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熊景明:愿树常绿,水常清

渡十娘出品 渡十娘 2022-06-20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作者|熊景明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熊景明,出生于昆明,70年代末移居香港。1988年至2007年,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工作,并从事农村社会研究,参与国际农村扶贫项目。近年在香港及大陆倡导“家史写作”。著有長輩的故事---滇池百年家族往事《家在云南:忆双亲,记往事》

马鞍山昂平高地

立立,


上周末行山﹐Carsten带领一行人沿一条旧村道﹐从沙田黄泥头走到茅坪。才上山便拐错弯误入一片蕉林﹐在蕉扇下穿行,明知方向不对﹐却舍不得离去。末了还是迷途知返,折回﹐沿溪石攀行数百米﹐翻过谁家小茶园篱笆﹐终踏上正途。


沿路的小村庄只留下断垣残壁﹐唯一还有炊烟狗吠的梅子林村﹐一位老婆婆在晒菜干﹐“阿婆﹐自家种的菜吗?” “是呀!”

 

香港旧村道恐怕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一路景致变化万千﹐午后斜阳穿过树荫忽东忽西撒在路旁树干上,映亮路边蕨草,忽而踏近密不透光的细竹林,幽然沉寂。穿出竹墙﹐豁然开朗﹐仿佛黄昏之后迎来白昼﹐冬日阳光中,山谷两岸青山﹐深绿﹑翠绿交织充满笑意﹐谷底传来淙淙水声﹐村道在茅坪与麦里浩径会合﹐说不上引出思古之悠情﹐但古道与新僻山路全然不同。每逢走近有村舍遗迹处﹐便觉一股灵气﹐是躬耕于此的几代农人留下痕迹﹐还是长眠的孤魄化作精灵游荡其间?

 

Carsten为贴近自然﹐赤足而行。早年开辟山径的农夫恐怕也不穿鞋﹐数代人的脚板磨平了一块块路石。三点始上山﹐担心天黑前下不了山﹐我走前面带头疾行﹐关教授照例不动声色地照应掉队者﹐同行的美国教授嫌行走太匆匆﹐未及驻足欣赏风景。六点半终于抵达马鞍山脚。

 

有人形容香港制造业衰落﹐却因大陆开放大发其财﹐时机一过﹐东不成西不就﹐好像一位勤劳的女子﹐嫁了富人﹐放弃了旧时营生﹐又遭遗弃。我看香港的山水倒似一位村姑﹐貌美无双﹐却少人赏识。


香港郊野贴近闹市﹐从大学火车站到大埔郊野公园乘巴士不用半小时。住港岛半山或跑马地﹑北角﹐提起脚来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归自然﹐与雀鸟分享绿色世界。有人爱香港美食﹐有人偏好五光十色的店铺﹐我独钟情这里的山水。没有餐厅和商场的年代﹐山曾更绿﹐水也更清﹐山水永恒﹐却难免蒙尘﹐维多利亚港上雾气重。美名曰“雾霞”﹐吐露港的水一日比一日混浊﹐一条条发臭的渠水﹐不经任何处理流入港湾﹐乌溪沙沙滩上塑胶袋﹑空瓶﹑破罐处处﹐节假日有人来烧烤﹐好像在垃圾堆上取乐﹐走时再添加些弃物也就无所谓了。

 

我站在海滩上向乌溪沙村望去,想象当年首次踏足此地的人会何等惊叹海港之美。他们决定在这里安家﹐捕鱼为生。那个时代的人敬畏自然﹐相信万物有灵﹐乌溪沙村里的大树下立牌位﹐供奉树神﹐称为“伯公”。大樟树看着几间茅草房随年月变幻成幢幢三层洋楼﹐村民一样烧看乞求树神保佑平安﹐但不再相信一棵树的生命都包含意味。大樟树苍桑感十足﹐令人肃然起敬﹐树干上爬满青苔﹐长出幼细的植物﹐枝干向三面横伸﹐每个方向约20多米。最粗的一枝断了尖﹐几乎和地面平行,比宫崎骏的《龙猫》里神奇的大树还壮观。

 

我经常带朋友来看这棵古樟树,即便他们来自加拿大,新西兰这些对大自然奇观见怪不怪地方,都会为之感动,肃然起敬。我故意事先不说到村里去看什么,等着看各人抬头见树,口呆目瞪的模样。这一次,相隔了大概半年多前来,轮到我口呆目瞪了。老樟树死了。原因非常明显,村里新铺了道路,大树下面方圆几十平米的泥土地,铺上水泥(可以停放汽车?)。雨水不能参透地面滋养树根。说什么都太迟了,流泪也太迟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踏进乌溪沙村。

 

