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哈伦·法罗基:深度游戏

昊美术馆(上海) HOW昊美术馆 2022-10-12

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展期:2022年01月15日 - 2022年09月04日

艺术家:雷维托·科恩与图尔·范·巴伦(Revital Cohen and Tuur Van Balen)、 西蒙·丹尼(Simon Denny)、 fabric | ch、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尼古拉斯·拉马斯(Nicolás Lamas)、琳恩·赫什曼·李森(Lynn Hershman Leeson)、陆扬、林博彦、大卫·奥赖利(David OReilly)、帕奎硬件(Pakui Hardware)、乔恩·拉夫曼(Jon Rafman)、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施政、郑金亨(Geumhyung Jeong)

策展人:付了了

策展助理:孙明东、李心仪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一楼,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主办:昊美术馆

首席赞助:APENFT基金会




昊美术馆(上海)当前展览“皮肤之下,机器之间”在技术于今天高度中心化、同质化、更加精密化、深度进入每个人的皮肤之下,却并不真正可知、可感、可思这一语境下,对“我们如何触摸机器?机器何以思考我们?在与机器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将自身实践放置在何种位置?”等问题展开探索。


本期内容将介绍参展艺术家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他在本次展览中展出作品《深度游戏》Deep Play,2009)




参展艺术家


 哈伦·法罗基 | Harun Farocki 


1944年1月9日出生于苏台德区新伊钦(今捷克共和国)

1966 - 1968年在柏林初创的德国电影学院学习

1966年与Ursula Lefkes结婚

1968年女儿Annabel Lee和Larissa Lu诞生

1974年至1984年任慕尼黑《电影评论》杂志的作者和编辑

1998 - 1999年与Kaja Silverman合著《谈论高达》,纽约/柏林

1993 - 1999年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

2001年与Antje Ehmann结婚

自1966年以来,创作逾百部电视、电影,包括儿童电视、纪录片、散文电影与故事片

自1996年以来,在博物馆和画廊多次举办个展及参与群展

2007年,作品《深度游戏》参展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

自2004年以来,任维也纳艺术学院客座教授,2006 - 2011年任该校正教授

2011 - 2014年与Antje Ehmann合作长期项目《单镜头劳动》

2014年7月30日在柏林附近去世




参展作品


上图:哈伦·法罗基作品在“皮肤之下,机器之间”展览现场,2022,图片©昊美术馆

下图:哈伦·法罗基,《深度游戏》(Deep Play),2009,多频装置,尺寸可变,致谢艺术家与哈伦·法罗基协会(柏林)、Antje Ehmann


众所周知,足球是我们的生命。而就像对待生命一样,我们一直努力加强对它的把握。讽刺的是,我们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哈伦·法罗基的作品《深度游戏》由2006年世界杯各个视角的画面构成。我们会看到双方球队的队员,也会看到计算机生成的抽象化赛况展示。在球场这方天地内,球员踢球、传球、接球和跑动背后的思维网络——这是一个既包含个人即兴决定,同时又囊括比赛文化下战术思考与习惯的网络,蕴含着无限的复杂性。某种程度上,这与中型水族馆里的孔雀鱼群组有一定的可比性。这或许颇让人惊叹,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悲伤。然而,比赛不仅被分类、评估、转移到其他系统(例如,由专家对所有可量化事件进行分析评估),当其在奥林匹克体育场上空临近尾声之际,我们还体验到了那个夏日激昂过后的平静。我们听到许多音轨,从警察广播到来自世界各地电视制作团队的声音,在指挥、对话和对比赛的反思之间交替出现。更重要的是,我们所体验到的是足球实验室能够展示的最先进的运动图像制作和呈现技术。在观看过程中,仿真式纪录、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爱好者和追随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我们会看到,颇为奇妙地,观众、教练和警察的愿望是一致的。就像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样。


Diederichsen, Diedrich,收录于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画册

