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恭迎腊八佛成道日】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禅观修持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点击查看 :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门礼仪》

《佛经导读》

【看见佛陀在人间】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人间佛教护教集》

《云水天涯行脚僧》

《佛学论文集》

请点击链接阅读


            粥有十利

     持戒清净人所奉,

     恭敬随时以粥施。

     十利饶益于行者,

     色力寿乐辞清辩。

     宿食风除饥渴肖,

     是名为药佛陀说。

     欲生人天常受乐,

     应当以粥施众僧。

      今天2019年1月13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汉传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中国民间又称“腊八节”。在节日里,若人广行善事,戒杀、戒淫、食素、施食、供养、布施、诵经、念佛、听经、闻法、印经、阅藏等,其功德比平日行相同善法所得功德增加百千万倍。请大众依教奉行,获福无量,趋向生死解脱,离苦得乐。

      有人问:佛弟子为啥要喝腊八粥?

    答:佛弟子喝腊八粥的目的,为纪念乔达摩·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圆满成就佛道。佛弟子喝粥时,提醒自己向佛陀学习,其圆满成佛的禅观修持是一切发菩提心者必修的功课。“纪念佛陀成道日”就是为了一切众生趋向生死解脱,达证涅槃圣道,这是佛教徒过腊八节的核心意义所在。

      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导师、娑婆教主。据《现在贤劫千佛名经》、《贤劫经》记载:释迦牟尼佛为贤劫第四尊佛。大约公元前六世纪,世尊降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宫。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太子名为乔达摩·悉达多。一日,太子游四门见生、老、病、死,感生命无常,舍弃王位、妻儿,夜半踰城出家,至雪山六年苦行。太子知苦行不能解脱,之后舍弃苦行,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在菩提树下如理思维入禅观修持,最后,证悟圆满成佛。

     关于佛陀成道日,南传、北传佛教说法不一。那么,佛陀成道日到底是哪一天呢?请看下面资料:


      一、南北传佛教佛陀成道日     

     1、北传佛教的说法

    关于释尊成道日,佛教各部经论说法不同。《长阿含经》、《因果经》作二月八日;《俱舍论疏》、《佛祖统纪》取二月八日之说。由于古代历法不同,如周历就比夏历(现在的农历)早两个月,因周历以建子之月(夏历十一月)为岁首,所以经中的二月八日以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计算,即为十二月初八。自宋代起,中国佛教就以腊八日来纪念释尊成道。因此,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形成的一个佛教节日。

    2、南传佛教的说法

    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诞辰、成道、涅槃都在五月月圆日,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纪念活动。


      二、释尊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

    关于释尊在菩提树下修行证悟成佛的问题,笔者1990年出家阅读大乘佛教很多文章都简单笼统说:“在菩提树下成佛”,至于详细情况未描述。

     那么,到底悉达多太子是如何成佛的?其禅观修持是什么?为查找佛陀证悟的禅观修持资料,笔者开始阅读《新修大正藏》、《南传大藏经》。后来,留学澳洲有因缘常去国际禅坐中心修习毗婆舍那(止观)。之后为专修止观,又去缅甸帕奥禅林学习《清净道论》禅法,又去其它禅林参学。之后,根据佛经记载,笔者整理写成《看见佛陀在人间》专辑,供养喜欢修习止观的有缘大众。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问佛访道】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后二 

【看见佛陀在人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

【看见佛陀在人间】—未生人间前释迦菩萨在何处?

【看见佛陀在人间】—释迦菩萨从天上降生人间

【看见佛陀在人间】—悉达多太子舍弃王宫出家苦行

【看见佛陀在人间】—佛说四圣谛,导向苦止息

《看见佛陀在人间》——佛初转法轮,三宝在人间

【看见佛陀在人间】专辑

    


     三、菩提树下成佛的禅观修持

    1、舍弃苦行,入于圣道

    六年苦行期间,悉达多太子日食一麻一麦,形体枯萎、心身衰竭,始终未能解脱生死烦恼。太子思维省悟到苦行非了脱生死之因,因此太子离开苦行林。当时,五位侍者误认为太子退失道心舍他而去。太子舍弃苦行后,来到尼连禅河(梵Nairañjanā)沐浴并接受牧女乳糜供养。体力稍微恢复后,太子走到于菩提伽耶(Buddha-gayā)毕钵罗树(梵pippala)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向东跏趺坐,端身正念入于禅定。

    


    2、入第四禅除诸结使,自识宿命  据《增一阿含》八经《增上品》卷23说:“尔时,贪欲意解,除诸恶法,有觉、有观,游志初禅。…二、三禅、四禅。尔时以清淨之心,除诸结使,得无所畏,自识宿命无数来变。我便自忆无数世事,或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千生、百千万生、成劫、败劫、无数成劫、无数败劫、无数成败之劫。”释尊入四禅,自知宿命。

