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蕴之苦与灭苦之法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编者按: 

       有人问:什么是五蕴?为什么执着五蕴就是苦?离苦的方法是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摘抄以前所写的“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蕴之苦与灭苦之法”,仅供有缘阅读文章者参考。

      祈愿佛陀正法久住,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行愿 合十

 

一、五蕴的含义

“人间佛教出世观”主张第一种要出离的世间,是“五蕴世间”。

在《阿含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所讲的世间有三种:

(一)器世间;(二)众生世间;(三)五蕴世间。

佛教重点是分析最后一种,即“”。因为佛教认为,由于人们对五蕴世间的无知,及不正确的了解,人们就生起不正确的认识,执著五蕴是我、是我的,于是生起了贪,苦也就随之而生起。

例如:中译《杂阿含1307经·赤马天子经》说到五蕴就是世间。

佛陀说:“我今但以一寻之身,说於世界、世界集、世界灭、世界灭道迹。赤马天子,何等为世间?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是名世间。”(注1)

        从这一段经文中可以看出佛教分析的是五蕴世间,而不是器世间。所以“出世”是指烦恼

       那么,什么是五蕴呢?《佛光佛学大词典》说:五蕴,梵语pañca-skandha,巴利语pañca khandhā。又作五阴、五众、五聚。“蕴”是积聚、类别之意,即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简述如下:

     1、色蕴(梵rūpa -skandha ),即一切色法之类聚。(注2)

     2、受蕴(梵vedanā -skandha ),苦、乐、舍、眼触等所生之诸受。

     3、想蕴(梵saṃjñā -skandha ),眼触等所生之诸想。

     4、行蕴(梵saṃskāra -skandha ),除色、受、想、识外之一切有为法,亦即意志与心之作用。

     5、识蕴(梵vijñāna -skandha),即眼识等诸识之各类聚。

     又《三藏法数》解释五蕴如下:

     1、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2、受蕴::即领纳之义。谓六识与六尘相应,而有六受,和合积聚,故名受蕴。而六识、六尘、六受者,即眼识受色尘、耳识受声尘、鼻识受香尘、舌识受味尘、身识受触尘、意识受法尘也。

     3、想蕴: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所谓六想者,谓意识著色想色、著声想声、著香想香、著味想味、著触想触、著法想法。

     4、行蕴:行即迁流造作之义。谓因意识思想诸尘,造作善恶诸行,和合积聚,故名行蕴。

     5、识蕴:识即了别之义。谓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之识,於诸尘境上,照了分别,和合积聚,故名识蕴。

       从上述五蕴的含义中就可以清楚的了知,五蕴与我们身心的关系。          

     


二、执著五蕴之苦

       佛教对五蕴的详细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消灭苦。佛教认为众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执著。

       例如:南传《相应部·转法轮经》、《中部·谛分别经》和南传《律藏·大品》都说到:

       “比丘啊!此是第一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与不喜欢的(人或物)相聚是苦,与喜欢的(人或物)相离是苦,所求不得是苦。总之,对五蕴的执著就是苦。”(注3)

       佛教作为一个宗教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众生解脱一切的苦痛,所以早期佛教经典中多处记载佛陀所宣讲的教法都只有“苦和苦灭”。如南传《相应部·阿耨罗度经》第3册第119页、《中部·阿梨咤经》第2册第140页中佛陀说:

      “阿耨羅度,无论过去还是現在,我只宣讲苦和苦灭。”(注4)

      


三、灭苦之法——正见     

       由于众生对生命的无知,对五蘊世间生起不正确的认识于见解,,认为五蘊是我、是我的、是我所,因此心中生起执着,贪欲由此而产生。佛教称这种错误的认识和见解为“我见”。所以,五蘊是“我见”生起的客观对象。因此,佛教认为,苦产生的根源是无明,也就是对五蘊沒有正确的了解。由于思想观念的偏差而导致见解错误,所以佛陀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相应部·迦旃延经》第2册第17页中,佛陀的弟子迦旃延来问佛陀,

       “什么是正见?”

