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脱口秀不再“冒犯”,和“好笑”也没关系了

水方人子 文娱春秋 2023-07-10

《脱口秀大会》第五季,豆瓣开分5.4。

是笑果文化自2016年与腾讯视频合作第一季《吐槽大会》以来,口碑最崩坏的一次。

参赛者有资历较浅,带着故事来的新人,也有脱口秀地下圈混迹多年的“老炮”,更有庞博、王建国、呼兰等脱口秀“王者”;

主持人依然是李诞,领笑员依然配备了内娱综艺MC大张伟;

首期嘉宾请来影后周迅与歌坛天后那英

阵容堪称内娱顶配也不为过了。

但第一期节目上线后观众的反应,是种种吐槽:领笑员那英抢拍大张伟的灯、后期把演员的段子剪得支离破碎、“老炮”为何一轮游被外行淘汰?

最最重要的是,观众吐槽这一期《脱口秀大会》不好笑了。

脱口秀,不好笑?

这是把安身立命之本,吃饭的家伙丢了。

笑果怎么手捧双王四二,还输了?


1



对于选手来说,在这档办了5季的节目上,表现如何,决定着一个脱口秀演员的未来的商演价格、商务合作及变现方式。

哪怕是一轮游,也能因为一次出镜而获得些许名气。

混迹于“地下脱口秀”圈层的演员,若能上《脱口秀大会》被屏幕前的观众看见,约等于未来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改善。

整个《脱口秀大会》的竞技过程,大约有10轮。

意味着演员想从初赛到总决赛,手上必须有10个5分钟的高质量原创段子。

评判标准,四位领笑员都拍灯的话,四灯即算通关。也就是说,至少要在这五分钟里,尽量表演出四个“爆梗”。

更有“命题作文”的环节,考验演员在比赛中的创造新段子的能力。

这样苛刻的内容要求,无论对于新人还是“老炮”,都是极度充满挑战的。

在《脱口秀大会》上脱颖而出的演员们,几乎都是用上了他们在线下积累多年的段子,换来舞台上的瞬间爆发。

难怪《周六夜现场》的固定班底威尔·法格,曾用“辛苦、孤独,而恶毒”,形容这一工作。

今年的参赛者:以18名(组)新选手,和36名(组)老将相,形成正好1:2的搭配。初赛一比一淘汰的赛制,令“厮杀”更加激烈。

脱口秀演员需要《脱口秀大会》的舞台证明自己,观众更需要《脱口秀大会》给生活带来快乐。

从笑果文化与腾讯视频历年合作的《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豆瓣评分来看:

《吐槽大会》,高开低走,又在2021年口碑回升到2016年上线时的阶段;

《脱口秀大会》,低开高走,2019年至2021年三年质量比较稳定。

两档节目,都在2021年,获得了比较好的评分。

2021年的《吐槽大会》,把赛制从集中吐槽一位明星,改成三个战队,由三位明星带领,还挖掘了易立竞、阎鹤祥等惊喜选手,“补刀环节”也提高的节目的可看度;《脱口秀大会》,推出了新人徐志胜,杨波新颖又无厘头的表演方式,及状态回归,拿到大王的周奇墨。

两档节目在去年的呈现,虽然不算是它们最好的表现,但诚然都有了稳定的发挥,也带来惊喜。

这恰是今年,观众如此期待第五季《脱口秀大会》的原因。

然而,玩“脱”了。


2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这一期节目中最意难平的,应是小鹿的淘汰。

小鹿曾是“单立人”(另一家经营脱口秀演出的公司)的演员。

圈中的“石墨鹿教”,说的正是单立人的石老板、周奇墨、小鹿和教主刘旸。

在笑果独占脱口秀综艺的江山,但“单立人”一直致力“线下”时,“单立人”的演员少有参加笑果节目录制的先例。

笑果捧出一帮先“吃饱了”的脱口秀演员之后,许多野生的、或签约在其他公司的,深耕线下多年的脱口秀演员也对综艺舞台跃跃欲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去年《脱口秀大会》的大王周奇墨,也是小鹿的好友。

小鹿拿到的第一个机会是《奇葩说》,一路通关到第七季《奇葩说》决赛。

她甚至不是一个辩手。

仅依靠自己的文本能力和表演能力,就在这档“语言类明星”云集的节目中脱颖而出。

演绎的段子“灯牌里的妈妈”上了热搜。

这次能上《脱口秀大会》的舞台,她像是“如鱼得水”。

这里似乎太适合她了,她的段子,有成熟的结构、舒适的节奏,到位的爆梗。

她甚至讲了一个关于周奇墨在第三季《脱口秀大会》被淘汰的段子,说自己专门去请教了周奇墨节目经验:

