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宝有约|在西北大地上谱写语保之歌(之一)

本宝班 语宝 2022-04-24

专家介绍


邢向东,陕西神木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陕西省首席专家,《中国濒危语言志•汉语方言》主编。著有《呼和浩特话音档》《神木方言研究》《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等。

邢向东教授

Q

邢老师,您好!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称语保工程)。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语保工程在陕西省的布点情况及建设进展。




邢老师:2015年语保工程陕西项目启动以后,由陕西省项目组领导,黑维强老师和我担任首席专家,动员了全省的所有方言调查力量,全力投入“语保工程•陕西方言调查”工作。三年共完成33个调查点的调查、摄录任务,全部合格、入库,其中神木(谷丽娟)、平利(崔有弟、周政)、城固(雷勇、张璐)、千阳(张永哲)、白河(柯西钢)、榆林(高峰)、吴堡(贺雪梅)等7个点获得优秀2019年又及时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集•陕西方言》编纂工作,成立了强有力的编辑委员会,由黑老师和我担任主编,柯西钢、高峰、陈荣泽三位教授任副主编。鉴于经费不足的情况,我们与陕西师大有关领导协商,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目前编纂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即将接受语保中心的中期检查。陕西是方言研究力量较强的省份,必须保证语言资源集达到上乘水平陕西省语保工程能取得后来的成绩,的确不容易,其间克服了许多困难。2016年是陕西方言调查的开局年,由于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经验不足,以及个别课题组负责人对语保工程的意义和要求理解不到位,工作一度陷入被动。最后是教育厅领导亲自督办,各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才终于全部结项。面对如此局面,我和黑老师组织骨干人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讨论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会后向省语委办和语保中心提出调整管理体制,改由课题组负责摄录工作,项目经费落实到组。在组建队伍时,选择年轻肯干、服从指挥的精兵强将,保证语保中心、项目组、首席专家的意见能一贯到底在2017、2018年度的调查中,实施了新的管理体制,加强了责任制和过程管理。此后语保项目一路高歌,进展顺利。为了保证陕西语保工作高效进行、高质量完成,我们在第二期以后创新了工作程序,砸实了不同层次的责任。首先,实行首席专家“包干到点、全程指导”的工作模式。在调研阶段,我和黑老师分别包干了调查点,亲自到各调查点确定发音人,审定音系;在材料整理、摄录阶段,随时答疑解惑,有问题立刻解决。其次,在验收阶段建立了课题组之间的“互检”制度,每个课题组通过三次检查:自查—互检—省内验收,尽可能将疏漏减到最少。其中课题组负责人之间的“互检”制度,得到语保中心肯定。第三,确定“语保工程方言用字表”,统一了方言词语的用字

2018年邢老师与渭南课题组负责人卜小梅一起审定音系




Q

中国濒危语言志是语保工程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您是《中国濒危语言志》丛书汉语方言系列的主编之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首批濒危汉语方言志的设点及编写出版情况。




邢老师:2015年我受命担任“濒危汉语方言调查”项目组组长。我们根据“方言点、负责人”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了11个课题组,对广西钟山董家垌土话(邓玉荣)、广东海丰鹅埠占米话(吴芳)、广东电白华楼旧时正话(陈云龙)、广东连南石蛤塘土话(庄初升)、广东平海军话(丘学强)、湖南通道本地话(彭建国)、湖南道县梅花土话(沈明)、湖南泸溪乡话(陈晖)、湖南宁远平话(李永新)、安徽祁门军话(赵日新)、贵州晴隆长流喇叭苗人话(吴伟军)等11个濒危方言展开调查。濒危方言调查的前期工作和一般调查相同,包括音系、单字、词汇、语法、口头文化。当年完成调查、摄录任务以后,马上投入深度调查,组织《中国濒危语言志•汉语方言》的编写,由张振兴先生和我担任主编。张先生拟定了濒危方言志的编写大纲,我们组织全体课题组负责人在长沙召开了“濒危汉语方言志”编写工作会议,讨论深度调查、编写原则、大纲和体例,就“最大限度地保存、呈现语言事实”的基本原则达成了共识。2017年“濒危方言志”编写工作会议合影

此后,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反复修改、反复统稿,终于完成了编写任务,我已经记不清为这部丛书开过多少次审稿会和统稿会了。首批11个点有9部书稿入选《中国濒危语言志•汉语方言》,加上黄晓东老师的《浙江江山廿八都话》,第一批共出版10部濒危汉语方言志。




Q

语保工程实施的这些年来,有什么令您难忘的人或事,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吗?




