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3-03-17

请点击聆听 
编者按:

      有人问:法师,我们如何念佛?请介绍一下念佛法门的修习方法,阿弥陀佛!

     满众生愿,笔者依据佛经简单略说“汉传佛教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使有缘念佛者了解“汉传念佛法门的源头”,生起正见与正信,更好地修习念佛法门,自利利他。特别恭录个人喜欢唱诵的“忆念弥陀”,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及其师友,分享法喜。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行愿    2023、3、14再编

        










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缘 起  
    佛教自二千五百多年前,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以来,经过早期的“格义佛教”,与中国文化逐渐适应,因时、因地在中国形成汉传佛教的律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等八大宗派,完成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其中,“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在汉传大乘佛教区域非常盛行。
    “净土宗”是中国汉传佛教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派是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大家就称它为净土宗,又称为莲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的弘扬者,宣传其净土念阿弥陀佛的好处是:“简单、易行,万人修万人去”。
     那么,汉传“弥陀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源于何处?早期古印度佛教佛陀时代教导的念佛法门是什么?念佛功德是怎么一回事?下面,笔者根据相关的佛经,简单地来追溯一下念佛法门的源流:

           

        一、念佛功德的源流
     念佛(梵:Buddhānusmrti,巴:Buddhānussati)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印度本师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代,佛陀教导座下佛弟子们修习六念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据《杂阿含经》卷三三(大正二‧二三七下)说:

    “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瞋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险众生中,无诸挂碍;入法流水,乃至涅槃。”
     学佛者通过对佛陀修行功德——十力、四无畏等无上正觉的“一心忆念”,明记不忘,能使自己的身心不起贪、瞋、痴,达到正念现前,能得正定,依念得定,依定发慧,依慧得解脫。念佛人可生于天上,得入于涅槃。由此可知,六念法門中的“念佛”是这样的正念,沒有依靠他力的意思,这是佛陀早期的教法。后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汉地后,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由早期弥勒净土信仰,逐渐发展为弥陀净土的流行。
     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净土宗”,根源于大乘佛教的净土信仰,以专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而得名的“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源自古印度佛教“六念法门”之一的“忆念佛陀修行功德”,萌芽于汉晋时代,始于北魏昙鸾,经唐代“善导法师”发扬光大,流传于中土、日本、韩国、越南等地,至今兴盛不衰。    

           

     “弥陀净土宗”的特色是强调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信仰,透过最简单易行的念诵佛号,得以在死后往生极乐国土。弥陀净土宗认为:依赖个人的力量获得彻底解脱十分困难;修行弥陀净土法门之人,通过日常念佛修行,获得佛力接引、救援,藉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往生净土以后,由于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所以就算往生的众生本身的恶业未除,亦不会再生恶念,并且能够亲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说法,证得“无生忍”。  

     依据汉传佛教“弥陀净土宗”倡导祖师们的思想认为:弥陀净土法门能够上、中、下三根性之人普被,最容易修习,所以历代弘扬净土宗的大德将之判别为“易行道”

     中国汉传佛教弥陀净土宗的修行法门,与佛陀住世时代所教导弟子们依靠“自力”修习六念法门之中的“念佛”难行道,明显的有“自力减少他力为上“之倾向。故汉传佛教弥陀净土宗的“念佛”修行法是佛教中国化的特产之一,与早期佛陀所教导的自力增上“佛随念的念佛”有了一些根本性的差别。这里,笔者稍微提醒一下:汉传大乘佛教的弥陀净土宗念佛修行者,需要注意分清楚佛教修行法门“自力与他力”的问题。

     须知,判定我们学佛修习的法门是否属于佛陀教法的原则是:凡是符合“三法印或一实相印”的修行法门,均属于佛陀教法。那么,什么是三法印呢?

   三法印:诸行无常sabbe saṅkhārā aniccā,ani-tyāsarvasaṁskārāḥ)、诸法无我(sabbe dhammā anattā,anāt-manaḥ sarvadharmāḥ)、涅槃寂静santaṁ nibbānaṁśāntamnirvāṇam)。
     一实相印:诸法实相。
            
        二、弥陀净土的经典
     中国最早译出的净土经典是《般舟三昧经》,就是“般舟三昧”修习法的主要经典依据之一。在《般舟三昧经》中,首次提出以“忆念阿弥陀佛”为入门,最终发展成为忆念十方佛的信仰。《般舟三昧经》中,又提出念佛成就是由于心中的忆念所成,必须要反观诸佛的影像皆是“自身心念所造”,见证空性,才能成就念佛三昧,这成为后世“实相念佛”的根据之一。
     笔者曾在1992年修习过一段时间“般舟三昧”法门,让自己的身、口、意,通过严格的受持比丘尼戒,过午不食、不捉持金银戒等等,一心一意,日夜念佛,不倒单,不睡眠,不躺卧,一直站立经行的修习方法来净化自己的身心。“般舟三昧”是很殊胜的念佛法门之一,至今笔者依然很喜欢这个自力净化身心的佛陀教法。修习般舟三昧时,修行者可根据自己对佛菩萨圣号的净土信仰来选择。例如:弥陀淨土宗信仰者,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弥勒净土信仰者,称念弥勒菩萨圣号;药师佛净土信仰者,称念药师佛圣号。
    《般舟三昧经》是净土实相念佛法门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但不是弥陀净土宗的核心经典。弥陀净土宗最重视的佛教经典是《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与《佛说无量寿经》,称为“弥陀净土三经”,是弥陀净土宗的根本经典。


