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依法摄僧:佛在僧中,非僧团领导者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3-03-29
编者按:
     有人问:在古印度佛教僧团中,佛陀是不是僧团的最高领导者?在21世纪的现代,佛协会长是不是最高领导僧官?
       对于这个问题,有误区:

     误区一:用世俗领导的观念看佛陀时代的佛教僧团,不了解僧团运作是“依法摄僧”。在僧团,每人一票,举手表决,没有谁是最高领导者。

     误区二:“佛协”是民间社团组织,不论是僧俗大众选出的,或者指令性的佛协会长、地区佛协会长等各职务。现代“僧官”都是为人民服务,又不是当皇帝。

     何况,“选官,不如选佛”!人人皆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有人心机深,为做“会长”千般折腾。一旦上任后,大贪祸害百姓,而下台一瞬间。

     既然,出家修行,何必介意红尘“名銜”?假名安立,何故执着?我们是自己业的主人,自己生死自己了,各人吃饭各人饱。下面,我把一篇旧文,分享师友。祝大家身心安康,平安吉祥!

         行愿     2023、3、29

           佛门自强自律倡议书

                 ——与师友共勉

           佛门自清自净
           僧团依法依律
           僧尼自律自强
           信徒自尊自重
           佛寺爱国爱教
           丛林无事无非
           四众自依法依
           众生离恶离邪
           止恶自净其意
           善言善行善心
           自戒自律自安
           自悟自了自度
               行愿    

    

       一、佛陀不是僧团的领导者

     有人问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立者,那么,佛陀是僧团的领导者吗?”

     :“佛陀不是僧团的领导者。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后,度五比丘,为他们说《转法轮经》。于是,佛、法、僧三宝在世间确立。”

      问:“佛教由佛陀创立,为什么说佛陀不是僧团的领导者呢?

     :关于这个问题,请看佛陀对于佛教僧团领导者的回答:提婆达多以释迦牟尼佛年迈为理由,要求佛陀将僧团的领导权交给他。佛陀说:“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岂当于众有教令乎!”(《长阿含二经·游行经》)。

     佛陀呵斥提婆达多道︰“舍利弗、目连,有大智慧、神通,佛尚不以众僧付之,况汝啖唾痴人。”(《十诵律》,《大正大藏经》二三‧二五八中) 

      从上述佛经中,很清楚地看到佛陀对于僧团领导权的回答。佛陀说:“若人作如是念:‘我将引导僧伽’或‘僧伽以我为依怙’,此人应对僧伽设立教言,但如来不作此。”也就是说,佛陀不认为自己是僧团的领导者。     


        二、谁是僧团真正的领导者?

     问:“如果佛陀不是僧团的领导者,那么,谁是僧团的真正领导者?”

     答:佛陀说:“我不摄受众﹐亦无所教命。汝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即应依四念处而行。”

     在所有宗教创始人之中,佛陀是唯一不以非人或“教主”身份自居的三界导师。释迦佛承认自己是人类之一员,佛陀不认为自己是僧团的领导者。佛陀说:“我在僧数”。

     从佛陀八十岁的一生,可以看到:世尊是迦毘罗卫国的王子,他离开王宫,出家修行、证悟成佛。然后,佛陀足迹踏遍恒河两岸,走入人间广度众生。佛陀住世时代,受着佛弟子的推崇敬礼,而释尊却说:“我不摄受众”。佛陀不愿以佛门僧团统摄者、领导者自居,这是佛陀正觉“缘起正法”圆满的实践。

    当时,古印度有四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佛陀废除了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视一切众生平等如一。在佛教僧团中,佛陀从不认为自己是领导者。
     佛陀照顾服侍病比丘为其洗涤;
     佛陀给盲比丘袵针;
       佛陀为小比丘忏摩。
     佛陀不仅是王公、宰官与政客学者的朋友,佛陀更是一切苦难众生的安慰者,以及一切诚挚的劝诫教诲者。释尊的弟子有:王公、大臣、后妃,也有屠户、妓女、土匪与奴隶;有读遍四吠陀与十八大经的名学者,也有三个月读不熟一偈的呆子;有威仪庠序的耆年大德,也有嬉笑跳跃的童子。
     佛陀以一生践行佛法,告诉佛弟子,“成佛之道”是由我们去开拓﹐生死的解脱是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与实践。以佛法作为引导﹐从四圣谛、八正道中去实际体验提升“苦、无常、无我”的智慧﹐达到圆满至善全面发掘人类内在的无限潜质。
     佛陀是人格圆满与大智慧的体现,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人成即佛成”,也如印顺导师著作《佛法概论》p.57说:“这样,诸佛皆出人间成佛,开演教化,使人类同得正觉。佛法不属于三途,也不属于诸天,惟有人类才是佛法的住持者,修学者。”由上可知,佛门僧团的真正领导者是佛陀的“法与律”。


