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宝有约|高峰:步履不停,保护传承陕西方言文化

本宝班 语宝 2022-04-24

“她”对工作勤劳奋进,以专业和实力赢得尊重;“她”对世界倾尽温柔,以善良和大爱诠释女性的品质;“她”勇敢定义自我,自信书写人生的无限可能。勤劳奋进、善良温柔、自立自强的“她”不仅活跃在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奋斗者的队伍中,也在语保人的队伍里发光发热,她们是优秀的语保专家,是年轻的语保学子,也是每位语保人的家人。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语宝”向每一位了不起的“她”致敬!祝愿节日快乐、幸福美满,青春永驻!

Women's Day






高峰,陕西绥德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汉语方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濒危汉语方言点延安老户话、一般点榆林和绥德的负责人。著有《再论晋语志延片方言的地域分布及其特点》《陕西延安老户话同音字汇》《定边方言调查研究》等。

高峰教授

Q

高老师,您好!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称语保工程),您主要负责延安老户话的调查,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延安老户话的基本特点和使用传承情况?

高峰:延安位于陕北的南部,处于陕北晋语与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延安老户话是一个融合型方言,最大的特点是过渡性,也就是兼具陕北晋语和关中话的特点语音上,它的声母系统及发音特点与属于陕北晋语的绥德等地的方言相同。韵母和单字调与关中方言趋同,例如:中古果摄、宕江摄入声韵今读ɤ uɤ yɤ韵;咸山摄舒声韵读ɛ̃ iɛ̃ uɛ̃ yɛ̃韵,与入声韵有别;德陌麦三韵和职韵庄组字入声舒化后读ei uei韵。深臻曾梗通舒声韵合流,则是晋语的特点。老户话有4个单字调,分别为:阴平21、阳平243、上声53、去声442,调值酷似关中方言又带着陕北晋语的味道。古入声字在单字音中已经舒化,但在口语词汇中仍然保留入声韵和入声调,所以入声5只出现在语流中。词汇上,陕北晋语的特征词语占优势,如“冷子冰雹、脑、脚踪脚印、幸娇惯、难活生病、婆姨妇女、卜拉、的溜、圪溜、圪膝膝盖、卜”等,都是陕北晋语的典型词汇。语法上,一些独特的语序和句式属于晋语系统,如说“今年的葡萄不咋贵”,而不说“今年的葡萄甚不贵”。以上特点反映出延安老户话的底层方言属于晋语

延安老户话已成为濒危方言。经2016年和2017年实地调查,延安老户话零星分布在延安宝塔区的枣园、河庄坪、碾庄、丁庄、梁村、青化砭、元龙寺、甘谷驿、姚店、李渠、川口、桥沟、万花、柳林等乡镇,使用者年龄在60岁以上,使用人口不足2000人。导致延安老户话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延安人逐渐转用新的通行语——新延安话。从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榆林移民大量涌入延安,榆林方言对延安老户话产生了强烈和持续的影响。大约在70年代,形成了新延安话,与老户话相比,新延安话增加了陕北晋语的特征,音类分合与典型的陕北晋语趋同。可以说,延安方言经历了底层晋语、向关中方言靠拢、再向晋语回归的螺旋式演变

Q

近年来,在许多歌曲和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陕西方言的身影,您对于将方言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文化创作模式有哪些看法?在您看来,为什么陕西方言在这些题材中会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喜爱和追捧?

高峰:我很赞同把方言和其他文化形式结合起来的创作形式,包括和流行元素结合。方言出现在小说、小品里,由来已久,人们已耳熟能详、喜闻乐见。近年来把方言和歌曲、影视剧结合,是在以往方言跨界到其他文化形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适应时代的创新创作形式,同时也是保护方言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陕西方言在这些题材中确实受到大众包括年轻人的喜爱,是陕西方言文化的魅力所致。就像前段时间火爆登场的电视剧《装台》,方言和背景、故事、道具(如饮食)、人物水乳交融,彰显了西安方言文化的魅力。我想大众喜爱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用陕西话讲陕西故事,能真实地展现陕西地方特色,展现原生态的、充满烟火气的一面,也恰好和年轻一代追求真实的审美心理吻合。其次,言的语言表现力强,尤其是在感情、情绪、动态、摹状方面表现力很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陕西方言富有幽默感,亲切、风趣的方言很容易唤起西北观众的共情共鸣。再次,陕西关中方言属于中原官话,跟普通话有一定差异,但并不难懂,配上字幕,外地观众理解起来毫不费力。对于外地人——尤其是追求新潮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方言有一种“陌生的亲切感”,加上流行的现代元素,放大了方言中特有的那种幽默、夸张的效果,人们自然会觉得有趣新奇,这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最近热播的《山海情》,演的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吊庄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里面包含了许多西北方言的元素,同样受到全国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喜爱。

Q

方言是方言文化的载体,陕西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方言文化,如“秦腔”“皮影戏”等都是以方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您看来,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更好地保护传承陕西的方言及方言文化?

