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与死:谁在轮回?轮回主体是什么?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3-03-29

 编者按:

      有人问:佛教说凡夫众生随业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轮回不已。佛教《金刚经》又说“无人,无我、无众生”。既然,说“无我”。请问:谁在轮回六道
     答:关于“生死与轮回”的问题,牵涉到学佛、修行、解脱、离苦的核心。这需要学习《印度佛教史》、《印度佛教思想史》,了解古印度文明对人生、宇宙、生死等问题的思维模式。下面,我把2018年教的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其中一课,摘录分享,仅供参考。
            行愿   2023.3.28


         生死与轮回

      “生死与轮回”是一个古老而人人必须面对的,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切身问题,它是佛教修行核心问题之一。人一旦出生在世间,就面临病、老、死一系列的问题。死了,又生。但是,生在何处呢?凡夫众生随自己的善业、恶业而生在六道中。那么,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是谁在轮回?轮回主体是什么?
     对于“生死与轮回”的问题,要说到佛陀时代,古印度宗教对有情众生的认知。佛陀教义与古印度《奥义书》是不同的:

      1佛陀说“无我”

     乔达摩·佛陀说“无我”,否定生命中有一个常恒、不变的主体,在流转生死,这是佛教教义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称为“无我”,为佛教三法印之一。

        2、佛陀否定“真心梵我论”

     乔达摩·佛陀,肯定古印度《奥义书》的“业感轮回说”,否定《奥义书》的“真心梵我论”。

   真心梵我论主张有一个真我,在造业、受报、轮回生死,这与佛教“无我”的主张是不相容。  

             


        3佛陀对“生死与轮回”的教导

      佛陀对于生命从死到生的描述,在汉译《阿含经》中有几种不同的翻译:

(1)最常用的是“”(《中阿含九七经大因经》等、十二缘起支中的“识缘名色”);

(2)“异阴相续”(《杂阿含三三五经—第一义空法经》)、

“{与}(余)阴相续生”(《杂阿含一0五经》);

(3)“神识”(《杂阿含》九三0经、《增一阿含》一六—九(一二八)经、《增一阿含》二六—一0(二三四)经等)、“识神”(《杂阿含》一二六五经、《长阿含》七经《弊宿经》、《增一阿含》二一—三(一七七)经等);

(4)“精神”或“神”(《长阿含》一、七经等);

(5)“香阴”(《中阿含》一五一、二0一经);

(6)“意生身”(《杂阿含》九五七经)等。

              


       南传上座部《尼柯耶》中,与之相对应的经文,只使用:

(1)“(viññāṇaṃ)”(《S二二‧八七—跋迦梨》、《M‧三八—渴爱的灭尽大经》);

(2)“(cittaṃ)”(《S五五‧二一—摩诃男》);

(3)“乾达婆(gandhabbo)”(《M‧三八—渴爱的灭尽大经》)等。

     上述汉译《阿含经》中对“识、神识、神、香阴”是什么?并没有进一步的描述。或许,当时佛教更注重的是:从死到生驱动力(集)的探讨,以及如何止息这个驱动力的修行方法(道)。 

    部派佛教时期,显然将焦点扩张到生死轮回、业报流转过程的探讨上,去论究:

        从死到生,如何转移?中间是否存在某种状态?这个状态的性质又是如何?……等问题。这样,多数的佛教部派都不免涉入了探求一切法自性“有、无”的领域,而更接近形而上的论理推演了。这与佛陀以“众生身心的观察,重于经验而少哲学性探求的教说”,恐怕是有些差异了    

            

       4一切法的特性

    (1)早期佛教的“一切法”

    “一切法”并非漫无范围,早期佛教明确地指五蕴、六处及六界”(《杂阿含》四二、二三一经),或进一步将“六根与六境合称为十二处”,将“六根、六境与六识合称为十八界”,总不外乎是直指我们身心活动的范围。

    (2)部派佛教的“一切法”

      部派时代,为了探究“生死与轮回”的流转机构,开始论究“一一法”的特性是什么。于是,有部派认为,可以将一一法分析到最小,然后说,这个最小单位的体性是实有的,是恒是常;也就是说,“一一法”的自性是实有的。而经由这些实有自性所组成的,是因缘条件下的有,可以表现出其“作用”(功能)。这“作用”是会变化的“假有”,是无常的。

            

     至于哪些“法”可以分析到最小单位,而找到其自性实有的,各部派则有不同的论点:

     说一切有部犊子部认为:“蕴”、“处”与“界”都是。但后起的经部说法不同,他们认为“蕴”与“处”都是因缘条件下的有,不认为“蕴”与“处”可以分析出具有实有自性的最小单位。但是,认为“界”,是实有自性的。至于大众部系统的说假部,则主张“处”与“界”都是假有的。  

      一切法自性的“有”、“无”若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有说“过去”、“现在”、“未来”诸法自性实有,如说一切有部、犊子部及其分出之四部和说转部。他们认为一切法不增不减,说生灭,说无常,那是依着诸法的作用来说的,论到诸法的自体,是恒住自性,也就是说:法体是没有生灭的,这就是“三世实有”说。

           

     与之相对立的是大众部系,以及与大众部系地理位置相接近的化地部(属于上座分别说系)的“现在有”说。“现在(实)有”说认为“过去、未来非实有体”;过去的“曾有”而影响现在,未来的“当有”又基于现在有,所以一切法是依现在而安立的。一切法的实相(自性),都只在当前的剎那中,而不承认三世实有。  