编辑:Roger M.Buergel / Ruth Noack 卡塞尔(德),2007




更多作品


哈伦·法罗基,《手的表达》(The Expression of Hands),1997



哈伦·法罗基,《界面》(Interface),1995



哈伦·法罗基,《平行I》(Parallel I),2012



哈伦·法罗基生于今属捷克的苏台德地区,父母分别来自印度与德国。法罗基曾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度过少年时代,后于1958年随家人迁居德国汉堡。1966-1968年,他在位于柏林的德国影视学院学习,其间深受布莱希特和戈达尔的影响。他以电影人和艺术家的身份广为人知,曾在世界多地的画廊和美术馆举办展览。同时也参与创办电影批评刊物,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维也纳艺术学院等机构从事教育工作。法罗基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电影制作,致力于以非叙事性实验短片的形式探索影像的政治与权力。他与亚历山大·克鲁格、达尼埃尔·于伊耶、让-马里·施特劳布等人一起,构成了战后欧洲知识分子影人以影像展开哲学思辨与社会批判的独特景观。



哈伦·法罗基,《不灭的火》(Inextuishable Fire),1969


《不灭的火》Inextinguishable Fire,1969)是一部25分钟的煽动性电影,探讨并批判了越南战争期间凝固汽油弹的使用。这部影片是他后来特有的散文电影结构的典型代表,它从现有的电影片段和摄影图片中建立了自己的叙述方式。法罗基将陶氏化学公司制造凝固汽油弹的工厂的镜头融入其中。他还在镜头前宣读了一位凝固汽油弹爆炸的越南幸存者的证词,并且为了帮助观众想象凝固汽油弹在皮肤上灼烧的极端痛苦的感觉,他还将烟头掐灭于自己的手臂。此时,画外音急促地说道:“香烟在400度下燃烧,凝固汽油弹在3000度下燃烧”。这部电影在当时是激进的行为艺术,被评为“最早的朋克电影”。



哈伦·法罗基,《世界的图像及战争的铭文》(Bilder der Welt und Inschrift des Krieges),1989,影片海报与截帧


对图像的阅读是纪录片《世界的图像及战争的铭文》Bilder der Welt und Inschrift des Krieges,1989)的核心。法罗基在这部影片中呈现了他对图像一贯的矛盾情绪,渴求相信图像无可比拟的揭示事实的能力,同时又对它怀有最深的不信任。从Albrecht Meydenbauer通过摄影测量建筑、一群学生在画室进行人体模特素描,到运用仪器绘制建筑图,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图像在“保存”铭刻于其上的客体与现象时,亦已通过将它们转化为数据的形式最终将其“破坏”。在战争图像中,这种“双重能力”变得更加凸显,制造、阅读图像的技术和杀戮的技术在战争中重合,暴露在镜头中的目标即是将被攻击的对象。我们在这种阅读中重新审视美军“意外”捕捉到的奥兹维辛的航拍照片,或阿尔及利亚妇女被强制在镜头前摘去面纱的“证件照”。关于影像的科技、文化系统开始变得异常复杂、无解。[引自豆瓣影片介绍]



哈伦·法罗基,《如何生活在联邦德国》(How to Live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1990,影片海报与截帧



《如何在联邦德国生活》How to Live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1990)全片由32个短场景组成,取材于各种培训指导课程。法罗基通过拍摄生活排演、能力/持久性测试的场景,对当代联邦德国进行了类型化的描述。无论在哪里,人们都像演员一样以各种角色扮演着自己,生活剧场中的剧目由针对事物和人的训练课程和健康测试组成。无论是在准父母的生育准备课程中,在销售对话的练习中,在军事训练场上,还是在出于教育目的的角色扮演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为“现实”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的不懈努力。游戏、测试和治疗过程中的参与者并没有被贬低为某种理论的部分证明,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一些自己的尊严。这是法罗基的工作方法:他以这样一种方式编辑场景,即使是最荒谬的事件也能在逻辑上自洽。[引自哈伦·法罗基官网,原作者Dietrich Leder]



上图:哈伦·法罗基,《工人离开工厂》(Workers Leaving the Factory),1995,影片海报

下图:卢米埃尔兄弟,《工人离开里昂的卢米埃尔工厂》(La Sortie des Usines Lumière à Lyon),1895



《工人离开里昂的卢米埃尔工厂》(La Sortie des Usines Lumière à Lyon, 1895)是卢米埃尔兄弟第一部公开放映的电影。在45秒的时间里,镜头记录了里昂的摄影产品工厂的工人从位于里昂-孟普莱斯的摄影器材厂的两座大门涌出,又从两边走出画面。只有在这里,工人们才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被看到,但我们仍无从得知他们要去向哪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纪录片制作人,因为工厂门前的空间一直是社会冲突的现场。此外,这段镜头已经成为电影史上叙事媒介的一个标志。


