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佛访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2016-09-25 行愿法师 行愿法师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阅读大藏经的日子,
是法喜充满的日子;
如同住在佛陀净土,
聆听世尊宣说妙法。    
            ——题记



经藏

 《南传大藏经》的经藏是从第六册至四十七册,分为五部:

 (1)第六册至第八册是长部经典;

 (2)第九册至第十二册是中部经典;

 (3)第十三册至第十八册是相应部经典;

 (4)第十九册至二十五册是增支部经典;

 (5)第二十六册至第四十七册是小部经典。

 其中,前四部相当于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不过,里面有一些经文是北传汉译所没有的,详细情况大家可以去查阅《南传大藏经》。

 第五小部经典,印顺导师说:它被别的部派称为“杂藏”。小部经典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法句经》、《长老偈》、《长老尼偈》以及佛陀、佛弟子的本生故事。在南传大藏经的经藏中,说到两位菩萨就是“释迦菩萨与弥勒菩萨”,他们是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所共同承认的菩萨。

 通过阅读《南传大藏经》的经藏,可以从中看出:例如《小部经典》中许多不明显、隐藏的菩萨道思想,后来成为北传大乘佛教经典中菩萨道思想的源头。由此可知,“大乘是佛说”源头在“杂藏”中就可见其端倪。因此,对大乘佛教经典,抱持不认可、怀疑、诽谤态度的人士,应该好好的去阅读《南传大藏经》的经藏,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论藏

《南传大藏经》的论藏是从第四十八册至七十册,它们分别是:

(1)《法集论》第48册;

(2)《分别论》第49-50册;

(3)《双论》第51-53册;

(4)《发趣论》第54-60册;

(5)《论事》第61-62册;

(6)《弥兰王所问经》第63-64册;

(7)《岛王统史、大王统史》第65册;

(8)《小王统史》第66册;

(9)《清净道论》第67-69册;

(10)《一切善见律注序》第70册。

 其中,论藏里最著名的就是《清净道论》,它是由公元五世纪中的佛音(觉音Buddhaghosa)三藏在锡兰首都阿奴罗达城中的大寺,用巴利文所写成的佛法纲要书,可以说是整部《南传大藏经》的重要经典、经文的浓缩。

译者悟醒在第六十七册《目次》一页中说:“《清净道论》是南方上座部最详细、最技巧而条集佳说之教理,为知南方上座部之教理是必定不能不读唯一无二之论书。即本书是集大成南方上座部论藏之七论,亦包括七论以后所展开之教理,非如七论之形式的、烦琐的、干燥无味的,全篇皆是充实的论议。”《清净道论》全篇由二十三品组成,依戒、定、慧的顺序而说,即戒二品、定十一品、慧十品,并在论之前后说以《因缘等论》为结论。



关于《清净道论》,以前我看过中国叶均所翻译的版本,觉得文字晦涩不太顺畅,特别是修行上的一些佛学用语,读起来生涩难懂。这次读悟醒所译的《清净道论》,佛学用语精确、文字简洁,使我以前读不懂的文字,想不通的一些问题,通过阅读《南传大藏经》中的《清净道论》迎刃而解。特别是关系到戒、定、慧三学的修学次第、思想、见地,悟醒所译《清净道论》讲得很清楚,容易使人明白,大家不妨一读。

总之,自己福报太少,只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粗略地阅一遍《南传大藏经》,以饱眼福、以净身心、以安心灵。通过这次阅藏,使我更坚定了佛出人间,佛教在人间的信念。因为从经藏中可以看到人间比丘——佛陀及其弟子们,每天著衣、托钵、乞食、说法、度众、修定、教化众生,处理自己、僧团乃至民众、社会、种族、国家等等一系列的琐碎日常生活事务。

