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口秀社会学|虚假的满足

Rubinstein 文娱春秋 2023-07-10

作为商业,艺术只要能够获利,只要其优雅平和的功能可以骗人相信艺术依然生存,便会继续存在。表面上繁荣的艺术种类与艺术复制,如同传统歌剧一样,实际上早已衰亡和失去意义,但官方的文化观却无视这一事实。……正如所预料的那样,需求再次得到满足,但只是一种虚假的满足。
——阿多诺《美学理论》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精算专业的呼兰终于拿下《脱口秀大会第五季》总冠军,他在这个舞台已经拼了多年。
而他在脱口秀这条路上的领路人,是比他小两个月的李诞。
李诞原名李瑞超。十年前,李瑞超进入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写段子,给自己起了个艺名“李诞”,在成为该节目常驻表演嘉宾后,逐渐在演艺圈有了足迹。
李瑞超大学在广州的华南农业大学就读,专业社会学。他大概不会想到,多年以后,自己能成为未来家喻户晓的脱口秀明星“李诞”。
他更想不到,自己当年所学专业,有心无心地将“脱口秀”节目,助推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完整体系。如今李诞,演员们称呼他“诞总”。
诞总曾任董事的“笑果文化”,堪称国内最著名的“脱口秀工厂”。
莫言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可能写出几十本书,可能塑造几百个人物,但几十本书只不过是一本书的种种翻版,几百个人物只不过是一个人物的种种化身。”
热播的“脱口秀”,塑造了越来越多有名气的演员,他们一个一个就像李诞的翻版,是笑星工厂中一个又一个产品。
|脱口秀里的“卡里斯马”?
社会学家麦克斯·韦伯曾对依靠个人非凡魅力而获得权威的人,称之为“卡里斯马”。
“卡里斯马”原意为“神圣的天赋”,源自基督教的概念。
北京大学教授王一川曾这样定义:“卡里斯马是特定社会中具有原创力和神圣性、代表中心价值体系并富于魅力话语模式。它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人的素质,但都是在话语系统中。它是活跃的因素,以自身的独特魅力起着示范作用,成为社会结构中举足轻重的或中心的结构要素,也是意识形态冲突中的强有力的权威载体。”并着重指出:“一种社会结构是否稳固、富于生命力,根本上取决于它的‘卡里斯马’是否魅力不衰。”
李诞,貌似如今脱口秀行业里的“卡里斯马”。
李诞的搞笑,算不算天赋异禀?至少在百度百科上,显示他上大学时就在微博上写段子,同时积累了一批粉丝,还曾收到单条微博广告一两千元的邀约。此外,李诞还断断续续写了一系列《扯经》故事,说的是在一座清净小庙,空舟澈丹师徒的诙谐生活。
大学实习期间,李诞到《南方人物周刊》小待过一段时间。他说自己看不惯同事利用职务之便搞春运火车票,毕业后转投广告公司的怀抱。
事后想想,这个从小调皮捣蛋,父母怎么打都不服管,立志当谐星的李诞,和杂志周刊的格调,压根就不搭。
事业上兜兜转转,李诞进入《今晚80后脱口秀》,和王建国、赖宝给王自健写稿。
五年前,自从担任第一季《吐槽大会》的吐槽团成员、策划人及编剧后,李诞的名字,被越来越多人记住。
李诞曾说,一个人的成功主要看运气。的确,脱口秀说得好,观众未必认可你。线下你炸场,线上观众也未必买你的账。
“今晚80后”时,王自健可比李诞红多了。
比李诞大五岁的王自健,早在“今晚80后”成立两年前,就成立了“相声第二班”,每周末他都会在自己的小剧场里演出。
观众对这个八字眉,还有点受气包面相的演员,格外喜爱。
北京的相声圈,当时流传一句话,“听相声,要么听郭德纲,要么听王自健”。
同时,王自健还拜侯耀华为师。论辈分,他和郭德纲属于平级师兄弟,岳云鹏见他得叫“叔”。

