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称谓礼仪之二

行愿法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佛教从印度传入世界各地,僧俗称谓因佛教流传地域性的差异而有南传、北传、藏传三系不同的名称,现在给大家介绍汉传佛教称谓礼仪之二:


       二、汉传佛教僧俗尊称

       汉传佛教僧、俗尊称有多种,简介如下:

    1、长老:梵语sthavira巴利语thera,指年龄长而法腊高,智德俱优的大比丘,又称上座、上首、首座、耆年、耆宿、耆旧、长宿。

    2、上人:梵语purusarsabha,对智德兼备可作为众僧及众人师长的高僧尊称,比喻其出类拔萃在人之上,后泛指德行兼备僧尊称。

    3、大德:梵语Bhadanta,古印度对佛菩萨或高僧之敬称。又比丘中的长老,也称大德。佛教律部中,对现前大众凡指比丘众,称“大德僧”,比丘尼众则称“大姊僧”,后泛指高僧。近代,对于有德行之出家、在家佛教徒都以“大德”一词来尊称。

    4、大师:梵语śāstr,巴利语satthar,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堪为众生之师范,故称大师。汉传把通晓佛陀教义而有盛德者尊为大师,多由朝廷封赠僧号。

    5、师父:以对师长、父亲的礼敬来尊称出家僧尼,通用于出家的男女二众。

    6、善知识:梵语kalyānamitra巴利语kalyānamitta,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胜友等。

    7、贫道:为中国宗教徒僧尼、道士的自谦语,以示惭愧、自谦。

    8、禅和子:也称“禅和者”,汉传佛教禅修僧、参禅人。



    9、戒子:指戒场中求授三坛大戒之僧尼。

    10、释子:汉传僧尼出家称释xx,是从本师释迦牟尼佛姓。

    11、衲子:僧尼自谦语,佛教苦行头陀支之一衲衣而得名。

    12、佛子:受佛戒者之称,又为菩萨通名,因其能绍继佛种。或总称一切众生,因具有佛性,从理论上众生未来可以修行成佛。

    13、弟子:梵语 Sisya、antevāsin,巴利语sissa、antevāsika,从师受教者。佛陀住世时的声闻弟子,以及佛陀入灭后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皆称佛弟子。可分为:(一)皈依佛法僧三宝,以释迦牟尼佛为根本导师而自称为弟子。随佛陀学习称弟,闻佛法而生解故称子。(二)对亲从受教之师(梵语upādhyāya巴利语upajjhāya亲教)而称弟子。(三)僧尼自谦之词。

    14、善男信女:指一切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五戒的佛教徒,佛经中称作“善男子、善女人”。近代指一切倾向佛教的善信们。

    15、檀那:梵巴语dāna译为布施、施,是给与、施舍之意。梵汉并称为檀施、檀信,檀波罗蜜乃六波罗蜜之一。檀那波底(梵dānapati)是施主、布施者。中国、日本将檀那、檀越引申为施主之称,人行布施,越贫穷海,故称檀越。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

    16、施主:原为佛门中人对施舍者的称呼,后来成为僧人对来寺院进香礼佛者的敬称。

    17、龙象:梵语Nāga,译为龙、象。原指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最大力者。佛教以龙象为比喻,称赞住持正法的僧尼为“法门龙象”

    18、菩萨: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译为觉有情、道心众生。原指大乘佛教修到一定果位的圣贤,如文殊、普贤等菩萨,现指发心、精进的学佛人。

    19、护法:指一切护持佛法之众生,上自梵天、帝释、天龙八部,下至人间保护佛法之帝王、善士、乃至鬼神,皆称之为护法。现代指僧人对居士护持者的敬称。



    最后,以至诚心,撰写此文:

    供养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供养一切善根具足真诚的学佛者!

    愿一切有缘众生听闻正法心生欢喜!

    愿一切众生学习佛陀正法离苦得乐!

                    

                    释行愿 2016.1.26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请使用者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