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杜琪峯|人类永远摆脱不了贪婪和恐惧

Faye 文娱春秋 2023-07-10

杜琪峯号召七位香港著名导演合拍《七人乐队》,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香港电影之一。
很难有机会看到如此强大的导演阵容,一起拍一部电影。
规模可以与之相媲美的,是31年前徐克、高志森、张同祖、张坚庭执导的电影《豪门夜宴》。
香港影视行业,青黄不接,已不新鲜。我们熟悉的香港导演,还是那些大佬,熟悉的香港演员,还是那些面孔。
今年,第40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是内地演员刘雅瑟。而被誉为香港演艺界“黄埔军校”的TVB艺员训练班,今年首次面向内地招生。
甚至,香港的流行音乐,除了近日因舞台事故备受关注的Mirror男团,被人熟知的年轻一代香港音乐人,并不多。
杜琪峯的《七人乐队》,致敬胶片时代,同时也是对年轻一代的激励和启发。
左起:洪金宝、袁和平、杜琪峯、许鞍华、谭家明
七年前,洪金宝、许鞍华、吴宇森、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峯、林岭东、徐克,八位导演,每人抽到一签,每个签上写着一个年代。这是他们各自即将拍摄短片的时代背景,最后八部短片集合成一部电影,最初命名《八部半》。
这件事的发起者,是其中一位导演,杜琪峯。
七年过去,影片终于与观众见面,但片名已经换成了《七人乐队》。从八到七,因拍摄中,吴宇森导演因身体原因提前退出。
影片的监制之一朱淑仪,对「文娱春秋」说: “首先因为时间的关系,再重新构思故事拍摄,怕时间来不及。另外,杜导觉得,这更像几个朋友间的约定,一开始大家达成的共识,没想过候补位置,也是一种默契和公平,所以最后杜导决定七个人也没关系,不如就后期改名字,也是坚持了最开始的初衷。”
不过,更令人遗憾的是,导演林岭东,拍摄完其中的《迷路》后去世。该片也成了他的遗作。
《七人乐队》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香港的七个故事,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未来,时间跨越70年。而七位导演,都来自香港,年龄都超过60岁。影片追忆香港过去的同时,也能看到七位导演自己的影子。

导演杜琪峯

但在导演杜琪峯看来,《七人乐队》讲述的,不仅是过去的香港。
“导演们最初一起讨论,最后决定要拍摄菲林使用的年代,从50年代开始到未来。”导演杜琪峯在影片上映两天前,对「文娱春秋」分享了最初拍片的想法。
影片中有过去,有现在,也有未来。提议,最初来自杜琪峯。他的目的,一是向胶片时代致敬,“胶片见证了香港电影最好的时代,那个时代也给予了导演们发挥出想像和才华,对我们这些电影人来讲有很大功劳,绝对值得纪念它的存在。”另外,他想借此向新一代的青年导演表明,香港导演一直都是团结的,“基于电影工业发展而言,导演们的团结非常重要。”
想法提出来后,几位导演很赞成,“都觉得这是对香港电影非常有意义的事。很希望我们这些导演做的事,对年轻一代的导演有所激励和启发。”杜琪峯对「文娱春秋」说。
七部短片中,杜琪峯拍摄的是《遍地黄金》,讲述三个梦想一夜暴富的小市民,在茶餐厅中做着各自的投资白日梦。
这个故事来自杜琪峯的亲身经历,“我在2000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都输了钱,感触特别深刻。”
杜琪峯曾经历香港金融起伏,三次有余,“香港有其经济繁荣的一面,也有经济跌落的时候。香港每次金融风暴,很多人都被时代的命运操控着。有时候就会想,为什么我们这些人这么笨,就像股票,每次都是应该买的时候不买,不应该买的时候就买。”
他引用巴菲特的话,“人贪婪的时候我们要恐惧,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要去贪婪”,然后接着补充,“但多数人都做不到——不要贪婪,也不用恐惧。因为人类永远摆脱不了贪婪和恐惧。香港地方小,人也不多,但有时候会有每个人争先恐后去做一件事,就会令这件事过热,然后又有每个人都不要,又烂掉。”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看过这部电影后,与「文娱春秋」分享了自己的观感,“电影里可以看出香港导演的成长经历,看到他们电影的风格特征,看到香港人日常的生活和情怀,也可以看到香港社会的演变和香港的文化意识。杜琪峯的片子,虽然是讲金融的,实际上贯穿了香港时代的变迁,有太多社会性的影子。七个导演,七个片,其实是香港电影历史与文化的精要浓缩。”
其实,这不是杜琪峯第一次参与“合拍片”。
2003年4月,SARS正肆虐香港。由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发起的励志电影短片集《1∶99》问世。杜琪峯、韦家辉,刘伟强等共15位导演,每人拍5分钟,讲述了11个故事。该片被称为香港电影史上的一部励志典型。
而《七人乐队》,与其最大的不同,是香港导演纯粹的电影计划。
杜琪峯等七位导演,曾是香港电影最好时代的见证者,如今,他们用胶片记录香港电影变迁,让电影渗透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之中。
杜琪峯遍地黄金》单元预告片