邢老师:最难忘的事当属2016年暑假在贵州师大搞摄录观摩的情景。贵州晴隆长流喇叭苗人话是一种老湘语方言岛。我前期协助负责人吴伟军做了纸笔调查,接着11个课题组的负责人和摄录团队齐聚贵阳,观摩吴伟军团队的方言文化摄录。我们在贵州师大宝山校区文科楼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实验室搭建了摄录棚。当时文学院已经搬到新校区,实验室只剩几张桌椅板凳,其他东西都是我们自己搭的,背景布、桌布都是现买。那几天正是贵阳最热的时候,旧楼的隔音条件又不好。为了不让空调室外机的轰鸣声和蝉鸣声传进来,得把墙上所有的小洞都堵上,还要打着照明灯。屋里闷热,密不透风,呆几分钟就难以忍受。但是,从晴隆长流乡请来的五位发音人,一切听从安排,一丝不苟,每次都是干干爽爽进去,大汗淋漓出来,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其中的老年女性发音人叫王克花,她不识字,但特会讲故事。预演的时候讲的故事特别流畅动人(其实除了吴伟军我们都听不懂)。可是那天正式摄录时变得和平时大不一样,感觉她的头脑、舌头都不灵活了,故事讲得断断续续。这位大婶儿从教室出来后脸色煞白,说她恶心得不行了。大家这才意识到,摄录棚密不透气,气温又高,发音人是在缺氧状态下工作的。这些淳朴的发音人,他们真是忍着身体的难受,用尽了最大的力气,跟我们一起记录下他们祖先的语言!他们在理性上可能并不清楚濒危方言的保护到底有什么意义,但却把自己对母语和文化的深厚感情,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表达出来,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震动!让我们知道作为一个语保人,肩上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投入语保工程工作的几年中,最让我难忘的人是张振兴先生。张老师是我们的前辈,是著名语言学家。可是在编写濒危汉语方言志的过程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忘了自己是70多岁的老先生。张老师同我一起主编濒危方言志,大纲是他编写的,每次开议,他都鼓励我们先发言,如果讨论清楚了,就说“好了,我不说什么了”。如果争论来争论去争不出个名堂,他就会发表总结性的观点,言简意赅,寥寥数语,给大家指明方向。

张振兴先生有几次开会,讨论陷入对体例的纠缠,张先生总会及时地把大家的注意力领回到关于内容、核心问题的处理上来。张老师多次强调,濒危方言志的水平,要达到或超越已有的地点方言调查专书,否则我们没法向学界和国家交代。在几轮审稿中,张老师总是领走最重的活儿,不让我们照顾他。审稿必须一字一句地看,张老师大概是看稿看得最仔细的,因为他提的建议最具体,修改的方向最明确,给我们的启发也最多。

总之,张老师那种忘我的工作精神,那种对晚辈的宽容、谦让和关心、爱护,够我学一辈子的。




未完待续!

让我们相约下一期“语宝有约”,邢向东教授继续带大家领略语保“西北风”!



延伸阅读

语宝有约|孙宏开先生谈语保(之一)

语宝有约|孙宏开先生谈语保(之二)

语宝有约|丁石庆:语保“达斡尔”(开拓者),哪惧山高路远

语宝有约|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是一生的事业
语宝有约|胡松柏:语保“赣”将守护赣鄱方言文化

语宝有约|鲍厚星:《岳麓宣言》诞生地的语保人

语宝有约|乔全生:“晋”善“晋”美,打造精品工程

语宝有约|汪国胜:湖北人的湖北方言情缘

语保路上的萤火青年

硬核技术小哥的语保故事

田野中的“语保人”

语保人的“技术咖”——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张鹏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