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Pro

其他

5亿豪宅诈骗案?绷不住了,家人们...

本想聊聊苏州和上海的新政,苏州彻底放开,但上海的新政力度属实让人无感,还是说说上海云锦东方5亿豪宅的诈骗案吧。案件就发生在《繁花》主演胡歌和唐嫣所住的小区——云锦东方二期,从当年李佳琦花1.3亿拿下云锦东方二期顶复,再到去年5月份云锦东方三期认购火爆被暂时叫停,这个豪宅小区就一直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次又来了场好戏。案件主角是一位2001年出生的女孩,她把自己包装成在上海很多房产,并称自己在旁边步行100米就能到的西岸传媒港有产业,为了通勤和谈生意方便,打算在云锦东方二期这里租个房子住。图中红1处是云锦二期(云锦东方锦园),云锦东方云筑是云锦三期,右边是西岸传媒港最终,诈骗女在云锦东方二期租了一个400多平的大平层。租房的过程,疑点重重。按照绿中介上的挂牌价格,云锦东方二期400多平的房子月租金大概在15万元。一套月租15万的房子,一般来说诚心租房住的客户会和房东讲讲价,大概月租再降个几万就签约了。但是诈骗女偏不,她出价20万/月,这么反常的事,是谁都要怀疑一下。不过,诈骗女给了个合理化的解释。以女孩子一个人租房住钥匙放在房东那里不放心为由,并以将房租月租金涨到20万为条件,希望房东可以将放置房子的备用钥匙、遥控器等一系列物品的“黑盒子”给自己。这个“黑盒子”是什么东西呢?没什么神奇的,就是像上图一样,交房会给的一个放房产证、房屋钥匙、遥控器等物品的盒子。房东最后还真给了她。手上有这个盒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己是房东的可信度,为之后成功实施诈骗提供了基础。至于传出来的诈骗女一口气付给房东60万,让人感觉好像很霸气,但是在这种豪宅的租赁支付租金的方式既然是押二付一!押三付一给80万都是便宜租客了好嘛。故事编的还是有瑕疵啊。接下来诈骗女又开始操作了,去云锦三期租了两套240平的公寓,同样的套路溢价租房,同样找房东拿到“黑盒子”。交了是三个月房租,期间云锦二期的房东还来房子里看过,给诈骗女的评价是:干净整洁,是个爱惜房子的好租客。好戏开场了。诈骗女就在这个时候和房东说:“这个房子我住着很喜欢,干脆你就出个价,我把这个房子买了。”房东本来也是想着边租边卖的,现在房子不好卖,给诈骗女开价一个亿。房东价格给出来之后,诈骗女谈判了几轮,最终谈判结果是,诈骗女给2700万现金加上两套三期的公寓,置换这套400多平大平层。绷不住了。最让我绷不住的还要属后面这段——拜托,豪宅市场都是大户型相比小户型要好卖好嘛。几周前云锦二期才刚成交一套顶层复式,人家很抢手的OK。抛开这些不谈。这年头有几个人会去买公寓啊?这个价格去买正看太平湖的锦麟天地,他不香吗?公寓的交易税费还那么高,,你这一下给两个,疯球了!两套公寓再加上现金总共算下来就1.07亿,也就多出来的700万,什么神仙业主能欣然同意?就当这些都顺利进行了,后面的操作也很令人匪夷所思。房东本人在国外,没想太多就把房产证寄给诈骗女了?看到这句话我的脑子都要被问号戳碎了。哪天思聪哥去了海外,你让他把凯德茂名的房产证寄给你试试。公证委托这个环节也疑点重重,哪怕淘宝找个外省的,公证处的委托公证都是视频录像、人脸身份证识别的,绝不是拿个房本就可以办理公证的。更何况,任何公证委托交易,哪怕是亲妈来帮忙签字,钱也是打到业主名下账户的,根本不会打到受托人账户上。诈骗女怎么就在房东在国外的这段真空期把这套房子卖给了若干人?怎么定金就打到她账上了?卖房也是要做网签的,网签只能做一家的啊,后面的人来买房,一拉产调发现房子已经有了买家难道还能欣然支付定金?而且,网签之前,买家最多也就付20%左右的定金,2000万又不是白纸一张,连资金监管都不做吗?这是怎么诈骗到5个亿的?算一下吧,就算故事里说的7700万把房子真的过户给了同小区的富二代,剩下的诈骗额度还有4.3亿,按照2000万的定金额度算,诈骗女至少需要在房东回国之前找到21个买家!她是钻土豪窝了吗?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21个真金白银付定金的“冤大头”?回过头来再品味一下诈骗女把一个亿的房子以7700万的价格卖给了同小区富二代这个事,要是有个房子价格打了7.7折出售会发生什么事?都不用挂牌,中介就会打电话给目标客户,当天就会有数组客户来看房,不出三个小时这套房子就会被广为流传,指不定还能上个热搜。结果它就这么静悄悄的成交了。完全不合理啊。当时消息刚出来,大碗粉丝群里就有学霸说这个故事很像网飞的纪录片《虚构安娜》——这个剧里安娜去五星酒店吃喝全都是挂账,去国外游玩都是让迷妹刷卡买单,安娜说:“我身上从来不超过几千美元,只要随手给几张100美元的消费,别人就会以为我很有钱。”就是这么个小女生成功的装成了出手阔绰的名媛,在纽约富豪圈里混得风生水起。本案的主角更像个虚构失败的诈骗女,缴纳租金的方式、获得“黑盒子”、房东在海外寄房产证、外地公证处、网签方式、诈骗额度……我只能说,漏洞百出。而现实中确实有过这样的骗子——黎伟业。这个香港骗子假冒富二代在比华利山租下半山豪宅,并投入7000万进行包装,成功在当地富人圈中站稳脚跟,最后骗这些人跟着他投资理财,几年后,卷款4亿多跑路。当然了,这些诈骗离我们常人很远,但是快过年了,诈骗行业也是要考核KPI的,还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遇事理性分析,守住自己的腰包,过个安稳年!快过年了,大家进入了回家倒计时的阶段,大碗祝已经在路上的一路顺风,将要在路上的等出发了再祝你,已经到家的和我一起祝在路上的朋友一路顺风。年底是诈骗高发期,如果大家有什么疑惑可以来大碗粉丝群里咨询,这群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各行各业的朋友将为你解决各种难题。相信过不了多久北京和深圳就会出台政策,来大碗粉丝群里吧,我们将第一时间在群里答疑解惑!现大碗粉丝群成员已经破万,看来大碗粉丝群以后得加个收费门槛了!扫描下方二维码,限时免费加入大碗粉丝群!专题研究:置业逻辑:上篇
2月1日 上午 8:03
其他

东北第一城,还能走出ICU吗?

每次去调研,对一座城市总是会萌发全新的感受。旅游时看北京是庄严肃穆,而真实探房后的北京,总是带着些风尘仆仆的意味,那些繁华在每天忙碌密集的踩盘中,都变成了一件件虚无缥缈的东西。这次去大连,一样也不是兴奋的观光者。这座城市有太多让人想去说又难以言尽的东西,除了外表整洁、气质温润的第一印象,在它更深层次的内部,你会触摸到它曾经历过的一些创痛。几近熄火的土拍市场,冷热不均的新房市场,本地人对地段的选择……都是反映这座城市最为直观的楼市“晴雨表”。这次不聊宏观,回到房地产最为本质的土地、市场和人,转而探求一点城市外的精神世界。东北系列最后一篇,就来看看褪去滤镜后的东北代表城市—-大连,真实的行情究竟怎么样?土地慢性贫血是原罪大连的土拍市场,已经太久没有出一则让人振奋的消息了,相反是一直沉默着。最近的土拍消息,还是位于甘井子区的体育新城住宅用地再次流拍。这块地一出场就挺卑微的,它的楼面价仅有6957元/㎡,这个数值是什么概念呢?在2015年的时候,大连的楼面价就是这个数,这个地价直接让人梦回8年前。这块地的不远处就是板块内的销冠招商公园1872,它在2021年2月拍地的时候,可售楼面价就已经高达11126元/㎡。它所在的体育新城板块,一直占据甘井子区最好的区位,它的房价在近几年也是水涨船高,从最初中航华府5000-6000元/㎡的单价,到现在二手房涨至2万+元/㎡。即便如此,这样一块低价地最终还是难逃流拍的命运。是大连的土地供应太多了么?远远不够。去年,大连主城五区成交有且仅有5宗住宅用地,创下了土地市场供应量近5年的最低值。其中高新区2宗,中山区2宗,以及甘井子区1宗。时间线再拉长一点,自2019年开始,大连土拍市场就已经灭了热情,土地的供应量和成交量连年缩水。2019-2021年,当全国各地兴起扩张卖地的风气,大连却相背而行,唯它在二线兄弟中缩减了供应量。有人或许会问土地供应少,那为啥开发商拿地的热情还不高呢?单就体育新城而言,这个区域新房已经趋于饱和了,未来没有挂牌的土地还有100多万㎡,目前场上的新盘供应,大多集聚在甘井子区和金普新区。过多卖不出去的存量新房,也都集中在这片区域,这让开发商不得不慎重。大环境下,大连的楼市整体也进入了低谷期,随着地铁2号线的兑现,体育新城的投资客发现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回报率,出仓损失惨重。最新的贝壳数据中,体育新城板块最近一周的成交均价仅有14152元/㎡,同比去年跌了近16%。即便政府在此次拍地中拿出了极大的诚意,面对严峻的市场行情,开发商也只能继续详装冷漠。市场冷热不均是导向当然,并非大连所有板块都激不起任何水花,像东港、高新、中山等核心板块的改善盘,依旧是市场上难得一遇的天菜。这些板块基本都有着以下类似的特点:连续三年无供地,新房几乎无房可卖;新盘以改善为主,区位周边面向的是庞大的改善客群。在核心区内部,多的是平均房龄超10年、户型落伍的老房子,在大连,改善的需求反而是长线存在的。在大连,400万的预算买不到一个适合的改善住房,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这个预算,看似已经进入了大连中高端改善的圈层,但真正选择时会发现,想在市区且拥有三室以上的户型,这两个条件同时兼备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大多数大连改善客群,要么是放弃位置选择了偏远一些的下跃或小户型叠拼,要么在市区接受着三室两厅两卫的等比例放大户型。看到这或许你会疑惑,那为啥大连不能在市区多做四室的改善户型呢?首先从流通性上,“大三室”产品依旧是大连市场的主流选择。早年的大连刚需客群,大多把小户型公寓和小面积住宅作为首套住房,其中以70-90㎡的两室户型最为常见。在后来的置换中,以两室的小户型换三室的大户型更符合置换的逻辑,往往开发商也考虑到这点,因此不敢冒险打造大量的四室产品。其次是大连市场对改善房的定位偏差,和追逐房间数量多少而言,他们反而倾向认为改善客群更需要的是空间的尺度感。在三室中做到将尺度拉满,充分享受空间的阔绰感和体验感,才是改善客群的终极目的。至于那些想要四室的客户,完全可以选择别墅一类的产品。说到改善热,接下来就得说说刚需有多冷。作为大型刚需自住板块,整个金普新区新房扎堆,塔吊高竖,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走近了发现,很多项目都已经是静止状态,甚至留有大片拿地后迟迟不动工的空地。在这个区域,房子降价出售再普遍不过。以小窑湾卖得比较好的项目来说,其中万科操盘的一个大盘,先前是围绕新建的万达广场拿了十一块地,结果目前就开发了五块。之前的开盘价在1.1万元/㎡,后来实在卖不动,降价到现在的0.75万元/㎡,在刚过去的春季房交会上,金普新区的契税补贴至高6万元/套。即便如此,依旧是卖得够呛。这些盘虽说是刚需盘,但户型设计都卷得很厉害,采光面大多是大面的落地窗设计,加上洋房能做到90%以上的得房率,这些远比市区看到的户型更为惊艳。金普新区卖得最好的华润项目,商业、交通等配套目前都已兑现,而那里的销售也直接坦言,我们是金普新区唯一能保证如期交付的。话以严明,金普的尴尬不点自破。地段过敏体质是症候在大连置业的人,其实基本可以排除外地投资客了。首先是大连真正能带来价值的核心资产,大多不便宜,基本都在3万元/㎡以上,这其中还有大量与之竞争的改善客群。再者是大连的新房和二手房大多存在零倒挂甚至负倒挂,没有泡沫,一片祥和。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最新公布的一季度大连房价来看,仅有中山区和普兰店房价出现正倒挂趋势,倒挂幅度最大仅为225元/㎡。所以真正买在大连的人,既有在这里生活的本地人,也有纯纯喜欢看海的外地定居者。先说说大连本地人,他们大多对老城区的执念比较深厚。比如说一个从小在中山区长大的大连人,家里老房子需要置换,绝大概率他依旧会选择中山区定居,再远也只会退居到东港、西岗一带。比起外地游客面对大海的憧憬,他们大多对海景房并不感冒,并扬言要把一线海景留给真正热爱大海的人。究其原因,只怪大连的气候实在是太潮了。以东港来说,能看到大海的房子只能是北向客厅,这除了背离绝大多数人朝南的居住习惯外,临海的那一排,冬天刮北风,冷就不说了,除湿机的水都得比别人多换几次。跑遍了大连新盘,基本上销售也很少提到什么海景房的字眼,提到了大连人只会条件反射来一句:太潮了,我不要。除了海景,大连人选房也带有一些迷信的色彩。很少有城市,能把殡葬行业摆在明面上,并且做得风生水起,在甘井子区,几乎每条街道上都会冒出一两个或连排的殡葬用品店,一条街直接关照“生死”。大连的殡葬行业虽发达,但并非老百姓都能欣然接受。以高新区黄埔路为界,黄埔路以南的价格明显高于黄埔路以北,只因为北面的山上有坟,因此存在不小的价差。其他的还有类似不去金普和甘井子的坚持,即便大连开车去往哪里都能畅达,但这种类似于开发区的边缘板块,大多数本地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碰触。而对于纯纯喜欢看海的外地定居者而言,买房的选择大多排除了核心区。就新房市场来说,除了往东港、金石滩一带挤,好像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一旦放宽至二手,一些临海的二手可太有得挑了。唯一有点纠结的,就看你是想看南向的海,还是北向的海了。接下来该聊聊面对真实的大连市场,购房者究竟该如何抉择?第一,优先高新区黄埔路以南的住宅。这里不谈迷信,只谈黄埔路以南的价值。整个高新园区,目前只有华润置地瑞府,华润半山润景,中海叁号院等少数项目在卖,这些大多都集中在黄埔路以南。后期高新园区暂时也没有新的住宅供地,几近饱和,稀缺性奠定了高新园区主要基调,而黄埔路以南则是高新园区的核心。此外,黄埔路以南,聚集着整个高新园区乃至大连最好的产业资源以及教育资源。这里企业以服务业、外包、软件和动漫产业为主,腾讯大厦、海辉、惠普和几个软件园都在这里,坐拥大连理工、大连海事两所高校。地皮稀缺,又不缺产业和人气,不出意外这里将会是大连最有前景的板块。第二,捡漏市中心次新的房子,价格是真香。虽说买新不买旧,但对大连自住需求比较多的群体而言,买旧反而是保本。大连的城镇化起步足够早,这也因此让这座城市囤积了大量房龄超10年以上、户型跟不上潮流的老房子。这时候核心区域的二手次新就成了香饽饽。以高新区的华润置地瑞府而言,新房售价在4万元/㎡,按最小面积135平来计算,总价也需要540万。而周边的国宝星月湾4月均价也才不到1.4万元/㎡,项目于2017年建成,大三室146㎡的户型挂牌价也才168万。这时候在新房市场寻求不到安慰的改善群体,二手次新也不失为一种选择。第三,牢牢把握住东港70年产权住宅。作为中山区重点开发的区域,东港商务区的概念最早开始于2003年,板块内大多以40年产权的公寓住宅为主。70年产权的住宅,除了一些不太好卖的尾盘,目前有且仅有一个未开盘的保利东港天汇,项目预计还需要等1-2月才能开售。和其他核心区一样,东港供地有限,今后70年产权的住宅房源只会越来越稀缺,日后转手也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以上东北所有的调研部分就讲完了,大碗团队今后依旧会秉持初心,马不停歇,踏破铁鞋,只为给大家带来最真实的踩盘感受,让朋友少走弯路,共同大碗吃肉。想及时获取大碗调研进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并添加微信,我们将拉您进入大碗城市群。专题研究:置业逻辑:上篇
2023年6月2日
其他

