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译学文献 | 用者为本,技之大道——评《以口译员为中心的技术可用性研究:以SmarTerp为例》

肖志清 李静霞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4-09-09

用者为本,技之大道

——评《以口译员为中心的技术可用性研究:以SmarTerp为例》


肖志清李静霞(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81)


摘 要:在口译学科“技术转向”的时代背景下,口译技术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口译员为中心的技术可用性研究:以SmarTerp为例》一书立足时代需求,介绍了全球首项使用可用性工程方法开发计算机辅助口译工具的案例研究,旨在反映口译领域技术变革,确保口译技术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该书通过采用人机交互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框架评估计算机辅助口译工具SmarTerp界面的可用性,弥补了当前计算机辅助口译实证研究的不足,对口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口译技术;可用性工程;SmarTerp;计算机辅助口译;人机交互

DOI: 10.16739/j.cnki.cn21-9203/g4.2024.01.004


0. 引言

    信息通信技术深刻影响着翻译行业的发展。近年来,继笔译出现“技术转向”之后,口译的“技术转向”也随之而来,口译技术工具的数量和影响力呈现爆发式增长。自动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第三代计算机辅助口译(computer-assisted interpreting,简称CAI)工具性能稳步提升,口译各环节正逐步走向人机交互模式。技术进步给口译员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推进口译技术研究的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对口译技术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Language Science Press出版社推出了由荷兰屯特大学Francesca Maria Frittella编著的《以口译员为中心的技术可用性研究:以SmarTerp为例》(Usability research for interpreter-centred technology:The case study of SmarTerp)一书。该书基于欧盟在EIT Digital BP2021框架下资助的一项创新活动,即2020年秋西班牙会议口译员Susana Rodríguez发起的SmarTerp项目,首次采用可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的评估方法进行以人为中心的口译技术实证研究,旨在反映口译领域技术变革,确保口译技术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对该书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以促进国内口译技术研究的发展。


1. 内容概述

    该书共包含十个章节,首尾两章分别为“引言”和“结论”。“引言”介绍了全书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关注重点、写作目的和篇章结构。作者指出,同声传译过程中口译员的认知活动十分复杂,为降低口译员的认知负荷,CAI工具的用户界面设计应实现可用性的最大化。然而,目前CAI工具开发和用户界面设计鲜少考虑口译员群体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本书呈现了首项使用可用性工程方法开发CAI工具的案例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可用性测试方法对CAI工具进行经验性评估,以优化CAI工具设计并促进CAI实证研究发展。“结论”内容涵盖CAI工具用户界面设计的重要性、CAI可用性实证研究现状、本书内容及意义、可用性测试的优势、CAI可用性实证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CAI工具培训的必要性,是对本书主要观点的强调和总结。正文部分分为可用性研究方法综述(第2至4章)和SmarTerp可用性实证研究及分析(第5至9章),下面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1.1 可用性工程以及翻译技术、口译技术中的可用性研究方法

    第2章题为“可用性工程”,内容围绕可用性工程展开,为下文提供了概念和方法指导。“可用性”是人机交互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概念,指“在特定使用环境下,特定用户能够有效、高效和满意地使用产品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程度”(ISO,2018)。根据Bevan等人(2016)修订后的ISO9241-11标准,可用性的测量维度包括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满意度(Satisfaction)。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将“可用性工程”界定为在开发交互系统的过程中用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系统可用性的实践活动。该章回顾了在交互系统不同开发阶段用来验证和改进相关概念和原型的经验性评估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可用性测试的主要方法学原理。

    第3章题为“翻译技术”,从可用性工程的角度分析了以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简称CAT)工具为主的翻译技术及相关研究,与第4章以CAI工具为主的口译技术及相关研究的综述内容形成对比。对翻译本质的理解是讨论翻译技术的基础,该章以翻译定义开篇,探讨的主要内容包括翻译技术史和CAT工具的发展、基于用户需求及实证测试的CAT工具设计研究和可用性工程方法在CAT工具开发中的体现程度。

