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门饭训:节约惜福知量,防心离过悟道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编者按

     今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严重影响,全世界都在提倡节约粮食,因地球天灾不断,粮食不够。“节约粮食”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内容,人人皆知。不过,在中国有些地方民间风俗很特别,为显摆其家有钱,请客时留下一、二桌不吃而当众倒掉。还有那些爱糟蹋粮食的人为数也不少,因他们没有真的尝过无食物的“饥饿苦”,所以才爱浪费。

     一个人能够出生在人间,以佛教因果观说:皆是宿世受持五戒,修十善积累的人天福报。然而,每个人的福报衣食有限。若不知从小惜福节约,大肆糟蹋浪费,一旦福报用完也就提前意外早死或横死,死后也不知堕在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何处去受恶报。所以,爱惜自己有限的福报,惜福不浪费粮食,不浪费一切物资,是一个人生存活在世间必做的功课。说到“节约粮食”的话头,作为佛教徒,笔者想推荐大家不妨来学习一下“佛门饭训:饮食知量,食存五观”。下面,我把“佛门饭训”旧文编发,请阅读者思考,也可在文章下面留言:

1、你吃饭,为了什么?

2、你吃饱后,要干什么?

3、你吃的食物对身体有益吗?

4、你吃饱后,会想到饥饿众生吗?

5、你真的会惜福节约粮食吗?

6、佛门饭训,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释行愿  2020、8、21


     善友问:“居士、善信、俗人能否到汉传佛教寺院斋堂去用餐?若去汉传佛寺斋堂吃饭需要注意些什么?”为此,笔者摘抄修改中的《佛门礼仪·善信到汉传佛寺用餐礼仪》与大众分享。请注意,依佛陀教诫,出家僧尼托钵乞食为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的传播,中国习俗对佛教出家人托钵乞食的生活方式不太认同,认为乞食者很下贱。后来,被人们称为“菩萨皇帝”的南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年)根据大乘菩萨戒与中国民风,制定汉传佛教出家僧尼在佛寺素食,于是汉传佛寺僧尼素食流传至今。所以,汉传佛教僧尼素食与南传上座部僧众托钵乞食、藏传佛教僧尼的肉食不同。这里,介绍汉传佛寺用斋礼仪给有缘者,仅供参考。









佛 门 饭 训
节约惜福知量,防心离过悟道


        一、佛门广大利众生
     佛教寺院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是僧尼安心自修与弘法的道场,其主要功能是:弘法利生,教化民众,去除烦恼,安心生活,和谐社会,利济群生。佛陀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导师,佛法普润一切万物众生,佛教寺院是佛陀教育的学校,僧尼是宗教师。佛寺大门永远为一切需要佛法的众生敞开,因此,一切众生都可以去佛教寺院斋堂(五观堂)用餐,但必须遵守佛寺的一切规矩。

  


        二、安静吃饭养身心
     准备到佛教寺院去用餐的社会人士,在去佛寺之前,最好学习一下佛门用餐的礼仪,免得一旦进入佛寺斋堂,违规操作处处出错,扰乱大众清净修行。笔者看到一些社会人士,到佛寺斋堂用餐,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时一边吃一边大声说话,还翘起二郎腿摇晃不停。善信的违规,被佛寺僧值师父指正,叫其安静下来,止语吃饭。奇怪的是,她很快忘记,又继续说话,干扰大众安静吃饭。那么,为什么佛门出家人要安安静静地吃饭呢?因为吃饭是佛寺僧众的修行功课之一,僧众们都严格遵守佛陀的戒律,饮食知量,食存五观。什么是食存五观?请看“佛门饭训”: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受食,心中计算自己修行功德有多少方可接受食物。思量水、电、煤、米、菜的来处,深知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静静地反省自己的修行功德,能否接受众生这餐饭的供养。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自己的心念,远离一切过失。对所受之食,美味不起贪念,中味不起痴心,下等不起瞋心。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保持身心的良药,以利益修行解脱生死。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受食的目的为利益修道,成就道业。