结果“一语成谶”。

小鹿和周奇墨一样,在第一期被淘汰。

复制了“周奇墨的经验”。

但好歹淘汰周奇墨的是呼兰,那是一场大家本以为会在决赛看到的Battle。

小鹿被……《200万人围观,00后UP主在上海当“楼长”》的主人公,B站的UP主拉宏淘汰了。

观众不忿的原因,第一是,小鹿讲段子的时候,周迅没有拍灯,事后周迅说自己忘记了,导致小鹿没有四灯过关,需要进入反选阶段;

第二是这位UP主实在没有比马景涛(曾在《吐槽大会》翻车,制造出尴尬名场面)好笑更多。

她的内容是很好的个人生活描述与写照,上升到“单口喜剧”的质量及评判标准,不具备可比性。

虽然相信小鹿肯定有call back剧本,但是制造这样的过程和结果,如果节目组单纯为了提升场外话题度,也只能收获略败口碑的那种。

另外,这一期节目从侧面看,整体段子水平的下滑。体现在,没有一个段子片段在场外出圈。

也不是完全没有。

思文说起姐弟恋,提到姐妹们交往小男朋友们,都用年份称呼了,有人说这不是“物化男人”吗?不,这是“数字化”男人。

这个唯一出圈的段子,但在节目里没有,因为被剪掉了。

节目上:

豆豆等其他演员的段子,中间接得不太顺畅,疑似有些地方被剪掉了;

漫才组合讲述打游戏的段子,领笑员周迅和那英听不懂相关“黑话”,没有给灯;

大妈讲述自己幸福的退休生活,带来“正能量”……

然而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并非正能量。

脱口秀表演,其中一个重要的看点是,它敢于“冒犯”。

周奇墨在第三季节目里,上场第一句话就是“冒犯”观众:

“你们今天录节目都特别捧场 感觉你们也能出镜一样”,

然后“冒犯”矮子:

“一堆个子高的人在一起,说我们不能白瞎我们这个儿,得弄个篮子,得往里面扔球,然后再拉一帮矮子来看”。

颜怡颜悦曾说:“一个女人,打扮是肤浅,不打扮是没礼貌。许知远不打扮,是没礼貌,且深刻。”

“冒犯”许知远。

更别说《吐槽大会》上,对着明星打“直拳”。

张艺兴都被吐槽得直喝水。

李诞狠狠吐槽张艺兴

“冒犯”,就是戳痛点。令人笑也思考,乐有余味。

反观这一季,还有一个词,尴尬。

为什么觉得尴尬呢?有八成来自于领笑员好像根本不懂脱口秀。

周迅和那英好像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拍灯。

周迅一直强调自己看了一些演员之前的表演,却没有在点评的内容中贡献有价值的话。其他人抛的梗落到她这里,断了。

那英则是“假嗨”。

那英一直在说“太好玩了”“太逗乐”,表情却只是捂嘴,她是否真正被逗乐了,不得而知。

看那拍灯的节点:

给童漠男的是:

童漠男从教育行业转到脱口秀行业,演出一停,别的演员说,啊,不行了,童漠男说,啊,又不行了。

“又不行了”,那英重复了一遍,拍了灯。

这个梗,放在整期节目,或往季节目中,离“爆梗”都还有一定距离。

继而那英不再单独拍灯。

那英拍程璐的梗是,程璐聊到云喝酒的时候,直播间里来了一位大哥,一顿喝完,大哥说不好意思走错包厢了。

这时候是大家都拍了,那英也拍了。

后面,那英的几次拍灯,都是跟着别的的领笑员一起拍。

再后来,那英“玩开了”,到了黑灯和小佳表演的时候,那英自己拍完灯,看到大张伟没有拍灯,那英两次把大张伟的灯拍了。

对比周迅忘了拍灯的行为。

那英的状态可能是:一开始不太有自己的主见,拍了童漠男,发现只有自己拍了,不知道拍对了没有,后一个劲的夸童漠男。

然后开始跟拍,感觉一起拍肯定没错。

最后觉得已经“玩明白了”,开始蛮拍,拍自己的,也拍别人的

但《脱口秀大会》的领笑员不是这样当的。

领笑员拍灯,拍的是真正的“爆梗”,这个“爆梗”不仅是好笑的,更是演员与领笑员之间擦出的火花,就像罗永浩会在杨笠上场还没说话就拍灯支持,大张伟也会拍在那些他喜欢的“莫名其妙的梗”上。

