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论 || 如何智慧的忏悔无始以来的罪业· 2016《解脱庄严宝论》

正法互联 2021-04-24

对于过去的罪业生起后悔的心,

这是很重要的,

它能够斩断跟过去的罪的一种延续,

也能让过去的罪不再增长。


精要预读 



2016

系列十


| 关键词 |

净除罪障 忏悔 忏悔四力


恭录自 // 

2016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解脱庄严宝论》 第十天



▽上一期▽

 七支供养对修持有何重要意义 · 2016《解脱庄严宝论》

忏悔怎样的罪业

造罪的⽅式

造罪的⼯具

增强忏悔⼒的三种发心

忏悔二力:后悔之心 誓不再造罪的心

生起后悔之心的三种思维方式



忏悔怎样的罪业


这里谈到忏悔的时候要具备四个⼒量,或说具⾜四⼒而忏悔。

所忏悔的是怎么样的罪业呢?

这里所忏悔的是无始以来所有的罪业,并不是⼀个、两个罪业,⽽是所有无尽的罪业。


无始以来,我们造作的罪业是⾮常⾮常多的,有时候就算⼀生当中,我们的罪业都数不清了,更何况是无始以来造作的罪业呢。


但在谈到忏悔的时候,我们会⾃然⽽然联想到要忏悔的是我们⼀生、今⽣的罪业,或是我们最近所犯的罪业。


但是这里谈到的忏悔,尤其是对于⼀位深信轮回的⼈来讲,忏悔的应该是从无始以来在无尽的轮回当中,⾃己所造的所有罪业。 这样的⼀个想法是⾮常重要的。


有⼀些人可能今生犯了比较⼤的错误,或者说造了比较严重的罪业,然后从此就⼀蹶不振,⾮常的灰心、沮丧,但是我觉得这样⼦也于事无补。


换个⻆度来想,能够知道⾃己造了什么罪业,本身就算很不容易了,算是⼀件很好的事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无始以来我们所造的罪业,连⾃自己都数不清,甚至也都不知道,跟这个比起来,今⽣自⼰造了什么罪业,能够知道并且能够好好忏悔它,这本身来讲已经是很好的了。


所以,我们说,要忏悔的是所有的罪业。所有罪业的起因跟动机都⼀定都是三毒当中的⼀个。三毒指的就是我们的贪心、嗔心还有愚痴。


经典中⾸先将愚痴形容为像国王⼀样,因为它的影响力广大遍及,几乎所有罪行都离不开愚痴的烦恼。而贪⼼跟嗔心如同⼤臣⼀般,因为接下来的任何的罪行,不是跟贪心有关,就是跟嗔心有关。


总之,这里要忏悔的,就是我们因为三毒烦恼而造作的所有罪业。





造罪的⼯具


接着造罪的⼯具是什么呢?

就是身、口、意三门。

我们具有造罪的三种动机之后,我们就会透过我们的身体、语⾔或心念这样的工具,⽽造作罪业。所以在《普贤行愿品》里也提到要忏悔我们身、口、意的各种罪业。



造罪的⽅式


造罪的⽅式有三种:

第⼀种是⾃己造作;

第二种是唆使别人去造作罪业, ⼀般会说这个罪业是更重的,因为不仅是⾃己造作罪业,你让别⼈也造作罪业,所以这个罪业是更重的;

第三种是见作随喜,也就是见到别⼈造作罪业,你却⽣起随喜的心。


所以,有以上这三种造罪的⽅式。


所有造作的罪业,某⼀些是比较清楚明显的,但有大部分可以是隐性的、 随眠的,尤其我们过去生所造作的罪业,都是隐性的,没有显露出来。


甚至不用说过去⽣,我们看⾃己⼀生当中就可以,比如说小时候好了,上半⽣做了什么错事,可能下半生长大就忘了,有的时候是突然遇到⼀些状况才想起来:「原来我⼩时候曾经做过这样不好的事情。」。


