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欠债数亿,下跪求饶,他是明星经商失败的缩影

康妮 文娱春秋 2023-07-10

路过丽江雪山艺术小镇,当地出租车司机指给游客,“这就是李亚鹏的烂尾工程。”
夜幕降临,小镇空无一人,有网友调侃这里充满鬼屋既视感。


李亚鹏一定不曾想,多年以后,这里不仅被遗弃,自己还欠了一屁股债。
9月5日,李亚鹏持股公司被强制执行逾4.5亿。


两个月前,李亚鹏欠债4000万案终审败诉。7月6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李亚鹏“欠债4000万元”一案做出终审判决,法院判决,驳回李亚鹏及其哥哥李亚炜的上诉,维持原判。
有时候,倒霉只是简单的衰,或偶然不走运;但有时候,倒霉是潜藏的危机暴露了而已。
表演专业毕业的李亚鹏,尽管演技屡受诟病,但运气颇佳,他的演艺事业也曾如日中天。只是他从来不是一个坚定的文艺爱好者。
比文艺更坚定前行的,是他的商业之路。从20岁大学未毕业至今,李老板办过演出,开过互联网公司,办过杂志,搞过婚庆,做过文创,拍过电影,做过房地产……
演而优则商的明星很多,当他们有了一定的声望后,往往会选择多条腿走路,或创业或投资,希望钱生钱的同时,还能给自己留下不红后的退路。
今年51岁的李亚鹏,从商经历颇丰,赚钱的不多。最失败的,莫过于多年前“雪山小镇”的房地产项目。其中牵扯的官司,以及他欠债求饶的录音,令人大跌眼镜。
演艺事业无复巅峰状态,演员李亚鹏并不在意。但商人李亚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危机。
欠债,只是危机的表象。当他再现镜头前,带货、访友、讲解茶艺收藏……都是李老板为化解自己商业危机的表现方式。
某种程度上,表现得越多,他陷入的危机就越深。



1



是什么给了李老板多年笃定从商的勇气和信心?
讨论李亚鹏的商业逻辑,不得不从其成功的第一次说起。
李亚鹏高中毕业后,误打误撞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堂解放天性的课,老师让他从同学的裤裆下钻过去,李亚鹏哭了。他从来没否认过,自己对表演的不适。因为不适,李亚鹏大学开始就为自己寻找其他机会。
大一那年的冬天,李亚鹏第一次观看现场摇滚乐演出。演出在一个地下室进行,李亚鹏一步一步往下走,先看到一个舞台,然后是五位瘦高、穿皮靴、牛仔裤的男人,他们正在唱《梦回唐朝》。
那是一种让人脊背发凉,好像某种东西进入到了身体的感觉。他开始激动,开始狂躁,开始手心出汗。
这支摇滚乐队堪称中国摇滚乐发展的铺路石——20年前,唐朝乐队曾在国内掀起摇滚狂潮,代表作《梦回唐朝》撩拨起无数青年人狂热的心。李亚鹏就是其中一个。
唐朝乐队的音乐风格借鉴了新疆民族音乐,让新疆人李亚鹏产生了共鸣。听完那天的演唱会,李亚鹏心生愿望,要把“唐朝”带到乌鲁木齐。
他甚至遗憾,自己前18年咋就没接触过这样的音乐。李亚鹏开始有计划地接触音乐圈的人。
一年后,上大二的李亚鹏认识了当时唐朝乐队的经纪人郭大伟。他们约在日坛旁一个咖啡厅见面。
郭说,“你知道做演唱会需要多少钱吗?”李拿出一张纸大概写了场地费、演出费等等几项,总额大概3.7万。郭看了就笑了,“得了,兄弟,我就当今天请你喝杯咖啡吧。别耽误时间了,这事儿不是你能干的。”李不甘心,再找朋友咨询,又准备了3页预算,接着跟郭谈。最后,郭对这个年轻小伙儿,给了个承诺——只要找到14万,就安排演出。
1993年,李亚鹏带着这份承诺,迫不及待回到乌鲁木齐。不过,当时的乌鲁木齐罕有文化公司。
李亚鹏从报纸上发现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一个餐厅的老板开的,厨师长任总经理。在对方眼里,李比他们总经理更靠近文化圈,就资助了一间酒店的房间,作为他的办公室。
在自己的办公室,李亚鹏在一张A4纸上裁出自己的第一张名片。这是他为自己找到的第一个商业方向。
接着,他开始到处找钱。每次出门,长发,戴耳环,穿皮靴,他把自己打扮得好像摇滚青年。
每天,他买六个肉加馍,早上吃两个,剩下的放包里。然后画出路线,坐公交车一家一家敲门——拉赞助和广告。
他到一家民营企业,对方不懂啥叫摇滚乐?李亚鹏特认真,第二天专门从《音乐辞典》上找到“摇滚乐”词解。再次登门,结果对方又不清楚什么是“唐朝”?李亚鹏继续努力,让同学从北京寄来唐朝MV的录像带,放给这家公司老总看。看完,老总爽快地让财务拿出3万现金。
老总指着“这个小孩”对自己十几个员工说,“你们他妈的要像这个娃娃一样,我们早就发财了。”
这是李亚鹏商业历程中第一笔现金赞助。
那个夏天,“这个娃娃”一共敲了70多家公司大门。多年后,他也曾说是80多家。多少家不重要,反正李亚鹏以一己之力,将摇滚乐带到了新疆,演唱会办成了。