当时的王自健,人送外号“小王爷”。可见当时他有多红。
接着,因参与录制“今晚80后”,王自健迎来了自己在喜剧路上的高光时刻。当时,甘愿当其绿叶的,就是他的供稿团队。
王自健多次在节目中,提及“蛋蛋、赖宝和建国”。蛋蛋就是李诞。
事后想来,当时每一次被提及,无形中都为后来的李诞,铺设了将红的梯。
好汉不赢前三把。虽然红得早,王自健今天已和脱口秀基本无关。
首先是2017年,“今晚80后”停播,孤独的王自健在台上留下一句“有你们真好”。
同时,他身后的绿叶蛋蛋、建国正在筹备一档新的网络节目《吐槽大会》。
被王自健多次提及的撰稿人赖宝,2020年7月19日因突发心梗去世。
“今晚80后”为脱口秀的发展奠定了观众基础。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个能说脱口秀的人,一个下岗,一个离世,只剩李诞和王建国。
李诞相比王建国,对谐星的事业,更有野心。
李诞曾在采访里提到,他和王建国来到“今晚80后”这档节目的初衷,只想“挣稿费”。
但随着名气的提升,尤其“笑果文化”创办后,李诞已渐渐转向老板的角色。他为了拉投资,曾找王思聪交流。李诞曾说,他原本想带王建国见王思聪,但王建国不想社交。两人还有不同,李诞除了本职工作,还参与了多档节目录制,曝光度层层攀升。王建国也受到很多邀约,大多被他婉拒了。
后来,王思聪投资了“笑果”,李诞成了“诞总”。
不是上天选中了李诞,是这个行业的脱颖者当时实在太少。“诞总”孤独求胜。

        节目上,王建国说自己讨厌社交

|当语言有了秩序?
李诞曾说,他对幽默,最早受到启发的是鲁迅的《立论》。

李诞说自己从中悟到想要说好喜剧的必备元素——嘲讽、反讽。
实际上,无论是《吐槽大会》还是《脱口秀大会》,无论是李诞还是笑果一众演员,他们吐槽自己,同时反讽他人/社会。
脱口秀并非这几年才有。人们对何种脱口秀语言模式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清晰。
“脱口秀”是英语“talk show”的音译,指主持人和嘉宾不念稿,而靠现场随机应变。
美国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1948年,由艾德·萨文莉主持的一档娱乐型“脱口秀”节目《小城大腕》,开创了不谈政治、轻松聊天的节目。
“脱口秀”逐渐分为两个类型,新闻评论型和娱乐型。
脱口秀之所以受欢迎,充当了人们对疾苦和困难的倾诉。
脱口秀演员赵晓卉曾在节目中笑言,“脱口秀就是吐槽生活。”
《脱口秀大会》“吐槽生活”之前,国内脱口秀主要在主流媒体上呈现。
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办的《东方直播室》是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类节目。随后,各电视台争相开办“脱口秀”节目。如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东方之子》,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有报天天读》,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华娱卫视的《夜来女人香》、以及港台的《康熙来了》《麻辣天后宫》……
这些在电视台开办的“脱口秀”很少走纯娱乐化的路线,也有纯讲笑话的,比如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但这些节目的主持人大多是在念稿子,不是真正的脱口秀,只是个主播而已。
20年前,崔永元对于谈话类节目曾有感慨,“我看不到谈话类节目的前途。”
这些年,随着网络媒体、自媒体的发展,《晓说》《罗辑思维》等节目的出现,将脱口秀又往前迈进了一步。不过这两档节目,更像知识的传播,观众相对小众或精英。
这类节目的弊端,除了受众相对小,还有很大的局限,比如,他们节目的主讲人只有一个,万一人设崩了,节目一损俱损。
到了《脱口秀大会》的出现,集前面节目的精华,去除了软肋。比如,突破了名人效应,普通人讲普通人的故事,受众更广。
还有,“笑果工厂”签约了很多脱口秀演员。即使有演员人设崩了,不怕,还有数百数千的脱口秀演员在池子里候着呢。
而吸引着这些演员前赴后继的,就是《脱口秀大会》节目的影响力。
李雪琴曾在节目上感慨,参赛很紧张,但身边人都鼓励她来,因为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脱口秀大会》好看,还得益于演员线下开放麦的经历,直面观众现场反应,他们越来越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以及现场情绪。 
线上线下结合,看上去完美的闭环之外,李诞出书、接受媒体采访,不仅增加了节目影响力,还让脱口秀的内容,貌似有了可探究的理论依据。
媒体也喜欢他,看一个爆红的人,如何面对突如而来的名与利。那种眼见高楼起的感觉,当事人自己有没有不适?
李诞先是上了许知远的《十三邀》,无论许老师如何以知识分子的姿态看不上或理解不了这个红极一时的脱口秀演员,不得不说,李诞借这个节目,借许老师的白眼,让自己增加了谐星之外的知识分子气息
接着李诞上的谈话节目,包括阿雅《奇遇人生》,陈晓楠《我的青铜时代》。

