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强地级市,为何四面扩张?

乾乾 大碗Pro 2022-09-26



现在提起苏州,名号响亮

——最强地级市、GDP全国第六、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一、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新城”到处开花,比如平江新城、金阊新城、沧浪新城、城铁新城……

但是,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这几个新城。

2011年苏州正式提出——

“抢抓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

做优做靓苏州古城的同时,

重点推进北部高铁新城和南部太湖新城建设,

加快提升东部综合商务城、西部生态科技城建设水平

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这言简意赅道出了“一核四城”的时代背景、建设方向、发展目标,

真是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啊。

苏州城市发展格局,就此奠基!

何以如此?

因为,这是必然!

——苏州城市格局,必然走向“一核四城”。




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个人如此,城运亦如此,


——苏州踩中了“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进程。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中国有与这种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世界级城市群吗?

不用想也知道,当时真没有,

有潜力的只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长三角区域规划,提出

——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打造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但是,当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不高,城市间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

南京、杭州都是省会城市,吸附力强;无锡、常州在苏州后面紧追不舍,

——在长三角,苏州面临的城市竞争,很激烈!

而且,苏州毗邻上海,仅为普通地级市,城市地位不高,

2011年GDP破万亿,是江苏省首个GDP万亿城市、全国当时7个GDP万亿城市之一,

在长三角,仅次于一骑绝尘的上海,领先于南京、杭州两大副省级城市。

——苏州经济基础强,地理位置优,有条件抓住历史机遇!

但是,苏州该怎么把机会变成现实??



怎么办,怎么办?

——做好内部整合,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而且,这种内部整合顺理成章,

——既根植于城市文脉,也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延续,与城市地理密切关联。

苏州古城, 2500年吴文化历史发源地,文物单体数量和密度全国最高,苏州文脉精髓尽在于此,

是最能够代表苏州的文化符号,无法复制、不可再生,

如此千年瑰宝,不好好保护就是历史罪人啊!

——1986年,苏州总体规划明确“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方针。


1990年苏州高新区成立,苏州向西拓展了城市空间;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中新两国合作开发,向东极大地拓展了城市空间

如今的工业园区,在苏州市区是产业最强,商业最繁荣,园区核心区域堪称苏州的“宇宙中心”。


2001年苏州市撤销吴县市,分设吴中区、相城区,苏州城市框架向南向北伸展,

自此,中部苏州古城、西部高新区、东部工业园区、北部相城区、南部吴中区,苏州市区出现放射式发展布局的雏形,这其实也是“一核四城”的发端。

问题来了,怎么寻找城市扩张的区域节点?

——苏州的地理特征,影响了苏州形成“一核四城”城市格局。

向西:受山地及行政区划影响,高新区被划分为狮山、浒墅关(城铁新城)、生态科技城三大地理单元;狮山外溢受限,浒墅关老镇改造,科技城靠绕城高速,苏州向西拓展的支撑点只能到科技城
向东:园区核心区在金鸡湖西湖东,园区向东是工业集中区,园区毗邻的昆山市2011年被列入江苏省省直管县市试点,换言之,苏州向东拓展的边界被约束在保税区


向北:当时相城主城区发展活力岛以失败告终,北部乡镇发展滞后,与常熟的乡镇毗邻,苏州向北拓展不宜太快;高铁新城位置居中,以高铁新城辐射带动北部乡镇是最优选

向南:苏州南部是苏州区域发展的薄弱环节;吴中区发展分散,吴江区经济强,两区陆地毗邻、隔湖相望;依托东太湖,整合吴中吴江,在苏州南部造新城,便是理所当然



从1986年“保护古城、建设新区”,到1996年“一体两翼”,到2011年“一核四城”,

苏州城市发展格局可谓是一脉相承、水到渠成。

2012年,是苏州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这年,

苏州古城成为全国唯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古城三区合并为姑苏区,这是“做优做靓苏州古城”,
吴江撤市设区,苏州市区版图向南补短板,“南部太湖新城”问世,

轨交1号线开通,中环快速路开工,城市交通升级。

如此,苏州“一核四城”城市格局,呼之欲出!


苏州拉大城市框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交通层面链接起来!

轨交与环线快速路,撑起了苏州“一核四城”的城市框架。

2012年4月,苏州成为全国首个开通轨交的地级市,此后每隔一两年会开通新的轨交线路。


苏州已运行轨交线路覆盖高铁新城、太湖新城、综合商务城,规划线路未来将覆盖生态科技城。


如果说轨交的特点是运量大、解决大量人群出行需求,那么,环线快速路则是缩短了长距离驾车通勤时间。

苏州中环快速路一期已通达高铁新城、综合商务城,中环二期将使环线快速路更加密集。

2012年1月苏州中环一期开工建设,2015年7月建成通车。


2021年7月中环北线二期正式通车,中环南线二期、中环东线南延、江陵快速改造等尚在施工。


所以,轨交、环线等基建的本质是什么?

