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道强奸和性暴力事件,记者需要注意这些…… | 关注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2019-04-16

报道时保持中立是新闻采访中最显著的伦理规范之一。然而,正如本研究报告所强调的,保持中立的观点仍然是一个挑战。虽然我们同意公正性和准确性是记者需要继续保持的道德考量,但我们也坚信,中立是一个永远不能完全实现的目标:中立只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这一观点被高比例的强奸和性暴力报道所证实:这些报道的重点都是对受害者的询问和调查,而没有对施暴者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或进一步调查。

 

记者在报道强奸和性暴力事件时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社会问题,通过报道,记者有权说服或影响舆论和政策。如果真实且准确地报道,报道文章可作为促进地方、国家甚至国际层面积可进行极变革的催化剂,从而有助于将强奸文化转变为非性别暴力文化。

从准备到写稿

记者报道性暴力案件时需要小心谨慎并保持高度的伦理敏感性。此类报道需要专业的采访技巧、对法律的理解、以及对创伤的心理影响的基本认识。性暴力可以是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并且可以对任何年龄的男人、妇女或儿童进行实施。强奸也属于性暴力的范畴,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经历中会留下最深刻创伤的经历之一。

 

谈论这样的事件通常会使叙述者觉得特别痛苦——在重新讲述阶段,幸存者甚至会又一次感受到他们在被攻击时的一些相同的情绪。因此,记者需要特别的注意以避免增加被采访者的痛苦

 

性暴力也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其连锁式的影响可以波及到被动卷入该事件的人,例如家庭成员和亲人,甚至是性暴力行为的证人。


01

准备过程和方法


提前让自己了解性暴力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原因。研究事发当地的基本情况和环境。但一旦你完成了你的研究,在进门采访前,把它留在门口。你对这个话题有多了解并不重要,因为你永远不能预料到发生某个个体身上的事件和他们经历了什么。

 

使用正确的语言。强奸或性侵犯并不是“性”。这种虐待并不是男人和女人在一起进行“风流韵事”。强奸或性侵犯与正常的性行为无关。遭遇过性暴力的人也许不希望被描述为“受害者”(victim),除非他们自己选择使用这个词,更多人倾向于使用“幸存者”(survivor)这个词。

 

尊重潜在受访者说“不”的权利。没有人应当被强迫详细地谈论像强奸这样的创伤性事件,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好准备走出阴影打开心扉。

 

如果有当地专家或支援机构参与到该案件中,可以考虑向他们询问是否向媒体公开此案件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无论男性采访者有多么敏感,多数情况下,女性受害者被女性采访会更加有安全感。如果采访者必须是男性时,则身边起码要有一位女性同事在场。

 

做到公正和现实。不要强迫,哄骗,欺骗或提供报酬,不要向受访者暗示接受采访会带来更多的援助。

 

问自己是否接近某人可能危及他或她的安全和隐私。在一些社会文化中,仅是被人怀疑遭到强奸,就可能导致当事人被羞辱、排斥、甚至遭到暴力。

 

明确自己的身份,不要装作自己不是记者。向受访者解释你要写的报道类型和脉络,这有助于在你和受访者之间建立信任,同时有助于采访更好的进展下去。


02

采访期间



设置良好的基本采访原则。暴力和虐待行为剥离了人们的控制力和活力,因此在采访期间营造安全感十分重要。尝试让受访者参与决策:向他们询问是否可以推荐安全的位置和时间。


在采访开始的时候,主动告知受访者采访时长。当受访者正在讲述创伤经历时,不要没有事先说明就打断他们,这样会对他们产生更深的伤害。

 

做好采访的秘诀就是积极的、不带有评判的倾听。这听起来简单,但是要掌握这个技巧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性暴力行为会使受害者产生高度的自责感、内疚感和羞愧感。因此,避免使用暗示受访者负有责任的语言。谨慎地问“为什么”问题——例如,为什么施暴者会对他们施暴?

