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冰雪相伴的70年

中国青年报 守候微光 2022-06-01
1958年,全国学生冰上运动会,青年女子花样滑冰比赛冠军张丽婧的平衡动作。贾化民/摄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在即
我们整理出《中国青年报》记者
近70年间拍摄的冰雪运动相关照片

其中既有上世纪珍贵的黑白影像
也有21世纪以来
我国冰雪健儿奋勇搏击的身影
与普通百姓愈加热情的冰雪之心

照片里几代年轻人的隔空“对话”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变化



1956年1月,吉林长春,第三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开幕式上,各地代表队运动员入场,冰场边挤满了观众。贾化民/摄


1959年1月,北京,北海公园,两名青年身背冰鞋准备去溜冰。铁矛/摄


1956年1月,吉林长春,第三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女子花样滑冰比赛上,一名女选手面带微笑,腾空跃起。贾化民/摄


1958年,全国学生滑雪运动会上,成年男子组40公里接力赛中,吉林市代表队的4名选手以3小时21分2秒1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贾化民/摄


1958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滑雪运动会,一名滑雪运动员正在练习。贾化民/摄


1958年,全国学生滑雪运动会上,来自呼伦贝尔的蒙古族姑娘。贾化民/摄


1958年,全国学生滑雪运动会上,成年女子组5公里速滑比赛上,吉林通化市代表、朝鲜族中学学生许仙玉以33分52秒9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贾化民/摄


1956年1月,吉林长春,第三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打破了1955年速度滑冰全国纪录的13名优秀运动员合影留念。贾化民/摄


上个世纪50年代,几名速度滑冰选手正在冰场上练习。中青报老照片


上个世纪50年代,一场冰球比赛吸引了不少观众。贾化民/摄


1958年2月,在吉林市体委主办的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一批10-12岁的少先队员正在练习滑雪。贾化民/摄


1958年,两名青年在冰上练习花样滑冰动作。舒野/摄


上个世纪50年代,哈尔滨橡胶厂的青年工人们在南岗冰场滑冰。中青报老照片


1962年12月,黑龙江阿城料甸公社南红大队的青年冰上活动,同伴搀扶着第一次上冰、害怕摔跤的姑娘赵素琴。郁正汶/摄


1962年12月,哈尔滨一所小学的冰上体育课,女同学们手拉手走在结冰的松花江上。郁正汶/摄


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几名年轻学生正在交流滑冰经验。中青报老照片


1957年12月,北京,几名年轻人手拉手走上冰场。贾化民/摄


1959年1月,北京,两名年轻人在冰上共舞。铁矛/摄


1980年1月1日,北京,北海公园的冰场重新开放,体育爱好者们踊跃地参加冰上运动。王厚林/摄



中国青年报 慈鑫 |写文


作为一名南方人,我无法想象在严寒中滑冰、滑雪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直到几年前的一个采访机会,我认识了一群六七十岁的东北冰球“老炮儿”。


那是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紧靠大兴安岭的扎兰屯市,一处由湖面结冰形成的天然冰场上。时值一年里最冷的时期,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一群大爷却踏着冰刀在光亮的冰面上身如轻燕地潇洒滑行,手持的球杆不时发出啪啪的撞击声,他们相互争抢、击打着横冲直撞的小小冰球,玩得不亦乐乎。“谁说东北人在冬天只会‘猫冬’?”一位额头密布着汗水,但眉毛、胡须都已结满冰霜的大爷,在打完一场酣畅淋漓的冰球赛后大着嗓门说道。