    第4章题为“口译技术”,与第3章的内容相呼应,从可用性工程视角出发分析了以CAI工具为主的口译技术及相关研究,目的是明确研究定位,识别知识缺口并说明CAI可用性研究的相关性。由于某一产品的可用性可能会同时影响用户与产品的交互结果及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因此,可通过对用户表现和用户感知的综合研判来评估该产品的可用性(Frittella等,2022)。与上一章相同,作者将CAI工具的经验性评估研究分为工具性能评估研究、用户表现评估研究和用户感知评估研究三类进行概述,并指出当前CAI工具的开发和用户界面设计多受开发人员的直觉驱动,忽略了口译员群体的实际需求且缺乏原型设计、测试和改进的迭代过程。


1.2 SmarTerp可用性实证研究及分析

    第5章题为“SmarTerp”,是对SmarTerp案例研究的具体介绍。SmarTerp是一款运用可用性工程方法开发的由自动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驱动的CAI工具。作者在此章中概述了SmarTerp的项目背景及其设计和开发过程,并详细介绍了为确定用户需求和定义用户界面设计特性而进行的分析活动。人机交互团队对最终研发出的SmarTerp高保真原型进行了两轮可用性测试,章末简要提及了这两轮测试在项目设计和开发中的作用,初步研究目的是在5名会议口译员中测试原型从而验证研究方法并为设计工作提供初步指导,主要研究目的是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从更大的样本(10名会议口译员)中推定设计建议。

    第6章题为“SmarTerp的可用性测试:方法”,开启了本书案例研究的实证部分。作者以流程为导向总结了主要研究步骤的方法理据,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选择、研究设计、开发研究材料的理由、研究材料的特点、参与者的选择标准和程序、数据收集程序和分析标准。

    第7章题为“第一次迭代:初步研究”,记录了SmarTerp原型设计、测试和改进的第一次迭代。研究参与者为5名工作语言为英语的意大利会议口译员,目的是验证研究方法并为设计提供最初方向。作者首先列举了CAI工具原型“错误”“遗漏”和“限制”三种误差类别,然后根据用户的表现、对SmarTerp的满意度及可用性感知提出了相应的使用问题和设计建议。章末作者对初步研究的方法和材料进行了论证。

    第8章题为“第二次迭代:主要研究”,代表了SmarTerp在更成熟的发展阶段进行的原型设计、测试和改进的第二次迭代。初步研究之后,作者依据设计建议对SmarTerp进行了改进,10名职业会议口译员参与了此次研究。该章论述了第二次迭代中用户表现和感知数据的分析结果并提出了相关使用问题和设计建议。

    第9章题为“讨论”,探讨了本书的科学贡献。作者讨论了用户表现和用户感知两个维度下口译员与CAI工具交互的一般原则。作者认为,由于实现CAI工具与同声传译的有效整合任务艰巨,需要定义CAI工具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基于两轮可用性测试的结果,作者提出了针对CAI工具用户界面设计的启发性原理并总结了相关开放式问题。在分析本研究的局限之后,作者展望了未来CAI实证研究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CAI可用性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建议。

2. 本书特色

    本书虽聚焦的是CAI工具SmarTerp的可用性个案研究,但反映的却是整个口译技术领域亟待关注和解决的发展问题,涉及口译跨学科研究、口译技术伦理和人机交互等多个热点话题,在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贡献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


2.1 学科互鉴——口译研究主体和跨学科维度的拓展

    近年来,“跨学科”概念在口译研究中持续升温,推动了口译研究视角、主题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质量与影响等方面的长足发展(张威,2012)。作为口译研究的重要分支,口译技术研究向人机交互学科的跨越将为其增添新的时代色彩。可用性创生于人机交互学科,以提高产品可用性为目标的开发方法论被称为可用性工程。本书综述部分中,第2章为读者了解可用性工程提供了入口。第3章和第4章结尾分别探讨了可用性工程在翻译技术和口译技术中的具体体现,反映出当前CAI实证研究存在的不足,即未明确利用人机交互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框架评估现有CAI工具界面的可用性(Frittella,2023)。实证部分将可用性工程的概念及方法应用于CAI工具的用户界面设计,在丰富CAI工具开发和评估手段的同时,用实践证明了可用性工程在口译技术领域的相关性和适存性,为未来的口译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探索空间。


