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用佛门礼仪】—入佛寺生活篇

行愿法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编者按: 

本文是笔者专为今年云南鸡足山“九莲寺第五届禅修夏令营”营员设计的【实用佛门礼仪】课程,参考笔者修改中的手稿《佛门礼仪》。

2017年7月31日晚上七点,【佛门礼仪】课程讲座后,有学员希望我发布资料到公众微信平台上,提供给大家学习。为此,笔者把资料编辑出来,并把已发布在本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佛门礼仪】相关资料链接整理在文章中,阅读者“点击链接”就可以学习详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法喜。

       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众生离苦得乐!

            释行愿  合十

   

各位师父、夏令营营员、居士、善友、同修:

       晚上好!

       非常欢喜,我们一起共聚云南鸡足山迦叶尊者道场,在山脚下清净庄严的九莲寺,分享佛法的喜悦与光明。今晚与大家分享的是:“实用佛门礼仪”——入佛寺生活篇。这次礼仪讲座内容主要有九个:

《实用佛门礼仪——入佛寺生活篇》    

        一、入寺礼仪

        二、称谓礼仪

        三、住宿礼仪

        四、礼佛礼仪

        五、上香礼仪

        六、诵经礼仪

        七、闻法礼仪

        八、过堂礼仪

        九、总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322dpjabc&width=500&height=375&auto=0

缘 起

在娑婆世界我们见到的世界佛教,主要分为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其中,包括南传、汉传、藏传三大语系佛教。
       娑婆世界,佛陀正法化导世俗普度众生的世谛流布,加上佛教宗派传承的不同,因不同语言、地区、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乃至众生不同业力而使佛教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差异。


佛 门 礼 仪
       为保持佛门的清净庄严,请进入三大语系佛寺学习参观者,严格遵守三大语系的佛教有关规定。

      详细内容,请点击本平台文章链接:【佛门礼仪】- 善男信女进入汉传佛寺的基本礼仪      

一、进入汉传佛寺的礼仪
       1、参观者严禁将一切荤腥、烟酒及其制品带入汉传寺院

       汉传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到南北朝梁武帝赦令佛教僧尼一律素食。从那时起,中国汉传僧尼一直保持素食的生活习惯沿袭至今,所以参观者必须要尊重汉传佛寺素食的规定。
    严禁将一切荤腥、烟酒制品携带入汉传佛寺


二、佛门称谓礼仪

  详细内容,请点击本平台文章链接:

【佛门礼仪】——佛教称谓误区

【佛门礼仪】— 佛教称谓礼仪之一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称谓礼仪之二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称谓礼仪之三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僧俗称谓礼仪

佛门僧俗的称谓因佛教流传地域性的差异而有三系南传、汉传、藏传佛教不同的名称。汉传佛教的称谓有些复杂,一般善信未经过专门学习,常闹出很多笑话。例如:有人皈依后,他学习到的称谓常识是错误的,他称汉僧为藏传的“上师”或“大师”。在他眼中,教导他唯有他的皈依上师为僧人,其他的出家众,他一律称为“师兄”。这类把出家众等同于在家人的错误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居士这样称呼出家众为师兄,因为这是他们最崇敬的皈依师所教授的错误常识。


汉传佛教称谓

     1、身份性称谓

汉传佛教把信徒分为四众: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四众弟子依佛陀戒律可分为七众:

(1)比丘(梵bhiksu巴bhikkhu):男众出家受具足戒者。

(2)比丘尼(梵bhiksunī巴bhikkhunī):女众出家受具足戒者。

(3)式叉摩那(梵śikamāā巴sikkhamānā):或式叉摩尼,意译为学戒女、正学女、学法女,未受具足戒前学法中之尼众,是沙弥尼之学六法者。为僧俗七众之一,是出家五众之一。

(4)沙弥(梵śrāmaeraka巴sāmaera):意译息恶、息慈、勤策等,是止恶行慈、觅求圆寂之意。为出家五众之一,僧俗七众之一。沙弥是佛教僧团中已受沙弥十戒,而未受比丘具足戒,年龄在七岁到未满二十岁的出家男子。

(5)沙弥尼(梵语śrāmaerikā,巴利语sāmaerī):意译勤策女、息慈女。出家五众之一,僧俗七众之一。沙弥尼是初出家受持十戒而未受具足戒的女子,与沙弥、式叉摩那合称出家三小众。