        佛陀回答道:

       “对所生者只是苦生,所灭者亦只是苦灭,无有惑疑,此智不由缘他而生。迦旃延,这就是正见。”(注5)

       有了正见,就要如实的观察五蕴,如《杂阿含36经》说:

       “若善男子知色是无常、苦、变易,离欲、灭、寂静、没,从本以来,一切色无常、苦、变易法知已,若色因缘生忧悲恼苦断,彼断已无所著,不着故安隐乐住,安隐乐住已,名为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上述经文就是佛陀教导弟子们观察五蕴是无常,无常就是苦。如果能够观察到五蕴是无常、是苦,那就能灭苦,趋向解脫,证得涅槃道果。

       


注释:

(1)CBETA,T02, no. 99, p. 359, a10-b21.《别译杂阿含306经》的《赤马天子经》(CBETA, T02, no. 100, p. 477, b24-c23),《增壹阿含经》的《马血天子》(CBETA, T02, no. 125, p.756, a6-c15),南传《相应部》(第1册第60页)的《赤马天子经》和南传《增支部》(第2册第55-8页)的两部《赤马天子经》。

(2)《佛光佛学大词典》電子版。

(3)南传《相应部》第5册第421页,南传《中部》第3册第250页,与南传《律藏·大品》第1册第10-12页。

(4)南传《相应部·阿耨罗度经》第3册第119页、《中部·阿梨咤经》第2册第140页说:有一位比丘名为阿梨咤,错误地认为:“我知世尊如是说法,行欲者无障碍。”当佛陀知到后批评他,并说:“比丘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所讲授的只是苦和苦灭。”

(5)《相应部·迦旃延经》第2冊第17页。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相关其它阅读:

梅花香雪,银装素裹

恭迎阿弥陀佛诞辰——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元旦节的尊贵礼物】——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2018年新年——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随笔】你说啥?——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再五行中”!

【人间佛教出世观】——五欲世间及其生灭

爱国爱教 丕振宗风——中国佛教协会忆念追思一诚长老

【山门常衍,勿忘世上苦人多】——纪念一代高僧妙湛老和尚圆寂二十二周年

【读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须深经》笔记

【护教】失实失范失德的清华大学蒋劲松副教授,何时停止煽动佛门内斗?

【评论】遗骸崇拜伪舍利借佛敛财,辱佛欺祖诓众生依法严惩——关于“真容寺梦老舍利的声明”解读

第十五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佛学院隆重开幕

东方唯识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随笔】云栖竹径叶飘飞,流泉静美待何人——访莲池大师舍利塔

一切心识如幻,世间诸行如梦——悼念梦参老和尚

【特稿】弥勒佛下生人间成净土,娑婆界龙华三会愿相逢

【评论荟萃】花儿正在绽放,谁来为她站岗?——幼儿园虐童案的启示

重磅 |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护教】请宝鸡市统战部、民宗局慎重对待“第三届佛教义学研讨会”函

【重磅】12部门联合发文治理佛道教商业化问题

【护教】请宝鸡市统战部、民宗局慎重对待“第三届佛教义学研讨会”函

学诚会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佛教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随笔】雷霆万钧,声震天外——观瀑与护教

恭迎药师佛圣诞——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

【旅澳随笔】旅澳留学见闻记之三——弘法初心与净空法师的移民

2017年贵州省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安顺隆重举行

行愿法师:讲经交流会上的演讲《普门品导读》

【禅修日记】——轻轻的,走过你身旁

大悲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內寮庵隆重举行大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

【梅花香雪 · 怀念太虚大师】—访玉佛寺与参加x坛有感

【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

上海·浦东“都市佛教国际论坛”圆满闭幕

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太虚大师传略

【评论】“阅藏”是佛弟子本份事,杨教授为何要“震惊”?