2.2 人机二元——口译技术伦理与人机交互复杂性的洞察

    目前学界的翻译伦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翻译伦理学学科框架不合理,对翻译技术伦理和译员培训伦理等伦理议题关注不足。其中口译技术伦理关键在于调节口译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当前,在口译技术驱动之下,口译实现从传统的单一人工口译模式走向人机耦合、人机互译模式(王华树、杨承淑,2019)。口译技术优势显而易见,学界关于人与技术的价值关系争论不断。但究其根本,口译员是使用口译技术的主体,口译技术的开发应以服务口译员为宗旨。为改变当前CAI工具设计只反映各自开发者想法和习惯的现状(Fantinuoli,2018),本书将口译员群体纳入技术解决方案的开发过程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通过SmarTerp的人机交互案例,本书探索了SmarTerp的可用性如何影响口译员表现,又借口译员的感知反馈促进SmarTerp可用性的提升,整个实证过程增进了学界对口译员与口译技术交互复杂性的理解并呈现了一种人与技术共轭共生的关系模式。基于这一过程,第9章9.1部分全面总结了口译员与CAI工具交互的一般原则,旨在提升口译员与CAI工具的互动效率并丰富学界对口译员与CAI工具的交互认知。作者认为,对口译员与CAI工具交互复杂性的探索有助于明确CAI工具的使用问题,更好地开发口译员培训资源。而培训能支持口译员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建立起以口译员为进步支点的伦理体系。


2.3 性量结合——CAI实证研究全面性和可靠性的提升

    可用性测试是可用性工程中一种重要的收敛性混合研究手段,指为完成代表性任务,在代表性用户身上进行的测试方法,测试对象为产品的早期原型或工作版本(Lewis,2012)。作为混合研究手段,可用性测试整合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研究范式,其收敛性在本研究中的优势在于可减轻口译员与CAI工具交互期间由于不可控变量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混乱(Frittella,2023)。根据Seewald和Hassenzahl(2004)提出的体验(Experience)、构建(Construction)、解释(Interpretation)、排序(Prioritisation)和建议(Recommendation)五大测试步骤,作者设计了两轮SmarTerp可用性测试,对用户表现数据(评估工具的实际有效性和效率)和用户感知数据(确定参与者对SmarTerp的满意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第一轮测试为第二轮测试验证了研究方法及材料的可行性并提供了相关改进意见。两轮测试层层迭代,提升了研究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最后,作者在第9章9.6部分针对“参与者的选择”和“样本大小”等8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建议并在书后附录中提供了相关测试和培训脚本,有利于补充本研究的方法细节,从而为未来的CAI可用性实证研究开辟道路。


2.4 述证相辅——以口译员为中心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推进

    该书综述部分依次回顾了可用性工程、翻译技术(以CAT工具为主)和口译技术(以CAI工具为主)的可用性研究方法,多方引证,重点突出。实证部分系统梳理了SmarTerp可用性实证研究的发起、设计、实施和讨论的具体步骤,严谨科学,条理清晰。综述与实证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该书对口译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贡献在于,在CAI工具操作界面日趋复杂的当下,可用性工程在口译技术领域的移植提升了研究者和开发者对以口译员为中心的技术的关注,有助于引导CAI工具从“以技术为中心”逐渐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价值观转变,帮助口译技术在爆发和上升阶段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该书对口译技术的使用与培训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作者指出,决定CAI工具最终使用效果的因素除了工具的可用性,还包括口译员的个人差异。具体培训能提升口译员的CAI工具使用效率,使CAI工具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CAI工具与同声传译的有效整合。因此,CAI工具可用性研究与CAI工具培训研究互为补充。在第9章9.2部分中,作者首先提出,培养对CAI工具使用中潜在问题的认识,并分析自己的表现,可能是培训中需要解决的参与者的第一个学习需求。紧接着作者又列述了研究参与者在使用CAI工具的过程中“耳眼协调”和注意力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为未来定义CAI工具的培训方式和内容提供了有益参考。

3. 不足之处

    作者在第9章9.4部分从科学的角度和可用性角度分析了本研究在变量纳入范围、测试性质、样本大小和调查精准性方面存在的局限。除此之外,本书在内容编排上还有以下或需完善之处。

