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俭明:为人为学的楷模——深切缅怀福义兄

陆俭明 语言战略研究 2023-05-13


2023年2月6日,著名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先生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本期特推送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为人为学的楷模——深切缅怀福义兄》一文,以示追怀。

哲人其往,遗泽长存,邢福义先生千古!


为人为学的楷模

——深切缅怀福义兄

文丨陆俭明

今年2月7日我在“中国语言学人”群里惊悉福义兄于2月6日不幸病逝的噩耗,十分悲痛。我随即在群里发了一个简短的“沉痛悼念福义兄”的微信:“福义兄突然西归,闻此噩耗禁不住悲泪夺眶而出!福义兄为人为学都是我们的楷模,他为我国的语言学事业奋斗一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去世是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巨大损失,也让我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挚友!谨在此沉痛悼念福义兄!愿他安息!福义兄千古!”以示哀悼,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2月10日华中师大举行跟邢福义先生告别仪式,由于我患新冠后还处于居家静养期间,不能前往与福义兄最后告别,只能请汪国胜先生代我和马真敬献一个花圈,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我是60年代通过文章了解福义兄的。1962年《中国语文》5月号上发表了他的文章《关于副词修饰名词》。我原先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告诉我,名词是不受副词修饰的。该文不仅全面描写了汉语的名词也能受副词修饰这一语言事实,而且揭示了深层的原因——“事实上,为‘很X’一类结构槽所接纳的名词,是受到特定语义条件的限制的。这就是该名词能够从气质、作风、样式、气味、姿态等方面,反映出说话人的某种特意感受。当时只觉得邢福义先生的学术见解卓著。我和福义兄面见则是1980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中国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上。在这次会上成立了中国语言学会,选举王力先生为名誉会长,吕叔湘先生为会长,傅懋绩、季羡林、罗竹风、严学宭、朱德熙等先生为副会长,选举陈章太为秘书长,福义兄、赵诚和我为副秘书长。我们在会上相见,两人握手后我第一句话就是:“哦,你就是邢福义!”我告诉他,60年代我看了你的文章《关于副词修饰名词》,还以为你是位老先生。他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他个儿不高,清癯瘦削,皮肤黝黑,两个眼睛特别有神。次年在四川成都举行第一届中国语言学会年会,我们接触交流多了,才知道他也是1935年出生,属猪,但比我大半岁,所以此后我称他为“福义兄”。他为人谦逊耿直,和蔼可亲,没有半点架子。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寄父家书》一书中,他对父亲的大爱,就反映得非常真切。《寄父家书》收录了福义兄自1955年至1991年间寄给他父亲的240余封家书。福义兄当初给他父亲写信时,只是随时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思想情况,说明自己没有懈怠,一直在“紧张地赶路”,根本没有想过在若干年后这些信函要公之于世,所以所写内容,苦也好,辣也好,甜也好,都是毫无遮掩地、如实地描述他自己的“所思所写所为”。如今看来,这些家书深刻反映了福义兄及其家人37年间的人生历程和家庭变化,也真实地展示了福义兄的学术生涯以及体现在他身上的对父亲之大爱的中华美德。同时也折射了与福义兄同一代知识分子身处那特定时代的步履留痕,折射了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坚守担当和家国情怀。

2009年11月21日,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所主办“语言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两位先生共同主持会议

福义兄和我,一南一北,平时难得相见,我们都只是在学术活动中相会。除了在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上和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学术会议(如2003年的关于被动句的学术研讨会,2009年的关于语言学学科建设研讨会,2014年汉语词类问题研讨会)之外,留有深刻记忆的是——1981年5月由吕叔湘、朱德熙二位先生领衔的在北京密云举行的“语法学术报告会”,他在会上谈句式问题,至今还有印象90年代由林焘先生带领中国现代汉语研究代表团赴日本大阪出席中日现代汉语研究学术交流会,福义兄和我都是代表团成员。2002年在香港大学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语言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福义兄和我都应邀出席了此次研讨会。2005年《全球华语词典》在北京举行词典编写组成立大会,该词典是由新加坡周清海教授倡议,李宇明教授出任主编,由商务印书馆承担具体组织工作。主编聘请周清海、邢福义和我担任学术顾问。先出版《全球华语词典》,再编写《全球华语大词典》。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大词典第一次编委会,福义兄应邀来北京出席了,大家相见分外高兴。他在座谈会上说,编写、出版这样一部词典太需要了,有利于国际汉语教学。