   各部派间,虽有不同看法,却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立论基础,那就是“假必依实”。本来探讨诸法自性的有无,其目的是要建立因果相续的解说。“假必依实”的观念,终究是与乔达摩·佛陀的“缘起法”不能相容

     “假必依实”观念,对大乘佛教有很深的影响,这在后面课程会详细介绍。

分享本课程的心愿:

    “以史为鉴”,通过学习佛教思想史,找到佛陀纯正教法,令迷路者少走冤枉路。深深感恩诸佛菩萨加被,感恩玄奘大师、太虚大师、印顺导师、圣严法师等历代三藏法师为后学指路。摘录印顺导师著作中的话,供养走在正法路上的师友们:“能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


参考资料

1、《汉译南传大藏经》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编译委员会[编],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民国79[1990]

http://www.neixue.org/tools/zanging/20081209/320.htm/

http:/ishare.iasksina.com.cn//4645001html?from=Isnot

2、中文电子大藏经

htp://ccbsntu.edu.tw/BDLM/en/home.jsp?language=enCBETA(ChineseBuddhistTextAssociation), CBETA ChineseElectronicTripitaka, 2009, Taipei

3、罗喉罗·化普乐著,顾法严译《佛陀的启示》慧炬出版社,台北,1979

4、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正闻出版社,台北,1988

5、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7

6、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7、平川彰著《印度佛教史》

8、庄春江著《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

9、印顺法师《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社,台北,1988

10、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

11、那烂陀长老著(Naradamahathera),学愚法师译《觉悟之路The Buddha and His Teaching》斯里兰卡(SriLanka)http:/dhamma. neibucon/ index-0htm

12、霍韬晦著《佛教哲学》,法住出版社,香港,1999

13、觉音造,叶均译《清净道论》,中国佛教文化硏究所,北京,1991

14、杨惠南著《佛教思想发展史论》,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3

15、木村泰贤著,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htp/s200251net/books/sfi/sfsx00lhtm

16、水野弘元著,释惠敏译《佛教教理研宪》中华佛教研宄所论丛(23),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0

17、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原始佛教的特质》htp/s005t/books/ysfilysfjd0 OI. htm

18、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原始佛教》,普门文库,台北,1984

19、净海法师著《南传佛教史》,慧日讲堂,台北

20、杨郁文著《阿含要略》

wwwiced.org,http:/s92002.5lnet/ index7htm 


点击查看★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云水天涯集2022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

《云水天涯行脚僧》专辑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礼仪篇】

《佛学论文集》

【评论荟萃·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佛教世间正见与出世间正见
五蕴皆空得自在,执取五蕴轮回苦
五欲刀上蜜,行者断心欲
如法布施断穷根,积善修福种菩提
财物五家有,不施悔恨迟
人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修般舟三昧,念佛与见佛
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云水日记:早期来澳洲淘金的人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梅花香雪:纪念太虚大师
澳洲的沙雕海滩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有生必有死,意外死亡,往生何处?

生日快乐,普贤菩萨

街上,教禅修的阿尼法师

生日快乐: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宝
佛门第一比丘尼的出家,男女修道意义上的平权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佛陀涅槃,弟子永恒怀念

《须深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

花开富贵,自净其意

火龙果花开,静绽涌暗香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满树莲雾,果实磊磊

竹子节节高,云水菩提道

苦瓜连根苦,知苦灭离苦

苦瓜连根苦,清热又解毒

礼敬玄奘大师,中华民族的脊梁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在走过的地方,种下悲智菩提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
千锤百炼的美丽矿石
放下忧苦,喜悦智住
晨光之歌,精勤不懈
【评论荟萃】舍利与舍利塔的崇敬供奉
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
师父颂:勤苦参学利人天
布施波罗蜜,利济诸有情
印度洋的沉船,沿岸各国文物
悼念本如法师:闻法五老峰,重光净业寺
人命无常,在呼吸间

悼念星云法师:星光普照,法流五洲

群鸟吉祥乐,开心愉快过

十五元宵,月圆顺吉

立春日:花开鸟鸣时

长寿福吉巨龟

眼前时光,活在当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念天修天不升天,愿生佛陀正法前
初九斋天,增福吉祥
澳洲华人庆祝中国年

人人吉祥,快乐安康

恭迎定光佛圣诞:燃千佛慧灯,导众生离苦

恭喜法财:健康是财,平安是福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地球上的财富,澳洲多彩矿石
福兔贺岁,狮舞欢腾
大年初一,迎弥勒菩萨诞
除夕,兔年吉祥
恭迎华严菩萨诞: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海
福满人间,迎新年
送走虎,迎来兔,欢喜迈大步
佛陀正法,从恭敬中求

小年吉祥,喜气洋洋

小年吉祥,辞旧迎新

心如猕猴,降伏其心,令趣善道

人命无常呼吸间,病亡随重习忆念

向着光明,走在菩提道上

病时方知身苦,闻法践行疗治

麒麟瑞兽长颈鹿

安康吉祥龟

动物园中的人猿

云水天涯集2022

桃园摘桃,延寿吉祥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之宝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佛影僧踪化大千,菩提树在大洋洲
2023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三界如火宅,走安全空门
《法华经·方便品》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
《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
步行沿途风景,遇见最妙安排
病苦灭苦,离苦得乐
病苦可助道,知苦应离苦
夜夜平安,日日好日如实观:身病苦,心不苦
莫做大象挂璎珞,宁在树下受饥饿
笼狮圈养食忧伤,野狮无粮身自在好时光,须珍重
慈心无碍,吉祥平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