【对话实录】

「文娱春秋」:《七人乐队》中的香港,哪些是拍给香港人看的?哪些是给不了解香港的人看的?
杜琪峯:《七人乐队》是由七位导演去拍,每位导演都有自己要表达的故事,有自己要抒发的情感。比如洪金宝导演的《练功》就是来自于他小时候在学校学功夫的回忆。像袁和平导演的《回归》,之前有人都讲袁和平导演是否会拍功夫影片,但现在他的《回归》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他讲述了一个很温暖动人的爷孙间的亲情故事。没有所谓去拍哪些给香港人看,哪些给香港以外的人看,仅仅是这些创作者的情感表达。
「文娱春秋」:有观众看完《遍地黄金》觉得它的内核像《柔道龙虎榜》。“仍然在捕捉你心中香港人的精气神”,同意这个观点吗?你创作的时候把二者对比过吗?
杜琪峯:没有,我很少回看之前拍过的电影,比如有人和我说在哪部电影里有某个镜头,我可能自己都不记得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拍电影的时候是不用剧本的,都是灵感来了,有想法了就去做,如果没有灵感的话,哪怕什么都准备好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拍。我常在访问里面讲,有时会觉得是电影创作了它本身,我是被电影中的生命牵引着前进。
「文娱春秋」:用胶片拍摄电影,会不会格外珍惜镜头?你从香港电影的胶片时代走到数字时代,这两种方式拍摄电影的感受及成片有什么不同?
杜琪峯:拍摄的过程和成品从画面上还是有区别的,之前拍摄胶片电影时,对于胶片,所有导演都很珍惜,因胶片比较贵。之前洪金宝导演讲过,刚刚入行做导演拍摄胶片电影,是省着拍,成为稍微有点作品的导演后,就是算着拍,最后成为大导演后就是随便拍。不过胶片确实贵。2010年,我第一次改用数码拍影片,突然发现胶片消失了。相比于胶片来说,数码在现场拍摄时较方便,但这两种都是拍摄电影的工具。最终还是要看,作品承载了什么。
「文娱春秋」:有个现象,香港新一代的演员甚至是导演断层太严重,比如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今年也是内地演员,我们所熟知的演艺人员,还是那些,你觉得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杜琪峯:大家都很明显看到,香港电影新的一代好像没有很大的成就,我觉得在传承上,创意工作需要人,无论幕前幕后都是。如果大家留意,现在香港的导演,比如我们《七人乐队》的导演都超过60岁以上,很明显新一代导演,都未必会被你们认识到,他们需要时间去证明自己。在演员方面,你能看到的,刘德华、梁朝伟、周润发啊,都过了60岁了。会不会看到香港没有了承接力呢?是,是这样一个情况。但我又不会太悲观,因为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当下的短缺,未必代表永远是短的。最近香港有个很出名的组合叫M irror,突然间12个人都红了,我看到非常高兴,因为新一代的艺人出现了。另外,这十几年来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新导演。只要有平台给他们拍摄,他们的未来也会很光明。我不觉得香港电影,或者香港电影工作者,在更大的平台范畴上没有前景。以前一个机会,现在已经有三个,所以对年轻人来讲,政府和电影圈的人在给他们最好的力量,能不能有最好的未来,是他们自己的能力。
「文娱春秋」:现在短视频很风行,你会看这种内容吗?有想过拍摄一些短视频内容吗?
杜琪峯:片长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10分钟我可以拍、20分钟、30分钟都能拍,但重点我是否有灵感,有创意去拍一些短片,暂时还未有想到什么。
