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角 | 被誉为“低税天堂”的新加坡也要加税了


本月初,新加坡国会以89票赞成,8票反对,通过2018政府财政预算案。


新加坡财长王瑞杰强调,政府在医疗、教育和保安等领域投资不断增加、未来局势充满不确定性,政府有责任拥有足够收入,随时应对支出需求,提早宣布调高消费税,是诚实和具有前瞻性的做法。


▲2月19日,新加坡财长向议会提交2018财年预算案。图为新加坡议会内部场景。(资料图片)


教授简介

Sumit Agarwal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博士

研究领域:房地产金融、行为金融学、家庭理财、金融法规等


新加坡财长王瑞杰在财政预算案中,针对新加坡如何维持自身增长轨道提出了具体建议,并着重强调了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和政府财政责任。其中主要的几点包括:


(1) 在2021年至2025年间上调消费税(GST);

(2) 财政盈余将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并向新加坡成年公民派发花红;

(3) 对成交价超过100万新元的住房额外征收1%的印花税;

(4) 开征碳税;

(5) 企业所得税抵退税40%,上限为15000新元;

(6) 上调女佣税税率。


整体而言,这是一份相当平衡的财政预算,是包容的、公平的、也是累进的。

 

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提出的税改方案相比,新加坡这份财政预算的反响不错。

 

美国的税改方案,不但可能会进一步产生1.5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而且缺乏包容性,是累退的。我们几乎可以预见,美国政府将欠下巨额债务,通货膨胀将加剧,而证券市场的波动也会更为激烈。


▲美国税改方案让华盛顿上空“阴云重重”。(资料图片)


消费税上调的影响可被抵消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新加坡的财政预算:不论你喜欢与否,消费税的上调显然会影响到普通消费者的钱包。新加坡上次上调该税还是在2007年,当时从5%上调到了7%。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对税率上调会对消费造成的影响进行具体测量。

 

我预计,消费税上调将可能降低消费增速,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但是,消费税上调的负面作用,也可能会被其他财政刺激所对冲——这包括碳税、企业所得税退税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这些方案都可能刺激创业,增加收入,从而抵消消费税上调的影响。


政府基建投资将刺激经济增长


另外,96亿新元的财政盈余将投向包括轨道交通线路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助和其它支持帮扶计划,及向全体成年新加坡公民派发一次性花红。

 

对此,经济学家们普遍的观点是,政府投资可能会挤占民间投资——所谓“挤占”是指,政府投资的增加导致民间投资的下降,两相抵消,致使总投资增长放缓。


▲新加坡政府对基建的投资,将能刺激经济增长。(资料图片)


但是,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特定的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在道路和轨道交通上的投资,并不会产生上述的挤占效应。


相反,它们还可能促进民间投资的涌入,刺激公共和私人住房的开发,并带来新商机。因此,正如财政预算案里说的那样,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很可能会从基础设施投资中获益。


一次性花红将带动消费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对所有成年新加坡公民发放100至300新元一次性花红的方案。


该方案的性质是累进的:对年收入低于28000新元的公民发放300新元花红;对年收入在28000新元至100000新元之间的公民发放200新元花红;对年收入在100000新元以上,或拥有多套住房的公民,仅发放100新元花红。

 

人人都喜欢意外之财,尤其是来自政府的花红,政府要是能经常“撒钱”(Helicopter dropping)才好呢。但是,这样的机会却很少。

 

那么,有趣的问题来了——我们该用这笔意外之财做什么,是花掉,还是存下来?


▲“直升机撒钱”由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指政府直接向消费者发放货币。(资料图片)


我预计大部分会被消费者们拿去花掉——因为大多数的花红,都将派发给低收入群体,而这部分人群的手头通常很紧。

 

我对这一预测很有自信。因为我和我的同事,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钱文澜,曾对2011年的新加坡“增长红利花红”(Growth Dividend Bonus package)进行过实证研究——这一方案与今年提出的花红方案很是相似。我们发现,政府宣布该项政策后,消费得以显著提升。

 

具体而言,该政策出台前后的数月内,消费者每多获得1元,就会平均支出80分。此外,我们也发现了信用卡负债的小幅下降。更加有趣的是,我们还发现了不同商品种类、不同群体对该政策的不同消费反应。消费的增长主要体现在非食品、选择性消费的商品种类,以低收入群体间。因此,派发花红的确可能刺激经济。


印花税不会影响公共住房市场


该预算案还宣布对成交价超过100万新元的住房额外征收1%的印花税。这也是一项累进税制,因为它不会影响公共住房,只会对私有住房市场产生影响。

 

一次性上调的印花税,将不太可能会对新加坡私有住房市场的供需产生任何显著的影响。如果真有影响的话,最多也仅会让私有住宅的市价下跌0.5%至1%。这是因为由于买家们必须缴纳1%的印花税,所以其支付意愿可能会因此轻微下降,以迫使卖家承担部分印花税。

 

总体而言,在这项政策也会作为宏观审慎政策之一,以抑制高端住房市场的价格涨幅。


▲印花税不会影响公共住房,对高端住房市场的影响也十分有限。(资料图片)


最后,该预算案还建议修订碳税、企业所得税退税和女佣税税则。这些政策将会提高政府收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这些税种带来的税收收入的增长,以及小企业的繁荣,将可以用于抵消消费税上调带来的影响。

 

总体来看,这份预算案是均衡的、包容的、累进的。当然了,这份法案也会让我和其它经济学者忙碌几年,来分析这份预算案的方方面面,刍议其利弊。





翻译:张成 | 编辑:杨嘉铭

制作:秦豪 | 校对:李嵩皎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智慧网Think Business,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Singapore’s Budget 2018: An economist’s view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龚涛 | 陈学良 |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 方若莲 |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梁国民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其章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麦珂 | 欧怡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施永丰 | 宋照礼 | 肖萍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张子颖 | 钟基年 | 周正芳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Ashok CHARAN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Johan SULAEMAN | Jochen WIRTZ | Jayanth NARAYANAN | Jussi KEPPO | Jumana ZAHALKA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imon Poh | Sumit AGARWAL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