因此在讲到忏悔时,我们要观想以佛为证——尤其是具备智慧之眼的佛的面前,祂能够明辨、完全清楚地知道我们所有罪业,请祂这样⼀位证量量者,就是能够如实了知⼀切状况的这样一位证量者为证。


这么做最主要原因是:

我们有很多罪业都已经忘记,都不知道了,但是,具备智慧之眼的佛能够知道, 所以我们要清晰的观想佛在我们的⾯前,向祂来进⾏忏悔。





增强忏悔⼒的三种发心


这里提到带着三种发心所作的忏悔,

忏悔的⼒量会更大。


第一种发⼼是

愿我承担⼀切众生的罪业⽽忏悔。换句话说,一切众生的罪业都在我的身上,我的⼼续中成熟,众生的罪业由我来承担⽽忏悔。


第⼆种发心是

指我所有行善的功德,都能回向帮助⼀切众生净除罪业。


第三种发心是:

我之所以要忏悔,是希望能够利益⼀切众生成就圆满的佛果.


所以,如果带着以上这三种发心而忏悔的话,它的⼒量是更大的。


尤其是在这里提到的具备四种力量的忏悔,会让我们的忏悔变得更加有力量,更加殊胜,因为这里的四种⼒量,就像是房⼦的四根柱子,能够让整个基础⾮常的扎实,让建筑结构⾮常的稳固。




忏悔二力


这四种⼒量中,最主要的两个:

第一个是后悔,第⼆个是不再犯。


这部论中⽤的词是「厌患对治⼒」,意思就是对你过去所做的、犯的罪,你厌离 ,你知道它是不对的,这就是后悔之心。


那再来「誓不再犯」又叫做 「返回对治力」,意思是你不再返回,不再造作那样的罪业。


这在三种律仪的布萨仪轨中也会念诵,最后会问忏悔悔者三次:「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了吗?」这时候忏悔悔者要说:「知罪。」

接着再问说「你不再犯了吗?」 

回答是:「不再犯。」

这样⼦问三次,这就是知罪、不再犯。




后悔之心


这两种力量中,哪一种又是最重要的呢?

是后悔之心。


因为有一种说法是: 如果你都不知道⾃己、不承认⾃己犯了罪,没有⽣起悔悔⼼心的话,你当然不会⽣起「我以后不再犯」的心。


总之,这两种⼒量具备的话,也就是第⼀个具备后悔的力量,再来也具备了誓不再犯罪这样的⼒量,之后,四力中的另外两个力量⾃然就能够⽣起。


生起后悔之心的三种思维方式

讲到后悔之心,论中⼤概有提到三种,先讲两种。


第一个是知道造罪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后悔造罪了。

第二个是害怕了,也就是对于⾃己造了罪, 将来会有很不好的果报,譬如说投生到恶道等等,也因此⽽后悔。这是其中的两种。


所以在论中提到的

第一个是「观察无有意义⽽生起追悔」,

第二个是「观察怖畏⽽生起追悔」,

第三个「观察需要迅速远离⽽生起追悔」。


在《龙树亲友书》有提到后悔之心这一段,过去可能由于放逸而造作了许多罪业,但如果生起了后悔之心,就像远离了云所遮蔽的月亮一般:

「先时离放逸,后若改勤修,

犹如云翳除,良宵覩明月。」


意思是过去由于放逸造了许多罪业,之后如果生起后悔之心,并且精进的修持,这就好像是云翳消除了一般,明⽉就能够展现。我觉得这句话是很重要的。


换句话说,这就是在告诉我们:

月亮本身不是黑暗的,它的光芒之所以无法显现,是因为暂时受到云翳的遮蔽。


造作罪业不等于「我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


我们平时造了⼀些罪业,很多人在那个过程中,⾃己也会觉得⾃惭形秽, 别⼈看他也看不起,甚⾄会不断批评,感觉就像「我从此一⽣就没希望了」、「我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


但是,我觉得忏悔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们人本身其实是清净的,只是暂时受到烦恼的影响,那些罪业、烦恼就像云翳⼀般,⽽这也是我个人平时对忏悔的感觉——「忏悔」在藏文中有斩断的意思。


