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足太阳膀胱经之大杼 | 穴位常识

2017-10-19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本经腧穴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大 杼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手太阳之会。八会穴之骨会。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
穴名释义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大杼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大杼。
主 治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喘息,项强,肩背痛等。
取穴方法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穴位配伍大杼配夹脊、绝骨,有强筋骨,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主治颈椎病。
大杼配列缺、尺泽,有理肺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日常保健针刺大杼穴的方法:大杼穴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扩散。
艾灸大杼穴的方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大杼穴的方法:感觉颈部酸痛、肩部不适的时候,可以按摩、拍打大杼穴,每天拍打按揉2~3次,每次10分钟,可以促进气血畅通。按摩大杼穴时会觉得酸痛感比较明显,但按摩之后会觉得舒服。也可以用梅花针敲打,每天敲打3~5次,每次5分钟。也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 攒竹 眉冲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手少阴心经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足太阴脾经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足阳明胃经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手太阴肺经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手厥阴心包经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臑会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风 瘈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液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髎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任脉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督脉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奇经八脉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十二经脉小肠经 大肠经 三焦经 膀胱经 心包经 肺经 心经 胃经 胆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传统治法


请关注微信: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