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骑手,穿行在水泥森林中

中国青年报 守候微光 2022-04-18

2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李红玲在一个小区内送单。她今年37岁,为了让农村老家的父母和孩子过得好一点,她从河北邢台来到北京,成了一名买菜女骑手。


中国青年报 王嘉兴|摄影报道


2月26日元宵节晚上,李红玲送完当天最后一份订单,比往日提前一小时下班回到家,约好相聚的老乡已经吃过一轮。大家习惯了她迟到,李红玲总叫大家先吃。李红玲的丈夫也时常抱怨她钱挣不完


在数万名穿行在城市的骑手中,今年37岁的李红玲不是特别的一个。和很多人一样,她干过很多职业,比如快递、家政,还开过包子铺,但现在,她成了一名买菜女骑手。没别的原因,为了让农村老家的父母和孩子过得好一点,什么赚得多她就做什么。


在这个卖体力的行业,女性很少。李红玲所在的骑手站,女性只占10%,但她不想让性别影响工作。面对这个陌生城市,李红玲有求必应,碰上几十公斤重的订单也提着、扛着就往小区里冲,不用小推车,因为觉得没有自己跑着快。送外卖不到两年,她瘦了40斤,皮肤晒得黝黑。过年回村,邻居都认不出她了,悄悄拉住她丈夫问,“你啥时候换了个老婆?”


李红玲是出了名的“单王”。在她工作的平台,她每个月的送单量基本都在北京排前三。一天送单时,她小声算着自己当天跑了93单,同在电梯里身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其他骑手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你说多少?”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在李红玲供职的骑手站,骑手工作量达标的标准为一天20单。


2月26日, 北京市朝阳区, 李红玲和同事在配送站取订单。背后的屏幕上显示当日骑手的工作安排。骑手间往往根据顺路程度和时间调整优化配送路线。



2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送单途中的李红玲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身后是她所在配送站片区内的一家大型商场,她常常进入这家商场送单。

2月24日,李红玲正在送单,这位客人在门上贴着“轻点拍,不行就先打个电话”的字条。


2月26日晚上9点,北京市朝阳区,李红玲在一家大型商场内送单。当天是元宵节,商场临近打烊,仍有许多身着各色服装的骑手在此送单。

2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李红玲在进小区时扫码登记。为响应疫情防控政策,骑手在进入各小区时均要登记,李红玲每次都提前准备好登记界面,节省时间。


2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某配送站门口,李红玲(右二)和同事们准备出发配送订单。


李红玲工作时穿着平台提供的统一制服,外表上唯一能透露性别的,只有头盔下露出的一小绺长发。一次她摘下头盔透透汗,有男同事吓了一跳,怎么是个女的?但也是这个“女的”,连同许多和她一样在这个城市里无人知晓姓名的普通人,承担起了人口超2000万的北京日常所需的种种服务。在这个号召“就地过年”的特殊的春节,他们也选择了留守。除夕这天,李红玲送出了约500公斤的食材,包括5条活鱼——中国人过年讲究“年年有鱼”,活鱼的兆头更吉祥。


不过,鱼儿没有游上她家的年夜饭桌。和往常一样,夜里10点结束工作后,她回到东五环城中村里8平方米的房,打开折叠桌,搬出小椅子,和几个同行老乡吃了一顿简单的、属于自己的年夜饭。干杯时有人没喝酒,因为第二天早上6点半,他们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供养城市里的无数个胃。


李红玲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平台规定的工作时间到晚上8点,但她总要送到站里没有订单才回家。只要在北京,李红玲天天如此,她自嘲唯一的娱乐是看遍沿途风景,这意味着每天跑空两块电动车电池,骑行超过150公里,微信步数好几万,3个月不到穿坏一双鞋。有时下班后回到出租屋,她吃着饭就睡着了,碗都摔了好几个。


李红玲和丈夫租住的房间里没有厕所,开间里放下高低床、冰箱、衣柜和小折叠桌后几乎没有下脚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家乡的痕迹。李红玲和许多外来务工的同行一样,不觉得自己属于这座买不起房、家人难以团聚的城市——尽管他们可以仅凭一条地址就找到任意一家,知晓通往那里最快的“捷径”,熟悉每一条街道的模样。


2月11日农历除夕,北京市朝阳区,与李红玲同乡的骑手家的厨房。这天,他们约好10点送完最后一单后,回到位于亮马厂村的出租屋内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2月11日农历除夕,北京市亮马厂村,外卖员李红玲(右一)和在老家邢台的儿子视频聊天。