东北之星,内卷之王!

很多人一直把东北的希望寄托在沈阳。说这里是地理上的东北中心,作为省会城市,未来必定兴旺发达冠绝寰宇。甚至某国内知名大V带团抄底东北时,沈阳也成了东三省唯一进入大V带团的城市。大碗团队经过半个月扎扎实实的调研,今天咱们再把沈阳楼市揉碎了放大看看。当然,哪怕是其他城市的朋友,也可以对比着沈阳看看,寻找共同之处,避免踩入雷区。毫不夸张的说,当下80%的城市,正在慢慢沈阳化。沈阳楼市,已经彻底倒在了内卷的道路上。很多城市也都在内卷,但沈阳的内卷已经到了疯魔的程度。第一,沈阳楼市,烂尾卷出了新高度。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烂尾楼,但是我敢打赌,你一定没有见过这么成群的烂尾楼。这是被誉为东北总部基地的项目,位于沈北新城,号称要“云集2000栋企业总部大楼“。凡是目光所及之处,均是烂尾。当然,可能很多人会说,烂尾嘛,每个地方都有,不能以偏概全。对,有道理,咱们来看看沈阳最核心的区域,金廊沿线,究竟怎么样。--这里也被称为沈阳的城市中轴,聚集着沈阳最好的五星级酒店、最高端的豪宅、最多的超高层,几乎都在这条轴线上。毫不夸张的说,金廊沿线就是沈阳的门面,就是沈阳的发展命脉。但是,即便如此,也逃脱不了被烂尾充斥的命运。京城中心、嘉德广场、世茂五里河、世界城、东森总部商业广场、领先国际城、宝能环球金融中心、乐天世界……华丰嘉德广场这些几乎都在金廊沿线,这些项目每个几乎都曾深陷停工风波。中轴线如此,更别说其他郊区项目了。第二,沈阳楼市,开发商卷出了新高度。沈阳目前的商品住宅库存量高达1413万方,去化周期高达40个月。根据贝壳新房的相关数据,目前沈阳的在售新盘,达到了425个。可怕的是,这些浩浩荡荡的数百个新盘,几乎全都卖成了现房还卖不掉。卖不掉怎么办,开发商只能卷起来。开发商内卷第一步,卷门面。沈阳的开发商,可能是全国最会造售楼处的开发商了。这是新市府沈中大街的中海天钻项目,高层带精装。你看看人家这售楼处,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加金属铝板,妥妥的现代化气质。这是浑南板块金阳大街新希望锦麟誉,全石材+金属外立面,这在一线城市绝对属于顶豪售楼处了。对于这些1.6万-1.9万之间的项目,沈阳的开发商直接把门面干出了花。大面积的石材、大面积的落地窗、大规模的铝合金在沈阳各大售楼处大范围的投入使用。沈阳的开发商真不容易。卖着最便宜的房子,盖着最豪华的售楼处。开发商内卷第二步,卷营销。堆砌完售楼处,开发商开始堆人。沈阳,可能是拥有营销人员最多的城市。几乎每一个在售新房前面都蹲着“小蜜蜂“(发传单的人)。只要我们从售楼处出来,必然会有两三个人围上来,问你其他项目考不考虑。有的时候,堆人可能还不够,还得堆装标。用着最好的装标,才能留下好不容易来到售楼处的人。浑南新南站的龙湖云颂,0.8万的拿地价,卖1.4万左右,肯定是不赚钱了,但是你瞧瞧人家这装标。大理石双层背景墙,一线品牌厨房家电全部配齐~~这些都是后期统一的交付标准。光这个标准,打底都得3000+。建议全国开发商都来学学沈阳,看看开发商们是如何用最少的钱做出最豪气的装修。开发商内卷第三步,开始卷价格。不管是浑南、还是大东、皇姑,所有的项目都比刚开盘的时候统一降价15%-20%。请注意我的用词,是所有。胆子大的,直接降价。胆子小的,偷偷降。亚泰鲲鹏府原先卖1万+多的毛坯,现在直接送精装,折算下来只要8000多。但是对于沈阳的开发商而言,当下最最重要的,就是卖货的流速。能卖掉才是王道,能跑一套是一套。“赚不赚钱不是最重要的,大家交个朋友最开心。”这种骗人的谎话,是沈阳开发商每天晚上含泪安慰自己最多的。随着内卷的加剧,沈阳楼市,目前呈现出三个典型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沈阳的房价,呈多中心散状分布。和平有和平湾,皇姑有首府新区,于洪有于洪新城,铁西有铁西新城,浑南有浑南新区~~除了每个区都在打造自己的新区外,内部又规划了大量的商业+学区板块。比如浑南在浑南新区打造了环球港项目,除了庞大的商业体外,还要额外再建学校,同时,距离项目不远的华润昭华里也要配置学校。华润引入了南京一小,环球港引入的是北京某知名学校,隔空打着擂台。几乎每个项目都带着商业体,几乎每个项目都承担着新建学校的任务。也正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沈阳新房整体的均价差价其实并不大,并呈现了多中心化发展的趋势。第二个特征,所有的炒作概念,在沈阳全部失效。最近几年沈阳的城市发展战略,就是强力的扩张。据说后期附近要造领事馆的,中海领馆壹号,拿地成本1.4万,精装交付,前期卖2.2万,现在卖1.9万,降幅15%左右,依然卖不动;据说占据了沈阳最核心C位,金廊优质地段,临近沈阳万象城、嘉里城的雅颂阁,豪装交付仅卖3万,依然卖不动;据说拥有最好学区的学樘府,可以念皇姑区的珠江五校学区和第四十三中学,面积就是35平,专为学区打造的项目,依然卖不动。不管是未来规划,还是优质地段、或是学区概念,所有可炒作题材,在沈阳全部都是失效的。第三个特征,笋盘卖完一批还有一批,打折销售会成为一种常态。目前沈阳各个板块的新盘都在打折,关键问题是,虽然相比于刚开盘时的价格已经便宜了15%-20%了,但依然还没有到底。因为大量的库存还没有消化掉。不管是皇姑区首府新区板块的万科府前壹号,还是沈北新区道义大学城板块的明发水韵桃源,新城子板块的城建锦泉蓝湾。好不容易卖完了一批,新一批再接着上,接着打折卖。开发商打折也就算了,各级区政府也下场进行直接补贴刺激楼市。4月25日,皇姑区按照备案合同价格给予买房人1%的消费补贴;5月23日,沈河区开始举办春季房交会推广活动,买房最高可以获得1.5万元区级补贴。没办法,当所有的政策全部都出尽但楼市依然不振时,只能上补贴了。所有的投资客,都应该学会对沈阳说“不”。我们前几天旗帜鲜明的提出,在沈阳,能租绝对不买。但是,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不投资,就是单纯的买套房住住,不行嘛。“如果是本地客户实在要买,给大家两个购买的方向:第一个购买方向,皇姑区首府板块的学区房,适合上车刚需。当我们看完了几十个项目后,发现一个板块的销售去化是正常的,就是皇姑区的首府板块,目前有2个在售项目。万科府前壹号,纯改善的洋房,双学区,均价差不多在1.6万左右,美中不足的是交房时间贼晚,最新的一批得到25年10月才交付。金地江山风华,双地铁房,宁山路小学和43中双学区,以洋房和小高层为主,户型好,精准均价在1.6万-1.7万之间。不知道大家发现没,这两个项目的典型特征就是双学区叠加还算不错的价格。这其实就是沈阳大量普通人买房时最朴素的思路。第二个购买方向,浑南新市府板块的品质新房。作为沈阳重点规划打造的新区,新市府板块整体的界面其实还算不错,适合改善型居住。既然是改善,那么品质就一定是第一位的,浑南新市府中,有两个项目是目前的品质高地。中海天钻,紧邻地铁沈中大街,目前高层折扣力度很大,售价在1.8万多,品质不错,性价比也不错,后期周边有一些配套规划的利好。华润昭华里,整个品质属于沈阳TOP级别的洋房了,临河靠着软件园,后期还会引入南京一校,均价在2.1万左右。当然,还有两个建议放弃的。金廊沿线的仁恒公园世纪和宝能GFC。虽然地段确实不错,但两者的定位都有偏差。仁恒公园世纪主打的是城市顶级改善,但从装标到城市界面的老破小,都无法撑起目前近3万的价格,不知道当初仁恒是怎么挑选合作项目的,建议放弃。抛开宝能的资金情况不说,宝能GFC项目,占据着优质核心地段,但造的产品类似公寓,对于不缺房子的沈阳人来说,其实是有些抗拒心理的。沈北区蒲河板块的亚泰鲲鹏府和御水澜湾。两个难兄难弟最大的问题就是供应量太大,卖不出去怎么办,通过送精装变相的降价,从1万多变相卖到了8000多,直接干死了小区二手房市场。沈阳虽然地处东三省的地理核心,但沈阳楼市其实非常不稳,表面惊涛骇浪背地里暗流涌动。目前在沈阳买房,谈不上高位接盘,也谈不上低价捡漏。放平心态,一切只为自住,品质为王,千万别被开发商那靓丽的售楼处蒙蔽了双眼。写到最后,再次提醒想在沈阳买房的朋友请一定要收藏本文多看看。如果身边有沈阳想要买房的朋友,也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帮他避避坑,毕竟,买房是大事,稍有疏忽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损失。最后留个二维码,有关沈阳楼市的情况,大伙儿有啥问题的可以一起交流交流!我们会陆续建立各个城市群,考察的第一手资料,也会及时分享在城市群中。想参加大碗城市群的朋友,可添加下方二维码。专题研究:置业逻辑:上篇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宁租不买”第一城,出现了!

