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做研究?从选题到发表

李华芳 读品贩子 2022-12-22
如何做研究?从选题到发表
李华芳
在《如何在美国公共管理学界找工作?》中,大致小结了【读品贩子】发布过的与求职相关的帖子。但是在学界,发表才是硬通货,而研究是发表的先决条件,所以这一篇就小结一下从选题到发表的研究过程。
之前也写过《学术这件事:要不要读博?怎么读?如何找工作?怎样发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要注意什么?在哪里花时间?》,这一版是2022年更新版。

1,大局观
1.1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衡量,学界的竞争都在加剧,尽管可能合作也在增加。但残酷的事实就是研究型大学的教职数量远远少数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所以《学术是场鲁莽的冒险》,也许不值得你花时间,人生的路万千条,学术不过其中之一,也许换另一条不那么窄的路,会走得更宽行得更远。
但如果爱,请深爱。到底有什么样的奖赏值得我们自己用生命中一段最美好的年华去试呢?是那种欣喜,像王小波一样写下:太阳初生的时候,突然有十万支金喇叭齐鸣。学术是寂寞之旅,归根结底,你要面对内心。王小波说:“我常常看到那个寂寞的大海。如果我停下来,那么就是寂寞,不如试下去。”
1.2 是的,既然是冒险,那自然就只有试下去。哪怕它是一个鱿鱼游戏《学界是一个过五关的鱿鱼游戏(Squid Game)吗?
1.3 在《愿你看守灯塔》里,我们访谈了许成钢老师。许老师对年轻学人有很多忠告,我主要记下以下两点:一是社会科学是要搞“科学”的,搞科学就不能没有理论,而理论又要靠实践去“证”出来。许老师主要用物理学的例子,我自己是深受震动。总之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搞社会科学,那就要去discovery,discovery,discovery。舍此之外,并无其他。(特别标注一下,这一段其实听得我冷汗涔涔。想到公共政策和管理学界不能自降格调,仅仅评价一些短期政策或措施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科的“科学”问题。)
二是关于找工作,许老师讲了个爱因斯坦的故事。说有记者在爱因斯坦晚年去问他对刚毕业的博士找工作有什么建议,爱因斯坦说最好去看灯塔。看灯塔能给你保证生活,但又有充足的时间让一个年轻学者在自己最有创造力的时候做研究。(特别再注一下,这里我也是冷汗涔涔的。现行学术体制是很糟糕的,逼得你早出文章,快出文章,但你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真要扪心自问,是不是真的做了自己智识上限的工作?)
2,小细节
2.1 在《一个学者应该睡多长时间?》里,我们讨论了睡4-6个小时的学界到底是不是正常。黄斌老师谈到Sleep Social Sports Scores只能取其3,现在还得加上Sex。但意思一样,5S里能样样都占都突出的,除了天赋异禀,就很难解释了。总之就是每个人的成功都(几乎)不能复制。
假设正常值是7-8小时,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要减少睡眠呢?除了人生禀赋,还要考虑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有没有伴侣和孩子等。即便有了孩子,还要考虑有没有给力父母还是自己带娃,自己带娃还分家庭分工是否合理等等。把这些因素都加进去,普通人4小时这种赶deadline的时候很常见,6小时这种有小孩的可能都有数,近乎常态。
2.2 在《答刀熊说说15问:你在哪里花时间,时间就在哪里回报你》里,和我的好朋友刀熊聊了聊如何“捍卫”研究时间、平衡家庭与工作、怎么对付写作瓶颈与拒稿、作为中国学者的优劣势、以及推心置腹跟小朋友们说一句:你在哪里花时间,时间就在哪里回报你。
这篇里回答,都是“用真心”,绝对不容错过!
2.3 在轶青组织的《快乐社科联线》里(这里是文字整理稿,长达3万多字,要收获需耐心),请注意裕华说的学术“主旋律”问题,就是你自己的学术身份是什么别人能不能清晰定位。然后就是我说的每天500字,你坚持一年看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写!
3,写论文
3.1 在《学界新手怎样选择研究主题》里,提到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Venki Ramakrishnan的两点建议,言简意赅,非常之好,和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有趣”且“重要”,两条缺一不可。
3.2 这里有一个例子,《如何用163个词穷尽非营利研究的主题》,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Kenneth Arrow)为韦斯布罗德(Burton Weisbrod)主编的To Profit or Not To Profit: The Commer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一书写的序言。字字珠玑,值得反复揣摩。
3.3 同时也注意fail fast的重要性。在《李绳武谈为何及如何Fail Fast》里,李绳武提到:想法很多,时间很少。大多数项目都会失败,而迅速发现这一点可以让你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因此,人们应该优先考虑那些能够迅速发现“一个项目值不值得”的任务,即使这些任务对完成项目没有直接效果。在项目初期的讨论中,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的优点上(这是你的想法,你很兴奋!)。但你的时间很宝贵,大多数项目都会失败,你应该优先检查必要条件。
3.4 文献何其多,肯定是读不完的,那么应该怎么办?请参看《机器学习助力文献综述,拯救被文献淹没的你》。
3.5 《论文摘要怎么写?要写几句话?每句写什么?》都是套路,但是是科学的套路。
3.6 最后,附上《学术写作懒人包》,赶快用起来吧。
4,求发表
4.1 首先要明确,但凡需要评审的刊物,发表就是很难的。那么你需要考虑期刊排名吗?如果考虑,那么《排名何其多,该信哪一个?
4.2 有人只发顶刊,有人有时候发顶刊也发一般刊物,那么到底《应该发顶刊还是发一般刊物?》现实是既要有质,也要有量。所以顶刊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顶刊是万万不能的。
假如不是顶尖项目出来的你上job market的时候已经有了几篇发表,投了好几个学校,但没有获得面试机会,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那些发表只是发了信号,不能保证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如果你研究兴趣超过5个,并且统统列在简历上,但你又不是Herbert Simon(参见《每个发现背后,都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大海》)或是Jean Tirole,我建议拐到卫生间狠狠打自己几巴掌,反省下到底何德何能有5个兴趣?以上都是平平无奇的我给大家的一些推心置腹的大实话,供参考。
4.3 当然,那个排名最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在所选择的路上走多远,这是最重要的。《发什么期刊不值得过多讨论,写了什么才重要:向诺奖得主Donna Strickland学习》。
4.4 发表就离不开编辑。我做了几年编辑,《从编辑视角,谈三点感受》 ,一是我喜欢什么样的文章,二是怎么对付Reviewer #2,三是有什么是如果不做编辑可能想不到的。
4.5 这就涉及到一点,如果你文章被期刊拒稿,你对编辑意见不满意,那么是不是应该怼回去?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怼编辑?
4.6 当然发表也离不开审稿。在《一个学术守门员的两点感想》里,我提到了下面这段讲Reviewer #2的,与“学术守门员”们共享:

1st CRITIC: His work is like a car with the engine taken out, but it runs anyway.

2nd CRITIC: That’s because people like you pick it up and carry it.

第一位评论家:他的作品就像卸掉发动机的汽车,不过毕竟还是能跑。

第二位评论家:那是因为有些像你这样的人正扛着它呢。

最终还是那句话:真要扪心自问,是不是真的做了自己智识上限的工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