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伦理】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与护生精神

行愿法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编者按:

有人请问:“佛教伦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为此,我摘录2009年一篇旧文,其中一节“佛教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提供给问者,仅供参考。同时,把该文供养诸佛菩萨、龙天护法、一切师友,愿佛陀正法久住,有缘众生离苦得乐!

 释行愿


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与护生精神


一、分清楚佛与神的区别

作为佛教徒之一员,学习佛陀教法,首先要清楚神与佛的区别,佛陀教法的特质是什么,其不共其它宗教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所有宗教創始人之中,佛是唯一不以非人或教主身份自居的导师佛曰:“若人作如是念:‘我将引导僧伽。’或‘僧伽以我为依怙。’此人应对僧伽设立教言,但如来不作此想。”釋迦佛自承只是人类的一员,成佛,是体悟真理,实现自由。… 这可见体现真理而解脫成佛,不是什么神鬼或天使,是由人修行成就的。(1)

成佛之道是由我們去開拓﹐解脫是靠自己去努力与实践。如以佛法引导﹐可以从实际体验中提昇智慧﹐达圓滿至善﹐全面的发掘人类內在的无限潛质。佛陀是人格圓滿和大智慧的体現;“这样,诸佛皆出人间成佛,开演教化,使人类同得正觉。佛法不属于三途,也不属于诸天,惟有人類才是佛法的住持者,修學者。”(2)

如果不能把握佛陀教法的特质,而误认为世界宗教大同,甚至有些僧人神、佛不分,大力提倡佛、道、基督、天主教等合一。例如:净空法师提倡“九教合一”,倡导佛教徒学习《弟子规》,要佛教徒向基督教、天主教学习。净空法师说:“天主教的修女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天主教的神父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等似是而非的外道大神见解。

作为真正的佛教徒,我们要分清楚佛教与外道宗教的区别,不要神佛不分。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

 

二、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和护生精神

佛法不共于世间一切宗教的核心原理就是“缘起”(梵pratitya-samutpāda,巴paticca sa-muppanna,),宇宙万物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离散而灭,一切都遵循缘起的法则。在《杂阿含经》卷二(大正二·一二下)中,佛陀说:“我论因说因……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世间一切都是有因有缘的生灭而已,“世间集”说明了现象的状态,“集世间”剖析了现象的原因。集是世间的本质,佛法还提供了由“世间“导向“出世间”的终极目标“世间灭”。(3)

1、缘起是诸法的通则,生物非生物、动物植物都不能例外。但是,由于非生物、植物不如动物有情识与情爱感受苦乐的敏锐度高,所以佛法的重心是放在动物为主的“有情”生命问题的解决上。(4)

2、缘起的中心议题是针对生命的种种苦迫,探究苦迫发生的因缘和解除这些苦痛的办法,这就是佛教的“护生观”。 佛教的“缘起论”是精密的“因果律”,佛法以此为总纲,解明世间生成与还灭的原理,而佛教的“护生观”则是佛法中一切伦理规范的终极精神。(5)

3、因果律与轮回

从因果律来看,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行为、言语、意念的善恶付出代价。从生命长远的未来看,人们随着自己所造的善恶业力而感召不同层次的生命境界,不断轮回于生死中;众生的一切苦难源于自己恶业的招感,而一切的福乐因于善业而引发。一切众生千般万状的生命苦乐依据佛教的轮回说分为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地狱、恶鬼,这就是通称的“因果报应”。从因果报应来看,则一切世间悲欣苦乐、恩怨情仇,在不公平的表象里,都有他深层的公道——如是因,如是果,众生自作自受。

以世间犯罪为例:如故意杀人者偿命,偷盗者接受国家法律的制裁,依法判刑,这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必须遵守执行的法律规则。

又如:企业的伪劣产品造成使用者的死亡,追究刑事责任,企业的负责人就要依法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这就是因果律的体现。因果律人人都必须遵循,并不是只有佛教徒遵循而其他人就可以不遵循。

4、佛教伦理的实践

佛陀所讲因果法则,旨在令人把握现前当下,努力行善,对自己的生命福乐注入善因,改变以往的因果网络,以期自己今生或者来生生命离苦得乐,这是第一个层次的佛教伦理实践——现世乐与后世乐;乃至令众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证得涅槃,这是第二个层次的佛教伦理实践——究竟乐。

5、人间菩萨正行

若从菩萨自利利他护生的心行说,则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悯之心,面对苍生的苦难,尽己所能地援之以手,心思纯洁无暇,没有希求回报和得到善报的念头,也决不因为于己无益就裹足不前,冷眼旁观,而是本着菩萨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护生精神,实践人间菩萨正行。所以,佛教缘起的法则,对一切众生,一切事物都给予改善的希望和光明的前途。只要努力行善,具足因缘条件,一切就向着善的良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佛教不共于世间一切宗教的核心原理就是“缘起”。如果学佛者口上自称学佛,却不知佛陀缘起无我的教法,乃至神、佛不分,提倡九教合一。其人身虽在佛门,而思想却属于佛门外道。这样的学佛者,不但浪费了自己宝贵的人生,而且误会了佛陀缘起无我的教法,还引领座下一群盲从的信徒,堕入外道大神的邪见之途,真是令人遗憾与惋惜之。