而在法罗基的纪录片《工人离开工厂》Workers Leaving the Factory,1995)中,他通过电影史对这一场景进行了“蒙太奇”式探索。这一努力的结果是在电影摄影的媒介本身中进行了引人入胜的电影分析,范围从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的《摩登时代》(Modern Times)到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大都会》(Metropolis),再到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的《乞丐》(Accattone!)。法罗基的电影表明,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本身已经带有可预见的社会发展萌芽:这种工业劳动形式的最终消失。[引自哈伦·法罗基官网,原作者Klaus Gronenborn]



哈伦·法罗基,《我以为我看到了囚犯》(I Thought I was seeing Convicts),2000


《我以为我看到了囚犯》I Thought I was seeing Convicts,2000)将监狱监视摄像头拍到的图像与商场顾客购物的图像结合。影片呈现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科克伦最高安全级别监狱的图像。监控摄像头显示了一个饼状的场景:一个混凝土铺成的院子,囚犯们穿着短裤,大多赤膊上阵,每天被允许在这里度过半小时。一名罪犯袭击了另一名罪犯,那些未参与其中的人平躺在地上,双臂举过头顶。他们知道现在会发生什么:警卫会发出警告并发射橡皮子弹。如果犯人现在不停止打斗,警卫将真正开枪。枪烟的痕迹在无声的画面上飘过。相机和枪紧挨着——镜头的视野和枪的取景器一起落下……



哈伦·法罗基与Antje Ehmann合作,《单镜头劳动》(Labour in a Single Shot),2011-2014


光靠一个镜头讲述故事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法罗基用他的实践探索答案,2011年起,艺术家与安特耶·艾曼(Antje Ehmann)一同发起了《单镜头劳动》Labour in a Single Shot,2011-2014)工作坊项目,以“劳动”为题,拍摄和制作时长为1至2分钟不等的短片,影片由一个长镜头一气呵成,不做任何剪辑。这样的拍摄方式近乎苛刻,且看似无法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有无数相关影像作品诞生。谈到之所以用“劳动”这个主题来探测一个长镜头的魅力,法罗基表示,“我们原本也可以选择人们的业余活动,或者仪式性的行为方式等作为拍摄的主题,但是探讨‘劳动’能够直击社会核心。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据当中,排在最前面的往往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收入等诸如此类的数据——这并非毫无原由。人们自己在观察的时候也同样如此,起码在面对一个陌生城市的时候,人们马上联想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这里的社会状况如何?”[引自新京报《哈伦·法罗基:2分钟将劳动1镜到底》(2014),采写/新京报记者:李健亚]


“严肃游戏”展览现场,2019,图片©昊美术馆


2019年,昊美术馆(上海)的群展“严肃游戏”(点击查看展览详情)呈现一系列艺术家关于游戏的写作和创作手记,借此激发对电子游戏及相关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哈伦·法罗基在本次展览中参展作品《严肃游戏I:沃森倒下了》Serious Games I: Watson is Down,2010)《严肃游戏II:三人死亡》Serious Games II: Three Dead,2010)《严肃游戏III:沉浸》Serious Games III: Immersion,2009)《严肃游戏IV:无影的太阳》Serious Games IV: A Sun without Shadow, 2010)


上图:哈伦·法罗基,《严肃游戏I:沃森倒下了》(Serious Games I: Watson is Down),2010

下图:哈伦·法罗基,《严肃游戏 II:三人死亡》(Serious Games II: Three Dead),2010

致谢艺术家与哈伦·法罗基协会(柏林)