    首先,未能清晰界定翻译技术与口译技术之间的关系。在翻译研究中,口译技术是翻译技术概念中的子概念,部分口译技术发源于笔译技术(王华树、杨承淑,2019)。在本书第3章和第4章中,作者从功能、设计、发展刺激因素、接受度和可用性研究等多个方面对比了CAT和CAI技术,在彰显各自特点的同时,突出了CAI可用性实证研究的必要性。然而,由于两章采取了平行的编排结构,且未对翻译技术与口译技术的关系做出充分描述,易给读者造成两者是并列关系的错误印象。

    其次,缺少对SmarTerp系统构成的详细介绍。SmarTerp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出一个远程会议同传平台,可以集成自动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驱动的CAI工具(Frittella,2023)。虽然在撰写本文时,CAI工具只能与远程会议同传平台集成工作,但作者认为,未来的CAI工具将作为独立的解决方案,与远程会议同传平台解耦发展。因此,作者在本书中将SmarTerp定性为CAI工具并进行描述和研究。然而,在Rodríguez和本书作者发表的其他文献中,SmarTerp也曾被定性为CAI系统(Rodríguez等,2021)和远程会议同传系统(Frittella等,2022),反映了不同视角下定义SmarTerp性质的复杂性。对SmarTerp系统结构的补充说明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研究内容的侧重点。

    最后,缺失SmarTerp与其他CAI工具对比评估的重要环节。本书包含的可用性测试是在SmarTerp开发早期基于高保真原型进行的,设计、测试和改进过程不断迭代,本研究提供了SmarTerp的设计思路和原则,但最终产品的实际可用性还需与其他非可用性工程视角下开发的CAI工具进行对比评估。

4. 结束语

    不足之处虽是本书呈现效果的缺憾,却也是值得后人垦拓的空间。如今,业内各类新兴口译技术步步紧逼,业外诸如ChatGPT等AI技术搀行夺市,人类口译员“技术恐慌”日甚一日,口译行业即将“变天”。未来,人机共轭共生已成大势所趋,如何保持人类口译员竞争优势,使人类口译员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人机共生新生态,值得学界深思。本书将口译员纳入口译技术的开发过程之中,强调了口译员在口译技术研发和应用中的主体地位,为助力构建人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关系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颇具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1]Bevan N, Carter J, Earthy J, et al. New ISO Standards for Usability, Usability Reports and Usability Measures[C]//Kurosu M.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eory, Desig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2016). Cham: Springer, 2016: 268-278.

[2]Fantinuoli C. Computer-Assisted Interpreting: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C]// Pastor G C, Durán-Muñoz I. Trends in E-Tools and Resources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Leiden: Brill/Rodopi, 2018: 153-174.

[3]Frittella F M, Rodríguez S. Putting SmarTerp to Test: A Tool for the Challenges of Remote Interpreting[J]. INContext: Studie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ism, 2022, 2(2): 137-166.

[4]Frittella F M. Usability Research for Interpreter-Centred Technology: The Case Study of SmarTerp[M]. Berlin: Language Science Press, 2023.

[5]Hassenzahl M, Seewald F. Vom kritischen Ereignis zum Nutzungsproblem: Die qualitative Analyse in Diagnostischen Usability Tests[C]// Hassenzahl M, Peissner M. Usability Professionals 2004. Stuttgart: Fraunhofer Verlag, 2004: 142–148.

[6]ISO. Ergonomics of Human-system Interaction – Part 11: Usability: Definitions and Concepts [S]. Standard ISO 9241-11: 2018. Geneva, 2018.

[7]Rodríguez S, Gretter R, Matassoni M, et al. SmarTerp: A CAI System to Support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 in Real-Time[C]// Proceedings of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Technology Online Conference. Shumen: INCOMA, 2021: 102-109.

[8]Salvendy G. Handbook of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4th Edition) [M].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2012.

[9]王华树,杨承淑.人工智能时代的口译技术发展:概念、影响与趋势[J].中国翻译,2019,40(6):69-79+191-192.

[10]张威.口译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困惑与出路[J].中国翻译,2012,33(3):13-19+128.