 

不要说你理解他们的感受——事实上,你并不能理解。相反,你可以说:“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有多艰难。”



03

撰写稿件



再次强调,记者一定要注意措辞。性暴力既是极为私密的私人的问题,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公共政策含义。


当描述性暴力行为时,尽量权衡好描述画面细节的比例。画面细节过多会显得多余,太少又弱化了幸存者的案件。

 

预见报道发表后的影响。记者有责任尽可能地避免受访者受到进一步的虐待或损害他们在社区的身份。

 

在报道发表前,考虑让幸存者阅读报道中的部分内容,这可以减少报道暴露于公开场合对受访者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帮助纠正文中的事实错误。在阅读并了解你的意图后,他们也许会跟你分享更多的故事。

 

讲述完整的故事。有时,媒体会集中关注故事的悲剧方面,但记者应充分理解虐待也许是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武装冲突或社会历史的一部分。了解个人和社区如何应对长期的性暴力带来的创伤可能会有助于加深报道的深度。

 

再次检查你是否有损害消息源匿名性的风险。在最后的报道中,你有没有无意识地暴露了他人的身份信息?工作,年龄和地点等信息可以拼凑起来进行拼图识别。面部特征或衣着可能需要在照片或影像中作模糊处理。



04

语言与性别暴力



语言是我们理解性别暴力的组成部分——词汇微妙地反映了事件的责任,过失,中介以及暴力事件的本质,而非常微妙的语言的对读者有着潜在的影响。故意选择使用中性语言对准确传达暴力性质是必要的和符合伦理的。

 

下面是一些不恰当但却经常用来描述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高频词。

 


1. 高频使用词:“(受害人)承认、坦白”


例子:“Naomi Judd坦白3岁时曾遭性侵”(Starpulse.com,2011)

该报道中的第一句话写道:“在女儿Ashley在回忆录中透露自己的心理创伤后,演员Naomi Judd坦白儿时曾遭地狱般地性虐待。”


存在的问题:“承认”和“坦白”都暗含负有责任和羞耻的意味,消除了受害者在康复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暗示了在暴力中的受害者形象。


替换语言:“报告”,“分享”,“透露”

 

2.高频使用词:“被强奸”


例子:“‘占领克里夫兰’运动抗议者声称被强奸”(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克利夫兰,2011)


存在的问题:使用该词的被动态有两个作用:第一,这种表达方式使施暴人消失于报道中;第二,这种表达方式不能明确指出是否有人对这起性暴力事件的受害者负责。


替换语言:“‘占领克里夫兰’运动抗议者报告称一个男人强奸了她。”目的是使用负责任的语言将焦点放在犯罪的人身上。

 

3.高频使用词:责备受害者的语言


例子:2011年《纽约时报》一篇报道中的引言说道“48岁的医务工作者Sheila Harrison称自己认识其中几个被告,并说‘这摧毁了我们的社会。这些男孩将一辈子忍受这种罪恶感。(受害者的)母亲在哪儿?她在想什么?’”


存在的问题:这些引语将所有的责任和对受害者遭强奸的责备(和对侵犯者名誉的潜在损害,但这甚至不应该成为因素之一)强加在受害者母亲身上。


替换语言:报道中可以用细节描写,同时不使用责备受害者的语句,以免伤害幸存者并宣扬强奸文化。

 

4.高频使用词:“没有受伤”


例子:“诺里斯敦失踪女子已找到且没有受伤,现宣称曾遭绑架和强奸。”(《时代先驱报》,2012)


存在的问题:在报道家庭暴力或性暴力案件时,记者经常会将受害者或儿童在遭遇暴力行为后描述为“未受伤”,意味着没有遭到人身伤害。然而,这种用法消退了暴力的物理性质(即使没有受到人身伤害)和由这种暴力行为所带来的深刻的创伤性伤害。


替换语言:记者有责任精确地描绘强奸对直接和间接受害者所带来的情感、精神和生理伤害。强奸是一种身体上的暴行,会给受害者留下无形的伤疤。

 

5.高频使用词:“家庭纠纷”


例子:“夏洛特-梅克伦堡市警察称周二的一起疑似绑架案事实上是一则家庭纠纷。”(WCNC,2012)


