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新闻学者的“普利策奖”情结:近40年普利策奖研究回顾|特别策划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2019-04-16

美国东部时间4月16日下午3时,2018年第102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普利策奖由十四项新闻类奖项和七项创作类奖项组成,自1917年设立以来,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新闻奖项,被誉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对美国乃至全球新闻业的影响使之受到了中国新闻人的关注,对普利策获奖媒体和作品的研究成为新闻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

 

本期RUC新闻坊将以中国知网的数据为依托,带您回顾普利策奖研究的历史,并由此透视中国新闻学者的“普利策奖”情结。

一、“普利策奖”研究的总体情况

我们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篇名“普利策”的研究(期刊不限),共获取470条结果。数据库中显示的对“普利策奖”最早的研究文献发布于1980年,题为《普利策和普利策奖金》,由作者苏金琥发表于《新闻战线》,是一篇引介性的文章。

 

1980年至2002年间,对“普利策”的研究较少。2003年以来,对“普利策”的研究成果数量上升趋势明显。2016年为普利策奖历史上的第100届,中国新闻学者对其的研究数量也为历史之最,达到40篇。

图1  1980年以来普利策奖研究成果数量分布

1980年以来,共有154家中国期刊发表过相关主题文章,期刊主要涉及传播学、新闻学、外国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其中最常发表普利策奖主题文章的期刊包括《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青年记者》等。

图2  前10位最常发表普利策奖主题文章的期刊

已发表的470篇研究作品涉及16个学科,其中新闻与传媒类占比最高,世界文学类作品次之(有部分作品属于交叉领域)。

图3  “普利策”研究作品学科分类

(注:本研究剔除了建筑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四类学科的作品,因其研究对象为普利策(又译普里兹克)建筑奖,与普利策新闻奖无关)

对普利策奖感兴趣的学者主要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6篇)、中国传媒大学(14篇)、中国人民大学(12篇)、华中科技大学(12篇)、南京师范大学(10篇)、复旦大学(9篇)、河南大学(7篇)、武汉大学(7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因展江一人多篇作品发表而排名最高,其他高校的学者相对分布分散。

 

在这些学者中,展江、毛家武、李志飞、李薇、郭建良对普利策奖的研究较多,展江于1998至2006年间发表了10篇相关主题文章,对第84-89届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进行了论述。毛家武于2009至2014年间发表了6篇文章,主要对普利策奖特稿作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解读。在李薇的4篇作品中,研究对象同样为普利策奖特稿作品。李志飞和郭建良的各4篇文章探讨了普利策奖新闻摄影作品的价值和表现手法。

二、普利策奖”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我们将所有相关结果的标题集合汇总,放入词频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在所有标题中出现2次及2次以上的词共有150个。而这150个词中,“新闻奖”一词出现了140次,频率最高;有18个词出现了10次以上(含10次)。我们选择出现频率在8次以上(包括8次)的29个高频词制作了词云图。

图4  普利策奖研究文献标题中的高频词

由于这些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普利策奖,因此不难理解“新闻奖”(140次,最多)、“获奖”(77次)、“得主”(19次)、“获得者”(10次)等与获奖直接相关的词出现频次较多。

 

排在词频统计第二位的词是“作品”(90次),而“得主”(19次)、“获得者”(10次)、“作品选”(7次)等词的出现频率亦较高,反映出中国新闻人对于普利策作品及作者的关注。例如韩士皓、彭兰的《融合新闻里程碑之作——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雪崩>解析》;洪兵、俞璇的《“健全的新闻业总是致力于服务公共利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迈克尔·帕克斯访谈录》的文章。

 

从剩下的高频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学者高度关注普利策奖中的“特稿” “摄影”“小说”“戏剧”“文学”“公共(服务)”等奖项。

 

虽然“报业”是研究的重点,但是随着普利策奖委员会从2009年起宣布允许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参加评选以来,“网络”一词也已在标题中出现了9次,足见互联网对媒体的影响也在吸引研究者的关注。

 

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来看,“启示”、“话语”、“取向”等词频率较高,可以看出,“比较分析”“话语分析”“价值取向分析”等研究范式受到中国新闻学者的青睐。

 

