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有些人做公益后,不仅家人反对,朋友也越来越来少?

张以勋 公益慈善论坛 2022-03-21
作者:张以勋(公益慈善论坛联合创始人、主编)
 
虽说公益人人可为,但真做起公益来,难免会碰上各种困难,比如各种误解、各种“坑”,其中有些是因为他人对公益缺少了解和体验的机会,有些是因为社会偏见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有些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但也有一些问题是公益人自己的心态、认知和不恰当的做事方式造成的,需要反思、调整和改进。

 
1、为什么家人会反对你做公益?
 
不少公益伙伴都会抱怨说家人反对自己做公益,希望自己不要再“沉迷”于公益,而应该去找个收入高、福利好的正经工作。家人反对你做公益,当然也是有原因的。比如:
 
(1)公益职业收入偏低。这一点恐怕是公益人家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反对意见。职业公益人工资普遍偏低,是多年来困扰中国公益圈的老大难问题。在低工资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无数想进入公益组织施展才华的人望而却步,无数年轻的公益人迫于生存压力无奈地放弃梦想辞职离去。如果以公益为职业的你没有足够的收入,势必会影响日常生活,比如吃穿住行、结婚育儿养老等等。所以,家人反对你在公益组织工作,希望你收入高一点、过得好一点,起码能够养家糊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

建议:如果能力允许,可以跳槽去工资更高的公益组织比如企业基金会工作;可以辞职去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可以独立或合伙创业做生意;业余开网店做微商,做其他兼职也行;有余财的话买股票及各种理财产品,甚至投资。总的原则就是,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是你的首要责任,也是你从事公益的前提和基础。你离开公益圈去追求更体面的生活,公益圈的天塌不下来,地球还会继续转。

已经离开公益圈的朋友,也可以继续关注公益,甚至有时间的时候做做志愿者,向身边的人传播公益理念,分享自己的公益经历,甚至呼吁大家重视职业公益人的工资问题。


(2)家人不了解你的工作内容、价值和意义。大部分人对公益组织的工作缺乏了解,你的家人也不例外。他们可能会觉得你的工作不稳定、不靠谱,甚至会觉得你被人骗了,或者在混日子、浪费青春年华;还可能无法理解你一个做公益的,为什么还会那么忙,经常要加班、出差?

建议:面对家人,你需要坦诚地和他们聊聊你的工作。告诉他们你为何选择这份工作,分享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介绍自己的工作解决了什么问题,帮助了什么人,社会的反响如何……让他们知道你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且也很努力、很快乐,最重要的是收入也有保障。当他们有了足够的了解,不仅会支持你,甚至会成为你所在机构的捐赠人、志愿者,成为你的工作伙伴。在策划设计公益活动或项目时,你甚至可以征求家人的意见,请他们扮演资助者、受益者、参与者的角色,提出需求和建议,从而让你的活动和项目更接地气,更能打动人心。
 
(3)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目前公益圈也流行加班文化,正常上下班的机构可能都成了另类。所以,大部分职业公益人经常要加班,晚上要写方案,周末要搞活动、出差;即使是志愿者,基本也是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于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变得很少,所以被冷落的家人难免会有怨言,更严重的可能导致家庭矛盾,甚至夫妻离异。

建议:作为公益机构的管理者,应有意识地限制员工加班,尽量少占用他们的业余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也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当然也包括管理者自己。毕竟,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是最基本的人性需求,所以公益组织更应该重视人文关怀,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有利于机构的长远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公益机构在举办嘉年华之类的活动尤其是表彰优秀员工时,可以主动邀请员工的家人参加,对他们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表达感谢。


2、为什么在你开始做公益后,有些朋友会远离你?
 
多数情况下,人们见到你经常在做公益,都会表示肯定和赞扬,认为你是一个好人,愿意亲近你,支持你,甚至会跟着你一起去做志愿者,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这叫见贤思齐。遇上这样的朋友,你也会觉得很开心。
 
但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朋友在得知你做公益后,会疏远你,和你保持距离,甚至从你的朋友圈消失不见。这是为什么呢?
 