1993年,李亚鹏在乌鲁木齐成功策划了摇滚演唱会

29年前,当《梦回唐朝》的前奏在乌鲁木齐体育馆响起时,22岁的李亚鹏扔掉手里的摄像机,抢过一面红旗,冲到舞台最前沿用力挥舞。然后,他被六七个警察摁倒在地。
“是我,是我,是自己人。”多年后,李亚鹏在《开讲啦》回忆这段经历,满脸笑容。回首往事,李亚鹏曾归纳八个字——心有所愿,行而成力。
演唱会的成功,让李亚鹏最尊敬的父亲,用老一辈的方式表达了对儿子的认可。
演唱会结束时,从来没有看过摇滚乐的父母站在离李亚鹏七八米远的地方。李亚鹏跟他们挥了几次手,示意让父母先走。
“但父亲还站在那儿等我。他突然上前两步,伸出右手,我迟疑了一秒钟,也伸出了我的右手。我们俩握了握手。我用坚持获得了父亲对我的认可。”李亚鹏曾回忆。
这是李亚鹏还是无名小辈时,没有借助任何外力和社会资源,完全靠自己办成的事。
这场演出,李亚鹏赚了四万,除了给自己买了一张回北京的飞机票,剩下的钱,据他回忆,全部用来印带有自己公司名字的文化衫了,并免费赠送给乌鲁木齐的市民。
这段往事,也出现在前不久“中书控股”给「市界」关于“这些年的投资与创业人生,李亚鹏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问题的回复——

这场演出,不仅带给了李亚鹏最原始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想成事背后强烈的隐忍能力。甚至成为追随他的团队的精神支柱,使他们深信,李老板善良、有大爱,不唯利是图。

2



新疆演唱会成功举办后,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什么?这个问题曾让李亚鹏反复思考。


