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须深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请点击,聆听

点击查看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门礼仪》

《佛经导读》

【看见佛陀在人间】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人间佛教护教集》

《云水天涯行脚僧》

《佛学论文集》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编者按:

      阅读佛经,先洗手,让身心静下来,找个适合诵经的地方坐下,以恭敬心、清净心,慢慢阅读佛经。不要随随便便地把佛经翻开,张嘴念过就算了,而是要恭敬经书法宝,以此净身、净心、静虑,并随经文如理思维佛陀教导的甚至法义。我们阅读一篇佛经,需要反复专心地阅读,参考历代大德法师的注疏,仔细思维佛陀在经中教导的法义。然后,用笔在自己笔记本上,作重点的记录,最好保持原文记录,请不要在佛经上随便写字。这样,关于佛经的内容就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下面,把一篇阅藏时的旧笔记,供养佛菩萨,供养诸师友及阅读本文者。愿佛陀正法久住,愿一切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行愿  2020.3.22

 











先 知 法 住,后 知 涅 槃
      

      《杂阿含经》(大正二.九七—九八.三四七经)中记载:外道须深来佛法中盗法,结果,因听闻佛陀说十二有支缘起,还灭之理,证得阿罗汉。现根据经文学习如下:

     一、须深盗法
须深出家,时经半月。一日,大众之中,有比丘告诉须深:我等生死已尽,梵行以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须深问:尊者,是不是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1],得不起诸漏,心得解脱呢?
      比丘答:不是,须深。

        又问:那是不是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2],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得不起诸漏,心得解脱呢?

      比丘答:不是,须深。

       又问:那是不是离喜,以捨心住[3],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具足第三禅,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呢?

      仍答:不是,须深。
      又问:那是不是离苦息乐,忧、喜现断,不苦不乐[4],捨净念一心,具足第四禅,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呢?
      仍答:不是,须深。
      又问:那是不是修寂静解脱[5],起色、无色定身证具足住,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呢?
      仍答:不是,须深。
      又问:怎么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不得禅定,而复记说呢?
      比丘答:我等是慧解脱阿罗汉!
      说完,大众离坐而去。可是,须深却非常迷惘,私自思维:“这些尊者和余人所说不同,前后相违;既说不得正受,有记自知作证,这事很难相信,当去问佛,看佛如何裁示。”因往佛所,细述其事,及其所疑,请示佛陀。 

           


        二、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佛语须深:这是要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那些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维,住不放逸,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唯愿世尊为我解说,令我得之。
      1、先知法住
      佛语须深:我今问你,你可随意答我。须生,有生故有老死,不应离生而有老死。
      须深答言:是的,世尊!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而有老死。

      佛陀又问: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吗?

      须深答言: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


     2、后知涅槃
     佛陀又问: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故老死灭吧?
     须深答言:是的,世尊!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故老死灭。
     佛陀又问:如是,乃至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
     须深答言:是的,世尊!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
 
     3、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陀又问:但是这样的知,这样的见,就能离欲、离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具足住吗?
      须深答言:不能,世尊!
      佛语须深:所以说:要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那些善男子,缘念十二有支缘起还灭之理,独一静处,住不放逸,离与我见。若实离于我见,便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三、须深得度
     1、得法住智见道
     须深一心恭听佛陀教授之后,即远离尘垢,得法眼净,见法得法,觉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
     2、得涅槃智证慧解脱
     佛陀又籍须深悔过的因缘,为说盗法苦报(今生惭愧勇猛)。须深便于言下漏尽意解,成阿罗汉。 

                


       四、阿罗汉由二种道得心善解脱
     诸阿罗汉由二种道得心善解脱。二道者,见谛道,思维道或说为见道和修道。须生尊者,先由见谛道离障道垢的法眼净,后由思维道得漏尽意解(意解即心解脱)。
     又二道皆断烦恼,诸烦恼不外爱、见,属爱者属见者。爱即爱染,爱染断,属爱者亦断;见属无明,无明断,属见者亦断。断爱染心解脱断无明慧解脱。于中,若得无生智不退法,名心善解脱、慧解脱;若但得尽智,则为退法,虽得解脱,不名为善。
      须深尊者,先得见谛道,得法眼净;后过思维道,得漏尽意解;过次二道名阿罗汉,未记退法,当知是得的不退法。
      又声闻所断障有二分:一烦恼障,指爱、见诸烦恼;二定障有二说:八解脱定或九次第定,为禅定障;由障解脱果为烦恼,不是禅定,故行者的八解脱或九次第定,未尽诸漏,但名身证,是不还果。若更以慧尽诸漏,即名俱解脱阿罗汉。若但以慧尽诸漏,未除定障,得名慧解脱阿罗汉,后习禅定,除定障,即成俱解脱
      须深尊者在短短时间内,不能得诸定,佛也没有为他开示正受法门,只籍他问慧解脱阿罗汉因缘,为说缘起法,令住不放逸专精思维,依不放逸无散乱定,先得法住智,过见谛道,后得涅槃智,过思维道,成就慧解脱阿罗汉    