94年到福建寿宁县参加新西兰社会林援助项目考查﹐老人遥指一座连一座光秃秃的大山说﹐1958年以前这里曾是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大跃进”开始﹐农民被迫砍树去炼铁﹐造成毁灭性破坏是60年代初大饥荒开始时﹐饭量大的青壮年最先倒下﹐母亲没有奶水养活婴儿﹐饥饿的村民不惜为天地间任何可以填肚子救命的东西付出代价﹐省城派来工作队决定放火烧森林﹐雨后灰烬中长出的嫩芽﹐野山菇可以充饥。当初只打算烧一片树林而火势漫延起来则无法控制﹐一连烧十多个日日夜夜﹐村民饿得路也走不动﹐救火的念头和痛彻肺腑的悲哀只得压在胸中。

 

USC行山队伍中有位孕妇。途中关教授陪她坐在这张凳子上休息。此凳被命名为“孕妇凳”。


寿宁县县志上只记戴了大跃进时代损失了几百亩森林﹐我访问过的村庄就丢失了几千亩山林﹐奇怪的是20岁的年青人几乎没听说过大火﹐也不知他们的家园曾被原始森林环抱。一位卅多岁的干部记得小时代大人不准他跑近森林去玩,怕被豹子或狼衔走﹐现在山中只剩下野草和野兔了。近年政府花很大力气植树造林,寿宁的荒山森林覆盖面据说在95%以上﹐汽车在沿山公路上盘旋﹐确实穿过一片片幼林﹐举目四望﹐仍只见荒山连荒山﹐大约树太小﹐或者种下的树苗没有成活。


政府的林业政策利官不利民﹐农民种树的收益只相当于每天的工资﹐还须待20年后卖了木材才到手﹐也有几百亩﹐上千亩的林地几乎无偿地租给私人﹐长达50年﹑70年。这一代在努力补偿上一代的过失中﹐犯下另外的过失。无论如何﹐能将树林在荒山上长起来就值得庆幸了。故然﹐润叶林及不少野生树种不可能用人工种树的方法培植。闽北村庄的森林树木被“大跃进”的魔风摧毁。村头的风水树和风水林却或多或少保存下来了(香港小渔村风水树的传统大约由当初的移民带来)。正值初春﹐尚未走近村庄便嗅到阵阵幽香﹐“什么花?” “不是花﹐是樟木树的香味”﹐远远看见十几米高﹐披一身嫩绿﹐枝叶招展﹐姿态万千的老樟树立在村口。

 

也有百年老树躲过50年代末政治风暴﹐却倒在90年代的斧头之下。寿宁木雕厂近年最赚钱的生意是雕樟木屏风卖到日本去﹐一块据说卖几千﹐或上万元﹐用料是百年以上的樟。村民不轻易易卖﹐但价格和价格后面的交易在起作用﹐有座小村庄被隔在河对岸﹐小孩上学天天来回摆渡﹐最近迫不得把村头160年的风水树卖给木雕厂﹐拿令人心疼的款项来造桥。

 

我突发奇想,建议在新西兰资助的社会林项目立项,资助种风水树﹑风水林。“年年种树﹐岁岁无林”的原因是树种下去没人管﹐风水树也许能受村民自觉地关怀。一开始当地官员认为我的提议离谱﹐“搞迷信”。省林业局的一位领导听到,出乎意料地赞同。不知下文。

 

有位朋友在京郊租下一片荒山﹐让她的朋友每人赞助种一百棵树﹐用以纪念自己故去的亲人﹐称为思念林﹐若可用这个办法来改变人们的丧葬习俗便功德无量了。如果香港人也愿意以种树来纪念亲人﹐四围荒山可能在数十年间改观。

 

Mom

1999年1月17日

后记


大约2000年后,吐露港的水质渐渐改善,曾经注入的一条污水得到治理。清晨及傍晚,都有人在海滩附近游泳,多为长者。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香港的游泳池全都关闭了,我曾经打算加入,却一直鼓不起勇气,担心万一放在岸边的衣服被人拿走如何是好。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国策扭转了环境恶化的趋势。一位家在闽北农村的朋友说,他们村庄周围的森林1958年“大跃进”毁坏严重,村口的风水林得以保存。近二十年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地方动用人力物力,保护林木。而今家乡森林茂密,野猪成群结队,毁坏庄稼,反倒成为祸害。

 

马鞍山昂平高地


 

本文作者熊景明


祝贺熊景明新书出版,购书请点击文末 :原文链接
or
HKTVMall:https://bit.ly/3jVb6VX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网頁:https://cup.cuhk.edu.hk/StoryofElders


熊景明其他作品:

许纪霖,《一个民族的精神史》

读顾彼得《彝人首领》,一位俄国人的大凉山探险

单伟建:从戈壁走出来的跨国金融家

史景迁,《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
熊景明荐书:《被遗忘的王国》等五种
昙花缘
松仔园,USC行山记
木棉花缘
根和翅膀:读王赓武回忆录
香港,春天的祝福
昆明人的“爱”与“痛”:滇池忆旧
天津叶家

倾听:盖棺不必定论
别愁离恨成追忆
有缘千里来相会
走进乡村

静如吐露港
以史为鉴:读李菁《沙盘上的命运》
一名研究助理的故事

莫辜负四围景致

郊野行

写下長輩的故事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2020,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熊景明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