换句话说,你透过忏悔让你的罪业跟心分开来了,从此不⽤再感到有包袱、有压力。


透过了⾄诚发露的忏悔,你重新开始做人, 重新找到你的希望,你重新又开始了,我觉得这才是忏悔真正的意思。


举例来说,有⼈得了癌症,⽐如是肝癌,我们不会因为这个⼈得了癌症, 就把这个⼈除掉或杀了,我们会说要治疗,无论是透过开⼑或各种⽅法, 我们要消除的是他肝的疾病。


换句话说,事跟人是要分开的: 事情总会有善的事、恶的事,这都是有可能的,我们不能因为这是善的事或这是恶的事,所以就认为那个人也是善或恶,我觉得⼈跟事是要分开的。


就像传统上我们有一个⽐喻:如果⼀个⼈拿棍⼦打你,你很⾃然气的是那个人,不是那根子,因为那根子是被人所驱使的。


按照同样的道理理或逻辑,其实你也不应该对那个⼈生气,因为他也是被他的烦恼所驱使的,所以你应该气的是他的烦恼才对。


在恰美仁波切的〈极乐愿⽂〉中,或过去噶当派的教言中,都有类类似的⽐喻,都将这些罪业比喻为毒药⼀样,就像是愿⽂里提到:「昔所造罪如腹毒」,如同腹中吃下去的毒药,「以大惭畏悔忏罪」,要将过去的罪业如同腹毒去想。


这里也作了一个比喻,当然可能是不太舒服的⼀个比喻,有个⼈一起⽤用餐,结果集体中毒了,其中五个马上发病就死亡了,四个也差不多了濒死边缘,其中还有一个人完全没发作,身体也都很好,但是他 看到周围九个人这样的状状况,他⾮常的恐惧、害怕,他知道他一定也中毒了,只是还没发作⽽已,


所以他⼀心想的是:「我要怎么样把毒从腹中吐出来,或各种⽅式去找医生」等等。


所以,我们要对于过去的罪业,就像是这么急迫的想要去消除,想要找对治法,想要找清净忏悔的⽅法去对治它,就像这个人的⼼是⼀样的。


所以,对于过去的罪业生起后悔的心,这是很重要的,它能够斩断跟过去的罪的一种延续,也能让过去的罪不再增长。




誓不再造罪的心


接着,谈到四种力量的第⼆个:

誓不再造罪的心。


讲到这个部分,有一些难以马上根除的罪,你可能还是很容易再犯的一些罪业,你也不要因为它很容易再犯,然后你不敢发起这个心说:「我誓不再犯,不再造作」,不敢发起这个心。

不要这样,我们可以试试看,就是你慢慢的先从短时间开始练习,先从我⼀天当中我不造作这样的罪业,你看看你做不做得到,然后再试试一个星期不犯,如果你也做到了,那么就再延长到⼀个月,接着延长到⼀年;也就是试试看慢慢延长誓不犯这样的罪,经典也告诉我们, 这样慢慢去练习会有帮助的。


这里有⼀个问题是关于这种誓不犯罪的发心,因为有的⼈会有质疑:「如果我发誓不再犯结果又犯了该怎么办?那又是怎么样的情况?」


有⼀些的回答是:

你如果发誓不再犯却又再犯的话,不仅是罪业没有办法清净,⽽且还加重了,因为你加上了欺骗的罪业。但我觉得这不能混为⼀谈,我们应该要分清楚,发誓不再犯这是指当下你在忏悔这个罪业的时候的⼀个⽅法,所以它是指当下的这个时候,⾄于说未来是不是又再犯,那是未来的 ⼀个状况,我觉得这两个是不能混为⼀谈的。


换句话说,所谓誓不犯的这样⼀种誓言,它主要强调在于当下,就是你当下对于这个罪你发起不再犯的心,就好像我们刚刚给茶,如果你说我不喝茶,但这并不代表如果明天 给你茶了你就欺骗对⽅了,不会有这个意思,这两者是不同的状况。

