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门礼仪】——供养的心态、方法与功德

行愿法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编者按: 

善友问:”到佛寺去供养佛、法、僧三宝,需要注意什么?供养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

若平时修习财布施,面对穷人、乞丐、病人,心念要如何调整?“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摘抄初稿《佛门礼仪·供养》给有缘者参考。

愿一切修习财布施之人,在佛法僧三宝中,增福、陪福、修福!

愿修福者善用福报,作为趋向解脱离苦的资粮,趋向涅槃圣道!

愿法布施者,如法如律,弘扬佛陀正法,引领有缘众生离苦得乐!

   释行愿  合十

供养(pūjanā)译为供、供施、供给指供食物、衣服卧具、汤药为主的四事,供养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等

供养可分为:财供养与法供养。

四事供养是“财供养”;

恭敬、赞叹、礼拜、讲经、说法、教化、禅修指导等属于“法供养


一、供养的心态

1、财布施者:身心虔诚、清净、欢喜,以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者、无布施物”的心态去如法布施,这是最大功德的供养。

2、法布施者:分为“说法者”与“听法者”二类:

(1)说法者以乐说法、善说法、清净说法,不为名、闻、利、养而做如法的布施供养;

(2)听法者以清净心、恭敬心、欢喜心乐于听闻正法,以教奉行。

     


二、供养的方法

1供养三宝种福田

     以清净之财——食物、衣服卧具、汤药、土地等布施供养佛法僧三宝种福田,增加自己的福德资粮和善业。

 2供养贫穷种悲田

     以清净之财布施鳏寡、孤独、穷病、困苦之人种悲田,积累自己的悲心,增加自己的善业。


三、供养的礼仪

    布施供养佛、法、僧三宝,要按照佛教的礼仪来做:

1、挑选最新鲜最好的蔬菜、瓜果、粮食加工做需要供养佛法僧三宝的饮食.

2、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准备好布施供养物,包括食物、衣服卧具、汤药等。

3、清洁身心,选择早上僧众托钵的时间去供僧。

4、到佛寺或南传比丘托钵处,将食物等放置在干净的布上。然后,顶礼僧众三拜,长跪合掌聆听僧众念经后,再供养食物。

5、如果要去佛寺供佛、供法,则按照供僧的礼仪如法供佛、供法。

6、有法师讲经,教导禅修,则应前去供养法师,并与修行的大众结缘,增长布施供养的功德。

7、佛寺有法会,可前去供养或做义工,都是很殊胜的供养方式。

8、布施穷困者,心中常怀慈悲、平等、谦逊。接济贫穷之人时,要耐心、尊重,请勿以轻慢心去布施,有损自己的布施功德。

9、一切供养要如理如法地进行,以欢喜心去做布施,所得功德无量无边,福德无量无边。

10、供养三宝时,视一切僧众为贤圣者,则自己所得供养的福报是圣者无量加被之功德。

11、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大。所以,如法修行才是最好的供养。


                       缅甸帕奥禅师托钵


四、供养的功德

一、以布施供养来增长自己的善业和福报。

二、以供养来积累自己修行的一切福德资粮。

三、布施供养功德,使自己身心安康,诸事吉祥。

四、以供养的功德,孝敬感恩父母、亲眷、亡人。

五、三宝是无上福田,供养三宝培植出世菩提善因。

六、因供养的善业而生人天中,相貌庄严,善神护佑。

七、供养功德,善根成熟,解脱生死,离苦得乐,证得涅槃。       

 

           

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                                     

在汉传佛教中,人们习惯以烧香来供佛。其实,以香花、鲜花供佛更好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供佛方式。许多人认为上香供佛第一虔诚,但是,佛陀说:这不能算是最好的供佛。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供养佛陀呢?

请聆听下面的佛经故事,取材《阿含经· 游行经》、《长部·大涅槃经》:

佛陀八十岁的那年,在毗舍离城染患疾病。佛陀告诉弟子们:“我三个月后将入涅槃。”佛陀抱病,继续行脚托钵游化来到拘尸那城,选择城中的娑罗林,在双树间为入灭处。侍者阿难尊者在双树间为佛陀铺床,然后,佛陀头朝北,面向西,双足交叠侧卧,作吉祥卧姿,正念正知。这时,娑罗树不是开花的季节,竟然开满了花。而且,花朵从树上纷纷的飞落在佛陀的身上。除了娑罗树的花以外,还有更多的曼陀罗花与栴檀香末纷纷从空中飘下来,洒在佛陀的身上,也洒满了附近的地面,空中还响起了美妙的音乐。

生起如此奇异的景象,佛陀对阿难解释道:“阿难!这是一些居住在娑罗树林,诚信佛陀的鬼神,以奇异的花来供养佛陀。但是,阿难这不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阿难问佛陀:“世尊!那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呢?”