       三、佛教僧团依“法与律”为师

     佛陀住世时,谁领导僧团呢?最初跟随佛陀出家的佛弟子一心向道追求解脱不需要佛陀去规范他们的行为,故没有学处(戒律)的订定。佛教僧团的僧尼布萨聚会里,佛陀仅说一段偈颂︰“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四分僧戒本》,《大正大藏经》二二‧一0三0中)这就是佛教僧团最早所说的“波罗提木叉”,即净化言行的戒律。

      随着佛教宏扬,跟随佛陀出家的人多,修行水准参差不齐,有佛弟子的行为被人指责。为僧团和合与修学方便,佛陀将每次佛弟子引起负面评论的言行,作成佛弟子不可再犯的行为规范,这就是佛教僧团“学处”(戒律)的制订。 佛教僧团的僧尼大众,半月布萨集会中先处理“僧事”:违反学处者,先行忏悔、出罪,令其清净,等僧团恢复和合后,再依每一条“学处”,说“波罗提木叉”。这是佛教僧团法律,具有强制性,以佛教僧团大众力量,来作出家僧尼个人的行为约束。 

     佛教学处(戒律)是依出家佛弟子的非法行为,有佛陀随犯随制。佛教出家僧团的第一个学处,是因“迦兰陀子须提那”在毗舍离的不净行,为此,佛陀制订了出家众的第一戒(《四分律》,《大正大藏经》二二‧九六八上)。

     那么,为什么佛教僧团的僧伽大众布萨要说波罗提木叉呢?其目的主要是净化个人的言行与净化佛教僧团,去除僧团内的歧见与纷争,维持和合健全的僧团,达成正法久住的理想,这是佛陀住世时代制订戒律的精神与目地。 

     释尊八十岁在娑罗双树间般涅槃parinirvāṇa,将入涅槃前身体极度虚弱,还化度须跋陀罗Subhadra为最后弟子,谆谆教诲弟子说:“我成佛来所说经戒(法)、‘毘奈耶’,即是汝护,为汝等(怙)恃”(《长阿含经二·游行经》大正一‧二六上)。“诸行是坏法,精进莫放逸,此是如来最后之教说。”(《长部一六·大般涅槃经》南传七‧一四四)。诸行无常,必然灭坏,佛的色身也如此没有例外。最重要的是,依佛陀说精进修行“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四、戒法不坏,正法久住

    《十诵律》云:“佛法几时住世?”佛陀答言:“随清净比丘说戒法不坏,名法住世,乃至三世佛亦尔。”这段话说:只要有如法持戒的清净比丘教授戒法,戒法不坏,就是正法住世,乃至三世诸佛亦如此。由上可知,“法与律”令佛陀正法久住。
     那么,持戒有何功德?《四分律》说:持律的人,得五功德:一者、戒品牢固;二、善胜诸怨;三、于众中决断无畏;四、有疑悔者能开解;五、善持毗尼(毗尼指戒律),令正法久住。又得十利,如摄取于僧等。
            


        五、自皈依,皈依法与律

      佛教僧团的修行者,一切众生平等,以“法与律”为师。《长阿含·游行经》卷2:

     佛告阿难:“众僧于我有所须耶?若有自言:‘我持众僧,我摄众僧。’斯人于众应有教命;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岂当于众有教令乎?阿难!我所说法,内外已讫,终不自称所见通达。吾已老矣,年且八十。譬如故车,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少留寿。自力精进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时,我身安隐,无有恼患。是故,阿难!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皈依,皈依与法,勿他皈依。”(CBETA, T01,no. 1, p. 15, a26-b9)


        六、佛陀以“六和敬”摄众

     佛陀住世时,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佛陀身旁的常随众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大众,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呢?“六和敬”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七、结语