        

       我们阅读“佛门饭训”,清楚地看到佛门僧尼吃饭的目的、僧尼饭前的自我反省、僧尼受食的高贵及其饭食对僧尼的修道意义。佛教出家僧尼一进入佛门就接受佛陀关于受食的戒律教导,每一餐都会自我反省,饮食知量,绝不会因为暴饮暴食,让贪欲滋生。所以,佛门僧尼吃饭与一般世俗社会之人吃饭,决然不同。
     站在修行者的立场看,世俗社会中的一些食客为什么暴饮暴食?其过多摄取食物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就是人的贪欲在支撑着他。那些因摄取食物过多所造成的肥胖臃肿身体,是贪吃多占所造的业生色
      既然吃饭是佛门僧尼的一种修行方式,那么,进入佛寺用餐的善信是不是也需要学习这种健康的吃饭方法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汉传佛寺用斋礼仪: 
   


        三、汉传佛教用斋礼仪
      汉传一些佛寺,早餐时间六点,中餐时间十一点,晚上五点为药石。一些持戒严格的佛寺,下午一律过午不食,这要根据不同佛教寺院的情况和个人的修持方式以及身体状况来遵守执行。到佛寺去用餐的信众,听到佛寺过堂的梆子声,就要安静地随大众进入斋堂,过堂吃饭。在斋堂就坐时,要礼让年龄大的居士。
      1、过堂用斋
      在佛寺用斋前,僧众念供养偈,供养三宝之后,方可用斋。
     供养偈: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梆和云板。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因为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废寝忘食吃饭。当云板响起,大众搭衣鱼贯进入五观堂,依序安坐于斋堂,由维那师举腔,大众随引磬声音同念“供养偈”: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2、出食布施
     汉传佛寺的出家众,每日用斋有出食的规定。出食者在开始念“供养咒”时,便出位,施食,回来一问讯。
     维那唱:“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诸师闻磬声,各正念”,一声引磬。大众回答:“阿弥陀佛”,大众就开始用斋。下图为云南鸡足山九莲寺的梆:


      3、用斋程序

请端身正坐,不要翘脚、翘二郎腿。

* 请止语,保持安静,别发出噪音,手机调到振动。

* 开梆打点是信号,表示可以端碗。

* 以右手触筷子上端,左手拿起筷子;右手取饭碗在右边,取菜碗放于左边。

* 端碗要用龙含珠的姿势,四指托碗底,母指扣碗边,不可让指甲伸进碗里。

* 拿筷子要适中,不要一把抓,也不要执太低或太高。

* 饭前洗手,不能用脏手握筷子和饭碗。

* 过堂用斋时碗筷一律排列整齐。

* 过堂用三只碗,左右各一碗,后面一碗,三碗形成“品”字形;左碗盛饭,右碗盛汤,后碗盛菜。 
* 用斋时,大众止语,不可散心杂话,要“食存五观”。

* 用斋时立筷子表示干的菜或饭,平划过表示要稀饭或汤。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夹住,将碗紧靠桌子放好,筷子靠在碗,等待。

* 用完斋,念结斋偈,回向。

        4、结斋回向      
     大众用完斋,僧值师居中向上站,表示结斋。维那师举腔,大众跟随引磬同唱:“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胝南,怛姪他。唵,折隶主隶,准提沙婆河。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如果有斋主布施钱财打斋,后面加念“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檀波罗蜜,具足圆满。”

     念诵完,僧值师白:“结斋”!大众答:“阿弥陀佛”,便结束过堂。

     在汉传佛寺丛林,每月初一、十五或佛菩萨、祖师诞,斋堂会加菜施众;或有居士以供僧作修福的布施,也会给大众加菜。 

   