当然,佛陀有三身,佛是三界导师,佛以化身示现在人间做比丘,这是我阅读《南传大藏经》时会提醒自己的地方。


总结

阅读《南传大藏经》,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间比丘、比丘尼们朴实、清苦“以法为师、以戒为师”的日常生活情景,也从中能够感受到印度当时的社会、文化、人民的生活情形。在多宗教的印度国土,人们有许多不同的信仰,佛教在其中所受到新、旧教派的压力以及种种困难。透过经中文字的陈述,可以真实地看到佛陀时代比丘、比丘尼们精进的修行生活,他们为了佛法的弘传,利益一切众生而前仆后继,那种无我的、崇高的宗教情操,令人敬重、赞叹不已。

整部《南传大藏经》,文字简洁、朴素、易读。佛陀的教导是那么平淡、朴实,人们只要依照佛陀的教导而行,完全可使自己的烦恼减少,获得人生的解脱“苦的止息”——涅槃圣道。

佛陀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教导是清净、一味的,是人人可以实践的,整部《南传大藏经》的经律论中没有莫名其妙、神异怪诞的东西。正如前文中印顺导师所说:《南传大藏经》是上座部的经典……它毕竟去佛世不远。因此,其经文读起来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与震撼力。

最后,愿将阅读《南传大藏经》的喜悦,

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供养台湾印顺导师!

供养台湾元亨寺的释菩妙长老及其翻译的法师、居士!

供养澳洲悉尼甘露寺的明善法师及澳洲的护法众居士!

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法喜充满,听闻正法,走向解脱!


释行愿 2004年春天于澳洲悉尼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特别说明

本文是一篇十三年前的阅藏旧日记,我保持了本文原貌。目的为要阅读《南传大藏经》和正阅读者,一起分享佛陀教法。请读者注意,文中所说指《南传大藏经》,请别把其它想法套在本文上,容易生误会。如果文中用语不圆满,请见谅,这是个人阅藏读后感,不是佛学论文。所以,用语不严格,难免存在不足。当然,对于本文,作者承担一切因果。

作为大乘学人之一员,很多人疑问,为什么我去阅读《南传大藏经》?其实,阅读《南传大藏经》之前,我先阅读了《新修大正藏》,并参阅藏经中的画像,画了一副龙树菩萨像供养,纪念龙树菩萨中观学接引学人开启般若智慧之门。之后,我才阅读《南传大藏经》的。


需要声明的是:笔者是一介凡夫僧,正行走在菩提道上,请别用圣者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一生学佛的经历,业力不同,因缘不同,各有差异。

另外,关于有人批判印顺导师著作及思想,问及我意见。虽然,我受北京中华书局邀请为特编,参与编辑印顺导师著作,但需强调一点:笔者不是印顺导师的弟子,也不是其学生,仅是佛陀弟子之一。

笔者建议:请批判印顺导师思想与著作的人,认真阅读导师的全部著作,逐字逐句,包括标点都读完后,在发言提出你的批评意见,与印顺导师去商量和沟通。如果仅仅看印顺导师一篇或部分文章,就断章取义大力批判,会误人误己。虽然,印顺导师已经示寂,其阅藏、著述,接引众生趋向佛陀正法,功德无量。印顺导师严谨的著述与思想,不是任何一名晚辈后学,随意批判印顺导师一通,就可以否定其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回归佛陀本怀的意趣。


明国初年,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导民间鬼神之异化佛教,回归佛陀“以人为本”的本怀,令佛陀正法久住。太虚大师的思想,让后学赞叹学习,更是学人学佛的导航。作为后学,在此,顶礼二位导师,深深地感恩您们是弟子学佛的指路明灯!

作为学人,愿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去追寻真理,永远顶礼在菩提路上参学过的诸大善知识!



最后,祈愿佛菩萨加被学人,走在菩提道上,趋向生死解脱,并时刻牢牢记住闽南佛学院妙老院长的话:“勿忘世上苦人多”!

    

释行愿 2016.9.25 


若有读后感,请在文章最下面关注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