大学毕业后,李亚鹏的演艺之路,十分走运,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射雕英雄传》到《笑傲江湖》,他成了明星,但演技屡被质疑,如他饰演《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被称“弱智青年复仇记”。
曾有观众直截了当问他:“一个不太专业的演员,如何成为明星?”
李亚鹏送了人家八个字——心有所愿,行而成力。是不是耳熟?新疆演唱会之所以成功,他也曾这般解释。
问题,也可以这样问——一个演员,如何成为商人?
因演戏走红的李亚鹏,有了更多社会资源,他已经不是当初在新疆办演唱会时的毛头小子了。
2000年,李亚鹏主演的《笑傲江湖》全国热播。当时有多火?有次片方在广场做活动,李亚鹏回忆说来了15万人。是的,15万。舞台下黑压压,大家高呼“令狐冲、李亚鹏”。
那年李亚鹏29岁,绝对高光时刻。
关键,面对众人欢呼雀跃,他就是兴奋不起来。他甚至下了决心——以后减少拍戏。
因为做演员,他得不到快乐。经纪公司说他疯了,在可以挣钱的大好时光,偏要寻找人生的方向/理想。
其实,新疆演唱会后,李亚鹏就一边演戏,一边在商业上“试错”。
24年前,李亚鹏在国外拍戏时结识了一帮IT精英,产生灵感,连夜写了商业计划书。随后,他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喜宴”,线下线上结合做婚庆,还获得了50万美金融资。
观念先行,可惜经验不足。网站经营6个月后,曾有人出资450万想收购,李亚鹏拒绝了。“喜宴”最好的一单生意,一场婚礼100万元,在90年代末绝对豪横。可惜好景不长,全球第一次信息技术投资泡沫来袭,一时没人敢投互联网。最后,因收入持续赶不上支出,网站关了门。
2000年,李亚鹏开始减少拍戏,每年只拍一部。
不用接太多戏的日子,李亚鹏更专注于自己的商业版图。
还是这一年,李亚鹏办了杂志——《婚礼》。杂志在出刊十期后,还被当时欧洲顶级的传播公司贝塔斯曼集团相中,对方有意愿收购,但最后因刊号问题,收购不了了之。李亚鹏曾说,杂志赔了200多万。
后续,李亚鹏成立了多家影视公司。2001年,李亚鹏创办北京美丽春天文化传播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但公司被人实名举报,公司经纪人涉嫌违规。接着,李亚鹏投资了电视剧《海滩》,李亚鹏和周迅担任主演。
李亚鹏曾说,自己几乎将所有钱都投了《海滩》,一共800多万。但他制作的剧,是别人制作费的两倍。有报道称,当时《海滩》全剧组从主演到场工往返全坐飞机,全组住五星级酒店,每天现场水果、冷饮全免费。
高投入的《海滩》,最后却没卖出去。此后,李亚鹏放弃了自己当制片人,但他没放弃对影视行业的投资。
如李亚鹏还投资了电影《将爱》,他和徐静蕾主演,王菲唱主题曲。这是目前为止,李老板唯一赚过钱的影视作品。其他呢?
2007年,李亚鹏投资歌舞剧亏损700万。期间,他还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过酒吧,据了解,这些酒吧都没能存活超过3年。2009年,李亚鹏投资话剧亏300万。

3



李亚鹏从商多年,陆陆续续做了七八家公司,涉及不同行业,但他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直到他和王菲的女儿李嫣的出生。李亚鹏终于找到了人生方向。
因为女儿天生唇腭裂,2006年,李亚鹏倡导发起嫣然天使基金,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和管理下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希望帮助更多遇到类似难题的家庭。
从此,李亚鹏的事业,一半慈善,一半商业。相比从前的李老板,他多了“慈善家”的美誉。
万事开头难。李亚鹏做慈善之初,很像当年凭一己之力,在新疆办演出的再现。
虽然2006年时的李亚鹏,人脉资源颇丰,但让慈善持续下去并不容易。他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募款。
李亚鹏发过一个愿——每次坐飞机都递给邻座乘客一封信:“如果您有一颗慈善之心,如果您还没有找到实施的途径,那么请入我们嫣然天使基金。”
如果他忘了带信,宁可错过飞机,也让司机回去取。
每次飞机快降落时,李亚鹏都会双手把信递给每一位头等舱的旅客,“嫣然天使基金,请多多关照。”
大部分中国人不太习惯这样的表达。只有少数人表示马上支持,更多的人手足无措。
有次李亚鹏发完信,还没落座,就看见旁边一位先生把信纸和信封刷地扔到地上。
当时他脑子里嗡地一下,一瞬间,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片刻,李亚鹏把被扔掉的信封和信纸捡起来,给对方鞠了一躬,“对不起,打扰您了。”
两个月后,嫣然天使办公室收到一份十万元的捐款,没有留下姓名和地址,只有三个字——对不起。
李亚鹏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飞机上那个人。
李亚鹏对这位捐助者十分敬佩,“即使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也不要认为自己的道德比别人更高尚。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我把它捡回来也是应该的。”
在嫣然天使基金开始的三四年里,李亚鹏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投入在慈善。
那些年,李亚鹏是多家媒体慈善榜获奖常客。
慈善帮李亚鹏树立了比纯粹商人形象更健康更积极的社会名片。
如观众对他演技不专业的质疑,对于他初次做慈善,质疑声从未停歇。
2013年12月,网友“落魄书生周筱赟”通过其加 V 认证微博举报李亚鹏负责的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存在违规问题。此后李亚鹏深陷“以公益敛财”舆论旋涡。
虽然最后经过审核,有关部门宣布其财务情况符合相关法规。但李亚鹏曾在18个月里接受过6次审计调查。
面对困难,李亚鹏总说“迎刃而上”。