所以你今天不喝,不代表你跟别人说你以后永远就不喝了,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这两个是不同的事情。


其实这种害怕未来再犯,这种恐惧的本身就不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在那个当下的忏悔就不完全,也就不是真正的忏悔了。


如果当下在忏悔的这个人是真心忏悔的话,他因为知道⾃己做了不好的事,他自然⽽然会在那个当下生起「我未来不要再犯」的心,如果他是真的忏悔的话,他⼀定会有这样的⼼生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因为害怕⾃己未来很有可能会再犯,所以当下不敢唸「我不敢再犯」的誓⾔的话,他这样的恐惧或有这样的藉口,就代表他本身的忏悔已经是不清净了,因此当下的那个忏悔悔是不圆满、不如法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智者是重罪轻受,愚者是轻罪重受。」


这里所谓的愚跟智并不代表学问的多寡、⾼低,这里的智者是指知道忏悔的⽅法的人,换句话说是知道要透过四种力量⽽忏悔的人,就算他犯的是重罪,但因为他知道如何如法的透过四力⽽而忏悔,所以他能够轻受。


同样愚者相对来说,他因为不知道忏悔的⽅式,他可能犯的是很轻的、很微的⼩罪,但因为他不知忏悔,⽽让这个罪业不断的加重,所以他会重受。



内 文


本节《解脱庄严宝论》念诵


其中厌患对治力者,即对往昔所造罪业产生猛烈的追悔心,在对境前发露忏悔。

复次应如何追悔呢?

⽣起追悔之法有三种:

观察无有意义而⽣起追悔、观察怖畏生起追悔和观察需要迅速远离⽽⽣起追悔。


其初者,⾃己所造罪业,也是时或为降伏怨敌而造,⾃己死后迁往后世时,这些怨敌、亲友、场所、身体和财物不能相伴,诸恶业罪障与⾃己随行,投生何处则彼 处即现起怨害。


此亦如《德施长者请问经》云:

⽗母兄弟⼦女妻,奴仆财产诸眷属,

死后彼等不随行,诸业随行彼等往。

彼时成极大痛苦,⼦⼥及妻不能救,

⾃己独⾃受痛苦,彼等彼时不分担


《⼊行论》亦云:

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

故为亲与仇,造种种罪业,

仇敌化虚无,诸亲亦烟灭,

吾身必死亡,一切终归无。


因此,罪业乃是为了怨敌和亲友⼆、 身体和受⽤二这四者而造作,⽽这四者不能与⾃己长久相伴故,罪业费⼒⽽无义,观察产⽣猛烈的追悔。


若想:

虽然无有意义但它也不会损害⾃己,则观察第二义怖畏彼罪业之果⽽追悔,

复次,彼此造罪业有临终时怖畏、死亡时怖畏和死后怖畏三种, 其初者,诸造罪者在临终时,也会感受肢节分解难忍的痛苦,如云:

「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

命绝诸苦痛,唯吾⼀人受。」

此后死亡时怖畏报,阎罗使者凶恶黑⼈持绳索套住脖颈牵往地狱,持棍棒、腰刀等兵器诸众随后伤害,出现许多损害。


此亦如云:

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弟子书》亦云:

「魔使以绳索颈时,凶恶众以棍驱牵。」


若想:⾃己怖惧阎罗使者。

如云:

若今赶刑场,罪犯犹惊怖,

⼝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

何况形恐怖,魔使所执持,

大怖忧苦缠, 苦机不待言。




2016

《解脱庄严宝论》下

 开示视频二维码

▽ 


往期相关

《解脱庄严宝论》


未来的弟子见到这两部论典,就和见到我没有差别 2014 《解脱庄严宝论》

岡波巴大师简传 “⽐起十⼆年闭关,不如⼗二年利益众生”

经论 || 到底什么叫做悲心 · 2016《解脱庄严宝论》

 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修行 · 2016《解脱庄严宝论》

什么是暇满的⼈生  2014 《解脱庄严宝论》

你的快乐是究竟的吗?2014 《解脱庄严宝论》




|往期精选|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