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悲剧莫再上演丨高以翔去世引发的公共讨论和反思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2020-02-13

11月27日,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追我吧》综艺节目时突然倒地,后被送入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医院宣布为心源性猝死。年仅35岁的青年男性突然倒下,在人们痛惜之余,该事件亦折射出当下急救知识与设备缺乏、艺人的被迫转型、过劳工作、劳动者权益保障等热点问题。一时间,报道叠出,讨论热烈。


RUC新闻坊整理了微博上三万七千多字的用户评论,以及艺人表态和各大媒体的报道与反思,从不同角度,看该事件中最受关注的五个焦点。


社交平台上公众在讨论什么?


我们分别收集了综艺节目方、演员经纪公司和媒体第三方发布的三条正式声明微博下前50页共计约3.7万字热门评论数据进行词频分析(数据来源详见文末),并绘制词云图如下(图中词频越高词的字号越大)。



圈内人缘好、观众缘佳,一向以阳光、温柔形象示人的男艺人突然猝死,一时间,网友在惊叹和惋惜之余,对了解真相的欲望十分强烈——在词条中,“为什么”一词高居榜首,一次次的追问,不仅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冲击,更是对真相和责任的拷问。“可惜”“难过”“哭”等词语,也可见高以翔之死牵动着不少人的心。


整个事件中,高以翔的身体状况成了关注的焦点之一:有没有感冒?之前是否有过体检?节目组是否对嘉宾的身体机能做过相关的评估?因为事发前的身体状况,不仅是推理出死亡原因的关键线索,也会成为后期归责的重要证据。


责任方的探讨也在第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追我吧》的主办方浙江卫视难辞其咎,种种疏忽被网友相继扒出,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


艺人在表达什么?


所谓物伤其类。作为同行的艺人们面对这样的悲剧,感触更加切肤。


许多艺人在微博上表达了对高以翔的哀悼和追思,分享了高以翔在世时的故事作为缅怀。


《遇见王沥川》的导演陈铭章发布多条微博表示难以接受。


《遇见王沥川》女主演焦俊艳发布图片“再见王沥川”深表怀念,并称庆幸认识“一个如此温暖可爱的人”。



Jamie Campbell Bower曾与高以翔在《圣杯神器:骸骨之城》中合作,在Instagram上发图并称“our friend. Heartbroken”悼念高以翔。


与高以翔合作主演《彩虹的重力》的宣璐在微博上表示“不敢相信、不能接受”。



同在演艺圈的生态之中,也有不少艺人对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徐峥等艺人质疑《追我吧》节目缺乏安全防范徐峥通过微博表示“节目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太差了,绝对要负责任啊!”。话题#徐峥斥责追我吧节目组#一度占据微博热搜前三名。



几位参与该节目录制的艺人表示,《追我吧》中的运动强度确实不甚合理


钟楚曦在粉丝群中表示此事件虽是意料之外,但“想想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录制过程实在“太累太累了”,并爆料自己在节目之后曾连续三天吃了速效救心丸。


陈伟霆此前曾接受采访称自己录《追我吧》的时候觉得“太难了”“每次收工回酒店都是凌晨6、7点”“我一直说我喜欢运动,但没有说到这个地步,到凌晨还在(跑)”。(来源:新浪综艺)


萧敬腾是《追我吧》常驻嘉宾,曾在采访中透露在节目最后一关要从高楼1层外部爬到20层,然后还要吊钢丝到对面大楼,非常危险,并且不能受伤,“受伤就是再见了”。


除了危险,超负荷工作的常态也成为了“圈内人”们反思的对象。


杨思维(又称杨天真,壹心娱乐CEO)在微博中发长文,提到高强度工作并不只是演艺行业存在的问题,同时希望演艺行业能够有法可依,呼吁思考与行动。部分艺人认为娱乐行业的劳动者保障不到位,存在劳动时间过长等问题。部分艺人接力转发“工作不超12小时”倡议。



媒体在关注什么?


经过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存在安全风险问题


首先,某些竞速类的综艺为了收视率一味求刺激,环节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浮上水面。


澎湃新闻认为,这起悲剧与节目组一味追求收视率,而忽略对节目安全性与嘉宾生命安全的考虑不无关系。节目为了冲高收视率,便一味制造所谓的冲突和看点。电视节目不能只注重收视率,眼里只有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最起码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


其次,不少媒体认为国内综艺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总是晚上熬夜录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红星新闻质疑如果现场有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此外,媒体直接批评当事节目组的态度。


界面新闻在报道中批评节目组在宣传期间曾表示“安全录制”第一位,却在意外发生时,未能妥善处理,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该病的第一治疗原则就是卧床休息吸氧,而这对于一个宣称医疗团队现场待命的节目组而言,应该很容易做到。


还有媒体就过往的类似安全事件进行了梳理,告诉我们,高以翔的悲剧并非孤例。


界面新闻、新京报和红星新闻都在报道中回顾了以往明星参与综艺节目时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报道中表明,竞技类综艺节目是受伤的高发区。