(6)优婆塞(梵巴语upāsaka):意译为近事、近善男、信男、清信士,是在家亲近三宝,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优婆塞戒经》卷三说: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二戒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受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

(7)优婆夷(梵巴语upāsikā):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信女,亲近三宝,受三归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僧俗七众之一。

      本节详细内容省略,请点击文章链接。


三、入汉传佛寺住宿礼仪
   详细内容,请点击本平台文章链接:

【佛门礼仪】—居士入汉传佛寺住宿礼仪

      未皈依佛法僧三宝的善男信女想要到汉传佛寺住宿,需要了知学习有关汉传佛教寺院住宿的礼仪,免得到了佛寺住宿处处失误,既给佛寺添麻烦制造混乱,又给自己添烦恼。由于有人是佛门的门外汉,不懂佛寺礼节,甚至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气,在佛寺任意作为而造下恶业不自知,则折损了自己的福报,也错过了到佛寺学习的机会,那就更令人遗憾了。
      想到汉传佛寺住宿的人,需要先到佛教寺院客堂咨询“该佛寺是否可以住宿?”如果该寺院有云水房或上客堂可留宿,请到佛寺客堂去登记。不论是信佛的在家居士还是一般的世俗善信,住宿汉传佛寺都需要遵守佛寺的规定,不得擅自违规。现给大家介绍到汉传佛教寺院住宿的基本礼仪,内容如下:
   1、善信入寺登记
(1)进入汉传佛教寺院见到出家人要合掌、站立、让道,不要抢道。
(2)需要住宿的人,到佛寺客堂,把行旅放到门外。
(3)向负责客堂的照客师“合十或顶礼”说明来意,到佛龛前礼佛后,男女分开坐。
(4)看到知客师时,上前“顶礼师父”,然后,礼佛。
(5)出示相关证件“身份证、皈依证”进行登记。
(6)登记完毕,由照客师带领,拿着行旅去客房住宿。
2、善信住宿须知
(1)保持客房卫生,不要携带荤腥食物到房间吃,违反汉传佛教素食的规矩。
(2)佛寺严禁抽烟,不得在客房或公众场所抽烟,有损佛寺和自己的形象。有些寺院不允许吸烟者住宿,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不良影响。
(3)佛教寺院云水堂有共住规约,入住者一定要仔细阅读,严格遵守。
(4)住宿寺院,请准时参加佛寺早课、晚课,为自己静心修持。
(5)出去须报告管理者,不得擅自行动。
(6)去拜访请先敲门三下,得到允许后方入,不得强行而入。
(7)客房中有人生病需要关照,及时报告客堂知客师父,请其协助。
(8)去客房探病、照顾病者,需要耐心,最好默念佛号,回向病者。
(9)在佛寺不得携带宠物入寺住宿。


四、礼佛礼仪

      详细内容,点击本平台文章链接:

    佛门礼仪】--顶礼的深义

有人问:法师,为什么佛教徒要顶礼?礼佛有何好处?请看顶礼的深意

(一)拜佛的原因

   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礼敬佛、法、僧三宝的基本礼仪之一。拜佛具有感恩佛、法、僧三宝;忏悔自己业障;检讨自我、反省功能。礼拜者,从柔软、舒缓、安祥的拜佛弯腰动作里,让佛弟子感受到礼佛的一份安定与谦卑,有助於提升自己的人格,让人心灵健康,使人达到身心自在安祥的效果。

  (二)拜佛的方式

    拜佛的方式可选择五体投地、大礼拜、小礼拜、跪拜等方式,可参照笔者《佛门礼仪》中佛教三大语系顶礼方式。 

动作解说:拜佛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以额头接触地面,不是“头顶”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五、上香礼仪

      详细内容,请点击本平台文章链接:【佛门礼仪】佛寺上香修持礼仪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尊法诸圣贤。

      无边佛土中,受用作佛事;

      普熏诸众生,皆共证菩提。

                                          

     在家居士问:请问法师,我去佛寺上香、诵经,该怎样才如法如律呢?