半个月前,大碗来到东北的双子星“大连&沈阳”,启动为时半个月的东北考察。今天,我们开启东北系列稿的第四篇:沈阳。哪怕不是沈阳或东北的朋友,也一定一定一定要耐心看完此文。通过此文,你将看到——一个盲目扩张的城市,其楼市最终会有多惨。并且,好不夸张的说,未来中国至少有一半的城市,其楼市将走出这样一条轨迹:嘲笑沈阳,理解沈阳、成为沈阳、不如沈阳。跌,更惨烈的下跌。还是老规矩,评价一个城市楼市健康与否的三个核心指标是:房价、库存和供需。至于沈阳的房价起伏,此前已经提及,这里已无需过多赘述。简单来说,就是——跌嘛,止不住的跌嘛。二手房成交均价,一路从2020年的12000元/㎡跌到现在的9字头,下跌幅度超过20%。哪怕是全国楼市一片回暖的3月份,沈阳二手成交均价依然下跌了5%。别人跌你也跌,别人刹车你还跌。接下来,我要说的并不是“沈阳楼市正在下跌周期中”,我想说的是:未来呢?未来的沈阳房价会怎么走?先说答案吧:继续跌,而且是更惨烈的下跌。至于为什么,我们就要看接下来要聊到的两个核心指标:库存和供需。1、惨烈的库存堆积。截止目前为止,沈阳商品住宅库存量高达1413万㎡,去化周期高达40个月。单看这个数据,库存的确很高,但还没到离谱的程度。毕竟这两年楼市惨淡,各个城市的库存堆积都很严重。库存超过千万㎡的城市,也有七八个;去化周期超过35个月的城市,也有四五个。但是,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数据:沈阳的潜在库存量。根据沈阳自然自然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沈阳目前有85宗住宅用地,处于“已出让/未动工”的状态,合计土地面积800万㎡。地确实卖了,但一直未动工。至于未动工的具体原因,我们后面会提到。先说800万㎡的“已出让/未动工”土地,意味着什么?按照2.0的容积率计算——800万㎡的土地,约等于1600万㎡、16万套的待建住宅和潜在库存。1400万㎡的现有库存,叠加1600万㎡的潜在库存,沈阳商品住宅库存合计突破3000万㎡。——按近12个月的平均销售速度计算,总库存销售周期高达80个月。而全国库存突破3000万㎡以上的城市,屈指可数!重庆算一个,武汉也算一个。哪怕市场已经惨到不能再惨的郑州,库存量也尚未突破2000万㎡。重庆和武汉,即便库存量也突破了3000万㎡……但是!但是!但是!重庆多少人口?主城区2000万!武汉多少人口?主城区近1400万!而沈阳又多少人口?不过区区900万,尚不足重庆的一半!沈阳是唯一一个住宅库存突破3000万,而人口却不足1000万的城市!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让你知道沈阳的库存堆积有多严重。除了皇姑首府新区外,沈阳几乎所有版块、所有项目全都从期房卖到了现房,而且还没卖完!以上现象,全国罕见!2、更加惨烈的供需结构。关于沈阳的住宅供需结构,我想给大家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下面这张图,是沈阳住宅存量库龄结构图。这张图中,有两个关键数据:第一,超过6年以上库龄的存量规模,占比35%;第二,超过9年以上库龄的存量规模,占比23%。以上两组数据,代表什么意思?大白话说,沈阳有3成以上的新房,属于卖了6年都没卖完;有2成以上的新房,卖了9年都没卖完。当一个城市的3成以上的新房,卖了6年都没卖完,意味着什么?这个城市的新房供应,已严重过剩,已严重超过实际需求。供需结构的扭曲,已经达到近乎变态的程度。这也就能解释上文中的那个例子——沈阳几乎所有版块、所有项目,全都从期房卖到了现房。老的库存远未卖完,新的供应已经跟上,期房卖成现房,去化周期高达6年以上……以上数据叠加在一起——沈阳楼市已经不是“何时才能触底”的问题,而是“还能挺几年”。秘不发丧的沈阳楼市。前面讲的都是数据,可能理解起来还不够直观。接下来,咱们再举若干个活生生的“停摆项目”,以此警示。对,现在“保交楼”嘛。咱们就不能说“停工和烂尾”,姑且称其为停摆。在沈阳为期数天的调研过程中,我被规模庞大的“停摆项目”震惊了。沈阳最核心的版块,当属金廊。——号称沈阳CBD,中央都市走廊,沈阳最好的写字楼、最好的五星级酒店、最顶级的商业、最高端的豪宅、最多的超高层,几乎都在这条轴线上。金廊,就是沈阳的城市中轴。但是,但是,但是!连这样的沈阳脸面,都遍布各种停工停摆的楼盘。正所谓,金廊天际线,烂尾占一半。比如,北金廊黄河府,一个2011年就要交房入住的楼盘。期间,先后经历资金断裂、停工烂尾、传闻收购、再次停工、三次复工……然而,至今都未交房。又比如,宝能T1塔楼,“建成后”将成为568米的东北第一高楼。但问题的关键是——你也要先“建成”啊。自宝能暴雷后,就第一时间停工。期间,先是把高度从568米调整到366米,紧跟着再次停工,今年又搞出来个“复工启动仪式”……然而,施工进度极其缓慢。一路跌跌撞撞,整的稀碎。我们沿着沈阳这条最核心的金廊中轴,自南开走到北,一路先后经过——京城中心、嘉德广场、世茂五里河、世界城、东森总部商业广场、领先国际城、宝能环球金融中心、乐天世界……每个都是超高层,每个都曾深陷停工风波。近两年市场不好,每个城市都有停工的楼盘。但是!城市最核心的中轴线上,曾出现如此多的“停工问题楼盘”,可能只有沈阳。这个问题,不能细想,越想问题越大。连城市的核心中轴,都出现如此大面积的项目停摆,其他不那么核心的近郊原板块呢?当然是,更大面积的停摆。比如,浑南新市府版块的云颂,原计划搞个大型集中商业,引入“爱琴海购物公园”。现在,商业不搞了。连工地围挡上的“爱琴海”,都被扣掉了。又比如,沈北新区的东北总部基地,原计划要搞2000栋写字楼,做东北亚最大的产业总部集群。想当年,多少人冲着这个虚妄的梦,跑过去炒房。现在,烂尾了。数百栋已经封顶的写字楼,就烂在东北的大平原上。还比如,棋盘山上最大的别墅群“绿地棋盘山庄”,号称东北最大别墅群,未来将享有与国宾馆同样的配套服务。现在,也停工了。数百栋写字楼,如同混凝土坟墓一般,大喇喇的烂在山谷里。我不知道你看完以上内容,是何种感受。如果仅仅是单个项目的停工,尚且可以说“这是个别公司的资金链问题”。但若是成片的停工停摆,甚至连现金流相对健康的房企,在沈阳都出现了停工问题,我们只能说——这是整个城市的楼市,都出现了严峻问题。如此多的项目出现“施工进度滞缓”,原因只有一个:市场太差,真卖不动,销售现金流不足以支撑项目投入。讲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问题——为何沈阳有85宗土地都处于“已出让/未开工”的状态?房企为何拿了地,却不开发?除了一部分城投托底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市场太差,真卖不动,即使开工了也没人买。对!这就是沈阳楼市的现实写照。——已经差到,把房企都套了进去。——已经差到,房企宁愿让到手的土地烂在手里,都不开发。没有一家房企能顺畅离开沈阳,正如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沈阳。为何沈阳会变成这样?仅仅是一句“东北塌陷”,真的就能解释以上所有问题?若真的能解释,为何东北的塌陷只陷住了沈阳楼市,却没陷住大连?为何大连近三年的房价不仅没跌,反而还涨了12%?其实,原因我们也讲过——沈阳跑的太快了,快到把裤裆扯的稀烂。一个“强省会战略”,让沈阳盲目上马了多少个虚妄的大饼。我就随便举几个例子吧。2006年,搞沈北新区,规划面积819平方公里。十余年过去了,当年火热的大项目,几个落了地?红星信基城,号称要做个东北最大的商贸市场。一期开业后,后期地块烂在了那;国际会展中心,起初要做个大型会展场地,后来搞成个沈北NBA球馆,现在也烂在了那;金科公用城市广场,起初要做个大型公共服务配套,后来改成温泉酒店,现在还是烂在了那;东北总部基地,起初要做个东北亚最大的企业总部聚集区,现在变成几百栋烂尾楼……项目黄了没关系,地是一点没少卖。房价跌了30%也没关系,地卖的也差不多了。2013年,搞浑南新市府,规划面积134平方公里。嫌自己拉配套太慢,于是就换了招:产业勾地。——我要开大运会,我要把市政府搬过来,你们要不要来拍地呀。想拿地,得配合我搞配套呀。于是,每一个进场新市府的项目,都承诺或配建商业、或配建学校、或配建公园。一毛钱不花,饼也能画的又大又圆。七八年过去,那些开发商承诺配建的配套,又有几个落了地?龙湖配建了个龙湖天街,万达配建了万达广场,再然后……全是只搞住宅,不落配套。再看近两年——沈北新区配套停工了、入住率贼低,没关系;新市府成熟度尚不过半,也没关系;笔还是不能停,大饼还要继续画。沈抚新区,规划面积171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规划面积149平方公里!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不不不,这只是市里的,还有各区的饼。和平有和平湾、皇姑有首府新区、于洪有于洪新城、铁西有铁西新城……把脚踩进油箱里,大油门轰起来!七百年前,“沈阳”这一名称首次出现在历史中。历经700年建城史,大沈阳建成区面积也不过区区900平方公里。而如今短短不足15年,沈阳画出来的沈北、沈抚、新市府和临空港经济区,合计规划面积已经突破1300平方公里。700年建城史,抵不过15年的大笔一挥,简直疯魔!如此疯魔的城市扩张,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什么?楼市供应量,严重过剩!对于其他二线城市来说,过剩也就过剩了,无非就是熬几年。——比如武汉,反正每年少说也有10来万的人口净流入。但对于沈阳来说,问题要严峻的多。——2022年,沈阳人口净流入规模为2.9万人。一个人口净流入不超过3万、人口总规模不超过千万、经济基本面也不占优势的城市,偏偏学人家画这么大的饼,你不死谁死!最后,再跟大家聊几句真心话吧。第一,别嘲笑沈阳。绝大多数二线城市,与沈阳相比,也不过是半斤八两。尤其是类似石家庄、郑州、西安、济南、成都等平原城市,不仅敢画饼,而且受地形限制比较小,也能画饼。2015-2018年间,趁着市场相对比较好,一个个也都化身神笔马良,嗷嗷叫的一通操作。潜在供应量,虽没有沈阳那么凶残,但也不容乐观。它们唯一比沈阳好的,可能就是——省内唯一的单核城市,人口流入量相对比较大罢了。对于这些城市来说,有一句忠告:凡是2015年以后规划的近远郊新城,几乎可以全面放弃。——不稀缺、供应大、难落地,就是它的原罪。第二,宁租不买。其实,我很少建议刚需“不要买房/要租房”。尤其是对于二线城市来说,哪怕它的市场再差,我们也往往建议刚需能买则买。——毕竟,刚需是赌不起市场的瞬时波动。但是,对于沈阳来说——哪怕是刚需,我们也不建议现在进场。无他,库存太大!正如前文所说,沈阳几乎所有版块/所有项目都卖到了现房,都仍未卖完。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沈阳的新盘,都面临着竞争压力、去库存压力和现金流压力。哪怕是金廊等核心版块的新房,也同样面临着以上三重压力。准确的说,是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对于这样的市场来说,新房价格继续下跌,是极大、极大、极大的大概率事件。与其现在进场,还不如等等。最后留个二维码吧,大碗的城市考察还在持续进行中。后续会陆续建立各个城市群,考察的第一手资料,也会及时分享在城市群中。想参加大碗城市群的朋友,可添加下方二维码。专题研究:置业逻辑:上篇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惋惜!GDP十年滑坡20名,曾经的明星城市为何节节败退?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在东北调研的这些天,在大连的日子确实更为惬意,湿度刚好的海洋性气候,拂面皆是凉爽。它的城市观感和典型的东北城市不太一样,它是整个东北最洋气的城市,有着北方最好的绿化,有着最多的广场,有着东北人为之向往的山海。当东北三省会还在为争谁是共和国长子而喋喋不休时,大连却独树一帜走出了东北的独立行情:直接单列出来为副省级市。大连,就是这么不羁的看着这些东北大哥们,轻轻松松碾压大哥们的GDP。这样一位种子选手,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后,本该是一骑绝尘,但如今却和大多数东北城市一样,深陷“塌陷”的深坑中。大连,真不该如此。在“东北系列稿”第三期,就来聊聊大连这座令人唏嘘的城市。大连,东北人的梦和其他东北城市不同,大连一直在走自己的路。1955年,日本投降后由苏联代管的大连重回祖国怀抱,在这之后,大连脱离了东北传统发展模式,从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城市,变成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沿海港口城市”。和中国其他发达的沿海地区一样,大连的新机遇来自改革开放。借助港口优势,大连成为了最先开放的那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此后中央又将辽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这种靠海吃海的优势是其他东北兄弟都望尘莫及的。除了开放港口,大连1985年从东北单拎出来成为计划单列市,拥有自主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权限,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在这波浪潮中,大连吸引了一大批外资企业,日本的夏普、东芝、松下等巨头纷纷涌入大连。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几乎所有的日本企业都把大连作为在华投资的第一个落脚点。雄厚的工业基础加上开放的政策环境,使得大连在90年代后的发展一路向好,在中国城市的经济数据排行中稳居前十,工业产值力压沈阳,位居中国前三。过去东北人对大连的向往,不亚于现在北方人对北京的执着。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既有沿海发达城市的经济基础,也有开放自由的人文氛围,当时的东北人是挤破了头也想成为大连人。生活在各种资源极度落后贫瘠、走着一天就能绕完的东北小县城里,提起大连却是另一个不同的平行世界。和具有浓烈重工业色彩的东北城市比,大连实在太耀眼了:一个东北少有的海滨城市;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有轨电车的城市之一;大连港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不冻港,是东北最重要的出海港口;曾经的星海国宝是全国房价的金字塔顶端,比北京的房价都贵。那里有广阔的大海,扑面而来的海风,有着活力盎然的足球之城,是浪漫入骨的时尚之都,这种魅力吸引着无数东北年轻人为它奔赴前程。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文明干净的,时尚浪漫的,永远接受新鲜事物的城市,给东北这片黑土地留下了灵动自由的一面。昔日盛况,令人叹惋。停滞的十年“北方香港”的头衔,对大连而言,是荣耀,也是负累。为了不负盛名,大连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城市化道路,一批批违建被拆除,一条条绿化带被植上,百盛进驻西安路,“二百大楼”涅槃重生。在全国老百姓不知地铁为何物的年代,大连地铁三号线已于2003年悄然开通。理了下这段折腾的时间线: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东部沿海城市及时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沿海产业和民营经济,而此时的大连却另辟蹊径,一味地求大求全,扩张城市规模。别的沿海兄弟铆足了劲搞民营经济,短短时间翻了几番;而大连却提出了一个新战略:“大大连”。新一轮大规模城市基建项目让大连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无力再推动产业转型。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大连在1998年就提出重点发展软件产业,打造中国的“班加罗尔”,然而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弱化,软件产业在大连并未形成大的气候。2003年,大连重新回到传统的重工业路线,整个城市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次大连把大项目和大款项都押在重工业上,这直接导致了沿海产业和民营经济资金紧张,错失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同时期的深圳、苏州、无锡等城市,都充分利用民营经济实现了快速腾飞。2010年,再工业化难以为继,大连再次调转方向,重新回到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定位。这时候,大连提出“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的城市定位,但当时东北经济已经整体下行,东部沿海城市占据榜首。进入“一三五”时期,国家开始重视生态和环保,大连的产业体系再次受到重创。2012年,大连几乎停滞发展。在这之后,大连彻底消失的:海之韵广场被填埋,客运港被夷为平地,星海华表轰然倒下。在这之后,大连依旧发展的:地铁1、2号线开通,旅顺轻轨贯通,星海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牺牲了城市发展的最佳红利期,换来了城市基建的全面扩张,大连可以说走出了一条与时代相背而行的道路。同时期迅速崛起的城市中,有以高科技立身的合肥,有玩转电商互联网的杭州,即便之前大连根本不放在眼里的郑州,也都靠轻工业制造分得一波人口红利。这样的失误,除了带给大连产业停滞的结果,更多的也造成了大连大量的人才流失。从公开的数据显示:2010-2020年,大连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0.66个百分点,在全市人口增长76万人的背景下,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了23万人。2020年大连高校毕业生留连率仅有43%,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已经成为制约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时的大连,和众多山海关外的城市一样,迎来了东北整体经济衰退的时代,作为一度走在改革开放前线的沿海城市,如今本地叫得出名字的企业寥寥无几。就连二十多年前高喊“学上海,追大连”的青岛,如今GDP已经超出大连50%以上,提到去哪个海岛度假,优先青岛的游客也远超大连。功败垂成,令人痛惜。泯然众城的困境曾经大连的辉煌是建立在偏爱基础上,现在失去了政策的倾斜,加上不可描述的原因,让大连泯然众城,逐渐变得和其他城市一样的氛围。这里的街道依旧整洁,城市也依旧明亮,融合到其它星光里,却不再光彩夺目。商业上,不及沈阳。沈阳摘得共和国长子,东北第一个K11、万象城、嘉里城全部落地沈阳,商业氛围独霸东北。经济上,甚至跑输了一些普通地级市。2012年,大连GDP已经登上7000亿;2021年,大连GDP才上升到7826亿。十年之间仅增长不到900亿。大连在国内城市经济排名已经跌出30名,除了在5个计划单列市当中垫底,相继也被烟台、唐山等一些地级市超越。除此之外,大连“东北第一城”的地位也受到威胁。依靠强省会战略迅速崛起的长春,在2014年首超哈尔滨后,2020年再次超越沈阳,直逼大连。过去东北人心向往之的大海,随着城市经济的普遍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看海这件事也变得稀疏平常起来。据最新的海南人口统计,1000多万海南常住人口中,东北人就占了100万,如今的三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飞地”。一张机票,东北人第一选择不是北方明珠,而是南海之滨。退潮之后,才发现谁是真的在裸泳。大连这座城市特有的差异性,因为停滞的这些年,已逐渐被其他城市所替代。眼带悲意,让人叹息。这座城市,不该是这样的结局。大连的发展,不能只是固步自封,东北需要大连,大连也离不开东北。想要引领东北振新,大连的破局之路该怎么走?有以下三个大方向。首先是增强政府公信力,重振营商环境。东北城市的营商环境普遍不如国内其他城市,而大连的政商关系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倒数第一,其中政府廉洁度和对企业的关心程度得分都很低。作为东三省的引擎,大连作为辽宁重要的双子星城市,需要发挥其特有的海洋思维和优势,继续发展外向型经济产业。其次是继续放宽落户条件,留住人才。城市发展的上限大多取决于精英人数的数量,人才意味着高端劳动力,意味着稳定而庞大的劳动市场。大连需要做的就是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多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就业环境,这样就能虹吸到源源不断的人才。最后是提升大连对整个东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地理的狭长,产业的相近,导致大连对东北的辐射较弱,而大连本身需要打造差别化优势,与东北其他城市形成互补关系,从而提升大连整体的辐射能力。相信终有一天,等大连弥补了人口流失、营商环境等明显短板,会重新扛起东北振兴的大旗,带着东北人民跑得更远一点。最后,和一路砥砺前行的辽篮精神相一致的:辽宁一定行!东北调研稿未完待续,将于近日陆续出稿,让大家看得痛快。想随时关注大碗动态,洞察大连情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并添加微信,我们将拉您加入“大连城市群”。专题研究:置业逻辑:上篇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80%的城市,都不配嘲笑“东北塌陷”!