        四、供僧打斋的功德
     善信到佛寺用餐,不但可以学习到佛门吃饭的规矩,同时,也可以学习供养布施佛法僧三宝,为自己培福,种下善根。因为三宝是万世明灯,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善信发心设斋供养僧尼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未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出家众修行进德人天师表,弘法利生;在家信众供僧护持三宝,使自己培福增慧。那么,供养出家僧宝有何利益与功德?《增一阿含经》卷一: 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佛说布施经》说: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1.身相端庄;2.气力增盛;3.寿命延长;4.快乐安稳;5.成就辩才。

    《楼房经》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

      《盂兰盆经》说: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打斋供僧功德无量,其功德如下:
1、仪表端正,容颜暐丽,人人见之欢见。
2、气力盖世,精神满足,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
3、生天人间,寿命久长,康健无恼,命终之时,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缠。
4、事事安乐,不逢灾逆,心想事成,无有困厄。
5、音声清雅,容动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说清净妙法,通达无碍,闻者无不信受而行。   

                 


       五、法界因果丝毫不昧
     善信问:到佛寺吃饭后,需要给自己的饭钱吗?
     有人答:佛寺是十方供养,我们可以随便吃。而且,未经佛寺允许,还可以拿走佛寺物品。
     有人说:不应该白吃,有因有果。若实在太穷,佛寺有饭,佛法僧三宝慈悲,会给你吃。若自己有经济承担能力,为何不留下自己的饭钱?为什么不学习供养佛法僧三宝为自己培福呢?另外,佛寺物品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拿走,否则,属于偷盗佛寺僧物,护法韦陀菩萨不会原谅你。

       以上为笔者旧文,仅供参考。最后,真诚希望到佛寺用餐的善信愉快地学习佛门饭训礼仪,深信因果,节约粮食,惜福、培福,种下未来学佛修行的善因。祈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一切众生趋向解脱,离苦得乐!


点击查看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门礼仪》

《佛经导读》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护教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云水天涯行脚僧》

《佛学论文集》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地藏经》导读:九华山的地藏菩萨

谁,绑住你了?!

师父,您好吗?好久不见

悼念法宗法师:乾坤任我闲,澳美弘法缘

【佛门礼仪】香的特性 · 闻香悟道

恭迎观音菩萨诞:大悲救苦度群迷

《法华经·普门品》导读:色身三昧化阎浮,普门示现度群迷

【西安之行】红尘不到的一方佛净土,兴教寺玄奘法师舍利塔

【西安之行】礼敬玄奘大师,中华民族的脊梁

【韦陀菩萨的降魔杵】:护持佛法誓愿深,宝杵镇魔功德胜

山中被毁的世界遗产佛菩萨像,为啥上不了户口?

瞋怒争执六种因,七法熄诤六和敬

莫被名利淹没心,错穿袈裟灭佛行

【人间佛陀观与理想佛陀观】你谤佛、谤阿罗汉了吗?