     每逢初一、十五或佛菩萨诞辰日,以及节假日期间,很多在家佛教徒或善信都会到佛寺上香、布施、供养、礼拜,为自己积累福慧资粮,祈愿家宅平安、工作顺利、身体安康。那么,到佛寺上香的善信需要做那些预备工作?针对个人到佛寺去上香情况,简介个人上香的修持礼仪方法:

第一节 佛寺上香前行

一、清净身心

      1、清洁身体,沐浴更衣,衣着朴素、干净、整洁。

   3、不能穿裸露的衣裙、短裤去佛寺,对佛法僧三宝不恭敬。

二、购置供品

1、提前购置所要供养佛、法、僧三宝的供品,水果、食物、医药等。

2、把供养的水果洗净;食物烹饪适宜,不要太咸、太辣、太酸,适中;医药品放置妥当。

3、需要带到佛寺的东西全部整理干净,进入佛寺上香、布施,供养佛法僧三宝,为自己种植福田。 

第二节  虔诚供香礼拜

     进入佛寺山门后,到弥勒殿或四大天王殿,可以上香顶礼弥勒菩萨、四大天王、韦驮菩萨。将自己准备好的水果、食物放在供台上,或者交给负责殿堂的工作人员,即可离开。然后,继续到佛寺的每一个殿堂去礼拜、布施、供养

一、虔诚上香

     现礼佛三拜,然后上香。上香的时候,要一心一意,恭敬的点燃立香或檀香,双手持香,恭敬站立在佛菩萨像前。上香时要注意,不要把香烧到其他人。  

二、诵三皈依

     上香者可以默念或口诵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

      或诵《供养偈》: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

       一 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

       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六、诵经礼仪

      上香后,根据自己修学课程进行,或选择,如:诵《心经》一遍、念佛、三皈依等,程序如下:

 炉香赞

炉香乍热 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念佛圣号      

 三皈依

 回向偈



七、闻法礼仪 

      详细内容,请点击本平台文章链接:

    【佛门礼仪】听经闻法须知    

第一节  迎请法师
 一、请师敬法:佛寺讲经法会,依佛教传统讲经前,须迎请说法法师,以示对佛陀教法的尊重和恭敬。

二、斋主上香:礼请法师讲经的斋主上香,请您提早到达佛寺讲堂准备好,按照法师的安排进行,别迟到。

斋主上香的方式,依照法师的示意来进行,勿自作主张,以免耽误讲经法会进程。

第二节  进场须知
一、清净身心:前去听经闻法的善友和居士,先要清净身心,沐浴更衣。

二、准备物品:把带到佛寺法会的供养物品,如鲜花修剪、整理、包装好。

三、注意事项

1、勿用噪音大的塑料袋,避免发出噪音,影响会场,干扰他人听法。

2、提早进入法会会场,不要迟到。迟到了,须肃静地进入讲经会场,不可向熟人打招呼干扰会场。

3、向佛顶礼或问讯,再向法师顶礼或问讯后,找空位安静坐下。法会未开始,要与善友聊天可到会场外面。

4、说话音量放低些,勿大声喧哗,以免干扰僧众修行。法会开始止语,勿人交头接耳,影响他人听经。

8、关手机、电脑等电子用具,勿在会场接听电话,干扰会场。听经专心至致,不要坐立不安,发出噪音。

9、严禁听经时吃东西、抽烟,桌椅上不可堆放食品,喝水请到会场休息处。

10、翻开经书前,有经书盖,先将经盖折叠放好。

11、休息或听经结束后,须用经盖覆盖经书,以示自己对法宝的恭敬。不要随便放置经书,杂乱无障。

    上座部佛教尊者依律乞食


八、过堂礼仪  

详细内容,请点击本平台文章链接:

【佛门礼仪】—南传上座部僧众托钵乞食礼仪

【佛门礼仪·饭训】—善信到汉传佛寺斋堂用餐礼仪

      有善友问:“居士、善信、俗人能否到汉传佛教寺院斋堂去用餐?若去汉传佛寺斋堂吃饭需要注意些什么?”依佛陀教诫,佛教出家僧尼托钵乞食为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的传播,中国习俗对佛教出家人托钵乞食的生活方式不太认同,认为乞食者很下贱。后来,被人们称为“菩萨皇帝”的南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年)根据中国民风,制定汉传佛教出家僧尼在佛寺素食,于是汉传佛寺僧尼素食流传至今。所以,汉传佛教僧尼素食与南传上座部僧众托钵乞食、藏传佛教僧尼的肉食不同。