4



慈善之后,李亚鹏开办了“书院中国”,所谓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他的人生方向更加明确了。
李亚鹏曾在演讲中说,“今天大家可以随意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位置的事。官员、商人、艺术家、一个普通人,是否还在坚守着自己做人的精神?我们还有没有一些道德要去传承?我未必能够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愿意做一些改变这个世界的事情。我能给大家一些资源的整合,一些帮助让每个人在自己艺术理想的道路上,能够再坚持得更久一点。”
12年前,李亚鹏宣布不再拍戏,连一年一部戏都不拍了。
尽管此时的李老板已在商圈摸爬滚打多年,但大众对他的从商能力,已不是质疑,更多是怀疑。
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演员李亚鹏从商后,赚到钱了吗?
至少在九年前,李亚鹏在《开讲啦》舞台上,曾公开回应:当然!
“我是一个对钱没有太多概念的人。在过去十年中,我大概做了八九家公司,成功大于失败。我的目的不是赚钱,我对赚钱一点兴趣都没有。公司运行得非常顺利,如果说形成了一些固定资产规模的话,大概也是以10亿计。我挣到钱了,我不是一个缺钱的人,但是钱对我没有任何意义,它是用来实现我的人生梦想的。我的人生比较幸运,没有为金钱发生过太大的苦恼。但是到了今天,我要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时李亚鹏刚过40。他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创业者。
他给自己找了三个学习榜样,40岁后开始创业的宗庆后和任正非,以及70多岁开始创业的褚时健。
李亚鹏努力学习,细读三位榜样的故事。
这三位,共同特点,有韧性。李亚鹏也有韧性。从他们身上,李亚鹏大概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可能。
李亚鹏如何在商业上实践“韧性”?
他创办“中书”前五年,自己没拿过一分钱收入。
怎么活?他说把自己钱花完了,再借钱。
在鲁豫的节目上,他说,很多朋友建议他先赚钱,赚到钱之后再去做自己所谓文化的理想。
在《巅锋》节目中,主持人关心他和钱的关系,“你以前说过你不在乎钱,但现在你做了老板,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你现在的金钱观是怎样?”
李亚鹏回答:“从企业来讲,当然很在乎钱,企业发展没有钱怎么发展。但是从个人的金钱观来讲,我会把70%的个人财富都捐献给社会……”
具体回答挺长,当时看到这里,特别想补充一句,“如果鹏哥知道自己将一无所有,是否还会选择从商?”
依李亚鹏的性格,他绝不会放弃。
尤其,他已找到人生方向。现在看来,他的方向,就是从商且要有文化,有文化还要有爱心/慈善。
即使搞房地产,也选择在美丽浪漫的云南,并起名“艺术小镇”。
鲁豫曾多次采访李亚鹏,她感慨李这些年挺不容易,尤其经历诸多争议,一直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
李亚鹏说自己挺皮实的。
他的回答,也可以理解为“他很有韧性”——重压之下,百折不挠。