在关于普利策奖分析的文章标题中,“中国新闻奖”一词出现了10次,排在了高频词第17位。这体现国内学者的将中美两国新闻界中的最高奖项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旨趣。

三、“普利策奖”研究中的高被引文

我们在此前选取的470个结果中再次选出知网中被引次数超过3次(包括3次)的期刊论文构建成高被引文的数据库,其中共114篇论文,运用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如下。

图5  知网引用次数较高的“普利策”相关期刊关键词分析(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根据图中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总体上看,这些研究的议题主要集中在新闻历史的研究和新闻业务研究两个层面,如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侧重分析普利策奖与美国报业历史的关系,出现“现代报业”、“美国报纸”、“新闻业”、“新式新闻”等关键词,又如微观层面的新闻业务操作规律和方法也是普利策奖相关研究的较为主流的方向,这些被引文献中有较多对“新闻文本”、“新闻叙事”、“多媒体元素”与“新闻图片”进行研究。

 

研究路径上倾向于个案研究和对比研究。如大部分研究注重媒体个案,关键词中出现了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总共10家报社。可见,影响力较强的,曾获奖的新闻媒体往往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而对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研究占据一定地位,较多研究通过作品研究对美国新闻的价值取向进行观察,并将之视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典范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也有较多学者将普利策奖与中国新闻奖进行对比,希望借此透视中西方新闻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在知网中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相关主题论文如下:

表1  普利策奖研究中的高被引文列表

总体上看,这10篇高被引文的研究倾向于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业务两个层面:

 

在价值观层面上,该10篇文献中共有4篇注重通过普利策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的对比,分析中西方不同的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取向以及内容层面的比较从而进行研究。有2篇以普利策新闻奖为载体,对美国新闻价值观与政治文化进行分析。在新闻业务层面上,主要体现在对图片的解读、文本叙事的分析与融合作品的鉴赏。

 

结合高被引文和总体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对普利策新闻奖的相关研究一方面以中西政治文化以及价值观差异为研究对象,致力于价值差异的理解、沟通与弥合;另一方面则以向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学习与借鉴,实现国内新闻业水平的提高为己任。从中,我们能够捕捉到中国新闻学者内在的“普利策奖”情结。

四、“普利策奖”研究的最新变化趋势

2003年之后,普利策奖研究数量呈现上扬趋势,我们以2011年为分界线,分析了2003-2010和2011-2018这前后各八年的研究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图6  2003-2010年知网普利策奖相关研究关键词分析(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图7  2011-2018年知网普利策奖相关研究关键词分析(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对比两个不同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

 

✧ 2011年以前,研究者对《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获奖媒体的个案研究较多,而2011年后对于曾获奖的新闻媒体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只有《纽约时报》仍保持相对较高的热度。

 

一些新闻报道体裁受关注度提高。在2011年后的分析结果中,“调查性报道”“突发新闻”研究相比2011年前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新闻摄影逐渐成为较为重要的研究主题。2011年后,“新闻摄影”“摄影记者”“摄影奖”相比过去取得了更多的关注。

 

新媒体在普利策奖相关研究中出现萌芽。“媒介融合”“融合新闻”“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趋势下产物逐步开始在普利策奖研究中被关注。

 

✧ 此外,相比2011年前,2011年后在研究主题上总体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重报道技术、轻价值取向”的趋势,由过去注重研究新闻中的中西方差异视角,转向关注如何在新闻写作技术、新闻报道内容以及新闻媒介形式上创新。


(由于本研究仅选取中国知网的期刊数据库,因此无法关注到一些研究普利策奖的专著作品,难免挂一漏万,敬请读者谅解。)

往期回顾——百年普利策奖系列策划

追忆约瑟夫·普利策其人其事|百年普利策奖专题之一


2016普利策新闻奖奖单今晨出炉,盘点百年普利策奖历史之最|百年普利策奖专题之二


数据告诉你“谁在决定普利策奖”|百年普利策奖专题之三


除了关注获奖者,你知道那些在普利策新闻奖历史中的陪跑团吗|百年普利策奖专题之四


全奖数据解读普利策突发新闻报道奖作品的历史变迁|百年普利策奖专题之五


数据告诉你如何做出一篇获普利策奖的调查性报道|百年普利策奖专题之六


编辑:方洁、杨凯文、刘畅、张浩源

美编:刘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