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谏言|给新加坡应对经济放缓支几招

方博亮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2020-10-15
经济增速放缓是当下世界许多主要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然而促进经济、提高生产力,除了依靠科技之外,还有哪些更容易实现且无需投入大笔资金的方法呢?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方博亮教授,提出了四条颇具新意的“省钱”建议,他认为,生产力的提升其实只需要转变思维这么简单。


方博亮 | lvan PNG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荣誉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领域:管理经济学、创新经济与定价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新加坡的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0%,而到本世纪初,新加坡的年均经济增速骤降一半。据新加坡政府的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2%左右。新加坡的经济显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新加坡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未来经济委员会”,为应对经济挑战、保持经济增长出谋划策。因此,现如今人们对物联网、机器学习、机器人和3D打印等技术,早已不再陌生。 但是想要提升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不一定要完全“押宝”在这些技术身上。我们若能重新聚焦于预期目标,或许更容易实现这些目标

 

比如,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改进流程,提高效率,这些调整不需要投入大笔金钱,只要稍稍转变思维就可以。


1第一条建议——简化病假流程

时下在大多数的企业里,员工要请病假,首先要在注册医师那里开具病情证明。即使员工只是患了感冒,想要请一两天假也是如此。 这不仅占用了医疗资源,也给病人增加了舟车劳顿。更糟糕的是,这也让患者更多地暴露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之下。

而那些自主创业的老板,显然在请假前不需要开病假单。为什么我们不能够简化员工请病假的流程呢? 在公司规定的框架内,我们不妨把请病假的决定权交给员工自己。也许类似的制度也可以应用于学生身上,这将有效节省学生和家长的时间和精力,并使患病学生尽快康复。
2第二条建议——改善城市绿化

新加坡有着“花园城市”的美誉,极高的绿化率使新加坡成为一座宜居的城市。而新加坡绿化的养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眼下我们却依赖于为数不多的外劳。

我们现在发展绿化的模式是先把土地清空,再种上花草树木。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把土地留给花草自然生长呢?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学系的教授Hwang Yun Hye在校园内进行了试验。 如果我们能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那么我们就能省下数以千计的外劳力投入生产。
3第三条建议——更新照明系统

晚上随便抬头一望,你就会发现新加坡真的太“亮”了。过度的照明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也造成了城市的光污染,恶化了夜间环境,甚至会导致居民失眠。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和能源成本(包括气候变化的隐性成本)的上升,我们应该开始考虑更新街道和楼道的照明系统。新的系统应当将舒适度、睡眠、事故和犯罪率等因素纳入考量,对照明需求进行科学计算。
4第四条建议——调整外劳体系

新加坡人开始感觉到国家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外劳开始挤占本地居民的就业岗位。新加坡政府作出了一些回应,收紧了聘用外劳的政策。

例如,新加坡规定了聘用外劳和本地居民的比例上限。各行各业的这一比例是不同的,建筑业和加工制造业的比例最高,而服务业的比例最低。 政府规定的外劳比例上限一直被用工单位所诟病,希望提高这一比例。因此,与其让政府决定各行各业的外劳比例上限,我建议我们不妨对总外劳数目进行限制,用工企业可以“竞买”聘用外劳的指标。 本地居民真的关心建筑业、码头、赌场、食阁具体有多少外劳吗?也许我们会因他们对社会资源的影响而有些许不同的意见,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关心外劳的总数。

“抛开过程,关注结果”,这是我所提的四条建议的核心。我们想要的是健康、绿化、安全和舒适,而不是病假单、草地、灯光和“外劳比例上限”。

编辑:张俪泽 翻译:张成

原文发表于2016年9月20日新加坡海峡时报

原题为Four Ways to Raise Productivit

作者:方博亮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英文版,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本文内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推荐阅读低碳|我们就从“为了开车而开车”说起视角 | 空调与熔炉:新加坡的两种温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