——是更新城市资源节点,打通资源流通通道,推动资源、资金在全城流动。

如今,出门坐轨交、开车上环线,人流车流物流畅达全城,苏州俨然已是大城。



十年之功,苏州“一核四城”格局初具规模,但尚未完全夯实,仍需非常努力。

我们现在具体看下“四城”情况如何

西部生态科技城:科技城产业强,科学城刚起步,缺大型商业。

苏州科技城,由科技部、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共建,2006年启动,定位是“率先成为苏州高科技产业创新研发基地”,核心区产业强劲,发展渐趋饱和,向南发展南片区,向西发展太湖科学城。


太湖科学城,2020年启动,以南大苏州校区为核心,规划打造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

东部综合商务城:核心区发展外溢;高贸新城承接外溢,但远离核心区,配套差,发展受限。

园区的“宇宙中心”金鸡湖湖西湖东发展饱和,不会成片区集中供地,不得不向外拓展城市空间。


2019年苏州自贸区正式成立,胜浦被划入自贸区,高贸新城概念问世,最大优势是属于园区。
胜浦退二进三,出现一定的成片区宅地,成了园区新的房地产热点区域;但工业企业云集,可开发住宅用地非常少,商业配套非常缺乏,发展空间有限。

北部高铁新城: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定位显著提升,产业需继续夯实壮大

2012年1月高铁新城管委会挂牌成立,依托高铁苏州北站,搞产城融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定位已从区域副中心提升至相城区主中心,逆袭改命
高铁新城城市界面焕然一新,配套逐渐成熟。产业非常依赖外区域产业导入,这是不确定性。

南部太湖新城:吴中太湖新城发展慢但潜力较大,吴江太湖新城发展渐趋饱和。

吴中太湖新城,脱胎于吴中区越溪城市副中心,规划为吴中区中心城市核的组成部分,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是吴中区发展的希望之地。与高铁新城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相比,吴中太湖新城发展速度偏慢。目前发展成熟的只有吴郡绿岛,湾东、中心商务区、湾西尚在起步发展阶段。
吴江太湖新城,是吴江城区向西拓展空间的产物,是吴江乡镇人口实现城镇化的空间载体,以居住、商务功能为主,商品房项目分布密集,轨交与大型商业配套兑现,发展渐趋饱和。
苏州湾隧道预计年内开工,未来将加速太湖新城融合发展,苏州南部将形成强有力的区域性新中心。


总而言之,“四城”先天禀赋各有优劣,发展势头各不相同;

如果根据四城的发展现状,对四城的价值排个序:

价值由高到低,分别为科技城 >高铁新城 >太湖新城>高贸新城。

“一核四城”发展格局,是苏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但绝不是发展的终点。

未来会走向什么方向?这取决于“新城”发展比拼出个什么结果。

但是,无论如何,苏州城市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2016年新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8年最高领导亲自在上海宣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苏州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台阶,排名全国第六,继续远超宁杭,

这也说明,苏州搞一核四城是搞对了,而且时代风口还在。

或许,从长三角的趋势看苏州的“一核四城”,更能看懂苏州城市发展的逻辑。

苏州“一核四城”的大城格局已然确立,

但还需继续夯实、继续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

当苏州真正夯实“一核四城”之时,苏州城市发展将是新篇章!


最后——

今天晚上8点,苏州城市专场直播,

对苏州感兴趣的朋友们,戳下方按钮,直接预约吧!







专题研究:


置业逻辑:上篇 | 中篇 
万字长文:上篇 | 中篇 | 下篇
螺旋解体:上篇 | 中篇 | 下篇

 城市调研:


重庆:一线调研 | 城市分析 | 政策分析 | 两江四岸 | 集中土拍
杭州:楼市预警 | 行情分析 | 购房现状 | 新房摇号 | 趋势判断
环京:固安 | 雄安(上) | 雄安(下) | 北三县 | 燕郊 | 香河
上海:调控政策 | 大虹桥 | 改善置业 | 五大新城 
苏州:城市发展 | 楼市分析 | 工业园区
西安:城市发展 | 城市规划 | 选筹建议
成都:成都商业 城市板块 楼市分析
武汉:城市分析 | 武汉与重庆
南京:楼市概况 | 板块分析
天津:学区房 | 楼市妙计
长三角:宁波 | 嘉兴 | 南通 | 义乌 | 温州 | 台州
大湾区:投资逻辑 | 东莞(上)| 东莞(下)| 佛山
其他城市:石家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