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苦得乐: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3-04-18

       

       善友:法师!近来我心里很忧伤特别烦,觉得活着没啥意思。看到有人自杀,我也有自杀的念头。我知道佛弟子有戒律,不能自杀轻生,但我心里真烦。我一直念佛,祈求佛菩萨加被,却还是觉得很痛苦。我该如何调整心念,使自己身心正常离苦得乐?

       答:你烦恼痛苦的原因是什么?为钱财、名义、感情、事业、疾病,还是生活琐事?以及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你到底为啥烦恼?

       善友:我很努力地为公司工作,对上级领导很尊重,也常送礼。领导说:今年提拔我做部门经理。结果,我被耍了,提拔了其他人。我觉得不公平,白送礼,很生气。另外,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庭琐事真让人烦。

   


     答:你都要退休了,还介意提拔吗?好好活着,等着退休安享晚年。活着,就是胜利,别把提拔当回事。红尘俗事,人在江湖,你何必把谎言当真?你不必为此烦恼,更不应为小事自杀。自杀是瞋恼引发的恶业,对自己不慈悲。大多数自杀者,因其恶业很难投胎为人,多转投畜生道,受愚痴、瞋恨的恶报。  

      其实,无常的世间,有啥解决不了的事吗?即使一时解决不了,随着因缘也会发生变化。人生难得,应当珍惜,深信因果,善用人生。
      另外,针对你的这一问题,我把以前旧文发给你参考。或许,对你有些启发,但愿如此。祝身心安康,平安吉祥!
          行愿   2023、4、11
请点击聆听,手机录音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一、苦的根源
      一切有情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各有各的不如意事,各有各的苦恼,而苦与苦却不同。佛陀教导弟子:“人生有八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生、老、病,死苦。”

       是啊,人生有这么多的苦,难怪人们活得实在辛苦。那么,这些苦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看佛陀的教导:

     佛陀在《杂阿含经》九一三经中,对一个叫优楼频螺村的村长说:

     “村长!想想看,你会因为你们村里的哪个人被杀、被捕、被罚款、被谴责而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吗?”
      村长答:“会的,世尊!”
     佛陀继续问:“村长! 是不是你们村里的任何一个人被杀、被捕、被罚款、被谴责时,你都会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呢?”

        村长答:“不会,世尊!”

     佛陀说:“村长!同样是村中的人,为什么你对某人会,而对其他人就不会?”
     村长说:“世尊!会让我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的那些人,是因为那是我的眷属,我关切的人,我对他们有欲爱的缘故。反之,则是跟我无关的人。”

       接着,佛陀说:“村长!……以此类推过去与未来,可知众生的种种痛苦,不论过去发生的,现在存在的,或是将来产生的,一切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当所爱念的起了无常的变化,就会有忧苦生起。……没有爱念,那么就不会有忧悲恼苦了。

       由上述经文可知,有情众生“苦的根源”。佛教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生活在欲界,一切苦,来自于“欲爱”,有欲爱,就有痛苦。

 


        二、欲爱的本质

     欲爱的本质是什么?根据佛教理论,“”可以分为:

1、自体爱:对自己的“自体爱”。

2、境界爱:对自身以外的“境界爱”。

    其中,“自体爱”是由“自我感”的“我见、我执”所推动;而“境界爱”是“自我感”所延伸出来的“我所”一类。

     一般世俗人说的“爱”,都属于佛教说的“境界爱我所爱”。对佛教术语没有基本常识的人,很难理解与分清楚“欲爱的本质”,请有心者查阅有关资料,慢慢学习。既然,我们知道苦的根源是“欲爱”,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去除“苦因”呢?

             


        三、灭苦的方法

     本师释迦牟尼佛教导“苦、集、灭、道”四圣谛与十二缘起,是佛弟子人人必学的功课。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颂中说: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这句话是说:对于我们的每一个心念,时时刻刻都要清楚地觉知是“正念”,不要让自己的心念空过,虚度浪费了光阴。

                  


       什么是虚度时光呢?就是一般世俗人,不信因果,没有戒律,未经佛教禅修严格的训练,没有正知正念。人的身、口、意三业,不停地随外境而转,打一堆堆妄想,由贪、瞋、痴烦恼,起惑造业。有些人烦恼过重,心念失控,让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跟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乱跑一通,沉溺于欲望苦海。一个人的心念失控,不知不觉乱跑,就随自己的心念,发为行动,造下恶业、善业。一旦恶业成熟,感遭果报,受苦的是自己。   

             


     那么,如何才能觉知自己的心念呢?要觉知自己的心念,必须经过严格的佛教禅修训练。在禅定中,你才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念头,并如实了知生命的无常、苦、无我,只有这样才能放下对生命的执著。
     南传上座部《南传大藏经》中著名的纲要书《清净道论》,很详细地介绍了佛陀教导戒、定、慧三学的学修次第,这是禅修者必用的佛教经论之一。大乘佛教经论《阿含经》、《瑜伽师地论》、《童蒙止观》、《摩诃止观》等都有详细解说禅观修持。

              


     事实上,禅定的修习必须有具格的禅修指导老师,他已亲自修证实践了佛陀教法。并且,通达佛教经论,善于教化众生,具备方方面面的佛教理论与实践。如此,他才可以作为具格的禅修指导老师。至于一些江湖骗子、阿混,完全不懂佛教理论,又从未实修过,竟然随便冒充大禅师,到处忽悠盲目无知的众生,把自己上升为大神,请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误入歧途,走火入魔,悔之晚矣!