2010年邢福义先生出席《全球华语大词典》第一次编委会

2009年在台北举行“第九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我和马真应邀出席此会,福义兄也应邀出席了(他由汪国胜陪同),我们不期而遇,相见分外高兴。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海峡两岸都是炎黄子孙,两岸汉语学者应很好合作,让汉语走向世界。”

福义兄话不多,但言谈真诚而实际。凡是跟福义兄相处过的人,学生也好,朋友也好,学界同仁也好,大家共同的深刻印象是“邢老师/老邢/福义兄为人厚道谦逊,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福义兄给学界留下最深刻印象是他的学术贡献。他在学术上,勤于思考与耕耘,数十年如一日,不断开拓,其成就与贡献有口皆碑。他主张“研究植根于泥土,理论生发于事实”,坚持走自我创新的道路。他不止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贡献很大,而且在逻辑、修辞、方言、文化语言学、汉语二语教学和国学等方面也很有造诣。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给人印象最深的成就是以下四方面:

第一,作为学界常识,汉语复句内部靠的是意合,较少用关联词语。因此,王维贤先生最早将逻辑知识引入汉语复句研究。福义兄在复句研究中一直“重视逻辑基础的考察”。他提出“复句三分系统”,即“把复句的关系类别划分为三大块:‘因果’一块,‘并列’一块,‘转折’一块”,以此为基点建构汉语复句的三分系统;同时,在汉语复句研究中引入逻辑表达式。这就将汉语复句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的复句研究的成果集中反映在200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复句研究》这一巨著中。

第二,众所周知,汉语语法学是在西方语言学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深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与束缚。吕叔湘先生提倡汉语语法研究要“大破特破”,朱德熙先生更是发出了“要摆脱印欧语的束缚,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的呼吁。汉语学界纷纷积极响应前辈学者的号召,努力探索。朱德熙先生身先士卒,率先提出“词组本位”的汉语语法观;接着,徐通锵先生提出“字本位”汉语语法观;张黎提出“意合”汉语语法观;福义兄于1995年提出了“小句中枢”的汉语语法观。他认为,汉语语法重句法,而不重词法,对于汉语语法规则的构成和显示来说,小句在各类各级语法实体中居于中枢地位。“小句中枢说”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研究汉语语法,必须以小句为中轴,以句法机制为重点,注重观察句法规则对各种语法因素的管控作用。无疑,“小句中枢说”是在包括句法和“超句法”的宏观语法视野中提出的,正如李宇明所说,这“开始了汉语语法史上第二次重要转折——超句法转折”。第三,提出“两个三角”的研究思路。我们知道,80年代初,南方的胡裕树、张斌、范晓先生,北方的朱德熙先生,都提出了句法、语义、语用的“三个平面”的汉语语法研究和描写的思路,以使汉语语法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福义兄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个三角”的研究思路——小三角是“表、里、值”,相当于“三个平面”之说;大三角是“普、方、古”,那就是要将共时研究跟历时研究,将对共同语的研究跟方言研究结合起来,从而更全面地观察、挖掘和揭示汉语语法事实,真正达到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充分”: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以更好地推进汉语语法研究。第四,在新加坡周清海教授的倡议下,领衔组织国际性的全球华语语法合作研究。“启动这一项目,既是为了深入了解华语语情,揭示华语语法的基本面貌,也是为了促进华人社会的语言沟通和汉语的国际教育与传播,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我们的努力。”福义兄的汉语语法研究,硕果累累,其特点是着力于汉语事实的挖掘和揭示,着力于理论问题的思考,着力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成果累累。而这指明了汉语语法研究必有之路。福义兄有句名言:“抬头是山,路在脚下。”他在跟我的交谈中,也一再强调:“我们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路是走出来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用他的研究实践,用他丰厚的科研成果,实践了他的诺言。福义兄被学界誉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这是实至名归。福义兄可谓著作等身,他每出版一部重要著作——《语法问题探讨集》 《语法问题发掘集》 《语法问题思索集》 《语法问题追踪集》 《语法问题献疑集》和《汉语语法学》 《汉语复句研究》都马上送给我。这不仅让我增长新知,开阔视野,也催促我要像福义兄那样不断探究,不断进取。