今天,当我翻看着《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的一幅幅冰雪主题老照片时,不禁想起了几年前在扎兰屯遇见的这群宝刀不老的冰球老男孩们。算一算时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他们的童年,那些与冰雪为伴的一个个冬日,也一定是他们共同的回忆。或许,当《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当年造访东北的诸多冰场、雪场,拍摄下年轻人们的冬季体育日常时,也曾与他们擦肩而过。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赵英刚曾说,中国冰雪运动经过了两个重要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众滑冰、滑雪运动的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体育报》在2017年刊发的《新中国初期的冰上运动会》一文,“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冬季运动项目受到了重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于1951年1月发出了‘关于1951年下半年到1952年工作计划大纲’,大纲要求1952年12月,东北、华北及有条件的地区,可分别举行冰上运动比赛和滑雪表演。同年11月团中央发出‘关于青年团组织参加1951年冬季体育运动工作的指示’,指示要求冬季体育运动以冰上运动为主项。在全国体总和团中央的号召下,东北、华北不少省市和地区的各级冰上运动会逐步举办了起来。”


1953年2月,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揭开了全国性冬季项目比赛的序幕。之后,第二届至第四届全国冰上运动会于1955年、1956年、1957年先后在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举行。随着我国北方十几个省(区、市)逐渐广泛开展起各类冰上、雪上运动,火热的群众性冰雪活动也成为中国北方的冬季一景。《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的这些冰雪运动照片正是建国初期大众滑冰、滑雪运动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这里,还有一个很让人惊叹的细节——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尽管物质条件极其有限,广大人民群众对冰上之美(花样滑冰)和速度激情(冰球、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的追求却未有丝毫降低。这些照片上的主人公,或身姿优雅,或全力冲锋,沉浸于只在冬天才能享有的这份冰雪愉悦。


再往后翻阅照片,时间来到了上世纪80至90年代。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遍整个神州大地,亿万国人正以崭新姿态努力创造美好新生活。那时,中国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团结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奏响了时代强音,并引发全体国人的共鸣。


除了已经成为中国人永久骄傲的女排五连冠辉煌之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冰雪运动也曾是谱写那段时代强音的一个音符。作为1981年中国男子冰球队队员之一的姚乃峰,曾向记者回忆过1981年世界男子冰球锦标赛C组比赛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盛况——中国男子冰球队以“堵枪眼”的顽强精神接连战胜实力强大的对手,最终以6胜1负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二,晋级到世锦赛B组。


中国男子冰球运动队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在赛场上不断创造的喜讯,在当时迅速引起国人关注,可容纳1.8万名观众的首都体育馆场场比赛爆满,甚至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可以说,是中国男子冰球队的英勇表现,第一次将体育精神与国民精神紧紧连接在一起,为之后中国女排五连冠辉煌引发的举国关注、全民追捧进行了预热。


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射落中国奥运会第一金之后,振奋民族精神、展现国家形象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的重要使命。不过,中国运动健儿在夏季奥运会上完成历史性突破之后,在冬季奥运会上改写历史的一刻却迟迟未能到来,冰雪健儿们为此憋着一股劲。中国速度滑冰名将叶乔波“挂着冰刀去、坐着轮椅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夺得两枚银牌,为中国冰雪首次夺得冬奥会奖牌的叶乔波,因未能实现冬奥金牌梦,拖着伤腿继续参加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最终拼下一枚铜牌。但腿伤之严重已经到了令她无法站立的程度,比赛结束之后,叶乔波在国外紧急接受了手术,最后只能坐着轮椅回国,场面令人动容。在那个“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祖国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行着忘我奋斗。


当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拍下的冰雪主题照片已经全部是彩色,炫丽的颜色展现着冰雪运动的多姿多彩。


2002年,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上为中国首次夺得冬奥会金牌,终于了却几代中国冰雪人的心愿。2015之后,随着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冰雪运动在中国以从未有过的广度、深度受到亿万国人的热捧。如今,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已经近在眼前,当“三亿人参与冰雪”从口号变为现实,自北至南、从东到西,中国人的冬天必定会越来越火热。



1995年1月,在吉林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冬运会期间,叶乔波给当地体育学校的学生签名。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叶乔波获得女子1000米和500米速滑的2枚银牌,为中国在冬奥会史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995年1月,在吉林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冬运会,滑雪比赛中的选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2004年12月19日,北京首都体育馆,2004 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的表演赛上,一名花滑运动员正在表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07年2月4日,第六届亚冬会花样滑冰表演在长春五环体育馆进行,获得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冠军的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倾情演绎。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陈剑/摄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杨扬(左四)等8名退役老将托举奥林匹克旗帜入场。2002年2月16日,杨扬夺得盐湖城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的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冠军。刘占坤/摄