中文互联网,有一个保留节目:黑东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东北老铁拉出来溜一圈。东北塌陷,似乎成为了一种刻板的政治正确,谁都能上来扯两句。半个月前,大碗来到东北的双子星“大连&沈阳”,启动为时半个月的东北考察。考察过半,是时候开启“东北系列稿”的第二期:大连。谨以此文,为东北正名:立足楼市角度,80%的中国城市,都没资格嘲笑“东北塌陷”。呸,你也配!你口中那个失落且塌陷的大连,楼市健康的不像话。评价一个城市的楼市,无非就是三个核心指标:房价、供需和库存。1)大连的“房价指标”。下面这张图,是近四年大连的均价走势:自2020年的14214元/㎡,上涨至2023年的15990元/㎡。四年时间,整体涨幅约12%。这个涨幅高么?说实话,不算高,但也要看跟谁比。比如,跟下面这几头货比呢?2020-2023,青岛跌幅3%、济南跌幅7%、郑州跌幅17%、石家庄跌幅9%……大连的确没咋涨,三年也就涨了10%,但架不住其他兄弟是真能跌啊。有人说,葫芦娃净挑点“塌陷的北方城市”一起比,专干“矬子里拔将军”的烂事。那就挑个南方核心城市,与大连正面对抗一次!2020年,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33819元/㎡;2023年,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31030元/㎡。三年,南京跌幅8%。是否感到一丝丝惊讶?大连的房价涨幅不仅跑赢青岛、济南、郑州和石家庄等多数北方城市,还干翻了南京这样的南方核心城市。若你把“有成熟产业支撑”的大连高新区房价,单独拉出来,你会发现:2021-2023,大连高新区二手涨幅达到30%以上。30%的涨幅,足以超越全国一半以上的核心城市和核心板块。然后……全网却还在嘲笑“东北塌陷、大连完了”。像京沪杭这样的城市笑笑也就罢了,至于某些中西部省会城市……呸!你也配!2)大连的“供需指标”。下面这张图,是大连近20个月的商品住宅成交量/供应量对比图:黄色折线,是成交面积;蓝色折线,则是供应面积。近20个月中,仅5个月出现“供大于求”。剩余的一年半时间,大连的新房市场长期保持供小于求的供需结构。供小于求的供需结构,反馈到真实的市场里,就是我们在此次调研中所看到的:大连核心板块的新房,几乎无房可售。中山区,重点开发的东港仅有保利天汇1个新盘即将入市,剩余都是商办公寓;高新区,仅有华润瑞府、华润半山润景、中海三号院等三至四个新盘在售;沙河口,仅有绿城沁园等两至三个新盘在售。千万不要认为,大连的供需结构是稀松平常!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除一线城市和杭州成都等个别二线城市,剩余80%以上城市,新房市场都已连续一年浸泡在“供大于求”的红海竞争里。比如,郑州/武汉/长沙/南京/苏州/石家庄/济南/青岛……哪怕是核心区域,哪个不都是四五个新盘在中路对狙。然后……全网却还在嘲笑“东北房子没人买,东北楼市完了”。像京沪杭蓉这样的城市笑笑也就罢了,至于其他城市……呸!你也配!3)大连的“库存指标”。既然供需结构都长期保持供小于求了,那库存量自然是连年递减。下面这张图,是大连全市范围的新房库存走势图:自2018年的1388万㎡,一路下降到2022年的845万㎡。五年时间,全市新房库存缩减近4成。以上还只是大连七区范围的数据统计,而大连的新房库存,一半以上都堆积在金普新区和旅顺这样的远郊。若你只看大连核心和近郊的市内五区,库存缩减的比例更高!下面这张图,是市内五区的新房库存走势:五年时间,市内五区新房库存缩减超55%。楼市行情最差的三年时间里,全国有几个城市能像做到大连这样“新房库存量不增反降”?几乎没有!准确的说,90%以上的城市都做不到。这就是史上最惨三年里,真实的大连楼市全貌——平均涨幅超过全国一半以上城市、长期保持供小于求,新房库存缩减50%。健康么?健康的不像话,比全国至少70%以上的城市都健康。但有个屁用,依旧架不住某些憨批大V,市场不看,数据不聊,就坐在办公室的屏幕前、短视频的镜头前,无脑开喷。比如……算了,不提名字了。——管你是好是坏,黑东北总没错。呸,不要脸!被偷走的那十年。看完以上数据,你或许与曾经的我拥有着相同的疑惑:大连怎么了?不是说东北塌陷么,不是说人口流出么,不是说大连被沈阳虹吸惨了么,不是说大连已经停滞十年了么……怎么楼市表现的还如此健康?我们在大连泡了一周,只为搞清楚问题的答案。但是——拿到答案的那一刻,我有种莫名的无奈!接下来,我将用三张图给你讲清楚“魔幻的大连楼市”。第一张图,大连城市地形卫星图。通过上面这张图,我们能发现什么问题?大连的城市可开发面积,极为狭窄。——三面环海,中心是山地丘陵,实际可开发空间严重不足。再加上百年历史名城、东北重要工业城市和东北亚唯一不冻港等诸多因素影响,大连的城镇化起步期非常早。仅剩不多的可开发空间里,早已被塞满了建筑。那么,此时此刻的大连想要扩张,仅剩两条路——要么向北画饼扩张,要么向内拆迁升级。但以上两条路,大连都暂停了,且一停就是十年!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第二张图,大连城市新区规划周期图。通过上面这张图,我们又能发现什么问题?大连现存的所有新区规划,全都是10年前的规划。高新区,起始于1991年;梭鱼湾,起始于2011年;东港商务区,起始于2003年;机场新区,起始于2012年;小窑湾,起始于2010年;体育新城,起始于2009年……自2012年之后,大连的城市发展几乎凝滞:再无新的规划,再无新的概念,再无新的故事。十年光阴之于大连,仿佛被偷走一般。至于大连为何凝滞十年,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即使你不知道,我亦无法明说。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曾有近两年时间,大连是没有主政者的。若一个城市没有主政者,则意味着什么?——整座城市的政策和规划拟定、出台、落地和执行路径,极为凝滞。政策规划凝滞后,对于大连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向内停止拆迁,向外停止扩张。正如前文所说,近十年的大连再无新区规划,同时也没有新的城市更新和拆迁落地。“凝滞十年无发展”这件事,对于大连来说,究竟是好还是坏?按照过去的逻辑看——当然是坏!城市凝滞十年,就意味着没有发展、没有扩张、没有概念、没有新的爆点和嗨点、城市没有任何传播热点,彻底被遗忘。对,似乎我们已经有太多年没有听到过大连的声音了。但如今看来,似乎也是个好事!城市发展凝滞的同时,也意味着——没有画饼,没有泡沫,没有新增的负债包袱,没有新的瞎折腾……以及,没有过剩的土地供应!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第三张图,2019-2022大连土地供应/成交量。通过上面这张图,我们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大连的土地供应和成交量,已连续缩水四年。相比较2019年,如今的土地供应量已下滑一半以上。2022年,大连土地市场的供应量创下近5年的新低,市内五区仅成交5宗住宅用地,而这已经是大连连续第四年出现土地供应量的减少。讲到这里,大家一定不要忘了一件事!2019-2021年是全国土地市场的新一波小高潮,各个城市都在扩张卖地,而大连几乎是所有二线城市中唯一缩减土地供应量的城市!当然,这种缩减供应也是被动为之,也是城市发展凝滞之后的迫不得已。因为没有画饼扩张,自然没有新区的土地供应;因为没有大拆大建,也自然有没有主城的土地供应。但是!正因为这种迫不得已,才救了大连楼市!正因为迫不得已的扩张凝滞和土地供应缩减,才让大连楼市——新房库存缩减一半以上;长期保持供小于求;平均涨幅不仅稳定且超过全国一半以上城市。就这你还有脸嘲笑大连失去了十年黄金时间、躺平十年无发展……对,大连的确躺平了。但躺平的大连楼市,却比70%的中国城市都要健康。无它,唯不折腾耳。看完大连的楼市,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不折腾的躺平,对于一座城市是好还是坏?就好像近10年的大连,几近销声匿迹。不仅没有大规模的画新饼,而且全在填八年前的老饼。而反观其他城市,全在闷头猛干!过去八年,是二线城市扩张最快的八年,画饼炒概念最凶的八年。郑州/武汉/南京/沈阳/哈尔滨/南宁/济南/南昌……几乎所有的二线城市,要么提出要做大做强省会,要么提出要快上猛干扩张。郑州向东搞白沙绿博,郑汴一体化;向南搞航空港区,做大空港经济;向西搞常西湖新区,主打市府概念。武汉左一个蔡甸,做大做强光谷;右一个长江新城,高举再造武汉城市之星的大旗;沈阳一会浑南新市府,再造新沈阳;一会沈北新区,引领东北黄金走廊。没有一个消停的,不是正在画饼,就是在去画饼的路上。郑州/武汉/南京/沈阳/哈尔滨/南宁/济南/南昌……几乎所有的二线城市购房者,全在追逐各个城市画出来的新规划和新概念。你搞郑汴一体化,那我就炒白沙新省府;你搞空港新经济,那我就炒港区抄底洼地,你搞做大做强光谷,那我就把蔡甸炒到1万+;你搞长江新城,那我就炒阳逻万达旁;你搞再造新沈阳,那我就把新市府炒上天;你搞沈北新区,那我就联合大V一起炒房并发。你只要不消停的画饼,那我就不消停的炒概念。八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那些曾经折腾最凶的、画饼最猛的,反而伴随城镇化红利、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的逐步衰退,从时代的高台上坠落。——大量华而不实的规划,纷纷开始下坠和幻灭!销声匿迹的、已经躺平的、不再折腾大连,反而走的最稳当!讲到这里,很想跟大家分享个小故事。一个老财主,有三个娃,三个娃分了家。老大人聪明,分的最多,家底也厚,脑子活泛爱折腾,也能折腾的起。就好像,北上广深杭蓉。老二有点小聪明,分的虽然不太多,家底也不够厚,但就爱瞎折腾,总想搞逆袭。就好像,郑州/沈阳/石家庄/济南。老三脑子不够活,以前吃过亏,分的也不多,不敢瞎浪,就搂着家底过日子。就好像,大连。你说,老财主传下来的这点家底,仨兄弟谁能先给败光了。——大概率不会是老三,老三虽然不太会挣,但架不住老二是真能造啊。最后,就给点实际的建议吧。第一,不要听别人瞎逼逼,大连核心区稳的很。我知道全网都在讲东北塌陷,讲到最后甚至连大连本地的朋友,都不太敢入手了。但根据我们在大连实地调研多日的结果,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如果你要入手东港/高新/中山等核心版块的改善盘,不要犹豫,直接买!以上版块已连续三年几乎0供地,整个板块内也不过就两三个盘在售,而这两三个盘对应的是大量囤积在城市内部的、居住在房龄10年以上老旧社区的庞大改善客群。我不敢说能涨多少,但大概率是很难跌。第二,买新不买旧,二手次新最优秀。前文我们提到,大连是个城镇化起步很早的城市,而城市发展又凝滞了10年之久,导致了大连楼市出现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现象:成熟的核心区内部,堆积了大量平均房龄在10年以上、户型设计彻底落伍、居住舒适度贼差的老房子。改善需求客观存在,且长期得不到满足。针对这部分改善需求,一定要紧盯东港和高新的二手次新,房龄控制在5年以内。第三,全面放弃甘井子和金普新区。虽说大连已经凝滞十年不画饼,但奈何十年前的饼画的太大。哪怕填了十年,都依旧未填满。小窑湾、机场新区、体育新城、生态科技城……都堆积了大量供应和库存。大连近80%的新房库存,全都堆积在以上区域。建议全面放弃除中山/东港/高新之外的其他版块,哪怕是自住也建议再等等。以上就是我对于大连购房者的三个建议,当然也仅初步建议,更详细的内容,我将放在大连的下篇:楼市格局分析和购房实操建议。大连下篇,可能会涉及部分敏感内容。故,我们将在“大连城市群”中,先发布未删减版,再在公众号里发布“脱敏删减版”。想看未删减版的朋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并添加微信,我们将拉您加入“大连城市群”。作为在东北考察了近一个月的人,我特别想对那些曾经黑过东北和东北楼市的憨批说一句话——你懂个锤子的东北!最后的最后,还有八个字:1234,我爱辽篮!专题研究:置业逻辑:上篇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请速速远离这些强省会!