       三、早期六念法门之念佛修习法

      佛陀住世时代教导佛弟子们的六念法门之一的“念佛”,其修习方法是:修习六念法门之一的“念佛”人,要正身正意,结跏趺坐,专心精进一心系念佛的十大名号、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佛的十力、四无畏、五分法身等诸修行功德。依此修习,忆念明记不忘,去除自己的诸多妄想,令心正直、清净、安详没有杂染,契入佛陀教法,于法心生欢喜,身心愉悦安祥。在众生中没有诸多障碍凶险,入于圣者之流,乃至证得沙门果位,迅速得入涅槃。

     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名号:
1、如来:梵tathāgata译多陀阿伽陀,乘如实之道而成正觉之意。
2、应供:梵arhat译阿罗汉,应受人天供养者。
3、正遍知:梵samyak -sambuddha 译三藐三佛陀,能正遍了知。
4、明行足:梵vidyā -caraṇa-saṃpanna 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
5、善逝:梵sugata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槃。
6、世间解:梵lokavid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
7、无上士:梵anuttara诸法中,涅槃无上,一切众生中佛最无上。
8、调御丈夫:梵puruṣa -damya-sārathi佛大慈大智,时或软以种种方便法,调御修行者,使之证得涅槃。
9、天人师:梵śāstā deva-manuṣyāṇāṃ教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众生解脱烦恼。
10、佛:梵buddha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
11、世尊:梵bhagavat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
     佛教诸经论中,仅列举十号者,把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把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
* * ** * * * * * * * * ** * * * * 
     什么是如来十力
《大智度论》、《俱舍论》中说到“如来十力”如下:
1、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
2、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
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三昧之智力也。
4、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
5、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也。
6、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之智力也。
7、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
8、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力也。
9、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之智力也。
10、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也。
* * * * * * * * * * * * * * * * *
     什么是四无畏?
1、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也。
2、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也。
3、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也。
4、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也。
     以上资料见《智度论》二十五法界次第下之下。关于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五分法身等诸修行功德,请查阅佛经资料,这里就不介绍。另外,汉传佛教盛行的弥陀净土念佛法门,下一篇文章继续介绍。


点击查看★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云水天涯集2022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

《云水天涯行脚僧》专辑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礼仪篇】

《佛学论文集》

【评论荟萃·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有生必有死,意外死亡,往生何处?

生日快乐,普贤菩萨

街上,教禅修的阿尼法师

生日快乐: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宝
佛门第一比丘尼的出家,男女修道意义上的平权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佛陀涅槃,弟子永恒怀念

《须深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

花开富贵,自净其意

火龙果花开,静绽涌暗香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满树莲雾,果实磊磊

竹子节节高,云水菩提道

苦瓜连根苦,知苦灭离苦

苦瓜连根苦,清热又解毒

礼敬玄奘大师,中华民族的脊梁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在走过的地方,种下悲智菩提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
千锤百炼的美丽矿石
放下忧苦,喜悦智住
晨光之歌,精勤不懈
【评论荟萃】舍利与舍利塔的崇敬供奉
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
师父颂:勤苦参学利人天
布施波罗蜜,利济诸有情
印度洋的沉船,沿岸各国文物
悼念本如法师:闻法五老峰,重光净业寺
人命无常,在呼吸间

悼念星云法师:星光普照,法流五洲

群鸟吉祥乐,开心愉快过

十五元宵,月圆顺吉

立春日:花开鸟鸣时

长寿福吉巨龟

眼前时光,活在当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念天修天不升天,愿生佛陀正法前
初九斋天,增福吉祥
澳洲华人庆祝中国年

人人吉祥,快乐安康

恭迎定光佛圣诞:燃千佛慧灯,导众生离苦

恭喜法财:健康是财,平安是福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地球上的财富,澳洲多彩矿石
福兔贺岁,狮舞欢腾
大年初一,迎弥勒菩萨诞
除夕,兔年吉祥
恭迎华严菩萨诞: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海
福满人间,迎新年
送走虎,迎来兔,欢喜迈大步
佛陀正法,从恭敬中求

小年吉祥,喜气洋洋

小年吉祥,辞旧迎新

心如猕猴,降伏其心,令趣善道

人命无常呼吸间,病亡随重习忆念

向着光明,走在菩提道上

病时方知身苦,闻法践行疗治

麒麟瑞兽长颈鹿

安康吉祥龟

动物园中的人猿

云水天涯集2022

桃园摘桃,延寿吉祥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之宝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佛影僧踪化大千,菩提树在大洋洲
2023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三界如火宅,走安全空门
《法华经·方便品》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
《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
步行沿途风景,遇见最妙安排
病苦灭苦,离苦得乐
病苦可助道,知苦应离苦
夜夜平安,日日好日如实观:身病苦,心不苦
莫做大象挂璎珞,宁在树下受饥饿
笼狮圈养食忧伤,野狮无粮身自在好时光,须珍重
慈心无碍,吉祥平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