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欲刀上蜜,行者断心欲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3-03-28
编者按:

      善友问:“法师,我们生存在这个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痛苦?我只想追求快乐,并不想追求痛苦。然而,不但快乐极少没追到,却因执着五欲之乐,引发无数痛苦。我该怎么办?如何离苦解脱?”

     答:请了解生命的真相,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构成。而五欲——“色、声、香、味、触”,犹如刀上之蜜,执取五欲会危害到有情众生的生命。

     下面,摘抄旧文《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欲”之苦与“灭苦”之法,供有缘者阅读参考。真学佛者,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自己,认识世间,认识生命痛苦的原因,找到灭除痛苦的方法”。希望我们从佛陀的教法中,学习到生命解脱、离苦之法。祈愿:佛陀正法久住,众生得遇如法如律善士,趋向正法,离苦得乐!

         行愿   2023.3.25

            










五欲刀上蜜,  行者断心欲

      

      在“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蕴之苦与离苦执法”的文章中,已说到“人间佛教出世观”主张:第一种要出离的世间是五蕴世间”;第二种要出离的世间是“五欲世间”为什么要出离五欲世间呢?人们执着“五欲”之乐,不知五欲的过患,如人的舌头,去添刀上之蜜。如何灭除执着“五欲”所带来的苦痛呢?请看佛陀的教导。
                


         一、五欲的含
     “五欲”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这五官,所认知的世间和经验的世间,而不是我们现在所住的物质世间,即佛教所认为的器世间。在南传《增支部·顺世论者经》中说:有两个顺世婆罗门来见佛陀,他们对形而上学的问题很有兴趣。他们问佛陀:“什么是世间?”
     佛陀回答道:“婆罗门!在圣者的戒律中,五欲就叫做世间。是哪五项呢?由眼认知的、渴望的、诱人的、快乐的、可爱的、被激情所缚的形态;由耳认知的……声音;由鼻认知的……香;由舌认知的……味;由身认知的、渴望的、诱人的、快乐的、可爱的、被激情所缚的触:就是这五项。”(1)
     从上面文字知道,这段经文所讲的“五欲世间”是从人的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来解说的。那么,什么是五欲呢?据《佛光佛学大词典》解释说:五欲,梵语pañca kāmāḥ,巴利语pañca kāmā,有二种解释:

     第一、又作五妙欲、妙五欲、五妙色。指染着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起之五种情欲。简述如下:

1、色欲(梵rūpa-kāma),谓男女之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等种种妙色,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2、声欲(梵śabda-kāma),谓丝竹与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音,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3、香欲(梵gandha-kāma),谓男女身体之香及世间一切诸香,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4、味欲(梵rasa-kāma),谓各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5、触欲(梵spraṣṭavya-kāma),谓男女之身有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衣服等种种好触,能使众生乐着无厌。又相对于欲界粗弊之五欲,称色界、无色界之五欲为“净洁五欲”。(2)

               

         
      第二、五欲,指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简述如下:
1、财欲:财,即世间一切之财宝。谓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   
2、色欲:色,即世间之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谓人以色悦情适意,故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3、饮食欲:饮食,即世间之肴膳众味。谓人必藉饮食以资身活命,故贪求恋着而无厌。
4、名欲:名,即世间之声名。谓人由声名而能显亲荣己,故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息。
5、睡眠欲:适当的睡眠有利益身体的健康,但“人不知时节,怠惰放纵,乐着睡眠而无厌”。(3)
     以上是五欲所含的内容,从中可知“五欲”对一切众生的身与心,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可以这么说,众生无始以来就在五欲中“醉生梦死”,沉沦生死苦海,轮回不已。   
                


       二、五欲世间的生与灭

   《杂阿含·起世经》不仅解释了“云何世间集?”,就是世间生起的原因。而且,还解释了“世间的消灭”,也是出世。
     “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世间、世间集、世间灭、世间灭道迹。谛听,善思!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云何六?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云何世间集?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着。云何世间灭?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着,无余断,已舍、已吐、已尽、离欲、灭、止、没。云何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4)
     这就是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所认识的世间,而这样的世间是一切苦的聚集,众生沉沦其中,痛苦不堪。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出离这样的世间。 

       三、执着五欲之苦

     佛教对五欲的详细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消灭苦。佛教认为:众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对五欲的执着。佛教认为:五欲世间的本身并不是“纯大苦聚集”,它只是苦的来源,而对五欲世间的“贪着才是苦”。
    《杂阿含752经》中说,有一位比丘名叫迦摩问佛陀:  
    “世尊,所谓欲者,云何为欲?”

