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助力】刘启君:汤姆·沃尔夫长篇社会小说研究(英文版)(留言有赠书)

交大外语 2021-03-1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书以沃尔夫的三部长篇社会小说《虚妄的篝火》《完整的人》和《我叫夏洛特·西蒙斯》为研究对象,分别着眼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纽约的种族政治、90年代南方迪克西文化传统的没落和21世纪盛行于美国校园的拍拖文化,探讨了三个十年里美国政治面貌和文化精神的变迁,及不同时期场域下各种社会资本的博弈以及权力地位的依附元素。

汤姆·沃尔夫长篇社会小说研究

——时代格局变迁下的个人地位追求(英文版)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页面

文学的社会学研究超越了单纯的文学审美活动,把文学的审美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在文学与社会和历史的密切联系里思考人类生存困境和时代发展问题。沃尔夫的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种族冲突、司法体制弊端、金融业腐败、政治对媒体的掌控、学术圈生态、消费文化等。他曾以“千足兽”来类比当代美国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批判20世纪后半叶的大量文本中,表征与现实的断层,呼吁年轻一代作家重拾左拉、萨克雷和巴尔扎克等人缔造的社会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做一名美国文化生活的忠实记录员。他更身体力行,先后发表了三部长篇社会小说《虚妄的篝火》(1988)、《完整的人》(1998)和《我叫夏洛特·西蒙斯》(2005),描述了三个十年里美国政治面貌和文化精神的变迁。本书即以这三部小说作为研究文本来探讨沃尔夫的创作思想。

 

主体第一部分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纽约的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等社会图景,并结合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资本、象征资本以及阶级惯习和品位理论阐释了为什么在小说《虚妄的篝火》中,黑人宗教领袖能借助“政治正确性”这面旗帜以及和媒体的结盟掌控权力的实质,让来自上层社会、一贯享有传统优势的美国白人成为种族冲突的牺牲品。布迪厄认为,决定一个人社会权力的不仅仅是他的经济资本,而是他所能掌握的各种资本之和。他的资本概念与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和传统经济学里的定义有所不同,包含了对自己未来和他人未来施加控制的能力。因而,布迪厄的资本是一种权力形式,有助于分析为什么那群来自布朗克斯、生活窘迫的黑人能获得美国司法制度的盲目偏向。

 

80年代的纽约经济飞速发展,但隐在繁荣表象下的是种族对峙:里根新政的最大受益群体仍然是富人;罗伯特·摩西发起的城市改建成了穷人的又一场灾难,为了给桥梁、地铁和高速公路腾出空间,曼哈顿无数平民失去家园;与此同时,媒体的大肆渲染加剧了白人与有色人群的隔阂,影响了个人对种族差异和社会分歧的认识。但随着民权运动影响深入,“政治正确性”这面旗帜赋予黑人群体足够的象征资本,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得到了媒体的支持,获得了更多社会资源。无论是法官、律师、还是新闻出版商,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刻同“种族歧视”扯上任何关系。当少数族群无法享有社会繁荣带来的福利时,他们借助种族政治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著作第二部分以20世纪末的美国新南方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说《完整的人》里政界、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在利益冲突中的博弈,引用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观和詹明信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阐释了消费社会下南方文化精神的变迁和迪克西文化传统的遗失。人们为了紧跟城市“潮流”的脉搏,不被扣上“南方遗老”的称号,为了表现“兼容并包”的情怀,对消费繁荣衍生出的一系列非主流文化趋之若鹜,盲目排斥不能跟上时代的同类。男主人公的困惑由此而来,开始反思何为完整的人,并希望从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的思想中获得启迪。

 

论述中着重解释了经济发展是如何导致了迪克西文化的解体和消费文化的盛行。此时的南方早就摆脱了农耕文明的经济模式,进入了社会学家所定义的后福特主义时期。正因为经济模式的改变,社会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不再崇尚干重活的体能和肌肉,而追求用知识和资本积累巨额财富的能力。加之新兴城市不比新英格兰地区,历史较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贵族,个人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富多少。所以,一群以房地产商为代表的商界新贵攀爬到了权力格局的顶层。同时,经济的繁荣给南方黑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他们有的在商界崭露头角,有的接受很好的教育进入政坛,不再需要从白人那里乞讨权益,开始掌控自己的命运。财富的增多和政治氛围的宽松促进消费文化的风行,传统的迪克西文化在这里已无迹可寻。