2月11日农历除夕,李红玲的丈夫包的饺子。这天,她丈夫下午五点就下班回家准备年夜饭,还叫来了两个同乡,做了几个家乡特色菜,希望在异乡的年也过得有声有色。


2月11日农历除夕,丈夫在出租屋里等李红玲回家一起吃年夜饭。


2月26日,李红玲和丈夫以及3个同乡骑手一起过元宵节。酒过三巡,他们谈起在这座城市坚持当骑手的原因,都是为了在老家的父母和孩子。

除夕之夜的回家路上,不时有烟火在繁密的鞭炮声里升空,在李红玲的头盔上映出斑斓的光。路灯和车灯打在她身上,影子伸长又缩短,缩短又伸长,她又想起家里的两个儿子。


李红玲来自河北邢台柏乡县固城店镇城阳村。那是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子,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李红玲把两个儿子都送到县城读书。一家老小的生计都依靠李红玲两口子在北京当骑手的收入。他们在县城买的新房刚装修好,身上还担着房贷,李红玲希望再给儿子们挣出房子,好娶媳妇。只是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要再跑多久,不知道这份工作还能做多久,不知道如果做骑手不赚钱了,自己还能在北京做什么。


她只能尽可能多送单。下午2点到4点订单少,其他骑手嫌跑一趟赚得少,往往在这个时间吃饭、休息,或者聚在一起打游戏、刷抖音,李红玲就把单都接过来。她总是盯着提示新订单的屏幕,等单的间隙还要跑步就近送一两单,不管重量和数量。她的肩上背着家,什么都不算重了。


3月1日清晨5点半,李红玲和丈夫在床边做出门前的准备。丈夫用剃须刀刮胡子,李红玲坐在床边涂保湿霜。他们将搭乘当天早上7点多的高铁回老家。


3月1日清晨6点,李红玲等待乘坐地铁前往北京西站,踏上回家的路。多数时候她都选择拼车回家,这是她第三次乘坐高铁,前两次是父亲病重和去世。


3月1日清晨,李红玲和丈夫以及一名老乡准备前往北京西站乘高铁回家。他们今年都没有回老家过年,打算趁孩子开学前回家陪陪孩子。

对李红玲来说,这个年与平常日子没有什么不同,除了意料之外的善意。她早习惯了冰冷的防盗门后冰冷的脸,把“抱歉”挂在嘴边,与规矩繁多的保安和前台交涉。但除夕这天,她收到了来自客户的25句新年快乐、两个橘子和几捧糖果。过年期间订单多,有的超时了,李红玲也没有收到任何投诉或退单,顾客都不住地道谢,说能送就很好了。


她还有同事收到了老人追到电梯口送来的红包,那个久不用现金的中年骑手感觉像收到了压岁钱。一名外卖骑手,在接近零点送完最后一单后,被同龄的顾客邀请一起吃年夜饭。还有一名骑手给仍在写字楼里加班的人送去饺子后,感慨有人和自己一样过年不休息,也惊讶这几位城市白领的年夜饭竟也只是一份外卖水饺。


元宵节这天晚上,李红玲端着碗吃起当天的第一顿正餐,心里想着,离回家的日子又近了一天。她早就计划3月1日回家,趁孩子们开学前能陪陪他们,再休息几天,好开始新一年的骑手生活,继续穿行在水泥森林之中。


编辑 | 孔斯琪 李峥苨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长征路上 | 屏幕后的18岁 | 可可托海 | 在新疆支教 | 养蜂人 | 2019两会 | 代表朋友圈 | 家庭相册 | 乡愁 | 2019春运 | 农村生活 | 百年铁路 | 重庆森林 | 大货司机 | 进博会 | 江河人家 | 网吧的日本人 | 草根排球 | 北京国庆 | 人工智能 | 快递小哥 | 妈妈 | 海外工厂 | 家在东北 | 雄安春节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 | 高原藏校

影像思考 摄影愚人 | 剧场摄影 木村伊兵卫奖 | 大学生看两会 | 2019荷赛 | 荷赛调底 | 女性摄影记者 | POY视觉编辑 | emoji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重复照片 | 特朗普的摄影师 | 新闻中的视觉 | 时尚报纸 | 玛格南 | 春光照相馆 | 中国筷子 | 大卫·霍克尼 | 东欧摄影 | 经典电影摄影师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 | 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18年度照片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 年度影展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