存在的问题:“纠纷”一词往往与意见产生分歧或发生争论有着类似的含义,暗含着双方具有平等的权力。然而,亲密伴侣之间的暴力行为是极为严重的,循环往复地虐待和不良行为意味着对另一个人实施操控。将这种案件与“家庭纠纷”联系起来无异于降低其严重性,并暗示这是一个独立的案件,而不是虐待案件。


替换语言:使用“亲密伴侣暴力行为”。

 

6.高频使用词:过多的关于受害者/幸存者的描述导致报道含有责备受害者的色彩


例子:“附近居民称她的穿着比较成熟,化着20多岁小姑娘化的妆,整天和男孩子们鬼混。”(《纽约时报》,2011)


存在的问题:这样主观的例子并不能对整个报道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并且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些麻烦都是受害者/幸存者自找的”观点,无意识地弱化了受害者遭到暴行的事实。这样将受害者视为被施暴的主要因素的描述也避开了施暴者的责任。


替换语言:报道中根本无需有这样的描述!没有人主动要求被强奸,这无关他们的过往经历,也无关乎他们的穿衣打扮和个人选择。

 

7.高频使用词:“参与”


例子:“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了挪威之星号游轮的船长助理,因其涉嫌与16岁乘客参与性活动并私藏儿童色情作品。”(Cruise Law News,2012)


存在的问题:“参与”一词可被定义为“聚集在一起”或“诱导参与”的含义。这种语言的含义是,受害者是参与犯罪案件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单方面地受到另一方侵犯的受害者。任何暗含儿童一方负有责任的词汇都会掩盖侵犯者的道德和法律罪责。此外,如若经常使用表现出愉快和自愿行为的术语来描述强奸案,会最小化甚至隐藏侵犯的暴力本质,使读者难以将这些行为理解为违法行为,并允许社会对待性暴力合理化,甚至为性暴力辩解。


替换语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施暴者使用暴力的行为,以及幸存者并没有同意实施该行为的事实。尤其是在上述例子中,16岁的青年无法合法地同意发生性行为。

 

8.高频使用词:“性行为/性侵犯/性骚扰”


例子:“Walker把她叫进办公室,坐在办公室后面的简易床上,打着“手势”暗示她和他发生性行为。”(《南本德论坛报》,2012)

“一名空军教官因连续发送文字和图片并侵犯某受害者而受到指控… …”(《芝加哥论坛报》,2012)

“麦金利称‘我不是连环杀人犯’并自称12岁之前一直遭到性骚扰。‘那是他的选择。’”(《洛杉矶时报》,2012)


存在的问题:“性行为”,“性侵犯”和“骚扰”是模糊的术语,没有将实际的犯罪告诉给人们,公众很难了解发生了什么,或了解受到伤害的感受,或知道负有责任的成年人,执法官员等的行为是否得当。


替换语言:“一份书面证人证言称,几个男人强奸了女孩……”

 

9.高频使用词:“性丑闻”


例子:“军事陪审团周二开始审理空军中士的案件,他将面临德克萨斯州最严重的性丑闻指控。”(《西雅图时报》,2012)


存在的问题:当媒体在有受害者受到侵犯的报道中使用“性”这个词,这在语意上是一个史诗级的失败。“性”一词,减少了犯罪感,增加了轰动感,消除了正常行为和暴力行为之间的差异。当然,你可以说,性是报道里的一个元素,但这会使你忽略报道中暴力和病态的部分。这就像将持械抢劫称为“购物丑闻”,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愚蠢的,且对受害者不利的。强奸和虐待并不性感。


替换语言:任何与强奸或性暴力有关的情况都不应该被称为丑闻。我们建议在报道中使用可以准确描述暴行本质的语言。


以上这些准则规范旨在确保所有帮助或参与媒体关于性别暴力报道的人员能够意识到关乎于道德和安全层面的考量,并能够优先考虑保护幸存者的安全,保护幸存者的个人隐私,维护幸存者的尊严,保护幸存者家庭、社区,以及那些试图帮助他们的人的安全。


摘自Dart Center的Reporting On RAPE AND SEXUAL VIOLENCE文件


编译:任禹璇

编辑:张秋婷 蒋政旭



相关文章

反性侵舆论全面盘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严肃的谈谈 | 特别策划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