“2009年秋天,我们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军陆战队29棕榈基地拍摄了一次演习。坐在教室的四名海军陆战队员代表坦克队中的成员。他们用面前的笔记本电脑驾驶自己的坦克,并观看队中的其他人驾驶坦克经过计算机动画生成的景观。游戏中模拟的阿富汗人的形象是从阿富汗的地理数据中提取的。计算机景观中的街道就像在真正的阿富汗一样;每一棵树、地面上的植被或山脉都是如此。指导员放置爆炸装置并将叛乱分子也放置在该地区。一名狙击手射击了坦克炮手,我们用相机记录了这一刻。当坦克驶过土地时,它带起了一阵灰尘。植被越多的地方灰尘越少,而在柏油路上没有灰尘。即便对细节倾入了全部的关注,电脑游戏中的死亡仍然与现实有所不同。”哈伦·法罗基自述道,“同样,在29棕榈基地,我们开展了一项有300名‘群众演员’的演习,他们代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人民。几十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岗并巡逻。进行演习的城镇在沙漠中略有抬升,其建筑物由集装箱制成。这个现实世界看上去就好像是计算机动画生成的一样。”


上图:哈伦·法罗基,《严肃游戏III:沉浸》(Serious Games III: Immersion),2009

下图:哈伦·法罗基,《严肃游戏IV:无影的太阳》(Serious Games IV: A Sun without Shadow),2010

致谢艺术家与哈伦·法罗基协会(柏林)


为创作录像装置《沉浸》,法罗基参观了由创新科技研究所(ICT)组织的研讨会,这是一个针对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模拟的研究中心。他们的一个项目是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退伍军人开发一种治疗方法。法罗基对招募、训练和为士兵提供治疗的虚拟现实和游戏应用感兴趣。法罗基探讨了虚拟现实与军队之间的联系——计算机游戏的虚构场景如何同时用于美军在部署战区之前的训练,以及为遭受战场创伤的士兵做心理护理...





参考资料:

艺术家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官网

http://www.harunfarocki.de/home.html

MoMA官网-哈伦·法罗基艺术家主页

https://www.moma.org/artists/30905

新京报,《哈伦·法罗基:2分钟将劳动1镜到底》(2014),采写/新京报记者:李健亚

http://collection.sina.com.cn/cjrw/20140318/1006146424.shtml

豆瓣电影《世界的图像及战争的铭文》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55962/


“严肃游戏”展览相关阅读:

HOW 新展 | 严肃游戏

HOW 严肃游戏 | 哈伦·法罗基:战争总有出路(上)

HOW 严肃游戏 | 哈伦·法罗基:战争总有出路(下)

HOW 回顾 | 哈伦·法罗基《平行I-IV》放映+映后谈:图像、界面与真实空间


“皮肤之下,机器之间”展览补充阅读:

HOW 新展预告 | 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HOW 新展 | 在“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HOW 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新展终极剧透已来!

HOW 新展 | “皮肤之下,机器之间”今日正式开幕

HOW 在线展览 | 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皮肤之下,机器之间”参展艺术家: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帕奎硬件:育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乔恩·拉夫曼:ᖴᗩᑕIᗩᒪᔕ I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尼古拉斯·拉马斯:非线性历史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雷维托·科恩&图尔·范·巴伦:不朽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郑金亨:维护中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陆扬:独生独死,Hello World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琳恩·赫什曼·李森:无限引擎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西蒙·丹尼:去中心化生命游戏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施政:雾晨(日常)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fabric | ch:未来过去式平台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黑特·史德耶尔:破窗之城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林博彦:人类劳动力的高速公路 & 没想到这就是未来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大卫·奥赖利:山 & 山之图解

HOW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 哈伦·法罗基:深度游戏




关于策展人

 付了了丨Fu Liaoliao 


付了了是一位策展人、写作者。她的策展研究围绕历史、经济、技术语境下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批判而展开,涉及技术发展与人类处境、公共空间的功能及其边界、参与式艺术实践等。她近期策划的展览包括“暗光”(2020/2021)、“被打断的饭局”(2020)、“严肃游戏”(2019)、“流动者会议”(2017)等。她亦为Thomas Hirschhorn、何子彦、厉槟源等艺术家策划个展。她目前担任昊美术馆展览总监。




-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哈伦·法罗基协会(柏林)、Antje Ehmann

文字整理 & 翻译 / Chan & Ying

编辑 / Ch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