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荟萃】宁可千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被人误一一评索达吉堪布讲《六祖坛经释》误人误己误祖师

行愿法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法语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六祖坛经·无相偈》



缘 起  

    以前一直未注意索堪布的佛学讲座内容,偶尔看到有关堪布的弘法宣传都随喜赞叹。自从今年六月“法华义辩”事件,我才留意到索堪布讲经,真不愧是“超佛越祖”的藏传大堪布。在净空法师的赞叹推举下,立志要弘扬“汉八宗”。作为汉传佛教僧众之一员,我开始关注索堪布在汉地讲经的一些具体情况。

近日特别抽空在网上看索堪布的《六祖坛经》讲座,也把索堪布《六祖坛经释》的资料在网上查看,已听完索堪布《六祖坛经释》第一《行由品》、第二《般若品》、第三《疑问品》共第十七课。越听索堪布的《六祖坛经》,觉得问题越来越大越多。在此,笔者有必要把索堪布讲《六祖坛经释》的问题,提出来与大众一起来讨论。

请大家注意,笔者讨论原则是:只讨论索堪布《六祖坛经释》的法义问题,不牵涉到汉藏佛教其它问题,仅就事论事,请参与者遵守讨论的原则。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有:

一、《六祖坛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索堪布解释《六祖坛经》常识性的错误

三、明心见性之《六祖坛经》成为藏传上师论调

四、索堪布误人误己误祖师的《六祖坛经释》

五、宁可千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被人误

六、中国禅宗法脉传承与祖师名偈

七、给索堪布善意的个人建议

八、结语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一、《六祖坛经》内容和历史地位

《六祖坛经》是在中国佛教史上唯一被称作“经”的汉文著作,它对于中国禅宗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以笔者读禅宗史的印象,禅史应该包括二大部分,如印顺导师著作《中国禅宗史》“序”中说:“禅者的事迹与传承,禅法的方便与演化。”

那么,被称为中国人经典的《六祖坛经》到底讲什么呢?请看净慧法师《六祖坛经》概说中《六祖坛经》的内容:

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同。据流通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般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其诱导禅者修禅的实践方法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即“于诸境上心不染”;无相为体,即“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体性;无住为本,即“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又主张顿悟说,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万法尽在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同时也强调:“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指出“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坛经》还发挥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同时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坛经》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中国佛教教著作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

以上是《六祖坛经》的内容概说。阅读之后,我们对于整部《六祖坛经》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既然《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明心见性”,那么,凡一切宣说《六祖坛经》者,若不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中心,则背离禅宗六祖说法宗旨,不但误人误己,还误会六祖说法度众生趋向解脱的圣意。下面我们来看索达吉堪布所讲的《六祖坛经释》,是否符合六祖说法的法义。


二、索堪布《六祖坛经释》常识性的错误

索堪布一直持续在网络上公开宣讲《六祖坛经》,大家在上网查询。索堪布所讲的《六祖坛经释》,其中最大问题是索堪布对汉传佛教基本名词名相常识性的错误百出,特别是索堪布对禅宗史以及六祖所说的明心见性禅法错解。现根据网络上索堪布原版《六祖坛经》讲座资料,以及作者“禅心三无”原文解读“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献疑(三三):常识太薄弱,叫我如何说”等相关文字记录资料,笔者举例几条来说明。读者注意:禅心三无作者引用了索堪布的“索文原话”,然后加注“禅宗常识”,这样大家就清楚了。



1、索文原话:从达摩一直到六祖之间,六祖以后,我好像在以前其他的学校里面也是讲过,六祖以后“一花开五叶”,六祖以后没有单传,他传给五大弟子以后整个禅宗变成了五个宗派。——《献疑》之二《没有传承,托梦也行》<索文4>,

【禅宗常识】六祖不是传给五大弟子,而是传给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南岳下数传,形成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五家”。其中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最长。临济宗在宋代形成黄龙、杨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

2、索文原话:第一个法眼宗,像如今的泰国、朝鲜这些都比较兴盛的,这是禅宗五种传承当中的第一个;第二个传承就是云门宗,现在的一些欧美国家云门宗也比较兴盛,一直传到这边去了;还有我们经常说的临济宗,也是那一带欧洲、北美等等,这些方面算是比较兴盛的;曹洞宗和沩仰宗在汉地、日本,尤其是日本这边比较兴盛。我都没有详细的看到那个,但是应该是在历史上有的。——《献疑》之二《没有传承,托梦也行》<索文5>