           


    3、以二力故,降伏魔众

    据《增一阿含·八经·火滅品》卷七说:以我有忍力、思维力故,便能降伏魔众,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1

    4、观十二因缘,成就佛道

    据《长阿含·大本经》卷1说: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实见已,即于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   

       


    5、正观生死,流转之因

     据《杂阿含》287经卷12说释尊正观:“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3我作是思维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4:谓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处,缘六入处〔有〕触,触缘〔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这是佛陀如实正观生死流转的十二因缘,由此深知生死的由来。

      


     6、正观生死,还灭之因 

   “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正思维,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是思维:‘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维,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这是释尊如实逆观十二因缘的思维教证。

       


     7、得古仙人道,成正等正觉

   我时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径,古仙人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从彼道,见老病死(苦),老病死集,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我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5释尊于菩提树下,深观四谛、十二因缘,经四十九日,于十二月八日黎明太子觉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成佛,时年三十五岁(或说三十岁)。由此,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梵bodhivṛkṣa)。佛陀成道,给一切有情众生带来解脱的希望与光明。


     三、腊八节与佛教的兴盛

    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腊八节,煮腊八粥、喝腊八粥是中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中国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在寒冷的冬季,吃清淡营养的腊八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滑喉。在腊八节这一天,全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自从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腊八”成为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人们根据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目前,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在腊八节时,把佛寺的腊八粥赠送给善男信女们,布施结缘利益大众,故腊八粥又有“佛粥、福寿粥”之称。南宋诗人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四、粥有十利,绕益行人

    粥有十利,出《摩诃僧祇律》。佛住舍卫城时,难陀母作食。先饭比丘,然后自食。复作釜饭,逼上饭汁自饮。即觉身内风除,宿食顿消。由是多水少米合煎,复用胡椒荜茇调和,以奉世尊。由是佛听比丘。从今日后,许食粥,有十种利。时,世尊即说偈曰:

    持戒清净人所奉,

     恭敬随时以粥施。

    十利饶益于行者,

     色力寿乐辞清辩。

    宿食风除饥渴肖,

     是名为药佛陀说。

    欲生人天常受乐,

     应当以粥施众僧。

1、资色:吃粥益身,容丰光泽。

2、增力:吃粥滋补,增长气力。

3、益寿:吃粥补养,增加寿命。

4、安乐:吃粥令身,清净愉悦。

5、辩说:吃粥聪慧,论法无碍。

6、除风:吃粥调身,通利除寒。

7、消食:吃粥暖脾,消除积食。

8、辞清:吃粥气顺,声音清扬。

9、除饥:吃粥充腹,饥饿消失。

10、消渴:吃粥喉润,干渴消除。

   


    五、佛陀成道的意义与腊八粥

     通过学习佛经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圆满成佛的禅观修持,我们清楚地看到:佛陀在人间成佛,给一切众生带来希望与解脱的光明。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二千五百多年岁月的洗礼,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已经完全本土化。如今,大乘佛教佛陀成道日是全世界华人佛教徒的腊八节,这是令人欢喜赞叹的事。

    温馨提醒:佛弟子喝着腊八粥时,别忘了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圆满成佛的禅观修持,这才是佛教徒过腊八节的核心意义所在。“纪念佛陀成道日”就是为了一切众生趋向生死解脱,达证涅槃圣道。遗憾的是,现在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一味只推广吃腊八粥,把出世的佛教修行主题,变成了世俗的养身问题,从根本上忘却了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修道法义。希望具有正见的佛弟子,大力宣传让民众明白,佛陀成道日的根本意义是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不是单纯吃营养丰富的腊八粥。对于认真修行者来说,吃粥的目的是为了让色身利益修行之用,趋向生死的解脱,不再轮回。

    最后,深深祈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众生体解佛陀正法,离苦得乐!

      释行愿  2017.1.13  

(旧文修编,手机录音《赞佛偈》,供养佛陀与师友,愿大家早日成佛!)