     目前,国际上有名的禅修中心很多,澳洲也有不同教派的比丘、比丘尼教导禅修。笔者比较喜欢缅甸帕奥禅师、马哈西禅师、阿姜查禅师等的教导。禅师们有很多著作,大家在网上下载拜读学习。最好能亲自去禅林跟随禅师实修。有禅定的体验,你就会清楚知道自己的心念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的心念非常的快,见色生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迷惑。所以,我们要时时看护我们的心念,常常的回光返照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心在哪里?由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构成的身心,是如何运作的。认识自己,认识生命构成的真相。  
     由于我们所造的很多恶业都是由心念促成,心头没有想法,怎么可能发为行动呢?因此,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觉知自己的心念所在,不要让心生出恶念,不断在心中酝酿并发为行动,最后成为恶业。      

                  


     我们要时时保持善念,没有禅定的人,可以用大乘佛教持名念佛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善习,以善念代替恶念,以专注代替散乱,渐渐的养成念佛的良好习惯。这样日子久了,自己的妄念出来,就能立刻觉察。既然觉察到自己的心念,如果是善念,就让它继续,如果是恶念,就要立刻停止,对心念进行矫正,生起善念。
     佛陀说:“已生善,令增长,已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长;未生恶,令灭除。”这是佛陀教导我们要时时觉知自己的心念,只有心念保持正念,才叫“心念不空过”。因为心念是正念、正知,就能灭除将要生起的恶念,这些恶念会造成我们人生的种种苦痛。所以,我们要在自己的生命中,种下的善种、善业、善念。这样,我们的人生苦痛就越来越少,善业不断的增长,身心一片光明,安祥、快乐和自在。


           

点击查看★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云水天涯集2022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

《云水天涯行脚僧》专辑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礼仪篇】

《佛学论文集》

【评论荟萃·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点击阅读文章:南传上座部纲要书:《清净道论》简介
檀香花开,香飘法界
莫自杀轻生,请珍惜生命
去农场摘油橄榄olive
人间烟火,热闹市场清明祭祖:青山无语叹人亡,祖宗血亲恩莫忘
清明祭祖:慈心慧语利先亡
清明祭祖,冥阳两利
清明,请用鲜花祭祖
清明祭祖,慎终追思

佛教戒律的精神:自净与僧团清净

佛陀遗命:小小戒可舍

依法摄僧:佛在僧中,非僧团领导者

生与死:谁在轮回?轮回主体是什么?

五蕴皆空得自在,执取五蕴轮回苦五欲刀上蜜,行者断心欲
如法布施断穷根,积善修福种菩提
财物五家有,不施悔恨迟
人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修般舟三昧,念佛与见佛
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云水日记:早期来澳洲淘金的人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梅花香雪:纪念太虚大师
澳洲的沙雕海滩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有生必有死,意外死亡,往生何处?

生日快乐,普贤菩萨

街上,教禅修的阿尼法师

生日快乐: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宝
佛门第一比丘尼的出家,男女修道意义上的平权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佛陀涅槃,弟子永恒怀念

《须深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

花开富贵,自净其意

火龙果花开,静绽涌暗香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满树莲雾,果实磊磊

竹子节节高,云水菩提道

苦瓜连根苦,知苦灭离苦

苦瓜连根苦,清热又解毒

礼敬玄奘大师,中华民族的脊梁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在走过的地方,种下悲智菩提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千锤百炼的美丽矿石
放下忧苦,喜悦智住晨光之歌,精勤不懈
【评论荟萃】舍利与舍利塔的崇敬供奉
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师父颂:勤苦参学利人天
布施波罗蜜,利济诸有情印度洋的沉船,沿岸各国文物悼念本如法师:闻法五老峰,重光净业寺
人命无常,在呼吸间

悼念星云法师:星光普照,法流五洲

群鸟吉祥乐,开心愉快过

十五元宵,月圆顺吉

立春日:花开鸟鸣时

长寿福吉巨龟

眼前时光,活在当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念天修天不升天,愿生佛陀正法前初九斋天,增福吉祥澳洲华人庆祝中国年

人人吉祥,快乐安康

恭迎定光佛圣诞:燃千佛慧灯,导众生离苦

恭喜法财:健康是财,平安是福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地球上的财富,澳洲多彩矿石
福兔贺岁,狮舞欢腾
大年初一,迎弥勒菩萨诞除夕,兔年吉祥
恭迎华严菩萨诞: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海福满人间,迎新年
送走虎,迎来兔,欢喜迈大步佛陀正法,从恭敬中求

小年吉祥,喜气洋洋

小年吉祥,辞旧迎新

心如猕猴,降伏其心,令趣善道

人命无常呼吸间,病亡随重习忆念

向着光明,走在菩提道上

病时方知身苦,闻法践行疗治

麒麟瑞兽长颈鹿

安康吉祥龟

动物园中的人猿

云水天涯集2022

桃园摘桃,延寿吉祥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之宝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佛影僧踪化大千,菩提树在大洋洲
2023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三界如火宅,走安全空门
《法华经·方便品》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
《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步行沿途风景,遇见最妙安排
病苦灭苦,离苦得乐
病苦可助道,知苦应离苦
夜夜平安,日日好日如实观:身病苦,心不苦
莫做大象挂璎珞,宁在树下受饥饿
笼狮圈养食忧伤,野狮无粮身自在好时光,须珍重
慈心无碍,吉祥平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