禅宗常识】禅宗的流播地区不是索达吉堪布说的泰国、美国、日本和欧洲。而是中国大陆的江南,集中于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一带。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延绵不绝:一、沩仰宗。百丈怀海禅师门下灵祐禅师及其弟子慧寂禅师创立,由于灵祐禅师住沩山(今湖南宁乡),慧寂禅师住仰山,故名沩仰宗;二、临济宗。义玄禅师,从百丈怀海禅师门下黄蘗希运禅师学习,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故名临济宗。传至石霜楚圆禅师门下,分出黄龙、杨岐两派(黄龙派:慧南禅师创立。因其住黄龙山(今江西南昌)而得名;杨岐派:方会禅师创立,因住杨岐山(今江西萍乡上栗县)而得名。后由大慧宗杲禅师光大,传话头禅法。三、曹洞宗。由良价禅师与其弟子本寂禅师创立。由于良价禅师住洞山(今江西宜丰),本寂禅师居曹山(今江西宜黄)统扬师法,宗风大举,故名曹洞宗。后传至宏智正觉,倡默照禅法。四、云门宗。文偃禅师创立。因文偃禅师住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光泰禅院而得名。五、法眼宗。文益禅师创立。因南唐李璟赐谥其为“大法眼禅师”而得名。

3、索文原话:然后说六祖所造的《坛经》,为什么叫《六祖坛经》。——《献疑》之二《没有传承,托梦也行》<索文9>

禅宗常识】《坛经》不是六祖造的,是六祖圆寂后门人法海禅师整理的。

5、索文原话:但所谓的不立文字,也就是说真正你认识本性的时候,所有的文字都没办法真正给你宣说。——《献疑》之三《善知识的谦虚和增上慢的成佛》之<索文12>

【禅宗常识】“禅,讲究不立文字,就是不被文字束缚。”(见学诚法师对弟子的言教《不立文字》)

   

笔者评论:

    以上就随举几条索堪布讲《六祖坛经》的常识性错误,只要打开网络,听一下索堪布的《六祖坛经释》,每一句差不多都有问题。可怜那些勇猛精进而崇拜堪布的听法者,听到的差不多都是错误的解释,真令人遗憾!


三、明心见性之《六祖坛经》成为藏传上师论调

索堪布不愧是藏传堪布,不论讲汉译什么经典,一律把“上师如佛”的概念在讲经中充分体现。请看索堪布随口改了《六祖坛经》中的祖师称谓,偷换成“上师”概念。下面继续引作者“禅心三无”的文章:

6、索文:所以五祖跟六祖也有前世的因缘,听到上师的法号以后,他马上自己也愿意去,而且刚好因缘具足,其实是他们之间的有些因缘。——献疑之四《明明千里求法,改成依止上师》之<索文12>

【禅宗常识】六祖是因听客诵《金刚经》,产生了求法之心。

7、索文:赵州说:除了扫地、洗碗以外,我看不到什么禅修的法。所以这个里面,也许可能当时上师有点不高兴这样讲的。

【禅宗常识】禅主要讲智慧,即般若。带着智慧生活和劳动,不是离开生活之外,另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禅”,这就是“活在当下”。禅就在生活中,就是众生心,莫向外求。赵州禅师的开示正是禅宗这个特质的体现,怎会是“不高兴”?(以凡情议圣解)——献疑之六《不解福田义,错会赵州心》<索文8>



笔者评论:

以上引文,大家都看到了吗?索堪布不但“以凡情议圣解”,还以藏传的“上师论调”,把《六祖坛经》的祖师们皆变成藏传的“上师”,以藏传佛教的“上师制度”来更换六祖慧能大师向五祖弘忍大师求法的历史事实。

索堪布这种根深蒂固的“上师如佛论”是彻底清洗汉传佛教善信大脑的洗脑剂,让一切有理智的人在洗脑剂中,逐渐失去正常的思维,变成了“上师制度”应声虫。一旦染上该病毒,十头牛该也无法拉回来。那么,这种病毒是什么呢?有人说,它相似于现代人叫的新名词“脑残粉”。生来健全的大脑,若依佛陀的教诫,学佛后越来也有智慧才对,怎么会反而倒退了呢?这就要自己去反思了!