注释

(1)(CBETA, T02, no. 125, p. 580, b28-c4)

(2)(CBETA, T01, no. 1, p. 7,c6-8)

(3)《杂阿含.288经》卷12:“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芦立於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CBETA,T02, no. 99, p.81,b4-8)

(4)印顺导师《唯识学探源》(p.17-p.19):进一步观察:名色要从识而有,所以说‘识缘名色’。但识也还要依托名色才能存在,所以又说‘名色缘识’。识与名色,相依相缘而存

在;《杂阿含经》(卷一二‧二八八经)曾用束芦的比喻,说明它的相互依存性:‘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识与名色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是站在认识论的立场,说明有主观才有客观,有客观才有主观。依经文看来,释尊的本意,是从探索认识活动的根源,触发到生命相依相持而存在的见地。名色,确乎可以概括內外一切的物质与精神,概括认识的一切对象,但经中每用它代表有情身心组织的全体。

(5)(CBETA, T02, no. 99, p. 80,b25-p. 81, a4)

(6)关于释尊降魔、成道的经过《阿含经·罗摩经》卷五十六、《修行本起经·六年勤苦品》卷下及《修行本起经·降魔品》、《佛本行集经》卷二十六至卷三十都有记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

【课程】生死轮回之“业报相续“说

【破恶杀贼】:放下屠刀,立地修行

【2019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2019】新年寄语:净土雪香

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恭迎日光菩萨圣诞

【夜夜平安,日日好日】圣诞节与佛教徒有关吗?

【恭迎阿弥陀佛诞辰】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走进佛史,亲近佛陀,离相似法,除外道见】:《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导读

【怀念妙老】妙湛法师与中国佛教

冬雨独忧歌,空谷谁倾听?

【课程】近行定·九住心——《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三章

【恭迎药师佛圣诞】: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

【梵呗课程】佛教梵音第一人马鸣菩萨(2)

【梵呗课程】佛教梵呗源流与梵呗赏析(1)

【随笔】芳草翠绿,落英缤纷

【云水天涯】飞雨飘落千山叶,客僧安禅在他乡

【中秋】千古明月夜,禅心殊皎洁——恭迎月光菩萨摩诃萨

【恭迎地藏菩萨圣诞】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地藏经》导读:地藏菩萨的真实功德

《地藏经》导读:九华山的地藏菩萨

【佛欢喜日,迎僧宝节】盂兰法会供僧增福与孝亲度亡

【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以念佛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莫与世间诤】文斗武斗明暗斗,欲诤见诤与无诤

  你诤对错了吗?【佛门熄诤病,七灭是良药】

【识破宗教谎言十大准则】: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

【依法摄僧】佛在僧中,谁是僧团的领导者?

【走进佛史,亲近佛陀,离相似法,除外道见】:《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红布观音菩萨的泪

【参·悟】谁,在拖死尸?

空中梵呗声,清净解脱音——《佛教梵呗源流追寻》之三

【韦陀菩萨的降魔杵】:护持佛法誓愿深,宝杵镇魔功德胜

【被虏僧说法,令饿马垂泪】:马鸣菩萨与《佛所行赞》——《佛教梵呗源流追寻》二

【佛教梵呗源流追寻】:深山佛寺钟,远古的呼唤

【法眼看世界】尼师上台跳舞,俗了谁的眼?——佛门怪象

【《心经》导读】:五蕴皆空苦止息,心无挂碍观自在

【空慧自在】《心经》概说、宗旨与空义

中国佛教协会:关于自觉抵制佛教领域商业化不良影响的通知

坚持中国化方向 抵御商业化影响

端午节的雨

父亲,请原谅他们

【忆师父】慧灯高悬普照众生,海纳百川兴教功深

行愿法师:高考祈福顺心意,寒窗减压要自力

行愿法师:为考生祈愿文

【恭迎文殊菩萨诞】文殊师利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

【慎重申明】别辜负妈妈的爱!——见妈妈爱我,没妈的恶意恶毒者“嫉妒恨”投诉原创,实可哀悯!

心线,连着母亲的爱

【现法乐住】学佛后,你快乐吗?

【离苦】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供香礼仪】香的作用·正香解脱香

【供香礼仪】香的特性·闻香悟道

【和平与战争】参观澳洲首都堪培拉国会大厦与战争博物馆

【佛教十大要闻】之一:2016 年“批印事件”评议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人间佛陀大慈悲,出家入世度众生

 师友们,一起托钵去——朝礼澳洲南传 Bodhinyana Forest Monastery 觉智寺

【特稿】弥勒佛下生人间成净土,娑婆界龙华三会愿相逢

【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

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东方唯识学研究会正式成

【恭喜法财】:财神的话

澳洲珀斯中华新年文化节

大年初一,礼拜弥勒菩萨——恭迎弥勒菩萨诞

新年吉祥,福慧增长——给师友们拜年啦!

恭迎华严菩萨诞——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海

【致最爱的人】轮回里,谁是你的情人?——多珍重,别再轮回了!

忆佛念佛:

1、【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2、【自力念佛】——大乘四种念佛法

3、【念佛见佛】——“般舟三昧”见佛的原理与修习方法

4、【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5、【佛门礼仪】——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6、【佛门礼仪】——念佛的规矩

清净声呗:

1、【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2、【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3、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4、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5、《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