User-Centricity is the Essence of Technology —A Review of Usability Research for Interpreter-Centred Technology: The Case Study of SmarTerp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technological turn” in interpre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human-centr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ing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he book Usability research for interpreter-centred technology: The case study of SmarTerp presents the first case study in which a usability engineering approach is used to develop a computer assisted interpreting tool, with the aim of reflecting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interpreting technology and ensuring its fai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drawing on a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to evaluate the usability of the interface of SmarTerp, a computer-assisted interpreting tool, the book bridges the gap in curre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mputer assisted interpreting and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and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pret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interpreting technology; usability engineering; SmarTerp; computer-assisted interpreting;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原文发表于《外语教育研究》2024年第1期)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 END -



推文编辑:李丹

审核:肖志清

资讯推荐


两分钟学会在Zotero中高效应用GPT

▶ 技术与工具

口译系统

国外主流翻译APP

国内主流翻译APP工具

平行语料库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

国内外常见术语管理工具

翻译必备术语库和语料库合集(附网址)

翻译必备的计算机翻译辅助软件(附网址)

AntConc:实用的本地语料库检索工具

TREX:有海量例句、丰富语料的在线词典

Netspeak:一款免费的单词搭配检索工具

WantWords反向词典,内含开发团队公开文档

Cymo Booth:同声传译员的专属虚拟同传间

MateCat:一款免费的在线CAT工具

Visuwords:可视化在线词典,帮你一键构造记忆宫殿

Linggle:语料+搭配检索工具(实操演示)

Ludwig: 地道英文写作辅助神器,告别中式英语

Reverso:辅助写作与翻译神器


▶ 国际语言服务动态

| 翻译公司篇 | TransPerfect简介

| 翻译公司篇 | 全球第2名 RWS如文思

| 翻译公司篇 | “收购狂魔”Keywords Studios

| 咨询机构篇 | Nimdzi Insights简介

| 咨询机构篇 | Slator 简介

| 咨询机构篇 | CSA Research 简介

| 行业机构篇 | 国际翻译家联盟FIT

| 行业机构篇 | 美国翻译协会ATA

| 行业机构篇 | 加拿大联邦翻译局 Canada's Translation Bureau

| 翻译院校篇 | 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

| 翻译院校篇 | 格拉斯哥大学

| 翻译院校篇 | 埃塞克斯大学

| 翻译院校篇 | 利兹大学

| 热点追踪 | ChatGPT的伦理问题(上)

热点追踪 | ChatGPT的伦理问题(下)

| 热点追踪 | GPT-4面世——AI引领语言行业革新


专访

李长栓:ChatGPT在翻译中的崭新角色

袁煜:挑战自我,迈出舒适区

王均松: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驱动的变革与未来展望

王树槐:GPT与小说翻译批评:GPT与文学翻译之二

王树槐:GPT与诗歌翻译批评:GPT与文学翻译之一

苏秋军:AIGC背景下的MTI学科建设

王华树:译者数字素养研究亟需加强,打造翻译人才新优势

沈澍:AIGC是敌是友?翻译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宁静:长缨在手,敢缚苍龙

崔启亮:机器翻译对语言服务企业有多大作用?

韩林涛:文科生如何学习机器翻译?

魏勇鹏:机器翻译质量评估为什么重要?

徐彬:熟练掌握翻译技术,就能做出漂亮的活儿

曹首光:如何打造一款受欢迎的机器翻译产品? 

李梅:机器翻译对未来翻译教育有何影响?

周兴华:高校翻译教师如何学习翻译技术?

丁丽:译后编辑人员与译者身份是否对等?

卢家辉、陈晨:口译员在远程口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行业洞察

2021年语言服务行业回顾与展望

2022年全球百强语言服务商榜单

2022年翻译行业将迎来哪些新变化

后疫情时代,语言服务行业如何发展转型?

何钦:中国电影对外译介的现状与思考

冯志伟:关于机器翻译行业发展的三点建议

张霄军:伦理视角下,机器翻译的能与不能

黄友义:如何突破中外文化差异,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韩林涛:与ChatGPT共舞


▶ 教育创新

李长栓:MTI论文千篇一律,如何破局?

王华树 刘世界:数字人文视域下译者数字素养研究:内涵、问题与建议

王华树 刘世界: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转向研究

王华树 刘世界:智慧翻译教育研究: 理念、路径与趋势

曹达钦 戴钰涵: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翻译技术实践环境建设研究

李梅:如何给“技术小白” 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

实践导向的MTI人才培养模式——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数字化口译教学资源建设:欧洲经验与启示

如何将翻译项目管理模式应用到CAT教学课堂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