 

著作第三部分着眼于21世纪盛行于美国大学校园的拍拖文化,探讨了不同社会阶级、性别和认知倾向在校园这个微型社会里的碰撞,并分析了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新发现对人类认知和文化思潮的负面影响,强调环境对自我的塑造作用。小说《我叫夏洛特·西蒙斯》的女主人公是个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淳朴姑娘,带着满满的学习热情来到高等学府,最后却不得不依附男友声望,为了在校园里谋求一席之位而逐渐远离清教主义传统,并最终对无所不在的性放纵文化妥协。

 

这次沃尔夫把视角转向了大学校园,美国精英的聚集地,却失望地发现这里早已成为灵肉交易场。他一直希望像拍纪录片一样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离奇和荒诞部分展现在读者眼前,那么小人物们对各自地位的追求就是他所采用的摄影视角。所以,他详尽地描述各种能表现学生社会地位的细节,从吃穿住行到生活方式到社交网络。在他看来,每个细小处都饱含意义,表明了每个个体对社会地位的期待,以及这些期待带来的一系列挣扎。他深谙不同阶层人群的消费习惯和这些消费选择背后的象征意义,进而来描摹潜在于人们心中的炫耀性消费心态。

 

本书围绕沃尔夫三部长篇社会小说中不同的场域变迁展开,贯穿研究始终的是对故事里每个主人公社会地位沉浮的阐释,而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无一例外的伴随着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博弈。为了把美国社会这云谲波诡的三十年(1980—2010)铺成在读者眼前,沃尔夫从细处着手,以大环境中权力格局变迁时,小人物的命乖运舛来折射整个美国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潮的衍变。书中多处援引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成果以及文化批评的理论来阐释文本,因为沃尔夫作品本身就是美国社会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新千年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现象的再现。沃尔夫毕生所提倡的是一种平民文学策略,强调文学必须同现实生活、鲜活的文化元素相联系。他的每一部小说都尽力地展现出了那个年代美国文化生活中最大的变化,把握了其文化精神的核心。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 Tom Wolfe as a Journalist and Novelist 

B. Social Status as Wolfe’s Major Concern


Chapter 2 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

— A Bourdieuian Analysis of the Shifting Power Dynamics in 1980s New York

A. New York City in the 1980s

  1. Racialized Economy and Reaganomics: Growing Disparity between White and Black

  2. Master City Builder Robert Moses and the Fall of New York

  3. South Bronx Decay: Demographic Shift and Highway Incursion 

  4. Misleading Media Report Intensifying Racial Conflict 

B. Characters’ Quest for Social Status: Use and Abuse of Different Forms of Capital 

  1.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Individual Habitus 

  2. Quest for Economic Capital Fueled by the “Bonfire of Vanity”

  3. Social Capital Conferring Power and Status

  4. Symbolic Capital Exercising Violence: Political Correctness and Moral Superiority

C. Inheritance of and Transcendence over Naturalistic Writing 

  1. The City Itself Becoming the Displaced Source of Anxiety 

  2. Comparison with Dreiser’s Naturalist Novel Sister Carrie


Chapter 3 A Man in Full

— Southern Cultural Drift as Shown in the Case of Its New Center, Atlanta

A. Shifting Power Dynamics in the New South

  1. Rising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South

  2. Dixie Tradition on the Skids

  3. Atlanta, a Rising International City in the New South 

  4. Social Division of the Atlanta Society by “Identity politics”

B. The Triad of Male Characters’ Quest for Status: Vibrancy of Atlanta’s Materi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Malaise Coexisting with It 