索堪布这种“上师制度”的洗脑方式,以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诫“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完全不同。佛陀教导佛弟子要自立自依,深信因果,因果自负,依靠法义去布施、持戒、修定,培福增慧,趋向生死解脱,而不是完全依靠一个人——藏传“上师”。

佛弟子尊敬佛、法、僧三宝,但绝不搞个人崇拜,迷信某一个人。例如:上师能替众生背业债,承受众生恶业之报。“上师万能说”相似于“上帝万能说”,却与佛教业力自作自受的因果论相违背。


四、索堪布《六祖坛经释》误人误己误祖师

佛弟子依止善知识,听经闻法的目的就是培福增慧,如法修行,趣向生死解脱,离苦得乐,发起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有人学佛,所依止的善知识本身不清楚法义,所宣说的佛经又随便根据自己的凡夫知见更改经文原意,那么,这样的传法者是有问题的,是不符合佛陀教诫的,更是不如法不如律的。

从索堪布所讲的《六祖坛经释》,随经文一字一句都错漏百出,这样弘扬汉传佛教禅宗的宝典《六祖坛经》,索堪布不但是误认误己,还误解会错了汉传五祖、六祖等祖师圣解法义。下面举例说明:请看禅心三无的“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献疑(三六):削见性之足,适二谛之履”的文章:

【经文】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1、索文原话:他这里说梁武帝因为他有世俗的心,我们昨天不是讲了嘛,世间邪见是世间法,正见是出世间法,我们世间当中所有的万事万物也好,执著也好,能取所取全都是邪的,全都是假的、世俗的,所以他的心是带有邪见的。

【评】邪,是有执着的意思,不是邪恶,也不能简单理解为邪见。

2、索文:造寺也好、度僧也好,还有做布施、斋戒,这些都是一个世间的随福德分的资粮,连真正的福德资粮还算不上,他只是一个求人天福报的,你没有以空性来摄持,没有菩提心来摄持。

【评】堪布完全误解“不可将福便为功德”这句经文,才会解释成“连真正的福德资粮还算不上”。

3、索文原话:还是入于邪见,这种邪见,邪见的层次是比较高的,并不是我们世俗当中分一个邪见和正见,不是这个,这个是最究竟的见解上面分,他是应该属于邪见,世俗见,这种世俗见,他不能完全脱离轮回的,不能完全获得解脱的,所以不可能这样的佛变成真正的究竟的功德,这里功德福慧双运的。

【评】堪布由于没有认真备课,开头就望文生义,想当然地把“心邪”误解为“邪见”,所以到这里讲不下去了,就说这个邪见不是一般的邪知邪见。要认真备课,讲经要谨慎,“心邪”是有执着的意思。

4、索文原话:如果没有学过中观的人,确实也是讲六祖坛经我觉得比较费力啊,你怎么样拐弯抹角,怎么样讲讲多少个公案啊,讲多少个历史的话,可能是抓不到他的重点,那么功德,再真正我们所谓这里的功德实际上法身智慧当中的,他并不是求人间福德,我们现在建寺院也好,或者说培养僧众也好,放生也好,做念经也好,参禅也好,做任何的这些功德的话,最终一定要有三轮体空的智慧来摄持。

【评】《坛经》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单刀直入的方法。二谛论、中道观,是另一种方法,即从去除“有无,断常”等任何两边的边执见,回归中道的做法。堪布学了中观,不可否认。但是,脱离经文,一味按照自己心里那种方法来理解坛经,这是自己的问题。堪布忽略了自己“二谛万能”的方法论,还虚构一个前提,没有学过中观解释坛经很困难。其实是堪布持二谛万能的方法论的困难。擒贼先擒王,直接从认识心性入手,不纠缠于所谓的断常、有无等边执见,这是禅宗这里的方法,堪布一直没看懂。

 【经文】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5、索文原话:他这里真正的功德,这个层次是比较高的,我们平时也是比如汉地寺院里面放一个功德箱,功德箱面前磕大头,供养钱等等,这些也是叫功德,但是这个是暂时的,一种下等的功德。

【评】堪布说功德有上下,仍是在枝末上纠缠。仍然没有体会到祖师的心意。在功德箱面前磕大头时,如果磕头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其心的本来面目,那么这个形式真谈不上高下。


笔者总评:

由上述引用索堪布的讲经原话,以及作者禅心三无的评论,我们很清楚地看到,索堪布完全误会了六祖所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殊胜妙法!


五、宁可千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被人误

学佛人贵在有宿世善根与福报,依止有正知正见,更有真知灼见的善知识。以禅宗法脉传承来说,若依止的师长没有法脉传承,知见有问题,那么笔者站在修道意义上,提醒正在被洗脑的信众,宁可千年祈愿佛菩萨加被,等待如法如律的善知识来教导,也决不可一日随便跟见解错误的人学习,被人误导走入歧途,就悔之晚矣!



六、中国禅宗法脉传承与祖师名偈

     中国禅宗法脉一直代代相传,至今如此,并不是索堪布讲《六祖坛经》自己无禅宗传承,就靠做个梦来当作禅宗传承。这种做梦蒙骗人的世俗把戏,早就过期也过时了,请索堪布还是收起来,少用为妙。即使有梦,也属于夜有所思的范畴,非禅定也!