佛学论文: 

【唯识】—《摄大乘论》的种子思想

【深入经藏】《南传大藏经》阅后略议(一)

【问佛访道】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后二

【问佛访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问佛访道】人類於感官現量和意現量是怎樣來認知世界的,其認知的心路過程如何?(一)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二)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三)

【佛学论文】《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佛學論文】印順導師的彌勒淨土思想

【佛学论文】人间佛教思想的播种者——印顺法师

【深入经藏】《南传大藏经》阅后略议(一)

【问佛访道】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后二

【问佛访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评论】“阅藏”是佛弟子本份事,杨教授为何要“震惊”?

【中秋】—鸡足山月与菩提自性

佛菩萨诞

【盂兰法会】七月十五日,供僧增福还是超度鬼xi?

【地藏法会】—地藏法门及其修习方法

恭迎地藏菩萨诞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恭迎龙树菩萨诞辰—释迦第二、千部论师、八宗共祖

忆佛念佛: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自力念佛】——大乘四种念佛法

【念佛见佛】——“般舟三昧”见佛的原理与修习方法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恭迎观音菩萨成道

【佛门礼仪】——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佛门礼仪】——念佛的规矩

佛经导读:

【佛经导读】——《地藏经》的宗旨

【佛经导读】-《地藏经》缘起与概说

【佛经导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经导读】八支圣道导向苦止息,三转四谛证无上菩提——《转法轮经》导读

【佛经导读】——《佛说善生经》

佛经导读】——《沙门果经》

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导读

信愿行具足往生弥陀净土,花开见佛菩萨众倒驾慈航——《阿弥陀经》导读

【佛教导读】心地含佛种,百善孝为先——《地藏经》讲座

【佛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金刚经》导读之一

【佛经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u经·方便品》导读之二

【佛经导读】化盲从信仰为智慧,从烦恼苦痛中解脱—《卡拉玛经》导读

【佛经导读】诸经中王—《妙法莲华经》

  空慧自在——《心经》导读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吉祥经》导读

【修慈】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慈经》讲座之三慈的功德利益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系列讲座之—恭诵《吉祥经Maṅgala Suttaṃ》

云水随笔:

【随笔】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给禅修道友的一封信

行愿法师:为父母祈愿文

【朝山】拈花微笑付法藏,鸡足入定待弥勒——朝礼佛教第一门

 穿越时空的爱:

【佛在人间】释尊说法和佛经结集处——王舍城(Rāja-gha)

文殊菩萨妙吉祥——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清明哀歌·忆

【清明】请为祖先诵经增福

【问佛访道】- 杀人者被人杀,骂人者被人骂

【生死之学】觉悟之路,死亡的艺术

【云水日记】——生命中的女性禅修者

【随笔】清净光明,道在那里

【随笔】为骗子买单的人

【旅澳日记】高僧来过——神通、业力、净土

【忆】梅花香雪

【正法眼藏】狮王独踞紫云霞,百兽潜踪畏爪牙

【问道】身归清净域, 心老白云乡

【看见佛陀在人间】—佛说四圣谛,导向苦止息

【法义】自依止、法依止、莫t

【云水随笔】 眼前时光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的中心思想和特色

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怀念妙老】山门常衍,勿忘世上苦人多

【问佛访道】致最爱的人——别再轮回了,我那长头发的女孩

杂文荟萃:

【佛教四食】: 一切有情众生皆依食住

【如法布施】—最虔诚的供养

魏道儒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样板是释迦牟尼佛

【佛陀教导】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

中国佛教协会声明

说谎的人,祖师也救不了你!

行愿法师: 建寺安僧风范千古,不舍众生乘愿再来——悼念常应法师

【伦理】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与护生精神

【佛寺建筑】—南传上座部佛寺布局

佛教历史:

【读史】佛说苦圣谛,就是悲观与消极吗?你如何理解?

