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 | 创造力也有阴暗面?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2020年十大最需要的技能中,创造力将升至第三位。而2015年时,创造力在这个排名中仅仅位居第十。


确实,现在的公司远比以往更重视创新,更注重员工的创造力,并会努力在企业内部打造利于创新的工作环境。


但是,在这个人人把“创新”挂在嘴边的当下,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创造力也会有阴暗面呢?


教授简介

麦珂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管理与组织系助理教授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管理学博士

研究领域:偏差行为、商业道德、组织行为


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我们的工作方式依然改变。现在,创造力成为了雇主们愈发重视的特质。

 

世界经济论坛近期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到2020年左右,创造力将成为最紧缺的三大技能之一,另外两项则是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能够激发出独特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尽管它被广泛认做是一种极为理想的特质,但是,创造性思维确实也有一些阴暗面,因为它与不道德行为有关。

 

比如,2013年,建筑机械巨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宣布,其打算收购的一家中国子公司存在“故意的、连年的、串通好的会计违规”,最终收购失败,并造成损失高达约5.8亿美元。


2013年,卡特彼勒公司尝试收购一家中国公司,最终因为该公司的财务违规问题导致收购失败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银行业则爆出了更大的欺诈案——一些来自世界顶尖银行的银行家们,曾秘密操纵伦敦银行业同业拆借利率(LIBOR)。


2012年,部分银行家被发现恶意操纵LIBOR。图为丑闻曝光后的讽刺漫画,暗指LIBOR是LIE(谎言)。


欺诈的规模可能有大有小,但它们都涉及了那些有“创造力”的人。在巨大的资金回报面前,这些人感到自己一定要这么做。

 

我与亚利桑那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合作者一起,针对创造性人格和不道德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灵活的思维


有创造力的人往往会注意到别人忽视的东西,并能从独特的角度来解读问题。这些特征来源于他们灵活的思维方式。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将那些看上去哪怕毫无关联的信息,以多种方式联系起来。

 

而其结果是,有创造力的人很可能会想出一些“条条框框之外”的东西,这就包括那些游走在、或已经逾越了道德边界的行为。

 

我们开展了三项研究,研究对象超过430人。研究结果发现,在能够激发创造力的环境中,如果那些创造力强的人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适的辩护,则更有可能做出不道德行为。

 

我们测量了实验对象的创造力。实验对象会被要求完成拼装乐高模型、或是设计背包等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时,我们会鼓励其中一半实验对象发挥创意,对另一半则不进行鼓励。

 

然后,我们嵌入了进行不道德行为的可能空间。每个人都可以不遵守任务规则,从而进行作弊。比如,他们可以通过撒谎来获得更多报酬。


研究发现,创造力的强弱,会影响人们是否做出不道德行为。


在我们的三项研究中,我们发现与创造力稍逊的人相比,那些创造力较强的人更容易进行不道德行为。但值得关注的是,是否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扮演着关键作用。

 

具体来说,当我们鼓励人们发挥创造力的时候,那些创造力较弱的人往往是最道德的,而创造力较强的人则会做出最不道德行为。

 

更重要的是,驱使创造力较强的人做出不道德行为的,是他们能够为自身行为找到辩解。这意味着当有创造力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任务时,若他们能够找到进行不道德行为的理由,那么就更有可能会选择这样的行为。而当他们无法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解释时,就不太可能做出此类行为。

 

在之前提到的“LIBOR丑闻”中,金融市场的巨额利益,可能正是那些银行家们的动机和接口。


潜在的陷阱


从宏观层面上讲,我们的研究表明,有创造力的员工,以及那些被鼓励发挥创造力的员工,在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辩护的时候,尤为可能丢失自己的道德标准。

 

因此,那些寻求营造具有创造力的环境、鼓励公司员工发挥创造力的公司,应当注意到这一潜在的道德陷阱。因为员工们很可能会因此误以为,做出某些游走在道德边缘的事情,也并不会为自己带来麻烦。

 

尽管营造出一个鼓励原创的公司环境是很重要的,但公司也应当重视管理与透明。公司应当建立适当的流程,以确保商业行为不会逾越道德边界对公司构成风险

 

在招聘的过程中,管理层也应当更加严格地审查应聘者是否有过不道德行为。


本文作者表示,公司应严格审查应聘者过往的行为。


创造力也许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但是我们一定要关注创造力的阴暗面,以及它可能对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翻译:张成 | 编辑:杨嘉铭

制作:秦豪 | 校对:李嵩皎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Think Business官网,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Bike-sharing: Time to crack down on free-riding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官方机构观点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龚涛 | 陈学良 |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 方若莲 |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梁国民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其章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宋照礼 | 武耀恒 | 肖萍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钟基年 | 周正芳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Ashok CHARAN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Johan SULAEMAN | Jayanth NARAYANAN | Jussi KEPPO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imon Poh | Sumit AGARWAL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