这几天,我们大碗团队正在东北进行密集的调研。说实话,这次调研有点颠覆自己原有的认知。这篇调研稿,主要想跟大家聊聊东北最知名的两个双子星城市,大连和沈阳。最近几年,在强省会的发展策略下,有限的资源都被无限制的投入到省会城市中。于是,我们看到互联网上很多人都在为沈阳欢呼摇旗呐喊:东北的第一个K11,就在沈阳;东北的第一个万象城,也在沈阳;东北的第一个嘉里城,还在沈阳。一时之间,沈阳风光无二,商业氛围独霸东北。与此同时。沈阳还在不断的进行城市的扩张,把二环扩张至三环现在正朝四环迈进。再反观大连。最近几年因为某些原因,几乎完全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大连没有什么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也没有什么城市发展的大踏步前进,有的只是按部就班的稳定发展。沈阳仿佛就像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明星,大连仿佛就像是一个普通平凡的路人甲。甚至国内某些大V组织的东北看房团,都会直接略过大连,直奔沈阳。但是,经过此次实地调研,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互联网上对两个城市的评判跟真实的境况相比,真的是完全不同。此时此刻,我想跟你说个残酷的现实:大连楼市,其实比沈阳楼市稳多了。先来看下真实的数据层面。大连和沈阳楼市,正表现出三条无比诡异的楼市曲线图。第一条曲线图,房价波动出现了巨大差异。既然沈阳的城市能见度这么高,从逻辑上看,沈阳的房价应该节节攀升,涨幅完全秒杀大连。但很抱歉,现实的数据就是啪啪打脸。2020年1月,大连二手房的成交均价为15616/平方米;2023年3月,大连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15990元/平方米。近3年,大连楼市微涨2.3%。2020年1月,沈阳二手房的成交均价为11468元/平方米;2023年3月,沈阳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9486元/平方米。近3年,沈阳楼市跌幅为17%。换句话说,虽然在前期大连的房价已经远超沈阳了,但大连房价非常的夯实,近3年不仅没跌,反而出现了微涨。而沈阳二手房的表现就很差,跌幅达到了17%。第二条曲线图,烂尾停工的数量也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城市对楼市管控能力的强弱,最直观的维度就是看这个城市的烂尾项目到底有多少。在大连为期数天的调研过程中,说实话,几乎看不到什么烂尾项目。唯一出现的是在近郊区域金洲区金石滩板块,不过也不是什么烂尾,而是项目还没有开建。前2年楼市处于高潮期,开发商脑子一热就拍了下来,但因为楼市不稳就迟迟没有开工,亏的也不是买房人的钱,而是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但是,在沈阳为期数天的调研过程中,说实话,我被烂尾楼震惊了。浑南新市府板块的龙湖云颂,原计划盖了商业准备引入爱琴海的,现在商业烂尾了。和平区和平湾板块的华发中东和平首府,原计划在项目南侧引入中东商业,现在也烂尾了。还有很多没有烂尾的项目,整体的建设进度也极为缓慢。甚至在沈阳的中轴线青年大街沿线,也分布了不少的烂尾和停工项目。你以为这样就算了,呵呵,还是太年轻了。给你看个更猛的。位于沈阳沈北新城的东北总部基地项目。这里号称要“云集2000栋企业总部大楼”,目前,虽然已经封顶,但一大半全都处于烂尾状态。项目的现状与下面“高质量发展”的标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矛盾又冲突,既现实又讽刺。相比于大连,沈阳的烂尾项目真的是满目苍夷,冠绝东北。第三条曲线图,楼市的库存和去化周期差异明显。楼市的库存和去化周期,可以判断这个城市的楼市健康程度。2018年-2022年,大连的存量住宅面积是显著下降的,整体的存量面积为近5年最低水平,只有845万方。去化周期为29个月。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连核心区和重点开发区目前面临的现状就是--新房几乎无房可卖。高新园区,目前只有华润置地瑞府,华润半山润景,中海叁号院等少数项目在卖;沙河口区,作为大连的老城区,目前只有绿城沁园在售;中山区,作为重点开发的东港区域,目前没有70年产权的住宅在卖,仅有的保利东港天汇也需要等1-2个月才能预售。核心区域普遍缺货,无房可卖,正在成为大连楼市的一个缩影。再来对比下沈阳。沈阳目前的商品住宅库存量高达1413万方。去化周期高达40个月。如果按照库龄进行分析的话。沈阳超过6年以上的存量库龄,高达35%,9年以上的库存库龄,达到23%。什么意思?就是在沈阳有三成以上的房源,是属于卖了6年以上,都还没有卖完的,还有两成以上的房源,是属于卖了9年以上还没有卖完的。这些房源,几乎沦为“死库存”,很难再卖掉。打开贝壳网。如果从板块层面看的话,整个沈阳的在售新盘高达643个。同样的维度来看大连。在售新盘只有320个,仅仅是沈阳的1/2!以上,就是大连和沈阳楼市的三条完全不同的曲线。从房价波动看,大连楼市微涨,沈阳楼市下滑明显;从烂尾停工看,大连楼市几乎没有,沈阳遍地开花;从库存数据看,大连楼市的在售新盘仅仅是沈阳的1/2。普通人看到这里,估计已经蒙圈了。不是说要做大做强省会嘛,面上如此风光的沈阳,怎么在房价的表现上如此的脆弱。甚至完全被默默无闻的大连吊着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座城市的楼市发展如此的迥异。我们如果单看表面上的数据,似乎也看不出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把很多事情进行串联后归纳总结的话,你会惊奇的发现:最近几年,大连一直就是躺着,而沈阳一直热衷于搞大扩张。咱们再来对比下。1、大连的城市发展战略,是收缩型的。相比于沈阳的扩张战略,大连的战略一直都是收缩的。反馈到楼市项目中,就是大连一直都在躺平式卖地。2022年,大连土地市场的供应量创下了近5年的最低值。主城5区仅成交了5宗住宅用地,其中高新区2宗(华润半山润景、中海叁號院广贤)、中山区2宗(保利、中铁铁龙瓜分热电厂地块)、甘井子区1宗(恒一芳华院)。卖地卖的少了,自然整体的供应量也就少了。结果就是大连整体的房价最近几年虽然没怎么涨,但也几乎没怎么跌。因为拍地少了,所以大连核心区的房子几乎是出来一批消化一批,卖的没那么好大不了就是慢慢卖。反正就是坚决不降价。相比于沈阳的超前规划,大连的最近几年几乎没有什么规划。除了已经建设7年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在今年5月正式通车外,大连整个城市的发展似乎就是停滞了。既然都不规划了,也就不存在什么乱规划导致的烂尾。但是,也正是因为不瞎折腾,大连楼市整体就没有任何的泡沫。购买力全部都是真实且理智的刚性需求和改善。2、沈阳的城市发展战略,就是强力的扩张。最近几年,沈阳疯狂的跑马圈地。聚焦科技产业,做大数字经济,发展元宇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推进五里河元宇宙创新基地;发挥辽宁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沈阳续贷服务中心作用,建设和平金融街;聚焦大健康产业,完善“4+3+X”产业体系,推进东北智慧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重塑“沈阳南六”市场品牌,壮大医美产业。。。。。想要发展板块和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源,没有这么多资源和资金怎么办。很简单,学会借力打力就行了。反映到楼市上面就是:--每一家在沈阳拍地的开发商,几乎全部都得代建商业和学校。咱不得不服。沈阳真的是打的一手好牌,自己没有花一分钱,商业+学校也就都有了。“多快好省”的模式,被沈阳拿捏的死死的。沈阳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做大新区,夯实规划。3、过度的扩张,正在反噬沈阳。在前几年房价嗷嗷上涨的时候,开发商房子卖的比较快,利润也比较高,这么极速的扩张确实是可行的。反正都是开发商掏钱,政府只要画饼出规划就行。但是,一旦遇到市场下行,这么干就出现了明显的弊端。--大量的烂尾商业,开始出现。也不能说沈阳错了,要怪就只能怪这狗日的楼市行情。开发商没钱了,一切就只能停了下来。于是乎,各种前期答应好的商业烂尾了;于是乎,各种降标问题维权问题后期一定会慢慢浮出水面;于是乎,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开发商只能不停的降价销售。胆子大的,直接降。中海天钻楼面价1.1万,前期高层带精装修卖1.9万,现在卖1.7万。胆子小的,偷偷降。亚泰鲲鹏府原先卖1万+多的毛坯,现在直接送精装,折算下来只要8000多。我看过那么多城市的那么多项目,当下的沈阳楼市,确实异常混乱。开发商拼命的甩货,二手房房东也在拼命的挂牌抛售。总结一句话概括就是。大连的不折腾和沈阳的瞎折腾,造成了两个城市当下完全不同的楼市格局。其实,沈阳所面临的扩张窘境,也是目前大量的二三线城市正在经历的现实困境。从2017年以来。分别有湖南、江苏、江西、甘肃、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贵州、云南、广西、黑龙江等至少13个省份,提出了强省会的战略。除了江苏、浙江等少数东部发达省份外,大部分都是中西部的省会城市。这些城市如果都还在秉承着原先固有的思维去经营,就一定会吃亏。有三个重要提醒:第一,要深刻理解,现在的时代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以前的发展是荒蛮的,不管能不能成,先把饼画出来再说,先把地铁延伸到30公里以外再说。产业能慢慢过去,人口也能慢慢过去,无非就是时间问题。但是,很不幸的是,城镇化极速扩张、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增速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些产业,注定无法过去;有些人口,注定无法过去;有些规划的鸿沟,注定无法被填平。第二,除了时代外,你还要去衡量自己配不配。在当下还想玩极速扩张,上海北京估计可以,杭州成都勉强可以,但对于大量的中西部和东北城市而言,估计很难做到。如果全省的人口数据都在外流,你凭什么独善其身。沈阳楼市面临的问题确实很大。但这不是城市基本面的问题,也不是操盘能力的问题,主要就是沈阳在做大省会的虚妄幻想里,贪多求大,搞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大规划。比如浑南新区的大规划、比如沈北的疯狂拍地等等,把整个市场的库存量堆到天上,还偏偏落不了地。所以,我们在吃肉之前,一定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牙口。第三,最大恐慌,来自于从高处往下坠落时的幻灭。大连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在前面几年中选择了主动收缩模式。就这样躺着,也不乱规划也不瞎画饼,就这样按部就班的发展。躺平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猛的摔下来,房价也没有任何的泡沫。而沈阳选择了主动出击。同时修建多条地铁通到新城,轰轰烈烈的想要进行城市组团发展。想法很好,但却忽略了后期配套是不是能跟的上,忽略了后期的管理半径是不是能跟的上。很不凑巧,这次遇上了特殊的楼市行情周期和经济周期。于是乎,大量的规划都开始往下坠,开始幻灭。规划越大,很可能泡沫越大,一旦不落地,房价直接8折起步。从这个层面看,其实不折腾反而是大连的幸运。大道至简,对于很多城市而言。还是少折腾为妙。遇到那些喜欢瞎折腾的城市,建议速速远离。当大伙儿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大碗团队正马不停蹄地开启一线调研。欲知最新的市场信息,大伙儿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咨询师微信哦!专题研究:置业逻辑:上篇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虽迟但到!关于昨天的大新闻,这可能是全网最详细的解读