5



近年,李亚鹏最大的压力,源于“雪山小镇”的失败。
2010年,李亚鹏投资“书院中国”公益项目。2011年,李亚鹏成立中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注册资本3000万元。2012年投资“雪山小镇”项目。2013年,中书艺莲网络成立。2013年,中书教育、中书酒店成立。
看似一切顺利,直到李亚鹏跪地求饶的欠债音频被曝光于网络。李亚鹏欠债4000万的纠纷案逐渐被众人所知。

十年前,李亚鹏以1.635亿元的价格,在丽江束河古城东拿下408亩土地,还表示要投资35亿元。泰和友联以6000万资金注入到雪山公司,获得了雪山10%的股份,“雪山公司”保证“泰和友联”具体得到的利益不少于一亿元,并可在三年开发设计满期后,取回固定盈利4000万元。然而,当合约期满,雪山文苑项目情况不佳,泰和友联一直没接到雪山账款。
随后,李亚鹏又和泰和友联签订了《承诺函》,约定在2015年12月25日前雪山需向泰和友联支付4000万。可到了约定期限,李亚鹏再次爽约,泰和友联将李亚鹏兄弟告上法院。
2017年,北京朝阳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亚鹏和李亚炜需向泰和友联支付4000万元及利息,李亚鹏兄弟俩不服上诉。
2018年,北京三中院二审驳回上诉并维持原判,李亚鹏也因拒不履行支付义务而一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李亚鹏兄弟不服判决,继续申请上诉,经北京三院再审后,2019年移交到朝阳法院重审,2021年3月16日朝阳法院重审结果出炉——维持三年前原判。
从成名到如今,李亚鹏的生活就是一场真人秀。感情经历就不赘言了,他的商业之路,走哪,哪有闪光灯。
当李亚鹏出现在直播平台,喊节气、品茶、访文化传承人……他做“文化输出”,更像他心底里的精神寄托,来弥补他误闯进演艺圈之后带给自己的所有不适。
如果说,李亚鹏的理想主义、文人情怀,是他从商的基调。他的商业,不是纯粹的商业,更像文化创意产业。但是,何为文创?简单说,文化+创意。
但文化,不只是节气、饮茶……创意,也不是简单的明星捧个场。
没有实质文化,以及脑洞大开的创意理念,就是徒有虚名。泡沫,迟早会灭。
乔布斯能成功,他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苹果。有时候成功,特别简单,简单到很多人看不明白。
其实演员从商,例子多了去……最后大多没成功,还得回去老老实实拍戏。
术业有专攻,不服不行。
但李亚鹏跟他们怎能一样,他更有韧劲。敲了几十家企业的门才得到的成功,始终在激励着他。
相信李老板能用自己的方式化解危机,心有所愿,行而成力,涅槃烈火,福来运转。


作者 | 康妮
编辑 | 文娱春秋


「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转载敬请联系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线上线下的发展相关商业合作及建议请私信或发邮件至 wanghai@wanghai58.com

往期回顾

【文娱产业观察】

八年最低票房的国庆档

《东八区》的中年油腻男

乐华的隐秘真相

当脱口秀不再“冒犯”

顶流归来

娱记江湖史|一个旧时代的告别

IP帝国失魂记

“新五美”的假面,撕掉它


【人物专访】

为脱口秀摸爬滚打的女孩们

崔健心中唯一净土,要活不下去了

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自述

“这是我生命中最后的创作!”

专访《杨戬》幕后:不做皮克斯的梦

前世界小姐中国区冠军爆选美圈内幕

《这街》艺术总监:王一博是天生舞者

郑晓龙:允许作品揭露批判,改变才有力

杜琪峯:人类永远摆脱不了贪婪和恐惧

窦唯:我相信有尺度的人应该不说话


【特写】

成龙这么写林凤娇和邓丽君

一个推销员抛情弃爱众叛亲离那十年

如果要了解英国女王,看这一部剧就够了

帅气多金的李易峰为啥会多次嫖娼

「地球最伟大演出」是如何诞生的

怎么看崔健,王朔这样说

贾乃亮,你撒谎了

他是凡人不是仙|对话窦唯后记

“香港地,真系够吸引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