(1)你可能会让朋友产生道德压迫感。人作为一种道德动物,会很自然地评价和比较各自的道德水平,然后分出高低来。一般来说,有见贤思齐者,自然也有见贤自卑者。人们看到你在做公益,会觉得你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这是正常的。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道德水平不如你,因而产生自卑感,和你相处时会感受到无形的道德压力,这种压迫感会让他不舒服,所以会有意识地疏远你,甚至不再和你交往。
 
(2)你的高调“炫善”可能会让朋友反感。有些人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认同“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之类的传统观念,认为做善事就该黙黙无闻,不求回报,不求声名远扬,要保持低调,不能大肆宣传。比如《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中就说:“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当然,个人有权利选择低调行善,这没问题。但是,当你经常在朋友圈或者和朋友相处时分享自己的公益事迹,有些人会觉得和自己的理念相抵触,认为你不够低调,比较反感你的高调“炫善”行为,甚至怀疑你这个“炫善”者的动机,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反对,所以会退出你的朋友圈。
 
(3)频繁地“劝善”“杀熟”可能会让朋友无法忍受。你可能非常热衷公益,也希望做公益的人越多越好,所以和朋友在一起时经常会“劝善”,动员他们做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或者号召他们捐款支持你或者所以机构发起的公益项目。一次两次,他们可能会看在你的面子上配合你表示一下;三次四次,他们可能会勉为其难地回应一下;之后,可能就会超过他们的忍受上限,烦你怕你,最后远离你。
 
(4)你的“不专业”“不透明”可能会让朋友失望。有些公益伙伴可能会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和服务对象的合影,或者表现受助者很可怜、很悲惨的图片和文字,尤其是在涉及儿童的时候,那些权利意识比较强的朋友可能就会觉得你“不专业”,不尊重服务对象的尊严和隐私,是在贩卖“悲情”消费爱心,这让他难以接受,但是又不想公开反对你驳你面子,所以会默默地走开。有些朋友在为你的公益活动和项目捐款后,如果看不到你的反馈,无法获知他们的爱心有没有发挥作用,因此会感到失望,不再信任你,选择断绝与你的联系。


综合建议:当好普通人,别让公益填满甚至绑架你的生活和朋友圈。
 
你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当你和朋友相处时,不要总是谈论你的公益,更不要表现出一丝一毫的道德优越感;在朋友赞扬你时保持谦卑,最好也真诚地赞美对方(不要说你不知道朋友的优点哦~);你们可以聊跟公益无关的任何话题,一起去吃喝玩乐,只要开心就好;朋友遇到困难时,主动去问候,或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总之,为朋友该做的事你都可以去做,让朋友知道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一个并不比谁高尚的普通人。
 
以我为例,几乎每天都要将公益慈善论坛推送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然后就会有一些朋友(以公益人为主)来点赞评论,其他朋友也会转发;但是我也会有意识地发一些跟公益无关的内容,比如晒一晒我女儿的画作,自己的厨艺和摄影作品、家里养的花草蔬果,对一些热点事件的评论,分享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悟,记录生活中的趣事甚至梦境……重点是,当我发这些的时候,点赞评论的朋友更多!而和同学、朋友聚会时,我也很少谈公益,但大家知道我在做什么。
 
再比如,前段时间我创建了“公益慈善论坛读者群”,邀请或吸引了不少朋友加入。和很多只谈公益却很冷清的公益群不同的是,我们这个群经常很热闹,甚至晚上12点要强制打烊,大家不仅可以正经地聊各种公益话题,分享自己的公益经历和感悟,而且也聊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有人间烟火味儿、人情味儿!有云喝茶、国学打卡活动,甚至有忆苦思甜分享自己小时候穷日子,也有晒藏书、晒花草的……。有些新加入的朋友甚至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觉得既然是公益群,应该只聊公益才对啊,怎么你们啥都聊呢?我说公益人本来就是普通人,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何必只谈公益,让生活太单调呢?以至于一些伙伴说,这是自己加入的众多公益群里面最接地气、最活跃的一个群!(想入群?加我微信zhang_yixun,拉你入群!
 
总之,一个人公益做得再好,公益都不是生活的全部,要学会为自己和家人着想,争取更美好的生活,也要懂得为朋友留出自由而多元的空间。这样的公益+生活,不仅充满温情,不悖人性,也会更加长久而有力。
 
作者:张以勋,在广州的青海人,中级社工,资深素食者,为自媒体平台“公益慈善论坛”(公众号ID:loongzone2006)联合创始人、主编,致力于公益慈善资讯传播与常识普及。申请转载或有意加入“公益慈善论坛读者群”交流的朋友请加个人微信 zhang_yixun。(转载时请保留以上文字)
 
推荐阅读:




聪明干公益,有效做慈善!
关注我,一起学习公益慈善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