当僧众托钵接受施主供养食物时,僧众念诵的巴利文是:

Patisankhāyoniso pindapatam patisevāmi neva dāvayana madaya na madāya  na vibhusanāya yāvadevaimassa kāyassa thitiyā yāpanāyavihimsuparatiyā brahmacariyānuggahāyaiti purānan;ca vedanam patihankhāminava;ca vedanam na uppadessāmi yātrā came bhavissati anavajjata ca phāsuviharo cāti。

据《增支部II.145》中,这段巴利语译成中文是:

   “我应当正念地省思我所受用的饮食,

不是为了纵情玩乐,

不是为了肥壮,

不是为了美丽,

不是为了装饰,

只为了维持这个身体,

让它能够支延生存下去,

令不损伤,以便助于修习梵行。

依照如此的实行,

我将消除旧有的饥饿感受,

以致不令新的饱胀感受产生,

这样我才不致受苦,

而得以无过的安住。”

         云南鸡足山九莲寺的梆


(一)为何要安静吃饭?

准备到佛教寺院去用餐的社会人士,在去佛寺之前,最好学习一下佛门用餐的礼仪,免得一旦进入佛寺斋堂,违规操作处处出错,扰乱大众清净修行。

笔者看到一些社会人士,到佛寺斋堂用餐,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时一边吃一边大声说话,还翘起二郎腿摇晃不停。善信的违规,被佛寺僧值师指正,叫其安静、止语吃饭。奇怪的是,她很快忘记,又继续说话,干扰大众安静吃饭。 

那么,为什么佛门僧尼要安安静静地吃饭呢?因为吃饭是佛寺僧众们的修行功课之一,僧众们都严格遵守佛陀的戒律,饮食知量,食存五观。

什么是食存五观?就是“ 佛 门 饭 训”: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面对受食,心中计算自己修行功德有多少方可接受食物。思量水、电、煤、米、菜的来处,深知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静静地反省自己的修行功德,能否接受众生这餐饭的供养?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自己的心念,远离一切过失。对所受之食,美味而不起贪念,中味而不起痴心,下等而不起瞋心。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食物,当作疗养保持身心的良药,以利益修行解脱生死。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受食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修道,成就道业。     

      


、结语

以上笔者简略介绍了居士或非佛教善信,进入住汉传佛教寺院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礼仪,希望有缘到佛寺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习到生活礼仪常识,有助于个人的修养和修行。  

“行住坐卧”四威仪是每一个学佛修行人身口意三业大用,善用其心,善于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不造恶业烦恼自己,惹恼他人,就是学佛自利利他。

       从日常生活中广修善业,广结善缘,时时刻刻体验佛法的甚深微妙,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坏习气和毛病,尽量减少自己内心的贪瞋痴,慢慢地积累功德,必能趋向生死解脱,达到究竟清净安乐的涅槃之地。


—————————————————— 

请在文章下面关注后,留言。相关其它阅读:

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恭迎观音菩萨成道

魏道儒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样板是释迦牟尼佛

【佛陀教导】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

中国佛教协会声明

说谎的人,祖师也救不了你!

行愿法师: 建寺安僧风范千古,不舍众生乘愿再来——悼念常应法师

【伦理】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与护生精神

【佛寺建筑】—南传上座部佛寺布局

佛教历史:

【佛史】部派佛教之南传上座部纲要书《清净道论》——《印度佛教史》课程十

【佛史】部派佛教与南传佛教传承及大乘佛教萌芽——《印度佛教史》课程九

【佛史】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佛经结集与僧团分化——《印度佛教史》课程八

【读史】夜睹明星,在菩提树下悟什么——《印度佛教史》课程七

【读史】悟了什么?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印度佛教史》课程六

【读史】人间佛教导师佛陀生日是初八还是十五?——《印度佛教史》课程五

【读史】沙门运动与佛教的兴起——《印度佛教史》课程之四

【读史】古印度本土民族、文化、信仰、修行与佛教——《印度佛教史》课程三

【读史】雅利安文明与印度佛教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二

【读史】佛教在印度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之一

清净声呗

【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声呗】礼敬佛、法、僧三宝

胜利护卫偈,安住常精进

梵音清流——恭迎观音菩萨圣诞

【法讯】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讲座

【问佛访道】赞佛功德殊胜行,自利利他皆吉祥—称赞佛陀十大名号

护教护法:

 太虚大师: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

【护教】静修庵开庭公告——护寺保卫战正式打响!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为救护我们而来

【佛在人間】-出家更接近了人間

【佛法是救世之光】——降魔的方法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学的两大特色

辱僧鞭尸谁之过?——由“万贤法师在闽南佛学院校友群骂人”引发的思考

是欺师灭祖还是佛门阿Q? ——读净旻法师《评议印顺法师‘大乘非佛说’》

佛印:学习能忍法师“‘印老大乘发展论’论理中的十点思考”感悟

宣方教授:当前南北传佛教交流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陕西省佛协副会长明舒上师诬蔑本公众号的声明

【问答】看相算命与佛教啥关系?——百劫修相好,佛三十二相

远离附佛传销邪教,自净其意勿非法!

谁是凶手?——山东肥城暴打出家尼师强送精神病院的邪教黑幕,呼吁政府、部门严厉打击传销及附佛邪教

【护教】向钱看何惧千夫指,昧良心顽抗反投诉——宝应县佛协强拆静修6庵、害死大士庵尼师与宁国寺僧人实名举报信

【评论荟萃】僧赞正法僧,住持正法城

佛经导读:

【佛经导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经导读】八支圣道导向苦止息,三转四谛证无上菩提——《转法轮经》导读

【佛经导读】——《佛说善生经》

【佛经导读】——《沙门果经》

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导读

信愿行具足往生弥陀净土,花开见佛菩萨众倒驾慈航——《阿弥陀经》导读

【佛教导读】心地含佛种,百善孝为先——《地藏经》讲座

【佛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金刚经》导读之一

【佛经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导读之二

【佛经导读】化盲从信仰为智慧,从烦恼苦痛中解脱—《卡拉玛经》导读

【佛经导读】诸经中王—《妙法莲华经》

  空慧自在——《心经》导读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吉祥经》导读

【修慈】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慈经》讲座之三慈的功德利益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系列讲座之—恭诵《吉祥经Maṅgala Suttaṃ》

云水随笔:

【随笔】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给禅修道友的一封信

行愿法师:为父母祈愿文

【朝山】拈花微笑付法藏,鸡足入定待弥勒——朝礼佛教第一门

 穿越时空的爱:

【佛在人间】释尊说法和佛经结集处——王舍城(Rāja-gha)

文殊菩萨妙吉祥——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清明哀歌·忆

【清明】请为祖先诵经增福

【问佛访道】- 杀人者被人杀,骂人者被人骂

【生死之学】觉悟之路,死亡的艺术

【云水日记】——生命的女性禅修者

【随笔】清净光明,道在那里

【随笔】为骗子买单的人

【旅澳日记】高僧来过——神通、业力、净土

【忆】梅花香雪

【正法眼藏】狮王独踞紫云霞,百兽潜踪畏爪牙

【问道】身归清净域, 心老白云乡

【看见佛陀在人间】—佛说四圣谛,导向苦止息

【法义】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云水随笔】 眼前时光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的中心思想和特色

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怀念妙老】山门常衍,勿忘世上苦人多

佛门 礼仪:

【佛门礼仪】——佛教称谓误区

【佛门礼仪】—南传上座部僧众托钵乞食礼仪

【佛门礼仪·饭训】—善信到汉传佛寺斋堂用餐礼仪

【佛门礼仪】—居士入汉传佛寺住宿礼仪

【佛门礼仪】在家八关斋戒,受者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出世的八关斋戒

【佛门礼仪】--敬僧之礼

【佛门礼仪】听经闻法须知

【佛门礼仪】来自佛门的温馨提示

【佛门礼仪】- 藏传佛教入寺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 礼敬法宝,智慧如海

【佛门礼仪】- 皈依法会前的预备

【佛门礼仪】- 皈依证明师的资格

【佛门礼仪】礼敬佛宝的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顶礼的深义

【佛门礼仪】—皈依受戒的利益与功德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僧俗称谓礼仪

【佛门礼仪】- 礼敬佛、法、僧三宝文

【佛门礼仪】- 善男信女进入汉传佛寺的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僧俗称谓礼仪

【佛门礼仪】佛寺上香修持礼仪

【佛门礼仪】—佛法从恭敬中求

版权所有,请使用者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支 持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