高峰:除了“秦腔、皮影戏”,还有“说书、道情、二人台、信天游”等。地方曲艺形式都与方言关系密切,离开方言就失去了灵魂。方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年轻一代审美需求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方言和方言文化的传承危机。

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陕西方言文化,我认为:一是继续我们的语保工程“在保存中保护”,通过调查用文字和音视频立体地记录方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放到了方言口传文化的调查、典藏和深度研究上,将地方曲艺、民歌等的文本、演唱形式等完整地记录、保存下来。二是要活态保护,让方言在使用中具有生命力。方言和方言文化的式微,既与大环境有关,也与观念有关。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妈妈只和孩子说普通话,很多孩子从小就不说方言。所以要积极宣传,改变方言“土”以及方言没用的观念,倡导从小既说普通话也说方言。三是在公共空间给方言一席之地,给方言展示的舞台。比如,通过电视台、广播等开辟专门方言栏目,把方言融入高质量的影视剧作品,从而进一步扩大方言文化的受众。陕西电视台的《百家碎戏》《陕西方言大擂台》等节目,尤其是最近热播的《装台》都对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开展地方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大、中、小学校园里表演“秦腔”“皮影戏”等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沉浸式体验,尤其是使大学生这一充满活力的群体参与保护方言文化并起到带动作用。另外,我认为:方言承载的地方曲艺、民歌民谣等,要真正地流传下去,还需要本身的与时俱进。这个包括内容形式两方面。从内容来看,你不能老让大家看《铡美案》《三滴血》,还得有新“酒”,我曾经看过近年来上演的秦腔《大树西迁》,演的是当年上海交通大学搬迁西安、扎根西北、创造辉煌业绩的故事,其中贯穿的“西迁精神”,感人至深,发人深思,上演后深受欢迎。延安时期产生了许多“新信天游”,如著名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三十里铺》《翻身道情》,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都是对方言文化加以改革、创新,使之服务社会、流传久远的典型例证。

Q

您身为青年语保人,同语保工程一起成长,在开展语保工程期间,您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些您的体验或心得?

高峰:我从2016年开始参与语保工程,先后完成延安老户话(濒危方言)、榆林、绥德三个点,主持了《延安方言文化典藏》项目,担任了《中国语言资源集·陕西》副主编。这几年也是我自己快速成长的几年。调查中收集到的语言材料、方言文化材料,还有遇到的人和事,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也带给我很多写作的灵感。近些年发表的一些论文,内容大都跟语保工程有关。

与所有的语保人同感,语保的过程有乐也有苦。延安老户话是濒危方言,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寻找合适的发音人。为了找到一位口音地道、开朗爱说又年龄合适、相貌堂堂的发音人,我跑遍了延安的东西南北,见了十几个候选人。一次又一次失望,见了六七个以后就很沮丧。但是不管如何我都不愿降低发音人的选择标准,从始至终的高标准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发音人。另一个困难是在当地没有合适的摄录场地。我们是在延安大学图书馆楼上一间不足十平方的玻璃隔间里完成了14天的摄录。为了降低背景噪音,必须关门关窗关风扇,摄录是在几乎完全密闭的小隔间里进行。三伏天的闷热让人汗流浃背,甚至虚脱。但是为了摄录质量,不管是发音人还是团队成员都毫无怨言。每一位发音人都特别令人敬佩,都表现出很高的觉悟,积极配合调查、摄录。最终延安点的材料一次性通过了验收。通过语保工程,我体会到方言区的老百姓对自己的方言和文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责任感这种热爱和责任感是我们做好语保工程、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内在动力。作为生于斯长于斯、从事语言工作的学者,自己也有这份责任,也应当有这个担当。

Q

结合您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您认为未来可以从哪些方面推进陕西语言资源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

高峰:未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陕西语言资源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

一、做好编纂《中国语言资源集·陕西》工作,保存保护陕西方言。《资源集》既可作为方言共时和历时研究的活材料,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份不可再生的语言资料。现在包括了陕西32点的方言,后面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扩大调查点,增加覆盖面。二、做好《陕西方言口传文化典藏及综合研究》,保存保护陕西口传文化。目前已经立项,我负责陕北部分。这个项目将调查整理陕西多种口传文化,音视频摄录与文字记录同步,利用多媒体技术保存原生态表演形式(包括服装、场景、唱腔、动作等),保存最真实、原始的口传文化形式和内容。特别是部分口传文化形式传承困难濒临灭绝,必须尽快进行抢救性地记录,如延长曲颈琵琶说书、吴起靠山老调说书都已处于濒危状态。三、为建设陕西方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做准备,用陕西各地方言讲陕西故事,展现陕西方言文化,并助力陕西文化建设。同时,用语保工程的成果充实陕西旅游项目中的语言文化因素,为陕西旅游文化的发展建设服务。四、就我自身来说,还要做好《延安方言文化典藏》项目,将延安地区的各种文化文化事项完整地保存下来、呈现出来,尽力体现方言在文化中的作用。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过一篇小文章,探讨打破方言与文化隔离的问题,在这方面,将来还会继续探索。

查看延伸阅读,了解“语宝有约”专栏中更多优秀女性专家和学子的语保故事,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语宝有约”专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延伸阅读

2021

语宝有约|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是一生的事业

语宝有约|林亦:精耕细作,守护八桂大地的语言宝藏

语宝有约|辛永芬:精益求精,推进河南语言资源保护研究

语宝有约|湖南语保多人谈(之一)

语宝有约|湖南语保多人谈(之二)

语宝有约|王红娟:与“山东语保”共同成长的语保人

语宝有约|吴伟军:青年语保人的“黔”进之路

语宝有约|杨慧君:语保志愿者,且听“君”道来

语宝有约|田野中的“语保人”

语宝有约|语保路上的萤火青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