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角 | 为什么说“一带一路”为中国开启了极致的品牌营销?


“一带一路”已经施行两年多了,这项由中国提出的倡议旨在建立连接亚洲、非洲,中东和欧洲的贸易网络。中国即将启动的“一带一路”这个巨大的市场,GDP总和高达2.1万亿美元,拥有44亿消费者。


当然,很多国家和城市都想借此机会搭乘这条大船,开展与中国更为紧密的经贸联系。尽管此前,有不少国家对“一带一路”表示怀疑或是担忧。无论是迟疑,观望,还是积极参与,不同的政府、机构和媒体都对“一带一路”这样一个概念予以了极大关注。


那么,眼下值得思考的是,中国正在不断向外拓展经济圈,这究竟会给海外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呢?


教授简介

陈学良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市场营销学系兼任高级讲师

研究领域:品牌、广告行销、中国市场


大冒险的时代


如果我们把这项倡议从复杂的政治叙述中剥离出来,单从营销策略角度来看,就能发现“一带一路”传达出多项含义——成熟的品牌、有价值的产品以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比如说,通过将这个项目定位为“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这个品牌唤醒了人们记忆中的“大冒险时代”——一个文化交流频繁,共同繁荣富裕的黄金时代。


丝绸之路的品牌深深扎根于历史之中,它像是一座无形的桥梁架设在东西方之间,通过商品、文化、宗教、友谊的往来,让两种文明之间发生着交流与碰撞。


新加坡海洋博物馆陈列着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所乘坐的“宝船”的模型(AFP资料图片)


此外,“一带一路”还自带“品牌形象大使”,比如,威尼斯探险家马可·波罗、中国航海家郑和等。15世纪时,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带领着庞大的“宝船”舰队,最远曾抵达非洲东海岸。这一壮举,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和平贸易与共同繁荣的典范。


娱乐业是最先认可“丝绸之路”魅力的行业之一。2015年,中国功夫巨星成龙拍摄了动作电影《天将雄狮》,他饰演一位“丝路”上的边防将军,为保护繁荣的城市,要与腐败的罗马元首对抗。虽然人们会批评这部电影的宣传色彩,但《天将雄狮》最终还是以6500万美元的营销投资,获得了超过1.2亿美元的票房成绩。


价值主张


伟大的营销策略都需要以对市场的理解为基础,提供有意义的客户价值主张。同样的,每个经济体都需要以强有力的价值主张,来实现可持续增长。


2017年5月14-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资料图片)


无论是对于中亚、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还是东南亚新兴工业国家来说,外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推动各国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


许多“不靠谱”的观察家认为“一带一路”也不过是个贸易协定,但实际上,这一倡议背后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该倡议的目标是,通过先后投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科技等领域,以期建立可持续的长期市场,赢得当地的“消费者”。


对于那些正在考虑从哪里以及如何参与“一带一路”竞争的企业家和公司高管来说,机会其实可以通过对市场、行业和项目的战略分割和解构分析来进行寻找。


开放平台倡议


通过将公司的能力和竞争优势,与相应产品、细分市场进行匹配,将会给公司带来不错的开局。毕竟,营销策略的本质就是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专注于能够提供最大商机的领域。


在中国政府高层的思路中,“一带一路”在设计上是一个包容性的开放平台倡议。虽然早期的参与者可能是伙伴城市和港口,但其最终目的是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国际贸易的标准平台。


例如,通过帮助斯里兰卡建设火力发电厂,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满足这个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煤炭年产量占全球的48%,有了斯里兰卡这样一个煤炭需求长期客户,中国能更好地解决煤炭多余产能的问题。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主席蒂埃里·德·隆格玛2017年6月在北京接受采访(AFP资料图片)


为了资助“一带一路”的相关举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建设也同步启动,旨在为合作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必要的融资。


亚投行的目标是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利润,这与很多具有内部融资部门的汽车企业所采用的模式相类似。与所有复杂的交易一样,相关金融、法律和保险等上下游服务,也将紧随其后,进一步发挥经济效应。


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中国正在以自身的经济崛起为样板,以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优势为基础,为沿线国家打包呈现一个简单的“经济崛起”合作伙伴关系。


有了明确的品牌概念、细分行业及市场,再加上商业模式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便成了中国的极致营销战略。





翻译:杨嘉铭 | 编辑:王彤

制作:秦豪 | 校对:李嵩皎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福布斯Forbes,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Why China's 'New Silk Road' Is The Ultimate In Sophisticated Marketing Strategies

作者:陈学良

*本文内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方若莲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梁国民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宋照礼 | 武耀恒 | 肖萍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钟基年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Johan SULAEMAN | Jayanth NARAYANAN | Jussi KEPPO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umit AGARWAL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