      佛陀答道:“欲,谓五欲功德。何等为五?谓眼识明色,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如是耳、鼻、舌、身、识触,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是名为欲。然彼非欲,于彼贪著者,是名为欲。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世间杂五色,彼非为爱欲,

      贪欲觉想者,是则士夫欲,

      众色常住世,行者断心欲。(5)

     由这段经文可知,五欲世间的起源就是贪欲,要出离五欲世间,就要断贪欲,而断贪欲的方法,就是要对五欲世间有彻底而清楚的认识,认识五欲的过患,然后才能彻底的断除贪欲。
     其实,世间的五欲本身并不是贪欲,“贪欲”就在我们的内心。因此,“出世”并不是要离开我们所住的这个器世间,而是让我们住在这个世间修习,让自己的内心不再贪欲执着“五欲”,以此离苦得乐。 

            


         四、灭苦之道

      佛陀教法最终目的是要为众生解脱一切的苦痛,所以早期佛教经典中多处记载佛陀所宣讲的教法都只有“苦和苦灭”。在南传《相应部·阿耨罗度经》第3册第119页、《中部·阿梨咤经》第2册第140页中,佛陀说:“阿耨羅度,无论过去还是現在,我只宣讲苦和苦灭。6

     “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已得到珍贵的人生,必须要好好善用人生,勿浪费人生宝贵的光阴。须知:“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和乐?”。作为佛弟子,要努力实践佛陀所教导的正法,“如实知见”五蕴世间和五欲世间的过患。

       如何离苦得乐?

       五欲刀上蜜,贪着轮回因;

       众色常住世,行者断心欲。

      如实了知人生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由此,生起厌离世间之心,趋向正法,如法修行,离苦得乐,达正涅槃圣道。让我们就在今生,依佛陀正法而安住吧,解脱离苦!

———————————— 

注释:

(1)南传《增支部·顺世论者经》第4册第427页。

(2)《佛遗教经》、《大智度论》卷十七、卷三十七、《摩诃止观》卷四下都有介绍相关内容。

(3)《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七、《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四。

(4) CBETA,T02, no.99, p.56,c2-11.相对应的南传经典是《相应部》(第2册第73页)的Lokasamudayasutta.

(5)CBETA, T02, no. 99, p. 198, c27-p. 199, a12. 与此经相对应的南传《增支部》的《参透经》也有相同的思想。

(6)南传《相应部·阿耨罗度经》第3册第119页、《中部·阿梨咤经》第2册第140页说:有一位比丘名为阿梨咤,错误地认为:“我知世尊如是说法,行欲者无障碍。”当佛陀知道后批评他,并说:“比丘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所讲授的只是苦和苦灭。”


点击查看★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云水天涯集2022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

《云水天涯行脚僧》专辑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礼仪篇】

《佛学论文集》

【评论荟萃·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如法布施断穷根,积善修福种菩提
财物五家有,不施悔恨迟
人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修般舟三昧,念佛与见佛
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云水日记:早期来澳洲淘金的人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梅花香雪:纪念太虚大师
澳洲的沙雕海滩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有生必有死,意外死亡,往生何处?

生日快乐,普贤菩萨

街上,教禅修的阿尼法师

生日快乐: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宝
佛门第一比丘尼的出家,男女修道意义上的平权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佛陀涅槃,弟子永恒怀念

《须深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

花开富贵,自净其意

火龙果花开,静绽涌暗香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满树莲雾,果实磊磊

竹子节节高,云水菩提道

苦瓜连根苦,知苦灭离苦

苦瓜连根苦,清热又解毒

礼敬玄奘大师,中华民族的脊梁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在走过的地方,种下悲智菩提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
千锤百炼的美丽矿石
放下忧苦,喜悦智住
晨光之歌,精勤不懈
【评论荟萃】舍利与舍利塔的崇敬供奉
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
师父颂:勤苦参学利人天
布施波罗蜜,利济诸有情
印度洋的沉船,沿岸各国文物
悼念本如法师:闻法五老峰,重光净业寺
人命无常,在呼吸间

悼念星云法师:星光普照,法流五洲

群鸟吉祥乐,开心愉快过

十五元宵,月圆顺吉

立春日:花开鸟鸣时

长寿福吉巨龟

眼前时光,活在当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念天修天不升天,愿生佛陀正法前
初九斋天,增福吉祥
澳洲华人庆祝中国年

人人吉祥,快乐安康

恭迎定光佛圣诞:燃千佛慧灯,导众生离苦

恭喜法财:健康是财,平安是福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地球上的财富,澳洲多彩矿石
福兔贺岁,狮舞欢腾
大年初一,迎弥勒菩萨诞
除夕,兔年吉祥
恭迎华严菩萨诞: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海
福满人间,迎新年
送走虎,迎来兔,欢喜迈大步
佛陀正法,从恭敬中求

小年吉祥,喜气洋洋

小年吉祥,辞旧迎新

心如猕猴,降伏其心,令趣善道

人命无常呼吸间,病亡随重习忆念

向着光明,走在菩提道上

病时方知身苦,闻法践行疗治

麒麟瑞兽长颈鹿

安康吉祥龟

动物园中的人猿

云水天涯集2022

桃园摘桃,延寿吉祥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之宝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佛影僧踪化大千,菩提树在大洋洲
2023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三界如火宅,走安全空门
《法华经·方便品》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
《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
步行沿途风景,遇见最妙安排
病苦灭苦,离苦得乐
病苦可助道,知苦应离苦
夜夜平安,日日好日如实观:身病苦,心不苦
莫做大象挂璎珞,宁在树下受饥饿
笼狮圈养食忧伤,野狮无粮身自在好时光,须珍重
慈心无碍,吉祥平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