准将产生流动性回笼压力。存款通常具有较强季节性特征。过去五年,8月人民币存款(扣除非银金融存款)平均增多1.37万亿。在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8.1%不变的条件下,银行需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1100亿,将对狭义流动性产生消耗。其它超额准备金影响因素,如:M0与央行外汇占款变化不大,对流动性影响有限。

结论

通过静态测算8月资金流动性状况可以看到,下月流动性仍较为充裕,推测市场利率仍将在政策利率下方运行。然而,“近无忧、但长有虑”,拉长来看,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终非常态,经济复苏逻辑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逻辑均支持缺口收敛。当前的不确定性无非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二是斜率。

相比上一轮持续负向偏离(2020年2月-6月),此次经济复苏时间将会延长,预示市场流动性需求与政策回归节奏均将减缓,市场-政策利率缺口时间预计将随之延长。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基建投资产生的带动效应,与本周政治局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以及下月15日MLF续作所释放的调控信号。

正文


尽管七月初,央行调整每日逆回购投放量,一度引发市场对流动性“退潮”的担心。但正如我们在报告《央行30亿投放的双重意味》指出,“在‘稳企业-保就业’成为首要目标的定位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仓促退场”,市场流动性充裕态势9月前仍将延续。截至24日,市场关键利率DR007月均1.56%,与政策利率间的缺口较上月扩大16BPDR007R007之间的价差进一步收窄,预示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

多项指标表明,6月以来狭义流动性供给提升。在我们的流动性研究框架中,有两个指标指示狭义流动性的强弱:一是基础货币增速,反映央行基础货币供给;二是超储率,反映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整体水平。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六月,基础货币同比增长3.0%(前值1.4%),扭转年初以来的下滑趋势;超储率回升至1.38%(前值1.27%)。两项指标共同指向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尽管七月央行投放力度减弱,但财政支出持续发力,财政仍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当前充裕的流动性还将持续多久,无疑是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通过拆分基础货币各投放渠道,我们认为在央行投放中性假设下,8月流动性仍保持充裕,市场-政策利率负缺口仍将持续。

一、财政仍将发挥流动性投放主渠道功能

 (一)政府债务净融资:供给压力阶段性缓解,预计净融资约500亿元

参考部分省市公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及国债历史发行规律,预计8月政府债务净融资约500亿元,相较于7月融资压力进一步减轻。

国债方面,根据三季度国债发行计划,且考虑到8月国债总偿还量较高,预计当月净融资额大约为-900亿元。6月30日,财政部公布三季度国债发行计划,8月将发行1、2、3、5、7、10、30年期国债,贴现式国债发行8只,高出上半年平均水平。根据历史发行规律,过去3年中8月份国债发行平均增速22%,我们预计8月国债总发行额在8100亿左右,考虑到当月总偿还量将达到8967亿的较高水平,预计国债净融资额大约为-900亿元。

地方债方面,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入收尾工作,参考目前公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预计8月地方债净融资约为1400亿元。截至24日,吉林、陕西等地发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显示,8月将发行地方债2800亿元。考虑到当前部分省份还未公布发行计划,统计数据并不全面,因此结合当前地方债发行进度进行综合预测如下:

(1)新增专项债方面,截至7月底,今年新增专项债已累计发行3.47万亿元,全年3.65万亿元的新增限额已完成95%,进入最后收尾工作。预计剩余限额将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8月发行规模将达900亿元。(2)新增一般债方面,截至7月底,今年新增一般债已累计发行6784亿元,完成全年新增限额94%。预计新增一般债将在8月发行完毕,则8月发行规模约400亿元。(3)再融资债方面,根据过去3年中8月份再融资债发行平均增速,预计今年8月份再融资债发行规模为2740亿元。由于当月有2,670亿元的地方债待偿还,最终推算8月地方债净融资约为1400亿元。

(二)财政收支:收入逐步回升,预计8月财政净支出约5000亿元

8月,财政通常“支大于收”,考虑到上半年留抵退税基本结束,预计8月财政收入增速将加速回升,但财政支出力度不减,预计8月财政赤字约为5000亿元。

参考6月公布的财政数据,财政收入方面,在疫情冲击及减税降费背景下,今年截至6月底财政收入累计105221亿元,占全年预算收入进度50%,远低于往年同期收入进度。考虑到上半年减税降费政策目标基本实现,预计下半年收入进度加速,则参考以往5年8月财政收入最高增速,预计8月实现财政收入 13362亿元。财政支出方面,下半年政策继续向稳企业、保就业方向倾斜,财政支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参考以往5年8月财政支出平均增速,预计8月实现财政支出18187亿元。总体来看,预计8月财政赤字约为5000亿元。

二、央行投放将以维护中长期资金平衡为主

截至724日,本月逆回购净回笼4220亿,MLFSLF等工具净投放量为0,最后一周还有280亿逆回购资金到期,预计上述工具净回笼规模为4200余亿元。

7月,政策工具到期回笼规模小于历史同期(其中,逆回购减少2400亿,MLF减少3500亿),流动性调控压力不大。15日MLF等额平价操作,彰显稳中偏松的政策倾向。二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央行披露上半年累计上缴利润达9000亿元,占计划的82%。结合之前披露的上缴规模推算,6月上缴约1000亿(5月为2000亿),环比减少50%,进度边际减缓;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投放1827亿,由于2021年末已投放855亿,因此上半年的总投放量约为1000亿元,而总额3400亿元的科创再贷款、普惠养老再贷款与交通物流再贷款将于7月开始申请。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当前流动性整体充裕、债市杠杆居高不下的局面下,央行有意控制流动性投放速度和力度,这样一方面可防止“大水漫灌”,另一方面也为下半年留出了政策空间。与此同时,央行也不急于大幅收水,倾向于为疫后经济复苏“保驾护航”。22日国常会上,国务院强调“三季度至关重要”,要求“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举措 增强经济恢复发展拉动力”,因此8月央行流动性调控或保持“收短放长”的操作思路。由于该月有6000亿的MLF到期和400亿的1M国库定存到期,预计央行中长期资金投放将以对冲平衡为主。