2015年11月8日,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的闭幕答谢表演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各国运动员手拉手走向舞台。刘占坤/摄


2004年1月3日,吉林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春冰雪节瓦萨国际越野滑雪比赛赛道旁,年轻的滑雪爱好者给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助威。该比赛除了邀请国内外的专业运动员参加外,还邀请市民参与体验越野滑雪的乐趣,让人与自然互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2007年1月31日,吉林北大湖滑雪场,第六届亚冬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吸引了许多观众在雪地里观赛,一名选手在空中跃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04年1月3日,吉林长春,人们驾车在冰雪赛道上体验“漂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2011年2月4日,位于北京香山公园的一处冰场,市民在夕阳下滑冰车。贺延光/摄


2013年2月24日,北京什刹海,一名冬泳爱好者跳入水中。贺延光/摄


2014年11月22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云顶滑雪场, 滑雪爱好者拉起申冬奥的大旗,拍摄宣传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16年1月9日,北京二环边的护城河上,冰球爱好者们正在进行对抗比赛,一对情侣在旁边观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2014年1月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云顶滑雪场,从北京搭乘直升飞机直飞雪场的游客等待上雪道。云顶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大部分雪上项目的承办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萍萍/摄


2016年12月27日,北京玉渊潭公园第8届冰雪季,小朋友们正在体验高台雪车。其运动原理模拟了冬奥会比赛中雪车项目,让更多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冬奥竞技比赛的惊险刺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2017年1月6日,内蒙古锡盟冰雪节上,骑手表演拾哈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2017年8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雪上项目的运动员在这里进行夏季训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17年1月20日,北京鸟巢冰雪季活动中,小朋友们在雪堆里快乐地玩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19年3月1日,2019国际雪联中国北京越野滑雪积分大奖赛首站比赛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盛典广场举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21年12月5日,北京清华大学,一名男生戴着VR眼镜模拟体验雪地摩托。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和响应国家“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清华大学举行冬奥系列主题活动,活动包括冰雪运动体验、冰雪主题的学生社团体育嘉年华以及冬奥主题长跑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21年12月20日上午,北京清河万象汇,“冰雪万象”华北巡展活动启动仪式上,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到冰场体验冰上运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022年1月20日,北京北护城河上,一名小朋友在挑战障碍滑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2022年1月20日,北京定慧桥下的金沟河上,一名老年冰球爱好者在打冰球。实习生 卢舒珺/摄


编辑|孔斯琪 陈剑

老照片电子化:李庚伟 李建泉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消博会 | 长租公寓 | 大湾区 | 时尚背后 | 燕郊骑手父亲 | 汉服梦 | 2021两会 |  外卖女骑手 | 就地过年 | 星火朝阳 | “云端”相会 | 鸭绿江畔 | 深圳40年 | 西藏生活 | 毕业生求职 | 洪水中的家园 | 高考在七月 | 羊城地摊 | 棒球女孩 | 五环打工姐妹 | 候鸟归国路 | 凉山春天 | 康复之路 金银潭ICU | 武汉重启 | 告别方舱 | 微博战疫 | 护肾小队 | 等待复苏

影像思考 2021荷赛 | 疫情中的摄影记者(上)(下) | 特朗普的35个封面 | 合影里的秘密 | 路见不平 | 如何“看”病毒 | 可视化调查 | 拍照时该笑吗 | 数字摄影半世纪 | 家暴照片 | 图像的秘密 | 肖像摄影 | 微光带你去看展 1 2 3 | 大学生看两会 | 荷赛调底 | 女性摄影记者 | POYi视觉编辑 | emoji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新闻中的视觉 | 东欧摄影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 摄影愚人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 | 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20年度照片

漫画 小口罩大历史 | 合租生活 | 与2020一同离开的人 | 疫苗动物模型 | 十四五规划详解 70年图鉴 | 凌晨四点的北京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 年度影展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