【佛史】部派佛教之南传上座部纲要书《清净道论》——《印度佛教史》课程十

【佛史】部派佛教与南传佛教传承及大乘佛教萌芽——《印度佛教史》课程九

【佛史】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佛经结集与僧团分化——《印度佛教史》课程八

【读史】夜睹明星,在菩提树下悟什么——《印度佛教史》课程七

【读史】悟了什么?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印度佛教史》课程六

【读史】人间佛教导师佛陀生日是初八还是十五?——《印度佛教史》课程五

【读史】沙a门运动与佛教的兴起——《印度佛教史》课程之四

【读史】古印度本土民族、文化、信仰、修行与佛教——《印度佛教史》课程三

【读史】雅利安文明与印度佛教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二

【读史】佛教在印度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之一

清净声呗

【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声呗】礼敬佛、法、僧三宝

胜利护卫偈,安住常精进

梵音清流——恭迎观音菩萨圣诞

【法讯】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讲座

【问佛访道】赞佛功德殊胜行,自利利他皆吉祥—称赞佛陀十大名号

护教护法:

 太虚大师: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

【护教】静修庵开庭公告——护寺保卫战正式打响!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为救护我们而来

【佛在人間】-出家更接近了人間

【佛法是救世之光】——降魔的方法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学的两大特色

辱僧鞭尸谁之过?——由“万贤法师在闽南o佛学院校友群骂人”引发的思考

是欺师灭祖还是佛门阿Q? ——读净旻法师《评议印顺法师‘大乘非佛说’》

佛印:学习能忍法师“‘印老大乘发展论’论理中的十点思考”感悟

宣方教授:当前南北传佛教交流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陕西省佛协副会长明舒上师诬蔑本公众号的声明

【问答】看相算命与佛教啥关系?——百劫修相好,佛三十二相

远离附佛传销邪教,自净其意勿非法!

【护教】向钱看何惧千夫指,昧良心顽抗反投诉——宝应县佛协强拆静修6庵、害死大士庵尼师与宁国寺僧人实名举报信

【评论荟萃】僧赞正法僧,住持正法城

附佛邪教惊世邪论:佛教偏化俗化异化矮化虚化论

【附佛神教】“完整教”的惊世邪论

从“惠山众”现象看时下中国佛教知识人的一类“时代精神”

印顺佛学与大乘是佛说——2016无锡「批印」研讨会之回应

批印诸文学术失范和学风问题举隅

台湾《弘誓》145期专辑: 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批印」风潮

法华义辩:

【评论荟萃】宁可千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被人误一一评索达吉堪布讲《六祖坛经释》误人误己误祖师

【评论荟萃】佛子皆为如来使,为护正法当尽责

【评论荟萃】佛陀正法本无诤,堪布何时下神台?

【评论荟萃】删改《法华》署名事,就事论事息诤法

删增《法华》需结集,莫由己见随意添

【无争之辨】删增《法华》需结集,莫由己见随意添

佛门 礼仪:

【佛门礼仪】—水陆法会洒净结界

【佛门礼仪】——水陆法会的由来

【佛门礼仪】——汉传佛教僧俗用语

【佛门礼仪】——供养的心态、方法与功德

【佛门礼仪】——千僧斋礼仪及其殊胜功德

【佛门礼仪】朝山的方式与功德

【佛门礼仪】——朝山的心态和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抄写佛经的心态与礼仪

【实用佛门礼仪】—入佛寺生活篇

【佛门礼仪】——佛教称谓误区

【佛门礼仪】—南传上座部僧众托钵乞食礼仪

【佛门礼仪·饭训】—善信到汉传佛寺斋堂用餐礼仪

【佛门礼仪】—居士入汉传佛寺住宿礼仪

【佛门礼仪】在家八关斋戒,受者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出世的八关斋戒

【佛门礼仪】--敬僧之礼

【佛门礼仪】听经闻法须知

【佛门礼仪】来自佛门的温馨提示

【佛门礼仪】- 藏传佛教入寺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 礼敬法宝,智慧如海

【佛门礼仪】- 皈依法会前的预备

【佛门礼仪】- 皈依证明师的资格

【佛门礼仪】礼敬佛宝的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顶礼的深义

【佛门礼仪】—皈依受戒的利益与功德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僧俗称谓礼'b仪

【佛门礼仪】- 礼敬佛、法、僧三宝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