今天出了个大新闻: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映是什么?MMP,要查我家底。那些贪腐公职人员的房产,这下算是彻底藏不住了。下一步,就该整你们的事儿了。那些有钱人的房产,也彻底藏不了。下一步,就该征你们房地产税了。绝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大致就是八个字:无官不贪、无商不奸。在他们的眼中,90%以上的政策都只有一个目的:伸张正义,惩处贪官,劫富济贫。真实的世界,真的如此么?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有何深意?又释放了什么信号?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真的纯粹是为了征房地产税?究竟能否让房价大跌?来来来,让娃哥给你详细科普一下。不动产统一登记,这可能是全网最直白和最详细的解读。开篇普及概念:什么叫不动产统一登记?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你以为的不动产,只是房产,甚至只是住宅。而真实世界里的不动产,不仅包括房产,还包括:集体土地、宅基地、林地、海域、耕林草等承包土地等等。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所谓“不动产统一登记”,就是——给以上物产确权。所谓“确权”,就是——无论是宅基地、林地、承包海域等等,都给发个类似于房产证的红本本。喏,下面这张就是林地的不动产证书。以前没有红本么?还真没有。准确的说,是没有统一的红本本。大家去看看上面那些不动产,有林地、耕地、海域、城镇住宅、农村宅基地……这些不动产,过去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发的证,也是不同部门的证。举个例子吧。过去承包林地,也就是林业局给发个承包合同;过去的农村宅基地,也就是镇上、甚至是村集体给发张地契;过去的承包海域经营,也就是海洋局给承包合同上盖个章……这些承包合同、地契、公章,有的部门认,有的部门不认。再举两个例子吧。比如,宅基地的地契。过去你拿着村集体发的地契,去找银行贷款。但凡能进去门,那就算我输。再比如,林业局给发的林地承包合同。别人欠了你的钱,你起诉了他。法院在清算执行时,发现这货一毛没有,就有个500亩的林地承包权。法院该怎么把这500亩的林地赔给你?折价多少钱,又该怎么过户?是不是还要跑趟林业局?甚至,因为没有不动产统一登记,法院连这货有没有500亩的林地承包权,都不知道。如今不动产统一登记登记来了、确权了、红本发了,就能够证明——该不动产属于你,就是你的物权。而这种物权归属,不仅在网上能查的到,而且拿到任何一个部门,大家都认。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确权。——彻底打通不同行政部门之间,对某种物权归属的共同认定。确权,仅仅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直接目的。那么,还有没有更长线的目的和更深远的影响?有!1、先说个浅层的影响:盘清家底。一提到盘清家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完犊子了,要征税了。盘清家底,的确是征税的基础和依据。但盘清家底,绝不仅仅是为了征税。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提出“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算个人破产?是不是账上没钱、家里没城镇住房,还欠了一屁股无力偿还的债,那就算破产。万一他虽然没有城镇住房,却有三块宅基地呢;万一他虽然账上没钱,但却有一大片养蚝的海域呢;万一他没钱也没地,却在山上还有300棵的大胸径林木呢……过去没有不动产统一登记,想要查清以上资产,要跑到林业局,接着跑到海洋局,然后跑到农业局,甚至还要去老家的镇子上查查地契……全部查完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上资产,该如何估价?连个红本都没有,估个屁的价。现在不动产统一登记来了,以上资产全部确权且可在统一平台查询。电脑打开,输入名字,有啥没啥,全在表里。红本拿出来,该查封查封,该估值估值。这就是确权带来的最浅层影响,能快速跨部门盘清一个人的不动产家底。2、接着说个稍微深层的影响: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所有不动产类别中,只有城镇住房的流通效率和融资属性是最强的。而其他不动产,比如农村的宅基地、农民手中的耕地、个人承包的林地等等——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是没有任何流通属性和金融属性。以上资产,没有流通属性和金融属性的核心原因之一——没有确权,没有红本,谁敢交易。其物权的归属,并未得到跨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认定。自2018年起,高层就反复强调一句话: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而农民手中的财产——宅基地、耕地和林地,却长期连个确权的红本都没有。没有红本,就意味着没有法理意义上的财产权。农民连财产都没有,还提高个屁的财产性收入。现在不动产统一登记了,农民手里的宅基地、耕地、林地……全都拿到了确权的红本,也有了法理意义上的财产权。有了财产权,就意味着——他们能拿着红本,去交易、去转让、去抵押。让农民手中的不动产,变成真正意义上可流通、可抵押的财产,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第一步。以上就是确权带来的稍深层影响。3、最后说个最深层的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提“全国统一大市场”,可能大家都快忘记了这个词。去年初,最高层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此同时,还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国内大循环的起点、十四五的重要目标。什么叫全国统一大市场?用虽不精准但最直白的语言解释就是:全面解除市场笆篱,加速市场各类商品和资产的交易和流通。——通过提高交易和流通效率,来最大化的释放国内的市场活力。提到“加速各类资产的交易和流通”,其中的重要资产类别就是:包括建筑、土地、自然资源在内的各类不动产。加速各类不动产交易流通的关键,是什么?咱得先给各类不动产,发个统一的红本本吧。连个确权后的红本都没有,连个统一的定价标准都没有,那还交易流通个屁。再说,没有红本的资产,谁敢真金白银的买卖交易。这就是确权带来的最深层影响,就是提高各类不动产的交易流通和金融属性,为扩大内需的国内大循环提供支撑。以上所有,就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三重间接目的。而以上三重目的,在诸多西方国家都已经落地数十年。或者可以这么说,不动产统一登记,既是物权法的起点,也是物权自由交易的起点,更是真正意义上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有了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才能最大程度的激活和释放市场的活力。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什么最重要?内需最重要,充分的流通交易最重要,市场活力最重要!这一步,我们早晚要走,而且已稍显落后。全网大V,都在瞎逼逼。这个热点,是昨天下午出来的。原本我也不打算追,但真架不住视频号、抖音和公号的大V,全在瞎逼逼。99%的解读都是——以前贪官把房产登记在不同地方,现在要登记在一个地方,贪官财产无处遁形;以前有钱人动辄都是十几套房子,现在要征房房地产税,割不死你;楼市要崩,贪官要完……看的我既无语又恶心,临时加班赶个稿吧。看完以上的内容,你会发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真实目的,既不是征税,也不是反腐。反腐与征税,只是它捎带手的极其微小影响罢了。既然全网大V都在说,那我也捎带手说两句。1、反腐,还真用不上不动产统一登记。首先,但凡家里有个体制内的公职人员就清楚:早在10余年前,我们就建立了公职人员的财产申报制度,而且每半年都会核查一次。若你真以个人名义持有多套房子,且财产来源不清晰,都轮不到今天的不动产统一登记落地,就已经被喊去问话了。然后,你们怕不是真的以为:体制内的不法人员,会傻到拿着贪到的钱,用自己的名字去购置房产吧。就这全网还一片呼喊,快快快,快公布不动产登记的统计结果!脑瓜子有包!2、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确是房地产税的征收基础,但并不意味着登记了就会立即征税。通过不动产登记,确实能查清每一个人的房产持有状况。摸清了家底,的确方便征税。但是!但是!但是!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房地产税至今还未征收,并非因为家底还没摸清。大家去看官方公布的“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时间轴,你会发现:早在10年前,不动产登记就已经启动。率先完成联网的,就是房地产税的核心征收目标“住宅”。今天才宣布全面落地的原因,是其他类别的不动产登记摸排太难,占用了太多时间。换句话说,你的家底,早就被摸清了,真想征税早就征了。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现在很多重点城市的住宅,仍在限购限贷。人家能判断出来“你是二套还是首套、其他城市买没买过房、是否有贷款记录、是否已经结清”,难道还不知道你有几套房,都是多大面积?整天琢磨啥呢,想屁吃。3、即便征税,核心资产也能转嫁。再跟大家普及一个基本常识。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如果有这么一套房——它位于产业基础极好、常年人口流入量极大、市场供应常年保持低位的城市和板块;市场平稳的年月,但凡挂出去,就总有络绎不绝的买家看房;市场极差的年月,虽然卖的慢,但总有买家进场;哪怕租出去,租金也是同城市内最高的……说句诛心的大实话,只要是供不应求的资产,任何成本都能转嫁给下一个接盘者,包括房地产税。话不中听,但有用。4、垃圾资产,只会更垃圾。像经济基础并不突出的三四线城市、二线城市只画饼不落地的远郊新区、一线城市不带学区的老破小、一二线城市远离成熟产业聚集区的普通刚需板块……如上资产,本身就已经陷入流动性差、供大于求、议价能力弱的泥潭中。一旦房地产税开征,这类资产只会面临一种状况——房东为了减少持有成本,拼了命的甩货,加剧市场红海;集中的甩货,造成更大规模的降价砸盘。卖又卖不出去,拿着就要交税,税还无法转嫁。持有的每一天,都是负收益缩水的凄惨。与其操心房地产税何时到来,还不如操心怎样做好资产优化。房地产税,已经变得草木皆兵。连“不动产统一登记”这种带着多重复杂目标的政策,都能被粗暴解读成:丈量天地,下步征税。而我想跟你说的是——第一,无论是否统一登记,房地产税一定会来。到来的核心目的,也不是为了所谓的平抑房价,就是补充地方税源。第二,把手里的垃圾,换成可以转嫁成本的核心资产。房地产税的征收方式,可能会有很多种,但大都逃不开持有面积。既然是以“持有面积”作为征收标准,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减少房产的持有数量,提高房产的持有质量。抓紧时间把手里握着的——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远郊盘、没有学区的老破小、偏离产业落地方向的普通刚需盘,尽快变现。两套换一套,甚至是三套换一套。抓紧时间两套换一套,甚至是三套换一套——置换到一二线城市里、贴近成熟产业聚集区和成熟改善聚集区的板块。以供不应求的核心资产,对抗和转嫁新增的税收成本。这可能是我关于房地产税的最后一篇文章,显而易见的道理不值得讲太多遍。请把此文转发给身边正在为不动产统一登记而忧虑、为房地产税即将开征而忧虑的朋友,并告诉他们:你焦虑的问题,此文都能给你答案。专题研究:置业逻辑:上篇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最强地级市,为何四面扩张?