佛陀说:“阿难!只有能受持佛法,实践佛法,依戒、依法而行的人,才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对佛陀最虔诚的供养不是你日日烧香,而是依照佛陀的教导,如法如律去修行,体证无我,做一个烦恼止息的解脱者,这才是对佛陀最虔诚的供养。

   以上故事,摘自释行愿《心灵环保·最虔诚的供养》。

—————————————————— 

请在文章下面关注后,留言。相关其它阅读:

恭迎龙树菩萨诞辰—释迦第二、千部论师、八宗共祖

李总理签发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

忆佛念佛: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自力念佛】——大乘四种念佛法

【念佛见佛】——“般舟三昧”见佛的原理与修习方法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恭迎观音菩萨成道

【佛门礼仪】——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佛门礼仪】——念佛的规矩

佛门 礼仪:

【佛门礼仪】——千僧斋礼仪及其殊胜功德

【佛门礼仪】朝山的方式与功德

【佛门礼仪】——朝山的心态和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抄写佛经的心态与礼仪

【实用佛门礼仪】—入佛寺生活篇

【佛门礼仪】——佛教称谓误区

【佛门礼仪】—南传上座部僧众托钵乞食礼仪

【佛门礼仪·饭训】—善信到汉传佛寺斋堂用餐礼仪

【佛门礼仪】—居士入汉传佛寺住宿礼仪

【佛门礼仪】在家八关斋戒,受者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出世的八关斋戒

【佛门礼仪】--敬僧之礼

【佛门礼仪】听经闻法须知

【佛门礼仪】来自佛门的温馨提示

【佛门礼仪】- 藏传佛教入寺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 礼敬法宝,智慧如海

【佛门礼仪】- 皈依法会前的预备

【佛门礼仪】- 皈依证明师的资格

【佛门礼仪】礼敬佛宝的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顶礼的深义

【佛门礼仪】—皈依受戒的利益与功德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僧俗称谓礼仪

【佛门礼仪】- 礼敬佛、法、僧三宝文

【佛门礼仪】- 善男信女进入汉传佛寺的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僧俗称谓礼仪

【佛门礼仪】佛寺上香修持礼仪

【佛门礼仪】—佛法从恭敬中求

【盂兰法会】七月十五日,供僧增福还是超度鬼魂?

【地藏法会】—地藏法门及其修习方法

佛经导读:

【佛经导读】——《地藏经》的宗旨

【佛经导读】-《地藏经》缘起与概说

【佛经导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经导读】八支圣道导向苦止息,三转四谛证无上菩提——《转法轮经》导读

【佛经导读】——《佛说善生经》

佛经导读】——《沙门果经》

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导读

信愿行具足往生弥陀净土,花开见佛菩萨众倒驾慈航——《阿弥陀经》导读

【佛教导读】心地含佛种,百善孝为先——《地藏经》讲座

【佛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金刚经》导读之一

【佛经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导读之二

【佛经导读】化盲从信仰为智慧,从烦恼苦痛中解脱—《卡拉玛经》导读

【佛经导读】诸经中王—《妙法莲华经》

  空慧自在——《心经》导读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吉祥经》导读

【修慈】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慈经》讲座之三慈的功德利益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系列讲座之—恭诵《吉祥经Maṅgala Suttaṃ》

佛学论文:

【深入经藏】《南传大藏经》阅后略议(一)

【问佛访道】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后二

【问佛访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问佛访道】人類於感官現量和意現量是怎樣來認知世界的,其認知的心路過程如何?(一)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二)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三)

【佛学论文】《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佛學論文】印順導師的彌勒淨土思想

【佛学论文】人间佛教思想的播种者——印顺法师

云水随笔:

【随笔】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给禅修道友的一封信

行愿法师:为父母祈愿文

【朝山】拈花微笑付法藏,鸡足入定待弥勒——朝礼佛教第一门

 穿越时空的爱:

【佛在人间】释尊说法和佛经结集处——王舍城(Rāja-gha)

文殊菩萨妙吉祥——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清明哀歌·忆

【清明】请为祖先诵经增福

【问佛访道】- 杀人者被人杀,骂人者被人骂

【生死之学】觉悟之路,死亡的艺术

【云水日记】——生命中的女性禅修者

【随笔】清净光明,道在那里

【随笔】为骗子买单的人

【旅澳日记】高僧来过——神通、业力、净土

【忆】梅花香雪

【正法眼藏】狮王独踞紫云霞,百兽潜踪畏爪牙

【问道】身归清净域, 心老白云乡

【看见佛陀在人间】—佛说四圣谛,导向苦止息

【法义】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云水随笔】 眼前时光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的中心思想和特色

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怀念妙老】山门常衍,勿忘世上苦人多

【问佛访道】致最爱的人——别再轮回了,我那长头发的女孩

【旅澳随笔】旅澳留学见闻记之三——弘法初心与净空法师的移民

杂文荟萃:

【佛教四食】: 一切有情众生皆依食住

【如法布施】—最虔诚的供养

魏道儒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样板是释迦牟尼佛

【佛陀教导】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

中国佛教协会声明

说谎的人,祖师也救不了你!

行愿法师: 建寺安僧风范千古,不舍众生乘愿再来——悼念常应法师

【伦理】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与护生精神

【佛寺建筑】—南传上座部佛寺布局

佛教历史:

【读史】佛说苦圣谛,就是悲观与消极吗?你如何理解?

【佛史】部派佛教之南传上座部纲要书《清净道论》——《印度佛教史》课程十

【佛史】部派佛教与南传佛教传承及大乘佛教萌芽——《印度佛教史》课程九

【佛史】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佛经结集与僧团分化——《印度佛教史》课程八

【读史】夜睹明星,在菩提树下悟什么——《印度佛教史》课程七

【读史】悟了什么?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印度佛教史》课程六

【读史】人间佛教导师佛陀生日是初八还是十五?——《印度佛教史》课程五

【读史】沙门运动与佛教的兴起——《印度佛教史》课程之四

【读史】古印度本土民族、文化、信仰、修行与佛教——《印度佛教史》课程三

【读史】雅利安文明与印度佛教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二

【读史】佛教在印度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之一

清净声呗

【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声呗】礼敬佛、法、僧三宝

胜利护卫偈,安住常精进

梵音清流——恭迎观音菩萨圣诞

【法讯】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讲座

【问佛访道】赞佛功德殊胜行,自利利他皆吉祥—称赞佛陀十大名号

护教护法:

 太虚大师: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

【护教】静修庵开庭公告——护寺保卫战正式打响!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为救护我们而来

【佛在人間】-出家更接近了人間

【佛法是救世之光】——降魔的方法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学的两大特色

辱僧鞭尸谁之过?——由“万贤法师在闽南佛学院校友群骂人”引发的思考

是欺师灭祖还是佛门阿Q? ——读净旻法师《评议印顺法师‘大乘非佛说’》

佛印:学习能忍法师“‘印老大乘发展论’论理中的十点思考”感悟

宣方教授:当前南北传佛教交流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陕西省佛协副会长明舒上师诬蔑本公众号的声明

【问答】看相算命与佛教啥关系?——百劫修相好,佛三十二相

远离附佛传销邪教,自净其意勿非法!

谁是凶手?——山东肥城暴打出家尼师强送精神病院的邪教黑幕,呼吁政府、部门严厉打击传销及附佛邪教

【护教】向钱看何惧千夫指,昧良心顽抗反投诉——宝应县佛协强拆静修6庵、害死大士庵尼师与宁国寺僧人实名举报信

【评论荟萃】僧赞正法僧,住持正法城

法华义辩:

【评论荟萃】宁可千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被人误一一评索达吉堪布讲《六祖坛经释》误人误己误祖师

【评论荟萃】佛子皆为如来使,为护正法当尽责

【评论荟萃】佛陀正法本无诤,堪布何时下神台?

【评论荟萃】删改《法华》署名事,就事论事息诤法

删增《法华》需结集,莫由己见随意添

【无争之辨】删增《法华》需结集,莫由己见随意添

    

     

版权所有,请使用者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支   持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