     关于佛教僧团领导者的归属问题,一般不了解佛陀正法的人群,常以世俗社会的“领导权利”来猜测佛教僧团的导师。其实,佛陀的“释沙门僧团”不同于古印度当时“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1、吠陀天启(诵四吠陀可获解脱);2、祭祀万能:人们只有通过宗教仪式,举行祭拜,获得神的欢心才可以获得解脱。(3)婆罗门至上。

     释迦牟尼佛的沙门僧团与其它教派的思想也不同,详细请查看有关的《印度佛教史》资料。点击链接:【走进佛史,亲近佛陀,离相似法,除外道见】:《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佛陀住世时的正法僧团,没有谁是领导者,惟有“法与律”是僧团大众的学处,是出家僧伽大众的依止。

    在世风日下而金钱至上的社会;在僧俗混杂、僧品堕落与佛教“法与律”被伪烂者忽视遗弃的时代;在不尊敬佛陀教诫的某些异类眼中,除了她们攀援来不清不楚的领导人脉关系外,青春、金钱、情欲、买卖、交易,一切生死轮回的杂染之因都应有尽有,唯独缺少了佛陀清净、一味、解脱的教法,令人感伤和遗憾!

     最后,祈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众生离苦得乐!

          


点击查看★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云水天涯集2022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

《云水天涯行脚僧》专辑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礼仪篇】

《佛学论文集》

【评论荟萃·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生与死:谁在轮回?轮回主体是什么?
佛教世间正见与出世间正见
五蕴皆空得自在,执取五蕴轮回苦
五欲刀上蜜,行者断心欲
如法布施断穷根,积善修福种菩提
财物五家有,不施悔恨迟
人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修般舟三昧,念佛与见佛
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云水日记:早期来澳洲淘金的人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梅花香雪:纪念太虚大师
澳洲的沙雕海滩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有生必有死,意外死亡,往生何处?

生日快乐,普贤菩萨

街上,教禅修的阿尼法师

生日快乐: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宝
佛门第一比丘尼的出家,男女修道意义上的平权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佛陀涅槃,弟子永恒怀念

《须深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

花开富贵,自净其意

火龙果花开,静绽涌暗香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满树莲雾,果实磊磊

竹子节节高,云水菩提道

苦瓜连根苦,知苦灭离苦

苦瓜连根苦,清热又解毒

礼敬玄奘大师,中华民族的脊梁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在走过的地方,种下悲智菩提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
千锤百炼的美丽矿石
放下忧苦,喜悦智住
晨光之歌,精勤不懈
【评论荟萃】舍利与舍利塔的崇敬供奉
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
师父颂:勤苦参学利人天
布施波罗蜜,利济诸有情
印度洋的沉船,沿岸各国文物
悼念本如法师:闻法五老峰,重光净业寺
人命无常,在呼吸间

悼念星云法师:星光普照,法流五洲

群鸟吉祥乐,开心愉快过

十五元宵,月圆顺吉

立春日:花开鸟鸣时

长寿福吉巨龟

眼前时光,活在当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念天修天不升天,愿生佛陀正法前
初九斋天,增福吉祥
澳洲华人庆祝中国年

人人吉祥,快乐安康

恭迎定光佛圣诞:燃千佛慧灯,导众生离苦

恭喜法财:健康是财,平安是福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地球上的财富,澳洲多彩矿石
福兔贺岁,狮舞欢腾
大年初一,迎弥勒菩萨诞
除夕,兔年吉祥
恭迎华严菩萨诞: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海
福满人间,迎新年
送走虎,迎来兔,欢喜迈大步
佛陀正法,从恭敬中求

小年吉祥,喜气洋洋

小年吉祥,辞旧迎新

心如猕猴,降伏其心,令趣善道

人命无常呼吸间,病亡随重习忆念

向着光明,走在菩提道上

病时方知身苦,闻法践行疗治

麒麟瑞兽长颈鹿

安康吉祥龟

动物园中的人猿

云水天涯集2022

桃园摘桃,延寿吉祥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之宝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佛影僧踪化大千,菩提树在大洋洲
2023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三界如火宅,走安全空门
《法华经·方便品》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
《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
步行沿途风景,遇见最妙安排
病苦灭苦,离苦得乐
病苦可助道,知苦应离苦
夜夜平安,日日好日如实观:身病苦,心不苦
莫做大象挂璎珞,宁在树下受饥饿
笼狮圈养食忧伤,野狮无粮身自在好时光,须珍重
慈心无碍,吉祥平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