现在提起苏州,名号响亮——最强地级市、GDP全国第六、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一、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新城”到处开花,比如平江新城、金阊新城、沧浪新城、城铁新城……但是,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这几个新城。2011年苏州正式提出——“抢抓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在做优做靓苏州古城的同时,重点推进北部高铁新城和南部太湖新城建设,加快提升东部综合商务城、西部生态科技城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这言简意赅道出了“一核四城”的时代背景、建设方向、发展目标,真是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啊。苏州城市发展格局,就此奠基!何以如此?因为,这是必然!——苏州城市格局,必然走向“一核四城”。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个人如此,城运亦如此,——苏州踩中了“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进程。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有与这种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世界级城市群吗?不用想也知道,当时真没有,有潜力的只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长三角区域规划,提出——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打造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但是,当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不高,城市间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南京、杭州都是省会城市,吸附力强;无锡、常州在苏州后面紧追不舍,——在长三角,苏州面临的城市竞争,很激烈!而且,苏州毗邻上海,仅为普通地级市,城市地位不高,2011年GDP破万亿,是江苏省首个GDP万亿城市、全国当时7个GDP万亿城市之一,在长三角,仅次于一骑绝尘的上海,领先于南京、杭州两大副省级城市。——苏州经济基础强,地理位置优,有条件抓住历史机遇!但是,苏州该怎么把机会变成现实??怎么办,怎么办?——做好内部整合,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而且,这种内部整合顺理成章,——既根植于城市文脉,也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延续,与城市地理密切关联。苏州古城,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你凭什么穿越周期

楼市松绑已经整整一轮了,现状如何呢?直到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从下跌阴影里走出来,不论是京津冀、长三角、还是珠三角,没有哪个区域市场能够走出独立行情。从单城市看,最具研究典型的百城指数,在连跌了8个月后,也在连续不间断的救了8个月后,才刚刚能看到止跌的行情。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21年下半年至今的地产行情,只能说:惨!实惨!但是,有一座城市,却悄悄穿越了这轮周期,平稳的从风暴中走出——合肥。说合肥能够穿越周期,完全不是浪得虚名,先来瞅瞅全国的楼市是个怎样的情况:一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下降61.5%、环比下降36.9%;核心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5.7%、环比下降16.7%;普通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6.2%、环比下降34.6%;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下降60.7%、环比下降17%。注:以上数据为2022年4月全国成交面积数据三四线跌,正常~众所周知嘛,普通二线跌,合情合理,毕竟是下行周期,拉下水也正常,核心二线城市在跌,嗯~看来这轮比想象中还要冷,可是,一线居然也还在跌,麻了,全国楼市成交面积跌到刹不住车了。而同时期的合肥呢?供不应求!而且价格还在节节攀升。优秀啊,直接来个逆生长。有人说,合肥的逆生长会不会是因为这轮政策放开的过松啦?瞧瞧隔壁南京,“底牌”放出来刚半个小时,差点把市场给点燃,合肥搞不好就是过早亮了底牌,所以才能实现一枝独秀。如果真有这么简单,全国楼市也不至于到跌麻了的境地了,现实就是,合肥不仅离亮底牌还早得很,甚至只是拿出了工具箱里的小螺丝钉,新政仅仅放开了瑶海及新站的限购,只是做了部分区域的修复,而且即便是全国普降的房贷利率,合肥在下调之后,首套利率还是维持在了5.03%。合肥到底怎么做到的?他凭什么能实现逆势发展?合肥小宇宙的爆发离不开自身城市发展的特点。合肥的主城面积极小、城市边界小,合肥从2006年建成区面积224平方公里,扩展至2016年416平方公里,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救市三个月,似乎只救动了一个城市!