在高以翔之前,国内综艺节目中最为严重的事故,是2013年在中国首档跳水节目《中国星跳跃》中,释小龙团队的工作人员因意外溺水身亡。在室外竞技综艺节目中,李晨、邓超、王宝强、乐嘉、钟汉良均受过伤,室内则有谢娜、张杰、温岚、费曼、黄家驹等。


新京报按时间顺序整理了长图,表明整个行业都存在相关安全隐患,应当引起充分注意。


02

反思影视行业与社会


澎湃新闻认为即便被认为收入丰厚,但在录制现场,经常会有艺人“黑脸”“甩脸色”,有相关从业者认为,其实这种情况不一定是艺人“耍大牌”或不敬业,很可能对方已经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


财经自媒体“雪球”在《35岁当红明星高以翔猝死!影视寒冬到底有多可怕?》写出了影视行业面临大洗牌的调整,正从巅峰跌落,从业人员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超过半数的青年演员“无法依靠表演维持自己的生活”、没戏拍、没有选择、九成演员生存空间被挤压。“一些明星没有戏拍,就只能去拍综艺节目,有的综艺节目难度、强度还非常大。”揭示了光鲜亮丽的影视业背后的辛苦与无奈。


腾讯新闻认为,在当下的行业环境中,头部艺人尚有博弈的资本,那些知名度不算高的明星,为了抓住各种曝光机会,难免会顺从甚至主动配合节目组的做法,故意让自己被“虐”,通过比惨、卖惨来增强话题度。这种“虐星”综艺的思路误区,并不是无端出现的。其根本原因是不少观众就是喜欢看这样的节目。狂飙突进的综艺“虐星”模式,应该被重新检视。为了流量去不必要地挑战身体极限,把刺激当做卖点,只会埋下危险的种子。


“猫影文娱”的文章《一个演员的意外死亡,是全行业的悲哀》,盘点了各类竞技类综艺以“虐明星”为看点导致明星受伤的各类事件,进一步呼吁行业内部需要进行反省,从策划阶段就开始考虑,如何创新更多综艺节目形式、不让观众感到疲劳的同时,合理安排明星嘉宾,保证其在各个层面上不被透支。


“Vista看天下”《中国综艺还让多少明星玩过命?》则认为,网友们的悲伤和愤怒,并不是要将所有涉及竞技的综艺赶尽杀绝,而是震惊于以往的疏漏和过错竟然已经那么多,到今天却依然没有为从业者敲响警钟。希望悲剧能让人们认识到,即便是光鲜亮丽的明星,也应当在有生命安全保障的环境中工作。谁都是人,都是该被尊重的个体生命,没有人该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目标而“玩命”。


自媒体“孟大明白” 的文章《不要让高以翔白白的牺牲》从综艺节目出发谈到了目前整个社会的过劳工作现状。无论在哪个行业,所有不以人为本的包身工制度都没有正当性,也不值得粉饰,人类并不会因为对个体的压榨而飞升


红星新闻认为,今天的我们愈发热爱娱乐,迷恋娱乐,也逐渐被娱乐裹挟,所有人正在对“娱乐”低头。如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中提出的那样,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03

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新京报Fun娱乐针对涉及该事件的不同主体提出了意见,不仅需要整个行业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更加标准化的制度来对目前的综艺节目或影视剧进行可行性审查和批准,对一些明显超出常人体能的节目或拍摄持否定态度。


中国新闻周刊则认为节目组应该承担责任,呼吁同类的节目组配备更为专业的医疗团队。


因为参与这类节目具有一定的风险,相关问题也成为了一些媒体关注的话题。北京律众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萌表示,他不赞成在当下急切去讨论艺人保险的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去规避这种风险,或者说把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我们认为给艺人上一些意外保险,就可以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表演危险的、高难度的动作,让我们获得一些刺激,我觉得是本末倒置的。”吴萌认为,这种思路就像古罗马时期的贵族花钱去看角斗士一样,“这是非常不人道的”。在他看来,此类问题只有先从根源上去控制,辅之以保险的方式,才有合理性。


行业之内,亦有发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发文,呼吁广大演艺界同仁加强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珍爱生命,拒绝过度疲劳工作。


04

科普健康与急救知识


不少媒体和自媒体普及了急救知识,试图从个人层面避免悲剧发生。


人民网普及了猝死急救黄金四分钟以及预防猝死的7个建议。澎湃新闻介绍了何为心源性猝死、为何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如何尽早发现心源性猝死。


财新网进行了急救科普,也旧文新发,再次点明了中国的公共设施中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短缺的问题。在中国,即便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AED设备普及率仍然很低。根据上海红十字会提供给财新记者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全市AED数量在1100台以上,以上海2400万城市人口计算,每10万人仅拥有4台AED设备。相比之下,美国每10万人AED拥有量为317台。


@腾讯医典服务号《演员高以翔突然去世!关于猝死,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的2件事》一文提出,类似事件的急救中常会出现反应时间过慢和没有及时使用AED这两大问题。