禅观修持|近行定·九住心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金榜题名:为考生祈愿文

【金榜题名】高考祈福顺心意,寒窗减压要自力

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议二

深入经藏:《南传大藏经》阅议一

端午药草,驱瘟避毒

父亲,请慈悲自己,原谅他们

见他人死,心热如火

五蕴皆空得自在,执取五蕴白受苦

五欲刀上蜜,行者断心欲

【珍重】一隔千万里,再隔万重山净心第一,利他为上——纪念印顺导师童心菩提天真佛【润四月初八】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文殊菩萨圣诞】文殊菩萨救度,接一千送八百
财物五家有,不施悔恨迟知恩报恩,菩萨大行——纪念朴老【澳洲封城日记】卫生纸,终于有了母亲,我生命中的观音菩萨
如法布施断穷根:福田、悲田、敬田【五四快乐】青年的佛教,菩萨的大行
【五一快乐】佛陀耕田与农夫耕田的劳动成果差异【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澳洲封城日记】为啥西人不戴口罩?【澳洲封城日记】卫生纸没了远离邪师破恶杀贼,放下屠刀立地修行美丽险恶的歧途:误入魔窟的幻听与天耳通之别【见他人死,知无常苦】意外死亡生何处?杀人者被人杀,恼人者被人恼守护诸吉祥,以智者为友
清明,请用鲜花祭祖
清明为祖先诵经增福的方法
清明祭祖亡者获益,请用鲜花素食诵经
行愿法师:现代南传佛教四大内观禅系的比较研究
《须深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自依法依,远离邪教,远离病毒闭门禁足是深山,读书阅藏即净土【恭迎普贤菩萨圣诞】虚空法界无尽,菩萨悲愿大行佛陀涅槃,佛弟子永恒怀念出家入世近人间: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南無消灾延寿药师佛】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元宵佳节,吉祥平安【病危隔离】:庚子立春日,禅房花开时行愿法师:为新型肺炎疫情向诸佛菩萨祈愿文大年初一:礼拜“南無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般舟三昧:念佛见佛的原理
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大乘四种念佛法:念佛是自力or他力?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禅修日记:轻轻的,走过你身旁【除了食,还吃啥?】众生依食住,段触思识食【2020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2020新年寄语】身苦心不苦,净土白云乡离苦得乐: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如法布施断穷根,积善修福种菩提
布施波罗蜜,利济诸有情
你妈被打,谁之过?怀念妙老:眼界大千皆泪痕怀念妙老:妙湛法师与中国佛教
缅怀梦参老和尚:佛菩萨欢喜你就好慧海法师:唯识学上转依义
【忆师父】慧灯高悬普照众生,海纳百川兴教功深佛门礼仪 : 礼佛的感悟佛门礼仪:礼佛的深意佛门礼仪:汉传佛教僧俗称谓
佛门礼仪:礼敬僧宝佛门礼仪:礼敬法宝佛门礼仪:礼敬佛宝佛门礼仪:南传上座部僧众托钵乞食【佛门礼仪】佛寺上香修持礼仪
【佛门礼仪】善信入南传佛寺的基本礼仪【佛门礼仪】进入三大语系佛寺的常识礼仪
【佛门礼仪】 敬僧之礼,培福增慧【佛门礼仪】居家供香诵经修持礼仪
佛法,从恭敬中求【佛门礼仪】汉传佛教僧俗称谓【佛门饭训】善信到汉传佛寺斋堂用餐礼仪
【佛门礼仪】供养三宝的心态、方法与功德【纪念六祖惠能大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世尊十大德号之含义《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读议三宝在人间,唯人能成佛人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导读:五蕴皆空苦止息,心无挂碍观自在《慈经》: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慈经》与修慈心的功德利益《金刚经》导读四:金刚般若《金刚经》导读三:般若与方便,不一不异
《金刚经》导读二:“般若道与方便道”五菩提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导读报国土恩:佛陀教我们爱国报恩谁替你生死?剪断牛鼻线,还生命自由为何生在父母家?福人培福居福地,禅者安禅住禅林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当和尚的信仰自由,谁说了算【课程】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与论师【佛史课程】大众部与有部的教义【课程】生死轮回之“业力转移说”【课程】生死轮回之“三世实有与现在有”“一念见谛(顿悟)与次第见谛(渐修)”的实修实证问题
【课程】生死轮回之“业报相续“说【解套】:给心松绑,你会吗?【供天】念天修天不升天,愿生佛陀正法前
人日说人顶天立地,忆念勇猛梵行三胜谁才是真的爱惜自己与他人?
【红尘梦醒】谁是最后葬你的人?——老朋友,怎能忘记?【识破宗教谎言十大准则】: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依法摄僧】佛在僧中,谁是僧团的领导者?【参·悟】谁,在拖死尸?【佛教十大要闻】之一:2016 年“批印事件”评议 师友们,一起托钵去——朝礼澳洲南传 Bodhinyana Forest Monastery 觉智寺【特稿】弥勒佛下生人间成净土,娑婆界龙华三会愿相逢【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