1、中国禅宗法脉代代相传

从印度菩提达摩来中国传法,被尊称为中国禅宗初祖开始,请看禅宗法脉的传承:

    菩提达摩是西天法灯第二十八祖,在中国是第一祖。
  达摩祖师传慧可大师,慧可大师是第二祖。
  慧可大师传僧璨大师,僧璨大师是第三祖。
  僧璨大师传道信大师,道信大师是第四祖。
  道信大师传弘忍大师,弘忍大师是第五祖。
  弘忍大师传慧能大师,慧能大师是第六祖。
  慧能大师之后,便是一花开五叶成五宗——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沩仰宗、云门宗。

一花开五叶:
1、六祖慧能传——南岳怀让传——马祖传——百丈慧海传——沩山佑传——仰山寂。
2、六祖慧能传——南岳让传——马祖传——百丈海传——黄茱蘖运传临济玄。
3、六祖慧能传——青原思传——石头迁传——药山俨传——云俨晟传——洞山价传——云居膺与曹山寂。
4、六祖慧能传——青原思传——石头迁传——天皇悟传——龙潭信传——德山鉴传——雪峰存传——云门偃。
5、六祖慧能传——青原思传——石头迁传——天皇悟传——龙潭信传——德山鉴传——雪峰存传——玄沙备传——地藏琛传——法眼益。


2、禅宗法脉传承各祖名偈

   禅宗六大祖师,各有名偈留传:

菩提达摩(第一祖)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慧可大师(第二祖)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僧璨大师(第三祖)
  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道信大师(第四祖)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
弘忍大师(第五祖)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能大师(第六祖)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从六祖慧能之后,一花开五叶,正法流芳,又谓“五家钟板,总同三十六下,若多若少,非为佛子之道也,西来大意,正法眼藏,人天路上,佛法为尊,祖师清规,尊重尊重,出家授戒,参学流通。”这一花开五叶,其源流均甚盛,变成了诸家演派,也各有演派诀流下,请大家参看禅宗祖师大德的著作、语录等。


七、给索堪布善意的个人建议

索堪布发心弘扬汉传佛教八宗的悲愿,令人赞叹。不过,以现在索堪布宣讲汉译佛教经典的错漏百出,问题多多,引发汉地法师与信众们的意见,笔者善意地建议索堪布:

1、请索堪布认真备课,学习中国禅宗史,以及汉传禅宗祖师著作、语录等,增强禅宗常识,避免开口错漏百出,贻笑天下。

2、请索堪布尊重《六祖坛经》的法义,讲经时别东拉西扯,把六祖慧能大师,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圣解法义,变成了封建社会特产“王大娘的裹脚布”!

真可惜!汉传佛教禅宗宝典《六祖坛经》,这么殊胜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无上妙法,经过索堪布大肆宣讲后,却变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凡情俗见”。劝谏索堪布,若要弘扬汉八宗,讲解汉传佛教经典,还请认真备课,别再误人、误己、误祖师。

3、请索堪布慎重宣讲汉传佛经,别再随意把《六祖坛经》中的祖师变成藏传的“上师”,别对汉传佛教信众进行洗脑活动,这是笔者不得不再次提醒索堪布,必须要慎重对待的重要问题之一。



八、结语

关于索堪布的《六祖坛经释》,笔者就与大众先讨论到这里。总之,索堪布的《六祖坛经释》需要认真地进行全方面的改善,请索堪布别在“以凡情议圣解”,莫再使听法者,误会错解汉传佛教禅宗祖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无上殊胜妙法。最后,希望索堪布尊重汉传佛教禅宗祖师们,以及禅宗法脉传承,别以自己做梦就当禅宗传承,欺世盗名。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禅心三无”的作者,为护持佛陀正法而耐心地逐字逐句花费大量时间,整理索堪布讲的《六祖坛经释》原文,而且用心地注解“禅宗常识”,以纠正索堪布讲《六祖坛经》的常识性错误。作者护持佛陀正法的一片苦心,皆呈现于每日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的阅读中,真是令人无比赞叹,功德无量!若没有作者的铺垫工作,也没有今日我的这篇评论文章。

最后,我深深地祈愿:

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一味!

愿更多有志于弘扬汉传佛教的僧尼同来护持佛陀正法!

愿一切有情众生得遇如法如律的善知识,趋向正法,离苦得乐!


释行愿  2016.10.7



声明:本文为笔者的闻法思考录,希望有缘阅读者,仔细读完,别一看文字说“上师、堪布”讲法不圆满,立刻病毒发作,向行愿发火。当然,我对评论负责。真心希望传法者,德才具备,利益苦难众生。


特别恭录六祖法语,与大众分享,请聆听。

若有读后感,请在文章下面关注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