2019年9月16日,陆俭明先生应邀到华中师大语言所讲学,与邢福义先生合影

后来,先是由于他夫人卧床不起,后是他自己身体欠安,福义兄就很少外出开会了,我们见面的机会也就少了。但我每次去武汉开会或参加论文答辩,总要抽出时间去看望他,有两次是去医院看望的。他总是让汪国胜来接我前往,热情接待。每次相见分外兴奋,谈得很热乎。最后一次是2019年9月中旬武汉大学赵世举先生邀请我出席他们举办的“‘语言学与人工智能’跨学科论坛”。会议结束后,我联系汪国胜,前去看望福义兄。他在语言研究所等着我,一见面,就要我跟他们的学生见见面,说“指导指导”。我说:“老邢啊,我今天没有这个准备啊,你这是给我来个‘下马威’啊!”他说:“这不是我的安排,是学生的要求。不信,你问国胜。你就给大家说说‘怎么做学问’!”他说着,就站起身来带着我来到隔壁学术报告厅。那可容纳百把人的报告厅已座无虚席,我们走进教室,立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国胜请大家安静下来,他交代了几句就让我讲话。我跟同学们说,我今天来是要看望老朋友邢老师的,没有讲话的准备,谁知邢老师给我“设下埋伏”,要我跟你们讲讲“怎么做学问”(大家都笑了)。“怎么做学问?邢老师就是我们的榜样,就得像邢老师那样,勤于思考,勤于耕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向前探索。”接着我就根据我对福义兄研究思路的体会,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以具体事例跟大家说,要像邢老师那样重视语言事实的挖掘,重视理论的思考,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勤于探索,进行开创性的思维。同时告诫大家不管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定要上好课、读好书,打好基础。最后我说,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寄希望于在座的年轻一代。我讲话结束后,进行了互动,气氛极为热烈。下面两张照片,就是那天讲话结束后回到研究所,我和福义兄交谈时匡鹏飞给拍下的。不想这竟是我和他最后的留影。

邢福义先生与陆俭明先生亲切交谈

福义兄去世,确实是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巨大损失,使汉语学界失去了一位富有闯劲的探索者!

福义兄安息!你的精神永存!

我们永远怀念你!学界也会永远怀念你!


2023年3月12日


作者简介


陆俭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编排:逯琳琳

审稿:王   飙 余桂林


相关推荐

沉痛悼念邢福义先生!

李宇明:《邢福义选集》跋

姚双云:三忆恩师邢福义先生

储泽祥:搁箸吐哺 立德树人——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

胡向东:我与邢福义先生的“秘密联系”

李晋霞:我敬仰的人走了——怀念邢福义先生

周荐:邢师永存我心间的几枚温馨剪影

亢世勇:深切缅怀邢福义先生

徐杰:邢福义老师三两事

方欣欣:据沧海而观众水,江河之会归可见——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

朱斌:恩师之爱 | 纪念邢福义先生

李宇明:含泪送别邢福义先生

张邱林:《汉语语法学》的事实发掘与理论创建之路丨纪念邢福义先生

周毕吉:我心中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向平:在先生最后的日子里——痛悼邢福义先生

谢晓明:走近桂子山上的那棵大树——怀念恩师邢福义先生

李沛:追忆恩师邢福义先生

李向农:我心目中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汪国胜:我和语言学丨纪念邢福义老师

石锓:我心中的邢福义老师

丁力:怀念导师邢福义先生——师从先生的几件小事

王玉红:他的笑容永远都在——怀念我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王耿:追忆我与邢福义先生的师徒缘

李向农:邢福义先生对湖北省语言学会建设发展的重大贡献

戴庆厦:邢福义先生是我的学习榜样——沉痛哀悼好友福义兄

李英哲:横隔远洋数千里直跨亚美两大陆的友情丨纪念邢福义先生

邵敬敏:路在脚下 志在高山——为缅怀邢福义先生而作

李晟宇:师生情谊,山高水长——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

冯广艺:大师风范  学者楷模——纪念邢福义先生

张惠英:永远怀念邢老师

田小琳:榜样的力量鼓舞我们向前——纪念邢福义先生

詹伯慧:深切怀念好友福义兄

史有为:独力开拓  勇于创思——悼念老朋友邢福义先生

石定栩:永远的邢叔——怀念邢福义教授

邵则遂:春风化雨滋桂子  学林精英入汗青——忆邢福义先生

王洪涌:邢福义先生和语言学系本科生培养

黄树先:无尽的哀思,永远的老师——追忆恩师邢福义教授

邢福义:“语言事实”的从众观(附第4期目录)

邢福义先生《寄父家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