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该发顶刊还是发一般刊物?

李华芳 读品贩子 2022-12-22

这篇小文章谈刊物发表的选择策略。


前两天在微博上, @Dr__Bat 说到发论文的质量/数量问题,小结起来就是质量重于数量。当然质量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


无独有偶,关于这个话题,其实我之前和程远也有不少交流。但我现在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顶尖项目出来的博士生和一般项目出来的博士生,面临的困难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展开来说说,主要的意思是还是要看人。


Dr Bat这样出自学校好导师好的项目,就需要去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学界大家基本上都心知肚明,但可能秘而不宣的一个事实是:顶尖项目之间是相互发信号的。


也就是说,这些项目出来的博士毕业生哪怕在毕业的时候没有发表,通常也被默认为是有潜力的。如果该生的导师还是业界大牛,那就更是如此。


所以一开始选择的院校和老师对于job market的第一关,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关于这条,我的好几位朋友对此都有贡献,就不一一致谢了。)


然而曾经天真的我要过很多年才意识到如果你毕业于一个平平无奇的学校,导师也不在这个领域,或者即使在这个领域但也不是大牛,那么第一轮的面试实际上是轮不到你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学界你几乎听不到“逆袭”的故事。)



假如现在的你,入读的博士项目不是顶尖的,导师在你自己关心的领域也不是大牛,从非常世俗功利的角度,你不发多发几篇文章是不行的。


假如你需要文章来发信号,但又要避免发出论文虽多但低水平重复的信号,我的建议是文章要集中在一两路,最好最终还是能合在一起成一条大路,顶刊到一般刊物但有right audiences的都要发。


各种条件限制情况下不能做到极致的文章,但也有推进的,发有针对性的刊物,我觉得不是坏事。


但如果只有那样的文章,没有顶刊的发表,那也是断然不行的。


也就是说,顶刊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顶刊是万万不能的。


假如不是顶尖项目出来的你上job market的时候已经有了几篇发表,投了好几个学校,但没有获得面试机会,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


那些发表只是发了信号,不能保证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经常有同学说自己兴趣广泛,但读博士本身就是要对越来越少的事情知道得越来越多。


如果你研究兴趣超过5个,并且统统列在简历上,但你又不是Herbert Simon或是Jean Tirole,我建议拐到卫生间狠狠打自己几巴掌,反省下到底何德何能有5个兴趣?


以上都是平平无奇的我给大家的一些推心置腹的大实话,供参考。


备注:天才是不需要听任何意见的,天才做什么都行。


阅读更多,可能劝退:

李绳武谈为何及如何Fail Fast 

当他们被耶鲁和MIT拒绝Tenure

来谈谈失败吧

一个学者应该睡多长时间?

学界是一个过五关的鱿鱼游戏(Squid Game)吗?


关于Herbert Simon:

每个发现背后,都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大海

西蒙论利他

喃喃自语成数据:读Protocol Analysi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