三、缴准将产生流动性回笼压力

(一)外汇占款对流动性影响仍然有限

七月以来,受美联储超预期紧缩与衰退预期带来的避险情绪影响,美元指数上攻至108点以上。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保持总体稳定。虽然即期汇率小幅贬值,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却上行至103.6,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缺口、CNH与CNY缺口均未出现明显变化。7月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净出口仍保持强劲增长,这为人民币保持强势提供助力。结售汇数据显示,6月银行结售汇顺差59.2亿美元,顺差规模超过历史同期;考虑远期结售汇在内的全口径银行净结汇实现顺差37.97亿美元,环比增加17亿美元。

往前看,此次美元上行的同时,全球流动性、风险偏好和新兴市场资本流动并未受到显著负面影响,甚至有局部改善。随着我国经济基本面触底回升,中美经济周期的相对强弱正在发生变化,中美利差回升,人民币汇率和资本流动形势平稳。在国内能成功控制疫情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变动不会对跨境资金流动产生显著影响,央行外汇占款对流动性影响有限。

(二)8月人民币存款季节性增多,缴准回笼流动性1100亿

M0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每年变动不大。回顾过去五年,8月现金投放量较7月平均增加320亿元,这或与9月中秋产生的季节效应与“金九银十”的房地产旺季有关。尽管7月房地产销量再度回落,但今年中秋节提前,可能会对8月现金投放产生影响,预计规模在300亿左右。存款同样符合季节性特征。回顾过去五年,8月人民币存款(扣除非银金融存款)平均增多1.37万亿。在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8.1%不变的条件下,银行需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1100亿,将对狭义流动性产生消耗。

四、结论

通过静态测算8月资金流动性状况可以看到,下月流动性仍较为充裕,推测市场利率仍将在政策利率下方运行。然而,“近无忧、但长有虑”,拉长来看,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终非常态,经济复苏逻辑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逻辑均支持缺口收敛。当前的不确定性无非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二是斜率。

相比上一轮持续负向偏离(2020年2月-6月),此次经济复苏时间将会延长,预示市场流动性需求与政策回归节奏均将减缓,市场-政策利率缺口时间预计将随之延长。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基建投资产生的带动效应,与本周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变动,以及下月15日MLF续作所释放的调控信号。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恶化,债务违约风险。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2年7月25日的《8月资金利率缺口会收敛吗?》报告,报告作者张静静、张一平,联系人马瑞超,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往期文章


20220725 美股的短期位置与长期风格

20220724 内需偏弱,但中美利差拐点初现——宏观周观点0724

20220723 高温下的“淡季”——经济观察系列(一)

20220722 海外还有哪些黑天鹅?

20220721 稳就业需要多少GDP增速?

20220720 平衡稳地产与防风险,7月LPR报价持稳

20220719 复苏交易将如何演绎——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3季度)

20220717 四种宏观场景及政治周期驱动的大类资产轮动

20220716 减收增支快节奏,下半年路在何方?

20220715 未来的三种情景——202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分析

20220714 7月FOMC前的两个关键数据:加息100BP?

20220714 钱究竟流向了哪里?

20220714 信贷分化与杠杆回升——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点评

20220713 居民主动断供停工项目房贷影响评估

20220713 出口高增后的隐忧

20220712 亢龙有悔——6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20711 基于利润预期,7月关注哪些板块?

20220710 猪周期开启——6月通胀数据点评

20220710 控通胀压力仍大,7月加息预期强化——美国6月非农点评

20220709 FDI加速流入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20708 欧元、美元接近平价的背后

20220708 疫后全球价值链重塑、汇率弹性与制造业竞争力

20220707 服务消费初现改善迹象

20220706 衰退预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20220705 央行30亿投放的双重意味

20220705 关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简评

20220704 疫情退却,通胀升温——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6月)

20220702 出口放缓一致预期下的结构性亮点

20220701 三季度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20220701 内外需驱动正在交换方向

20220630 积极信号持续增加

20220629 假若美股再跌,A股能否继续脱敏

20220628 复苏基础不牢固,积极关注中下游

20220627 经济走势的三种情景假设

20220626 国内经济篇:复苏不惧冲击——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

20220625 应出尽出,静候花开——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财政篇

20220625 螺纹钢期货价格为何大幅下跌?

20220624 总量不弱,结构正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货币篇

20220623 海外会出现流动性危机吗?

20220622 出口向左;进口向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外贸篇

20220621 通胀压力:外弱内强——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通胀篇

20220620 冲击转向缓和——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0619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已经显现

20220618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压力巨大

20220617  供给侧修复速度快于需求侧

20220616  是时候考虑FED结束加息的条件了

20220615  坚持复苏交易

20220614  兼容动态清零的经济增长路径

20220613   出口、PMI、社融超预期下还需要关注什么?

20220612  油价的最后一冲:假如美国CPI不回落?

20220612  信贷预期差兑现

20220611  三四季度CPI在不同场景下会怎么走?

20220610  出口超预期,是新增还是4月积压?

20220609  如何看待原油供需博弈?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