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玉红:他的笑容永远都在——怀念我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王玉红 语言战略研究 2023-03-15



2023年2月6日,著名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先生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本期特推送邢先生弟子、华中师范大学王玉红副教授《他的笑容永远都在——怀念我的恩师邢福义先生》一文,以表追思。

哲人其往,遗泽长存,邢福义先生千古!


  +

+

他的笑容永远都在

——怀念我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文 | 王玉红


他清癯瘦削,但他的背永远是笔直的,哪怕坐在轮椅里晒太阳,他的背也是笔直笔直的,似乎他能撑起一片天。他确实撑起了一片天:他勤勉耕耘,著作等身,成就斐然,盛誉满怀。但对我来说,他就是我的导师:对我细心指导,给我谆谆教诲,给了我新的人生。是的,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人生。想到他,就会想到他的笑容:头微微仰着,眼神十分清亮,笑容纯真又温暖。我在他身边十四年,从未见他疾言厉色,他永远都是温和的、淡定的、从容的、睿智的……他的微笑、大笑……在我的眼前一一闪现。

学业上,他教导我要学会扬长避短,独立自主。2009年秋天,我来到桂子山跟随老师攻读博士学位。我是跨专业过来的,基础薄弱,但他从未给过我一丝一毫的压力,总是鼓励我,给我宽松的时间和空间让我自由成长。入学后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他的工作室,他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住的学生宿舍每一层楼有几个台阶?”第二个问题是:“你能不能和我说一下你的优点和缺点?”这两个问题给我的教导是:要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如此方能发现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一个人最大的优点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只有明白自己的缺点在哪里,才能知道前进的方向在哪里。

2012年5月28日语言所2012届全体博士毕业生与答辩委员会合影(前排左三为邢老师,后排左二为作者)

整个博士期间,老师平均一个半月就会约我在工作室见面,了解我的学业情况,每次都是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他教我“词组”和“结构”,教我“想的清楚,才能写的清楚”,教我“思路清晰,才能文笔清晰”,教我“勇于反思自己,敢于超越他人”……更教我独立自主解决问题。有次我把问题攒起来一股脑地抛给了他。他先眯着眼睛笑了一下,然后给了我一个绝妙的比喻:“我是一个大帅,你是我手下的一员大将,我派你去攻打一个堡垒,你遇到问题是自己解决呢还是来向我请示?你要明白,你最清楚敌情。”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导师只是一个合作者,一个指路者。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直到今天,每当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这几句话就会在我耳边回响,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他带学生,不仅关心学业,更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博士期间,他不止一次地问我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压力,叫我生活搞好一点,甚至还托沈威师兄给了我一笔生活费。还有一次,一向给我发邮件的老师突然给我打了电话,我吓了一跳。接到电话之后,我才明白,他听说有学生思想压力很大,怕我也觉得压力很大,思想承受不住。我十分感动,赶紧收敛情绪,语调轻快信誓旦旦地跟他保证我是一个“蒸不烂、锤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抗压一流,生命力顽强。他听了之后似乎很欣慰,笑着说“那我就放心了”。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他殚精竭虑,各种排忧解难,亲自辅导我的试讲。他在所里的小会议室和我见面,跟我讲解《现代汉语》教材的布局与内在机理。他说要深刻理解《现代汉语》,要认识到教材的编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现代汉语概说到静态的语音、语汇、语法和动态的语用,是一个闭环,几乎囊括了现代汉语的全部。我写好试讲讲义、做好ppt之后,他还假扮成学生,专门听我讲了20分钟。讲完之后,他说:“虽然我是教材的编者,但有些内容还是需要仔细的斟酌,‘多义短语’这个提法不太好,‘歧解短语’可能会更好。”

这些思想都融入到了我的教学当中。每一轮课程,都让我对他的话语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现代汉语课程团队(王玉红、汪国胜、曾常年、沈威)于2021年获得华中师范大学第八届本科教学创新奖三等奖,课程于2022年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这些,都是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的。