注释:

(1)印顺《佛法概論》54页

(2)印顺《佛法概論》57页

(3)《杂阿含经》卷二(大正二·一二下)

(4)释昭慧《佛教伦理学》37页

(5)释昭慧《佛教伦理学》65页

——————————————————

请在文章下面关注后,留言。延伸阅读:

佛寺建筑:

【佛寺建筑】—南传上座部佛寺布局

佛教史:

【读史】夜睹明星,在菩提树下悟什么——《印度佛教史》课程七

【读史】悟了什么?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印度佛教史》课程六

【读史】人间佛教导师佛陀生日是初八还是十五?——《印度佛教史》课程五

【读史】沙门运动与佛教的兴起——《印度佛教史》课程之四

【读史】古印度本土民族、文化、信仰、修行与佛教——《印度佛教史》课程三

【读史】雅利安文明与印度佛教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二

【读史】佛教在印度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之一

声呗

【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声呗】礼敬佛、法、僧三宝

胜利护卫偈,安住常精进

梵音清流——恭迎观音菩萨圣诞

【法讯】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讲座

【问佛访道】赞佛功德殊胜行,自利利他皆吉祥—称赞佛陀十大名号

护教:

【护教】静修庵开庭公告——护寺保卫战正式打响!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为救护我们而来

【佛在人間】-出家更接近了人間

【佛法是救世之光】——降魔的方法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学的两大特色

辱僧鞭尸谁之过?——由“万贤法师在闽南佛学院校友群骂人”引发的思考

是欺师灭祖还是佛门阿Q? ——读净旻法师《评议印顺法师‘大乘非佛说’》

佛印:学习能忍法师“‘印老大乘发展论’论理中的十点思考”感悟

宣方教授:当前南北传佛教交流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陕西省佛协副会长明舒上师诬蔑本公众号的声明

【问答】看相算命与佛教啥关系?——百劫修相好,佛三十二相

远离附佛传销邪教,自净其意勿非法!

谁是凶手?——山东肥城暴打出家尼师强送精神病院的邪教黑幕,呼吁政府、部门严厉打击传销及附佛邪教

【护教】向钱看何惧千夫指,昧良心顽抗反投诉——宝应县佛协强拆静修6庵、害死大士庵尼师与宁国寺僧人实名举报信

【评论荟萃】僧赞正法僧,住持正法城

导读:

【佛经导读】八支圣道导向苦止息,三转四谛证无上菩提——《转法轮经》导读

【佛经导读】——《佛说善生经》

【佛经导读】——《沙门果经》

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导读

信愿行具足往生弥陀净土,花开见佛菩萨众倒驾慈航——《阿弥陀经》导读

【佛教导读】心地含佛种,百善孝为先——《地藏经》讲座

【佛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金刚经》导读之一

【佛经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导读之二

【佛经导读】化盲从信仰为智慧,从烦恼苦痛中解脱—《卡拉玛经》导读

【佛经导读】诸经中王—《妙法莲华经》

  空慧自在——《心经》导读

 色身三昧化閻浮,普門示現度群迷——《普门品》导读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吉祥经》导读

【修慈】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慈经》讲座之三慈的功德利益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系列讲座之—恭诵《吉祥经Maṅgala Suttaṃ》

随笔:

行愿法师:为父母祈愿文

【朝山】拈花微笑付法藏,鸡足入定待弥勒——朝礼佛教第一门

 穿越时空的爱:

【佛在人间】释尊说法和佛经结集处——王舍城(Rāja-gha)

文殊菩萨妙吉祥——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清明哀歌·忆

【清明】请为祖先诵经增福

【问佛访道】- 杀人者被人杀,骂人者被人骂

【生死之学】觉悟之路,死亡的艺术

【云水日记】——生命的女性禅修者

【随笔】清净光明,道在那里

【随笔】为骗子买单的人

【旅澳日记】高僧来过——神通、业力、净土

【忆】梅花香雪

【正法眼藏】狮王独踞紫云霞,百兽潜踪畏爪牙

【问道】身归清净域, 心老白云乡

【看见佛陀在人间】—佛说四圣谛,导向苦止息

【法义】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云水随笔】 眼前时光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的中心思想和特色

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怀念妙老】山门常衍,勿忘世上苦人多

 礼仪:

【佛门礼仪】听经闻法须知

【佛门礼仪】来自佛门的温馨提示

【佛门礼仪】- 藏传佛教入寺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 礼敬法宝,智慧如海

【佛门礼仪】- 皈依法会前的预备

【佛门礼仪】- 皈依证明师的资格

【佛门礼仪】礼敬佛宝的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顶礼的深义

【佛门礼仪】—皈依受戒的利益与功德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僧俗称谓礼仪

【佛门礼仪】- 礼敬佛、法、僧三宝文

【佛门礼仪】- 善男信女进入汉传佛寺的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僧俗称谓礼仪

【佛门礼仪】佛寺上香修持礼仪

【佛门礼仪】—佛法从恭敬中求

版权所有,请使用者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支  持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