不知不觉,救市已经第三个月了。大家是否发现一个问题——时至今日,无论哪个城市出台哪种救市政策,几乎已无法掀起任何波澜。救市的第三个月,2022年5月楼市数据出炉了——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这可是极会拿捏城市脉搏的大城市喔!

对比过去十年,2021年主要城市GDP增幅普遍在100%以上,但是,有一座城市,它的GDP增幅达到213%,唯一增幅达到200%以上的主要城市,这个城市就是——“霸都”合肥市合肥市曾经三次拆巨资豪赌,都赌赢了,拿下面板、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被称为“中国最牛风投机构”但是,但是,合肥不止赌性坚强,在城市运营上,合肥也是很灵活稳健的!如果问,合肥市有哪几个区?不了解的人说4个区,了解的人说9个区;一番了解下来,原来是4个行政区加5个功能管理区;——蜀山、庐阳、瑶海、包河是4个编制完整的行政区;——政务、滨湖、高新、经开、新站是从4个行政区拆出来的5个功能管理区。正是这种行政区划管理的灵活性,推动了城市产业发展,推动了城市边界扩张,奠基了合肥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格局。合肥市区曾长期受制于“三市区一郊区”空间格局,2002年区划大调整,郊区改为包河区、东市区更名瑶海区、中市区更名庐阳区、西市区更名蜀山区,2005年“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问世——一个主城、4个城市组团、1个滨湖新区,其中,政务区在主城,高新区在西组团,经开区在西南组团,新站区在北组团,滨湖区自成一派。后来,政务区、滨湖区、高新区、经开区都是合肥房价的高地,新站区的楼市成交很活跃。合肥4区灵活变9区提高了城市开发的强度,加快了城市开发的进程;通过引进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进一步夯实了城市空间扩张的产业基础。此后,2013年合肥市主城规划“双心两扇两翼”,双心即是老城与滨湖新区;再后来,2021年合肥市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级支撑”的国土空间格局。这些,都离不开“141”战略的奠基之功,离不开行政区划的灵活管理。不止行政区划管理灵活,城市空间扩张也是很稳健的,基础依然夯实。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轨交线路的扩张推动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进而带动房地产板块的扩张。上图是在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示意图基础上加工的。不难看出,合肥市轨交末端,往西到运河新城,往西南到肥西县/紫云湖,往南到滨湖区,往东到肥东县,往东北到陶冲湖-少荃湖-职教城,往北到合肥北城站。与之对应,这些轨交末端所在的房地产板块,与合肥市区的房地产板块密切联动了起来;运河新城、紫云湖在高新区的下游,肥西县在经开区的下游,肥东县在瑶海区的下游,陶冲湖-少荃湖-职教城在瑶海区的下游,北城站在庐阳区的下游。与之相对,这些轨交末端所在的房地产板块,也是核心区房价向外传导的末端,刚需自住属性不差,投资价值则取决于与上游的联动关系。毕竟,轨交线路扩张的末端,约等于房地产板块扩张的安全边界,约等于城市核心区刚需外溢的安全边界。其实,合肥城市扩张,与
2022年6月3日
其他

只有杭州才能救楼市

昨天,杭州出台“救市新政”了。看完杭州的救市政策,我只想说——只有杭州才能救楼市。端水大师,又出新花样。先来看看杭州出台的楼市新政,它迥异于此前你所看到的所有救市政策。——杭州救市,核心在救二手。直接上新政内容!个人转让家庭唯一住房,增值税免征年限由5年改为2年;落户未满5年的户籍家庭购买二手房,取消“需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的规定,落户即可购买;非户籍家庭购买二手房,取消“需连续缴纳42个月社保”的规定,仅需12个月社保即可购买;三孩家庭多送一张房票,且在新房摇号时可按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如此一来,杭州的楼市政策逻辑就发生了变化。如果你去买新房——要么需要“落户+2年社保”;要么需要“不落户+4年社保”。但假如你去买二手——要么落户就能买,要么仅需1年社保就能买。你瞧!杭州这个老端水大师,连救市都救的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的救市,是新房和二手一起放松,一起对你敞开大门。——大哥,快进来,一起玩!杭州的救市,是新房市场仍大门紧锁,宛若不动如山的老尼。而二手市场却敞开大门,像个招蜂引蝶的姑娘,站在门口,挥舞着手帕。——大哥,别管她,先玩我!为什么杭州会出台这种“优先满足二手”的救市新政?一张图,足以说明问题——截止3月底,杭州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7万套,跃居全国第1。对,全国二手房库存量最大的城市,既不是倒霉催的郑州,也不是被唱衰的东北,还不是库存重灾区重庆和武汉,而是“最懂拿捏楼市”的杭州。有人说,3月底的数据太老了。好,新的数据出来了!打脸嘛,终归是新鲜的巴掌才最响亮。喏,下面是杭州各城区二手住宅挂牌量,数据来源于杭州房管局官方网站。数据来源: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截止5月17日,杭州各城区(不含富阳和临安)二手房挂牌量21.997万套。相较3月底,新鲜的库存又增加了。二手房库存21.9万套,成交是多少呢?近半年,杭州二手房单月成交量在3000-4000套上下浮动,平均成交量约为3400套。21.9万套库存,3400套月均成交,二手去化周期64个月。64个月的库存去化周期,意味着什么?2014年2月起,杭州掀起“马年第一砸”。近百名业主,冲进一个个“腰斩式降价”的售楼部,把愤怒的铁锤,倾泻到沙盘上。那一年,杭州二手叠加新房的库存,也不过区区20万套,去化周期不过59个月。八年后的今天,杭州单单二手房的库存已经干到22万套,去化周期已经干到64个月。杭州,苦二手久矣。若再不救二手……讲到这里,你是否就认为——杭州出台新政,就是为了救二手,帮助二手市场消化库存?呵,还是太年轻,还是把“端水大师”想的简单了。杭州二手房挂牌量全国第一,高达22万套,二手房卖不动,消化周期超过64个月……以上这些,真的重要么?不重要!自2017年起,杭州的二手房市场是好或是坏,已经不再重要。自2017年起,杭州的二手房市场只有一个存在价值——证明新房的倒挂!证明新房的套利空间!2016年底-2017年初,杭州新房陆续开始“限价”。自那一刻开始,就有四个字萦绕在杭州楼市的上空:一二手倒挂。倒挂魔咒,把一切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只要有新房倒挂的存在,韭菜就永远割不完。新房限价3万/㎡,二手挂牌6万/㎡。动辄都是200万利差,足以催动着一波波的人往里冲。杭州人冲完了,还有浙江人。浙江人冲完了,还有长三角。长三角冲完了,还有全国客。数百万的倒挂利差,足以让“杭州人的杭州”成为“浙江人的杭州”、“长三角的杭州”,甚至是“14亿人的杭州”。倒挂不绝,利差永存。利差永存,需求不断。只要有新房倒挂的存在,楼市就能穿越周期。今年第一轮集中土拍,只有杭州创造了一个奇迹。60宗土地,59宗成交,成交金额827亿,杭州再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建城2200年以来,这是单日财政收入最多的一天。与其他城市相比,杭州第一轮土拍的成交额是北京的1.72倍、南京的4.3倍、天津的19倍。全国70个重点城市,只有杭州穿越了楼市周期。为什么?确定性!——在开发商眼中,如今的全国楼市中,只有在杭州拿地几乎是“稳赚不赔”的。因为“新房限价和一二手倒挂利差”的存在,总有源源不断的人往杭州楼市里冲。动辄都是万人摇号,动辄都是当日清盘。只要有万人摇号和当日清盘,在杭州拿地——哪怕不能多挣,起码不会赔本,而且还能快速回款。但是!但是!但是!以上一切存在的基础是什么?杭州楼市“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基础是什么?二手市场的价格体系,必须稳得住!哪怕稳不住成交价,也要稳得住挂牌价!——只要二手挂牌价稳得住,新房倒挂利差就稳得住;——只要新房倒挂利差稳得住,被倒挂利差勾来的需求就稳得住;——只要需求稳得住,每年3000亿的土地收入就稳得住!杭州的二手市场,已经成为杭州楼市的一杆大旗。——二手大旗不倒,新房市场不倒,土地收入不倒。诸位可能都无法想象,杭州是目前一二线城市中几乎唯一一个“至今都未出台二手房指导价”的城市。杭州为什么不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怕一不小心就把“二手市场”这杆大旗撅折了。万一把二手撅折了,二手挂牌价崩了,倒挂利差就崩了。倒挂利差崩了,购房者的套利信仰就崩了。客户信仰崩了,新房市场就崩了。新房市场崩了,土地市场就崩了。我摇号打新,不就是图“新房3万/㎡,二手5万/㎡,转手就挣2万/㎡”。——你出个二手指导价,二手也跌倒3万,我还打个屁的新。我土拍拿地,不就是图“万人摇号抢房、当天就能售罄、半年就能回款”。——你出个二手指导价,把倒挂打崩了,客户信仰打崩了。没有快速回款,我还抢个屁的地。此次,杭州为什么要出台“救二手”的楼市新政?“二手市场”这杆大旗,眼看就要被22万套的库存压折了,我得撑起来。新政出来后,杭州人民的心态又变了。各个房产群里,讨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刚通知中介,老子挂出去的房子不降价了。你瞧,二手房这杆大旗又硬朗了一些。除此之外,各个房产群里探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6月这波红盘潮,哪个倒挂最凶,收益率最高。你瞧,二手大旗硬朗了,杭州的打新信仰又回来了。不出意外的话,杭州的各大古寺又将在6月迎来全年最大的一波客流高峰期。——灵隐寺、径山寺、灵顺寺、法喜寺……又将挤满即将参与摇号的杭州人民。诸位神仙进入杭州时,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有一天能和楼市扯上关系,能被购房者看做队友。神仙们的灵验度,即将在杭州楼市的红盘潮里,得到真金白银的检验。火热的六月,神仙们又将迎来一场最大的挑战。你瞧,二手大旗硬朗了,连杭州的神仙们都能变得忙碌起来。对于杭州楼市来说,啥都可以倒,唯独二手不能倒。外面人都说,阿里是杭州的城运,亚运是杭州的城运。呵,还是年轻。杭州的城运,从来不是阿里和亚运,而是二手这杆大旗。只有杭州人,才最懂杭州。也只有杭州,才最懂救市。专题研究:
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