为什么是「黄金四分钟」

即时恢复供氧

病人可在几秒到几分钟内恢复意识  

大脑缺氧2分钟 

造成局部损伤

造成局部损伤

脑细胞开始永久性地丧失

大脑缺血性缺氧超过10分钟 

大多数人已经无法恢复意识 


@丁香医生《演员高以翔去世 | 远离心脏性猝死,这些方法你必须了解》一文首先对心脏性猝死的概况进行了科普,并提出从改善生活习惯和学习心肺复苏两个方面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据丁香医生介绍,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5万,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因此死去,而获救率不足1%


@急诊夜鹰《35岁明星高以翔突逝,警示我们心肺复苏必须人人要学习》也提出心脏骤停难以预测、预防,因此,在救护车到来前采取急救措施非常必要。@急诊夜鹰呼吁,应当向公众大规模普及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并在更多的场所铺设AED。



@ WeLens《我们不仅仅是在为高以翔默哀……》一文中也谈到了普通人过劳的问题。文章引用了《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的相关数据,目前中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 WeLens提出,高以翔的以外离开当为普通人拉响警钟,“过劳美德”式鸡汤不能越过生命价值的底线。


知乎上关于“11月27日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过程中晕倒,抢救无效去世,发生了什么?”的讨论中,@李程则从节目录制时间的角度提出了安全隐患,事发地点宁波的夜间气温低至3℃,低温空气与人体体温存在巨大温差,进入肺部会引起肺部性急性休克,最终因缺氧引发心肌猝死。



05

谁来担责?


界面新闻采访了中闻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肖琼,她认为,如果是第三方伤害或者节目组设备出现故障,是可以立刻找到责任人的,但是突发疾病在责任的分担上就会出现一定争议,因为这和个人身体状况有一定关系。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认为,在该事件中,浙江卫视的安排和保障体系都不够规范,至少应该为高以翔的悲剧负一半以上的责任。


娱乐号“高能E蓓子”在《综艺初心应该是“人”,而非欲望、流量和钱》中总结了网友对节目组的三点质疑:一、现场救护配备是否到位?二、节目组设置的强度和难度是否过大?三、录制时间是否过长?并质疑了节目组的组织和执行能力,“但凡现场有专业人员关注倒地的艺人,能调动到合理的急救设备,事情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当各界都忙着用自己的方式告别“王沥川”,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舆情鼎沸之后,更为深刻的反思和更为切实的改变。而不是在悲剧发生之后,才惊觉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当各界都忙着用自己的方式告别“王沥川”,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舆情鼎沸之后,更为深刻的反思和更为切实的改变,让悲剧莫再上演!


数据说明:

1、分别收集【“追我吧”官微11月27日发表的关于高以翔去世声明微博】、【“傑星傳播有限公司”于11月27日发表的“高以翔去世声明”微博】、【“新浪娱乐”于11月27日发表的“#高以翔去世#”新闻微博】这三条微博下前50页共计约3.7万字热门评论作为分析文本(截止于11月28日17时),并对文本进行清洗;

2、使用jieba分词(精准分词模式)对原始文本进行分词。分词结果去除数字、单字、标点符号、虚词等停用词。(jieba分词:https://github.com/fxsjy/jieba/)

注:所有文章均来源各媒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网站,除特别说明外,图片来源于网络。


RUC新闻坊数据与新闻研究中心出品


本期编辑:

数据挖掘与分析:

蔡静远、肖鳕桐、蒋政旭、李晨、申屠泥

文案:王怡溪、葛书润、马冰莹、谭录阳

图片:蒋政旭

美编:马冰莹

统筹:方洁


往期回顾

2019年“信息之美”奖今晨揭晓 早起福利

闻工作给记者带来心理伤害,这是近年的相关研究| 前沿

透过《申报》广告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消费生活|坊间视觉



我们收集七个有关记者的刻板印象,听听记者们怎么说|记者节20年


特别策划

小欢喜 | 利奇马 | 埃航事件 | 甘柴劣火

原生家庭 | 圣母院火灾 | 基因编辑婴儿

记者节快乐 | 主持人大赛 | 周杰伦新歌 

江歌案数据可视化 | 反性侵 | 疫苗案

5.12地震十周年 | 中美贸易战 | 数据新闻

刀刺辱母者案 | 普利策奖 | 沙特记者遇害

第19届美国网络新闻奖作品解析(上)

第19届美国网络新闻奖作品解析(下)


技术前沿

相关性驱动报道 | 新闻行业的算法变革

记者行业 | 自动事实核查 | 媒体未来技术

最佳杂志封面 | 品质新闻 | 记者新技能

传媒市场的18个趋势 | 在线评论与可信度


报道规范

家庭暴力 | 强奸和性暴力事件 | 环境报道

报道地震 | 采访儿童 | 枪击案 | 核辐射 


趣闻杂谈

“转发锦鲤” | 新闻史手迹 | 双十一的心理血型 

家长进游戏群 |年度热词“有毒” | 亲友群辟谣


数据新闻习作

角膜捐献 | 卡车司机 | 北京月嫂 

男性医美 | JK制服 | 相声新江湖

古风音乐之辨 | 赴美抗癌 | 临终关怀在中国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