  1. Charlie Croker’s Struggle to Retain Manhood in a Veblenian Society

  2. Conrad Hensley: Messenger of Epictetus in a Panopticon

  3. Roger White: Black Bourgeoisie Torn by Racial Identity Crisis 

C. Cultural Drift: the Old South Giving Way to the New Atlanta of Ambition and Lust

  1. Sexual Revolution and Subjugation of Women as Trophies 

  2. Social Corruption and Discourses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Blighting the South

  3. Proclaimed Realist Writer Verging on postmodernism 


Chapter 4 I am Charlotte Simmons

—Self Caught in the Hooking Up Culture 

A. Hooking Up Culture in the New Millennium 

  1. Youth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2. Post-feminism and Active Girlhood

  3. Pressure from Peer Influence and Collective Behavior

  4. Consuming Youth and Gender in Popular Culture 

B. Charlotte’s Pursuit for Status: Free Will Succumbing to Prevailing Values on Campus

  1. Status System on Campus: a Chimp Colony with Alpha Males

  2. Free Will against A Neuro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Self

C. Wolfe Losing Faith in Nietzsche’s Overman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Index 


作者简介


刘启君,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富布赖特联合培养博士,主要从事美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责编:曹雯京

021-60403001


扫描二维码联系出版


《语言学博士文库》与《当代外语研究论丛》作为交大出版社外语学术出版重要阵地,是开放性创新性的学术平台,旨在探索当代外语研究的最新领域,多角度展示研究成果。论丛在为当代语言学、外国文学、外语教学法、翻译学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和发展提供学者间交流机会的同时,继续学科通融、兼收并蓄的编辑理念,崇尚原创作品,力推新人新作,并一直致力于将国内优秀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学术舞台。

互动赠书

欢迎关注本微信公众号,给本文留言(请一定要先关注哦)说明希望获得的图书和获得赠书的理由,留言获得点赞数量最多的3位读者将获得我们提供的赠书(包邮哦)。点赞截止日期2018年11月15日。

相关阅读

【学术助力】吴琳:动补式复合词的词法理论与应用研究

【学术助力】谈笑:文化视域中的马来班顿研究

【学术助力】李景娜:语音感知视角下的英语外国口音研究

【学术助力】童蕾:有对自他动词与被动动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日文版

【学术助力】管新潮:语料库与Python应用(留言有赠书)

【学术助力】杨唐峰:英语短语动词的认知研究(英文版)

【学术助力】陈建平:商务语言学

【学术助力】龚晓睿:威•休•奥登诗歌中的绘画艺术研究(英文版)

【学术助力】冷冰冰:科普杂志翻译规范研究

【学术助力】杨小虎:非语言因素对外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研究

【学术助力】杨志霞:修辞问句与关联理论——基于语料库的修辞问句在独白式文本中的语用研究

【学术助力】徐迎春:丰子恺译日本古典文学翻译研究(日文版)

【学术助力】苗丽霞:词汇知识、工作记忆与二语阅读理解的关联性研究(英文版)

【学术助力】李先瑞:日本现代文学研究(日文版)

【学术助力】陈帅: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语义分析研究(日文版)

【学术助力】赵凌梅:日语中歧视语的概念及其变迁研究(日文版)

【学术助力】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

【学术助力】常乐:元认知策略研究——二语听力理解与附带词汇习得(英文版)

【学术助力】祁小雯:最简方案框架下英语小句中名词合法性研究(英文版)

【学术助力】刑事庭审语篇中的态度韵律研究

【学术助力】赵宏杰《关于请求谈话的中日对照研究(日文版)》

【学术助力】吴越《EFL综合性写作测试任务受试策略运用研究(英文版)》

【学术助力】初相娟《中国学习者日语动词谓语句的习得(日文版)》

【学术助力】郭鸿杰《基于语料库的加拿大英语和英国英语强化词变异比较研究》

【学术助力】鲍晓英《莫言小说译介研究》

【学术助力】张曼《老舍翻译文学研究》

【学术助力】孙会军《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

【学术助力】查明建《中国文学译介研究丛书》序

【学术助力】英语修辞复合词释义的结构基础

【学术助力】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搭配学习横向性研究

【学术助力】关于委婉语的全景图,全面深入回答了委婉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学术助力】奥德森语言测试文集(英文版)

【学术助力】希拉里•曼特尔小说研究

【学术助力】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语用标记语研究

【学术助力】曹迎春《文化翻译视域下的译者风格研究---<牡丹亭>英译个案研究》

【学术助力】《基于历时语料的翻译与现代汉语互动研究》

【学术助力】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的动品组合研究·认知语言学视角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更多外语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