女主持人还是太给他面子,不如罗永浩对他的评价一语中的。
有次李诞做客罗永浩带货直播间,罗老师笑里藏刀,“他以前不光头,顶着一头红发。现在写不出段子,就找一帮演员演,他观战……”
李诞从《十三邀》后,大概领悟到“借力”的重要性。
在最新一季《脱口秀大会》,节目找来著名作家刘震云观战。与其说刘老师是“领笑员”,不如说,李诞找来一位语言幽默大师,给节目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增色不少的同时,还为每位参赛选手的内容进行了语文老师般的点评。
刘老师评何广智,“有结构”,分析杨笠的内容,“人与动物的关系”……
很多观众弹幕上留言,“看节目,一定要看刘老师的点评”“看了节目,还涨了知识”……
语言大师,一句顶一万句。
甚至有网友留言,刘老师的演讲是本季最好的脱口秀。句句充满弦外之音,嘲讽尽在不经意间。

刘老师接受采访时称,好作家好文本的根基,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哲学。
刘老师在节目上嘲讽的到底是谁,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脱口秀大会》借刘老师之口,再次告诉观众,好的脱口秀内容,不仅有嘲讽还有道理。
李诞听了,很有可能会心一笑。他在去年出版的《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书中专设一章:讲故事也是一种价值观。
他说脱口秀跟相声的根本区别是,脱口秀是现实主义(至少目前是)创作,相声很多时候(不知有多少无奈成分在)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
“我们是现实主义,直接反映眼前生活。脱口秀一定是讲价值观的,讲故事、讲生活趣事也是一种价值观——你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值得不值得过的。”
无论徐志胜、鸟鸟、何广智、呼兰、庞博、邱瑞、杨笠……他们的段子,几本履行了李诞对现实主义,且有价值观的原则。
他们的段子,在自己亲历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改编、戏剧化。切中了大众的情绪,就是流量的密码。
表演的目的,就是让人相信。
只有自己演自己,才更容易让人相信。
如果说,脱口秀语言有秩序,假亦真时真亦假。
当呼兰众望所归,成了脱口秀大王。
除了感慨一个精算专业毕业的脱口秀演员,如何有毅力能坚持之外,这档节目幕后呈现的规则,越来越清晰。

程璐在节目中评价呼兰

当一档脱口秀节目走过五年,评分越来越低,口碑也是现实主义的反映。
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里主张形式是艺术的起点,将“语言”等同于“形式”,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父母”。
当刘震云脱口秀的末尾,直接念起了广告。哦,终归还是娱乐,“娱乐至死”。
文学、哲学、戏剧结构、价值观……玩转语言的艺术,只是让世界甘愿受骗的佐证。
脱口秀,让你快乐五分钟,又何止快乐?
被娱乐的同时,谁不是傻悲?
                                                                                           
                                                                                            撰稿|Rubinstein

策划 | 文娱春秋



「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转载敬请联系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线上线下的发展相关商业合作及建议请私信或发邮件至 wanghai@wanghai58.com

往期回顾


【文娱产业观察】

建议杨幂新剧改名《谢谢你老戏骨》,幸好有他们撑场面

阿瑟真的火了吗?陈飞宇用这部剧做了回答

肖战又摊上事了?

绝对控制的数据与匮乏到死的创意

喜剧大赛2出圈到科学界了

《摇滚狂花》导演全面回应质疑

主旋律养成记

混乱的艺考培训

八年最低票房的国庆档

《东八区》的中年油腻男

乐华的隐秘真相

当脱口秀不再“冒犯”

顶流归来

娱记江湖史|一个旧时代的告别

IP帝国失魂记

“新五美”的假面,撕掉它


【人物专访】

对话姚谦|顶级词人的“忏悔录”

为脱口秀摸爬滚打的女孩们

崔健心中唯一净土,要活不下去了

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自述

“这是我生命中最后的创作!”

专访《杨戬》幕后:不做皮克斯的梦

前世界小姐中国区冠军爆选美圈内幕

《这街》艺术总监:王一博是天生舞者

郑晓龙:允许作品揭露批判,改变才有力

杜琪峯:人类永远摆脱不了贪婪和恐惧

窦唯:我相信有尺度的人应该不说话


【特写】

“我是李易峰的粉丝,他塌房后,我抑郁了”

幸存者李佳琦

这家公司,是全球音乐行业的先锋

王菲,今天天气哈哈哈

他是明星经商失败的缩影

成龙这么写林凤娇和邓丽君

一个推销员抛情弃爱众叛亲离那十年

如果要了解英国女王,看这一部剧就够了

帅气多金的李易峰为啥会多次嫖娼

「地球最伟大演出」是如何诞生的

怎么看崔健,王朔这样说

贾乃亮,你撒谎了

他是凡人不是仙|对话窦唯后记

“香港地,真系够吸引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