      五、法住智、涅槃智
     若有人问:何谓法住智
     答:如佛陀说:“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此中法住、法界都是无我法性的异名,也即诸法缘起空无自性义。在佛法中能达诸法无自性,即是见缘起,即是见法——见法住无所住,遂名此智为法住智。得此智者,必得涅槃。
      法住智知诸法缘生之智。如:生缘老死乃至无明缘行。因为不论佛住世不住世,这缘起性(因缘性)都是常住的,所以,这叫法住智
     涅槃智知十二因缘还灭之智。此法灭名涅槃智,此中的法灭指灭十二因缘。如:生灭故老死灭乃至无明灭故行灭。
       这篇经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早期佛陀住世时代,佛教徒的修行次第是:“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2、慧解脱阿罗汉:“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维,住不放逸,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以慧尽诸漏,未除定障,得名慧解脱阿罗汉。”
3、俱解脱阿罗汉以慧尽诸漏,未除定障,得名慧解脱阿罗汉,后习禅定,除定障,即成俱解脱
4、什么是法住智知诸法缘生之智。如:生缘老死乃至无明缘行。因为不论佛住世不住世,这缘起性(因缘性)都是常住的,所以,这叫法住智
5、什么是涅槃智知十二因缘还灭之智。 

       最后,将学习佛经的功德,回向法界有情。祈愿十方诸佛菩萨加被庇护,疫病早除,国运昌隆,世界安宁,人民安乐。敬祝师友,身心安康,法安道隆。一切众生,趋向正法,离苦得乐!

        释行愿    2020、3、22



注释:

[1]   初禅有五种特征,说为初禅五支。即:觉(寻)、观(伺)、喜、乐、定。

[2]   内净一心,简说内净。内净、喜、乐、定是二禅四支。

[3]   捨心住,简说作捨。身心受乐,简说乐;捨、正念、正智、乐、定为三禅支。

[4]   不苦不乐,亦作中受,净念一心亦简说作念。中受、捨、念、定为四禅支。

[5]  此中解脱,指八解脱。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此三解脱,依初、二、四禅立。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自依法依,远离邪教,远离病毒

闭门禁足是深山,读书阅藏即净土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虚空法界无尽,菩萨悲愿大行

【恭迎观音菩萨圣诞】南無观世音菩萨,过去正法明如来

佛陀涅槃,佛弟子永恒怀念

出家入世近人间: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南無消灾延寿药师佛】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

元宵佳节,吉祥平安

【病危隔离】:庚子立春日,禅房花开时

行愿法师:为新型肺炎疫情向诸佛菩萨祈愿文

大年初一:礼拜“南無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般舟三昧:念佛见佛的原理

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大乘四种念佛法:念佛是自力or他力?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禅修日记:轻轻的,走过你身旁

【除了食,还吃啥?】众生依食住,段触思识食

【2020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2020新年寄语】身苦心不苦,净土白云乡

财物五家有,不施悔恨迟

离苦得乐: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如法布施断穷根,积善修福种菩提

布施波罗蜜,利济诸有情

你妈被打,谁之过?

“暴打幼女”被剥夺抚养权,怪谁?


妙老慈悲育僧才,救苦飞扬观音掌

怀念妙老:眼界大千皆泪痕

怀念妙老:妙湛法师与中国佛教

缅怀梦参老和尚:佛菩萨欢喜你就好

慧海法师:唯识学上转依义

【忆师父】慧灯高悬普照众生,海纳百川兴教功深


佛门礼仪 : 礼佛的感悟

佛门礼仪:礼佛的深意

佛门礼仪:汉传佛教僧俗称谓

佛门礼仪:礼敬僧宝

佛门礼仪:礼敬法宝

佛门礼仪:礼敬佛宝

佛门礼仪:南传上座部僧众托钵乞食

【佛门礼仪】佛寺上香修持礼仪

【佛门礼仪】善信入南传佛寺的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进入三大语系佛寺的常识礼仪

【佛门礼仪】 敬僧之礼,培福增慧

【佛门礼仪】居家供香诵经修持礼仪

佛法,从恭敬中求

【佛门礼仪】汉传佛教僧俗称谓

【佛门饭训】善信到汉传佛寺斋堂用餐礼仪

【佛门礼仪】供养三宝的心态、方法与功德


【恭迎阿弥陀佛诞】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恭迎药师佛圣诞: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

【纪念六祖惠能大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世尊十大德号之含义

《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

《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读议

三宝在人间,唯人能成佛

人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导读:五蕴皆空苦止息,心无挂碍观自在

《慈经》: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与修慈心的功德利益

《金刚经》导读四:金刚般若

《金刚经》导读三:般若与方便,不一不异

《金刚经》导读二:“般若道与方便道”五菩提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

【地藏经】讲座:心地含佛种,百善孝为先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导读


报国土恩:佛陀教我们爱国报恩

谁替你生死?剪断牛鼻线,还生命自由

为何生在父母家?

福人培福居福地,禅者安禅住禅林

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

当和尚的信仰自由,谁说了算


【课程】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与论师

【清明】请用鲜花祭祖

【佛史课程】大众部与有部的教义

【课程】生死轮回之“业力转移说”

【课程】生死轮回之“三世实有与现在有”

“一念见谛(顿悟)与次第见谛(渐修)”的实修实证问题

【课程】生死轮回之“业报相续“说


【莫被名利淹没心】:粪甲虫之死

【解套】:给心松绑,你会吗?

【供天】念天修天不升天,愿生佛陀正法前

人日说人顶天立地,忆念勇猛梵行三胜

谁绑住你了?!

谁才是真的爱惜自己与他人?

【红尘梦醒】谁是最后葬你的人?——老朋友,怎能忘记?

【破恶杀贼】:放下屠刀,立地修行

【莫与世间诤】文斗武斗明暗斗,欲诤见诤与无诤

【识破宗教谎言十大准则】: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

【依法摄僧】佛在僧中,谁是僧团的领导者?

【参·悟】谁,在拖死尸?

【佛教十大要闻】之一:2016 年“批印事件”评议

 师友们,一起托钵去——朝礼澳洲南传 Bodhinyana Forest Monastery 觉智寺

【特稿】弥勒佛下生人间成净土,娑婆界龙华三会愿相逢

【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

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