「文娱春秋」 :到目前为止,对自己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杜琪峯:我对于自己已经完成的作品,从来没有回看,所以也就没有何满意不满意存在,也从无对比过。已经拍完的作品,如果看了有遗憾,也无法改变什么。
「文娱春秋」:在《遍地黄金》中,三个梦想一夜暴富的小市民,在茶餐厅中做着各自投资的白日梦,眼看他楼起,眼看他塌房。你的寓意是什么?这也是香港的侧写吗?
杜琪峯:这个故事来自于我对于香港的感触,香港有其经济繁荣的一面,也有经济跌落的时候。在我成长过程中,经历金融方面的起伏超过三次以上。香港经济比较单一,好多次比如地产、金融方面,经历经济衰退,不景气时会令人倾家荡产。每次的经济、金融风暴的影响,就好像很多人被时代的命运操控。有时候就会想,为什么我们这些人这么笨,就像股票,每次都是应该买的时候不买,不应该买的时候就买。巴菲特曾说“人贪婪的时候我们要恐惧,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要去贪婪”,但多数人都做不到,还是不要贪婪,也不用恐惧,其实不是这个时代发生什么事,是人类发生什么事,因为人类永远摆脱不了贪婪和恐惧。香港地方小,人也不多,但有时候会有每个人争先恐后去做一件事,就会令这件事过热,然后又有每个人都不要,又烂掉。我在2000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都输了钱,所以感触特别深刻。
「文娱春秋」:如果真组一个乐队,你在其中负责什么角色?其他的几位导演,他们在乐队中是什么角色?
杜琪峯:《七人乐队》这个名字只是一个名字,没想过会是什么真正的乐队。《七人乐队》的七位导演,每一个人都是主唱!大家都有特色啦,大家都有一段solo,一人一段,最重要的是七个solo加起来所传达的信息,讲述的关于香港的故事。我们讲的是我们曾经历过的香港。经过这七个不同的单元,会出来一些共性的东西。无论来自于哪里的人,都会感受到。
「文娱春秋」:香港电影的未来,还能恢复曾经的辉煌吗?
杜琪峯:我很幸运,在香港电影最好风光的时候,我是其中一个工作者,一直到现在为止,都能有参与电影的工作,这很难得。香港电影的未来会怎样,这个很难预测,就像我刚刚做电影的时候,用胶片拍摄电影的时候,也料想不到有一天胶片会消失。现在都是用数码拍摄,但也会有一天会有新的科技会替代数码,可能数码也会消失。电影是人类精神追求和满足的一部分,有人看电影就会有人持续拍,我希望香港电影会越来越好。

撰稿 | Faye

策划 | 文娱春秋



「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转载敬请联系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线上线下的发展相关商业合作及建议请私信或发邮件至 wanghai@wanghai58.com

往期回顾

【文娱产业观察】

与爱奇艺合作,抖音”不做贼”了

优爱腾芒的无限战争,没有赢家

超越周杰伦|幕后说

当德云社的家法碰上刑法

董宇辉,明星们学不会

《武林外传》后,中国再无情景喜剧

恐龙救市:电影院绝处逢生?


【人物专访】

对话窦唯|我相信有尺度的人应该不说话

对话唐人蔡艺侬:现在影视圈到处虚火

对话导演李睿珺:做电影不是为了统治观众的思想

专访柳岩|一个人也能过好这一生

对话《风起陇西》编剧金海曙

对话张楚|中国人特别喜欢道德绑架


【特写】

贾乃亮,你撒谎了

他是凡人不是仙|对话窦唯后记

“香港地,真系够吸引人!”

他俩,才是「最佳CP」

该死,宋丹丹认真了

「恶之花」吴亦凡|一位母亲的在场与缺席

一个“天选电视剧咖”的归位|刘亦菲


扫码加春秋君

邀您进群畅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