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宝有约|杨慧君:语保志愿者,且听“君”道来

本宝班 语宝 2022-04-24






杨慧君,湖南衡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方言学、语言资源保护。著有《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衡山》,参与编写《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汉语方言地图集》。

杨慧君副教授

Q

杨老师,您好!2017年3月25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语保志愿者工作站(以下简称语保志愿者工作站)于广州成立,您是语保志愿者工作站的指导老师,可否请您介绍一下语保志愿者工作站的主要工作内容?

杨慧君:语保志愿者工作站于2017年3月25日在广州成立,由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建,服务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语保志愿者工作站的主要工作是面向全国高校和其他社会各界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和比赛,唤起社会大众的方言文化自信,发动社会大众用不同手段记录、保存、展示当前方言文化实态。

Q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自成立以来,都举办过哪些活动、取得过哪些成果?您在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都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杨慧君:我们的主要工作有:1.创建、运营“语保志愿者”公众号,一到两周更新一次;2.承办语保微电影大赛、语保志愿者推文创作等全国性比赛;3.组织在地语言文化宣传活动,如承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第九届“五湖四海,乡音不改”中国文化节的嘉宾摊位,每个学期实践周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邀请知名教授举行方言文化讲座,并举行方言文化调研活动;4.面向语保志愿者开展推文、拍摄、采访等方面的培训、实践;5.联合全国语保志愿者,包括招募20支全国高校的语保志愿者“代言人”团队,不定期与各地志愿者联系,交流语言保护经验,设置相关奖励,如2017年10月资助语保志愿者高校代言人团队中的广外团队、北语团队、苏白学堂、贺州学院团队骨干参加足荣村方言电影节。

语言资源保护的大众推广,是近年来曹志耘教授等人倡导的理念。具体在高校怎么推广?并无先例可循。作为专业教师,一开始对运营学生团队和举办活动也不太了解。这些未知,是难题、挑战,也是乐趣所在。解决方案是和志愿者们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学。当然,有时力量也有限,得寻求同仁的支持。比如实践周的讲座,获得林伦伦教授、严修鸿教授等前辈的鼎力相助;团队工作规划、日常活动得到王莉宁老师、袁胤婷老师很多具体的建议;跟粤语有关的工作,只要有需要,同事赖婉琴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包括跟其他高校志愿者团队管理老师交流,也可以获得很多灵感。

Q

2020年3月20日,语保志愿者工作站的骨干成员邵美影获得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的表彰,在您看来,她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和品质?此次表彰对语保志愿者工作站的建设、以及站内的其他志愿者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杨慧君:从美影身上,可以看到年轻语保志愿者的热忱,还有将热忱贯穿到日常琐碎工作的踏实劲儿。他们充满创意,勇于尝试,不害怕失败,是语保事业的新生力量,能有效地促进语保理念的大众推广,让语言文化在使用中传承下去。我觉得,此次表彰能激发更多年轻人关注、投入到语保工作中来。

Q

您曾指导学生开展“针对外国人的广府方言文化明信片设计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在方言文化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方面,可以同我们分享一些您的经验和体会吗?

杨慧君:指导语保志愿者申报语言文化项目是我们探索出来的一种语言资源保护方式,近几年我先后指导工作站成员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手机汉语学习APP的评估与优化——以“全球说”APP为例》、“针对外国人的广府方言文化创意明信片设计”,也先后两次以“针对留学生的广州本土文化游项目”“湖南江永女书传承现状分析及建议”项目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学生创业团队设计的广府方言文化创意明信片,已经投入市场。语言资源保护、学生培养工作,与校内外已有影响力的比赛、活动结合,也能够让语保志愿者得到更多的锻炼和肯定

Q

从您的语保工作经验和语保志愿者工作站的管理经验来看,您认为应该如何培养高校学子对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让更多的高校学子参与到语言资源保护的工作中来?

杨慧君:曹志耘老师曾经说过,“语言的使用者是社会大众,语言保护的主体也应当是社会大众,而其中的青少年是关键人群”高校学子将近四千万,他们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基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也较强,是“关键人群”之核心。他们与语保科研团队结合最紧密,是连接方言学者与其他大众的最佳桥梁。

培养语保志愿者团队,教师可以做的有:1.规划团队的人才建设,保证语保志愿者力量的延续;2.把握学生活动的大方向,提高活动的专业度、有效度和影响力;3.尽可能寻求资源、平台,为团队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4.给学生发挥自由和才智的空间,探索保存、传播语言文化的新渠道、新形式。

Q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语保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您是《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衡山》的作者,请问您在调查期间都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可以同我们分享一些吗?

杨慧君:调查让我增加不少人生经历。被狗追、撞车、等了多天都拍不到的龙舟赛、还有战战兢兢拍摄葬礼……

最感慨的是亲眼看到小时候熟悉的事物慢慢归到“落伍的行列”,曾经一度热闹的民俗活动,慢慢消亡。小时候我要是土话发音不地道,会被取笑“土狗子打洋屁”,而现在小孩会说方言成了稀奇事儿。调查过程中,除了调查能力的提高,自己还锻炼出很多新技能,包括爬阁楼、拍照、摄影等。脸皮也变厚了,七大姑八大姨全被我“牵连”进项目,有搜集信息的、负责联络的,还有进行解说和表演的。衡山典藏项目结束,他们“庆幸”终于不用时时刻刻被我追着刨根问底了。因为这个项目,我跟家乡、家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在大家的鼎力相助下,我们记录了承载着记忆和温度的材料,觉得很荣幸,也很自豪。但愿这些影像文字,能让家乡的语言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时间更长一点,更立体生动一些

延伸阅读

2020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语宝有约”专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