科研上,他从未给过我任何压力,告诉我学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先把生活搞好。2019年,在他的鼓励下,我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所幸,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汉语复句研究》英译本顺利获得立项。其后三年,我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译本上,但老师从来没有催问过一句。每次见到我,就是笑眯眯地、亲切地、高兴地叫着我的名字。但是,就在2023年2月6日,我的老师,笑眯眯的老师,叫我名字的老师,突然就走了!2019年鼓励我大胆申报的时候,他笑声朗朗;2022年我交稿时,他还是笑容满面。如今,他挥一挥衣袖,居然走了!这几年,我一心扑在译本上,可最害怕的“靴子”还是毫不留情地朝我砸了过来,我晕头转向,无所适从。英译本还没有回来,他还没有亲眼看到。我对不起他,我应该再快一点,再快一点……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伤痛,终生难愈。

我见到了他走的样子:面容安详,神态温和。我协助拉平他的衣角,帮助穿上了一只鞋子,放展他的手指,心中充满了哀戚与歉疚。是的,我们都知道,这一天会来,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一天。但消息传来的时候,仍如晴天霹雳,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觉得上天太过残忍,留给我回报老师的时间太少、太短。他年逾八十,我只是他的一名学生,但他对我关爱有加,鼓励有加,宽容有加,教诲有加。他花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心血培养学生,总是在不求回报地付出。我永远都记得,工作定了之后,他还专门花了两个小时,为我讲解各种人际关系,要我“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从霞光到路灯初亮,他给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陪他散步,因为他喜安静,还笑着说“我散步的时候也在思考”。

我知道他喜欢散步;我知道他喜欢春日的竹笋,喜欢那清新的模样,还有那破土而出的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当我从他的灵堂出来,走在他常走的环山路、桂北路、图书馆,只能靠想象看着我的导师笑容满面地在烟雨中擎着伞,在晚霞中背着手,在图书馆广场安享阳光,在桂中路一带迎着朝阳缓缓漫步……我悲从心来,泪眼无声。再也看不到他散步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再也没有了见到老师的那种踏实的、骄傲的、欣喜的情绪。我的老师,笑容满面的老师,真的走了!那位教我们“抬头是山,路在脚下”的老师真的走了!

但是,他教给我“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他的温和坚定,他的自强精神,他不遗余力关爱后学的精神始终在闪耀。华师文学院的同事毛德胜为老师写了一幅挽联:



山仍在 路还长 四海同悲 先生忽乘云鹤去

语犹存 法尚新 八方共仰 后学自循门径来


是的,山仍在,路还长。走在他走过的路上,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温暖的笑容和漫步的身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牢记他的教诲,“踏实而不轻飘、扎实而不浮华、老实而不虚夸”地负笈前行。

他的笑容永远在我心中!他永远在我心中!





作者简介

王玉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邢福义先生2009级博士生。

编排:韩  畅   审稿:王  飙  余桂林


相关推荐

沉痛悼念邢福义先生!

李宇明:《邢福义选集》跋

姚双云:三忆恩师邢福义先生

储泽祥:搁箸吐哺 立德树人——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

胡向东:我与邢福义先生的“秘密联系”

李晋霞:我敬仰的人走了——怀念邢福义先生

周荐:邢师永存我心间的几枚温馨剪影

亢世勇:深切缅怀邢福义先生

徐杰:邢福义老师三两事

方欣欣:据沧海而观众水,江河之会归可见——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

朱斌:恩师之爱 | 纪念邢福义先生

李宇明:含泪送别邢福义先生

张邱林:《汉语语法学》的事实发掘与理论创建之路丨纪念邢福义先生

周毕吉:我心中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向平:在先生最后的日子里——痛悼邢福义先生

谢晓明:走近桂子山上的那棵大树——怀念恩师邢福义先生

李沛:追忆恩师邢福义先生

李向农:我心目中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汪国胜:我和语言学丨纪念邢福义老师

石锓:我心中的邢福义老师

丁力:怀念导师邢福义先生——师从先生的几件小事


邢福义:“语言事实”的从众观(附第4期目录)

邢福义先生《寄父家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