这是节目中充满个性,心照不宣,微妙的幽默。

那英剥夺了大张伟作为一个独立的领笑员,能通过自己的判断力决定拍灯与否的权利。

网友说:“那英应该坐周迅旁边,省得周迅忘拍灯”。


3



大部分《脱口秀大会》上的演员表演,应该被称为“单口喜剧”(节目中亦有漫才表演,是日本流传来的喜剧表演风格,也都在内娱被归在“脱口秀”领域里)。

单口喜剧,最早可以被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在1980年代之后,则以美国的表演方式为主。

那个时期出现了罗宾·威廉斯、杰里·赛恩菲尔德、艾伦·狄珍妮、琥碧·戈柏、艾迪·墨菲等大师;2000年代,也有路易CK、罗素·彼得斯等演员,成为个中翘楚。

在中国,最先受到单口喜剧表演形式影响的是香港。

黄子华用粤语说和唱的形式,表演的栋笃笑在两广地区曾一度风靡。

2006年,周立波其实是被黄子华影响,把一些新闻用段子的形式表演出来,他称其为“海派清口”。

2012年,王自健在东方卫视主持了《今晚80后脱口秀》,那时候的编剧和常任嘉宾就是李诞、王建国、赖宝等人。(小鹿也曾上过这个节目)。

2014年,还是在上海,李诞等人成立了笑果文化,2016年开始推出《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捧出众多脱口秀新秀,占据了中国脱口秀的大半壁江山。

这块带给中国观众欢乐的宝藏喜剧形式,只望发展得越来越成熟。

而不是倒流。

只望段子越来越犀利,持续引发讨论,而不是越来越温和;

只望能把出名的机会让给那些,手揣40个“爆梗”,线下骑电动车,从开放麦打磨好几年,才拿到商演机会的真演员。

毕竟他们真心觉得,自己必须让观众笑。

毕竟他们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笑起来。”

复习几个往季的爆梗,平复本季第一期失望的心:


一个脱口秀演员每年的产量,大概可以养活八个搞笑视频博主。

——李雪琴

长得帅到处撩是海王,长得丑到处舔是海狗。

——何广智

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情。连扫地机器人的声音也全是女声。一开机就是:开机开始清扫。感觉如果设置成男声,他只会说:行,我一会儿扫!

——颜怡颜悦

坐在摆渡车上的一车人,在机场里绕来绕去,就跟回转寿司一样。

——周奇墨

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一个男的,如果生活过的不如意的时候,会变得多么地丧心病狂,多么的歇斯底里、莫名其妙、无理取闹,简单来说:就是跟女的一样!

——杨笠

网友判案一般是枪毙,而且得是立刻枪毙,再晚一点枪毙,事情就反转了。

——呼兰

盲盒里卖的一定是没有用的东西,因为真正的生活必需品,是不可能以盲盒的形式销售的。菜市场是永远不可能卖盲盒的,不然每天都会有人在菜摊前虔诚的祈祷:今天让我抽个蒜吧,仨礼拜没吃蒜了。

——庞博


撰稿 | 水方人子

策划 | 文娱春秋



「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转载敬请联系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线上线下的发展相关商业合作及建议请私信或发邮件至 wanghai@wanghai58.com

往期回顾

【文娱产业观察】

顶流归来

娱记江湖史|一个旧时代的告别

IP帝国失魂记

“新五美”的假面,撕掉它

杨紫《沉香如屑》口碑扑街背后

华谊大败局|王中军的下坡路越走越顺

开心麻花的真相


【人物专访】

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自述

“这是我生命中最后的创作!”

专访《杨戬》幕后:不做皮克斯的梦

前世界小姐中国区冠军爆选美圈内幕

《这街》艺术总监:王一博是天生舞者

郑晓龙:允许作品揭露批判,改变才有力

杜琪峯:人类永远摆脱不了贪婪和恐惧

窦唯:我相信有尺度的人应该不说话


【特写】

「地球最伟大演出」是如何诞生的

怎么看崔健,王朔这样说

贾乃亮,你撒谎了

他是凡人不是仙|对话窦唯后记

“香港地,真系够吸引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