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

2015-08-05 中青报·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影像(1951—2015)


《中国青年报》于1951年4月27日正式创刊于北京,延续至今。期间,报纸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的1966年6月20日停刊,至1978年10月6日复刊。


图像总是被作为最原始意义上的教化手段。《中国青年报》五六十年代的影像生产,同当时其他新闻机构一样,主要是宣传摄影的范畴。尽管其中并不乏纯真和清新。


改革开放后,标志性人物贺延光等摄影记者采取了一种反对虚假和僵化宣传的立场,努力让报纸的摄影回归新闻的规律。那时中青报的新闻摄影引风气之先,几乎成为行业的一面旗帜。


新世纪以来,媒体传播环境发生巨变,传统报道摄影不断面临质疑和冲击。本报的摄影记者一方面坚守纪实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利用艺术的策略去维系新闻摄影的社会价值,甚至采取反报道(anti-reportage)的姿态来应对读者趣味的变化。


时代造就影像。《中国青年报》从1951年到2015年间的影像变迁,正是中国新闻摄影几十年来的演进脉络,同时多少也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段历史。

(赵青)





郁正汶 让我们伸出臂膀 1958年


辽宁省北票县(今北票市)榆树底下乡龙潭农业社的社员正练习“高低杠”。


据1958年7月13日的《人民日报》:北票县是一个偏僻的山区,体育运动基础很差,自从“大跃进”以来,20多万人参加了体协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的运动队和锻炼小组发展到4900多个,广播体操从乡社到生产队组全面铺开。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展现在运动场上,而且遍及田间、地头和工地……人们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体育活动给山区带来了空前活跃的新气象。





舒野 北京第一辆汽车诞生 1958年


1958年6月20日,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生产出北京第一辆汽车——井冈山牌小轿车。当天汽车开进了中南海,朱德同志亲笔为工厂题写了新厂名“北京汽车制造厂”。






贾化民 除“四害” 1958年


1958年4月,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学生投入到万寿山区的捕雀战斗中。


除“四害”(即麻雀、苍蝇、蚊子、老鼠)是1958年掀起的全国性运动之一。一篇题为《勾掉麻雀老户口》的消息说,北京市围剿麻雀总指挥部发出“首都人民苦战3天,围剿麻雀”的进军令,三天一鼓作气地歼灭40多万只麻雀。





铁 矛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1964年


1964年8月31日,北京市第一批中学毕业生出发去北大荒,在北京火车站受到热烈欢送。1964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此后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我国全面展开。






铁 矛 大寨精神 1964年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青年社员冰天雪地里正向地里送肥。1964年,全国农村兴起 “农业学大寨”运动。






中青报老照片 驱降"瘟神"全靠党 五谷丰登人健壮 1964年


上海青浦县(今青浦区)任屯村举行篮球比赛,由任屯青年组成的腾龙队中的吴小官正在投篮。


上世纪40~50年代,青浦县是全国10个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县之一。解放前,任屯村97%的农民都患此病,一鲁姓农民两年间为家人摆了13张灵台。1950年冬,村民联名给毛泽东写信,报告血吸虫病情。1950年代末,村子逐渐恢复生机。在青浦县篮球联赛上,该村曾获得冠军。






洪 克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956年


1956年3月中旬,河南省开封县东方红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获得竞赛“优胜红旗”的青年们喜气洋洋地合影留念。






贺延光 小平您好 1984年


1984年10月1日,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群众游行的北京大学学生,突然举起“小平您好”的横幅,通过天安门广场。





贺延光 士兵与玫瑰 1986年


1986年6月8日,参加中越边境作战的解放军某部回师山东,在站台休息。欢迎他们的市民向士兵献上了玫瑰花。






郑 鸣 倒闭后的滋味 1986年


1986年8月23日,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这是新中国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倒闭的公有制企业。8月25日,厂里30名待业员工和82名退休职工,分别领取第一个月的破产救济金。一边,被冷落的原厂长石永阶闷头抽烟。





解海龙 《希望工程》之大眼睛 1991年


1991年,安徽省金寨县双河乡张湾小学,8岁的苏明娟(原名苏玉仙)正在上课。


这张照片拍摄后引起巨大反响,成为社会纪实摄影专题《希望工程》中的代表影像。从此,这个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女孩形象,就和希望工程连在了一起,打动了无数热心助学的人,改变了千百万贫困孩子的生存状况。





刘占坤 在天安门前走秀 1988年


1988年11月24日,模特彭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金水桥走秀。三个月前,在意大利举行的“今日新模特”大赛中,彭莉从来自26个国家的51名参赛模特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际模特大赛冠军。






李建泉 胡同里来了圣诞老人 1998年


1998年,装扮成圣诞老人的瑞冯·胡思迪先生出现在北京的胡同里,周遭的一切让他感到好奇,而他的到来也让胡同里的北京人感到新奇。





柴继军 平安大街拆迁 1998年


1998年冬,北京平安大街拆迁。为保护这条大街上的38处文物古迹,工程组织者几度修改方案,调整路线。其中孙中山逝世纪念地、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和敬公主府被完整保留,而那些拆下的旧门楼影壁,也都被归档保存。






张 左 80年代的年轻人 1988年


1988年1月,雪中的北京天坛公园,年轻人站在高凳上拍照留念。





刘 昕 陕西社火 1991年


1991年2月,陕西省凤翔县民间组织的戏剧表演队走街串户,为村民们带来元宵节的娱乐。闹社火的传统在陕西民间由来已久,各家都会备好糖果烟酒犒劳演员和乡亲,邻里皆欢。






晋永权 三峡移民 2000年


2000年8月13日,第一批三峡外迁移民离开家园。自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因三峡水利工程建设,中国政府历时5年,从三峡库区向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地区外迁移民16.6万人。






程铁良 毕节矿工 1992年


1992年1月,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一矿洞内,工人正在搬运无烟煤。他们并不知道,身后的煤中含有大量的氟。织金县作为全国氟中毒的重病区,不少当地人由于受燃煤污染,患氟中毒,从而导致氟骨症。






晋永权 傩 1995年


1995年春节,江西抚州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村头傩仪现场,傩公傩婆与怀抱的小太子。


石邮村是一个汉族聚居古村落,村子中的主体建筑建于清末。这里的傩,也可以称作傩祭,是在年终岁尾举行的驱恶鬼、逐疫病的祭祀活动。据当地村志记载,傩祭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它由村民自己演绎,古拙刚劲。





李建泉 转山 2002年



2002年,西藏阿里, 岗仁波齐神山,藏族信众迎着朝阳走在转山的路上。岗仁波齐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藏传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有“神山之王”的美称,每年都有许多信众前来朝拜转山。





贺延光 非典病房 2003年


2003年4月30日,北京地坛医院。一位SARS患者因抢救无效不治身亡,一名医生久久地站在他的遗体旁。






贺延光 回家 2008年


2008年5月15日,父亲程祥林背着儿子程磊的遗体回25公里外的水磨镇,要让17岁的孩子与家人过最后一夜。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高一的程磊,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幸遇难。 






贺延光 风暴眼里的叙利亚 2011年


2011年12月23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街头,车上的人们正排队接受军警检查。始自2011年的叙利亚冲突,已经成了阿拉伯动荡中新的风暴眼。2012年初,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的流血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内战一触即发。






刘占坤 世博会开幕 2010年


2010年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歌唱演员宋祖英的演唱为开幕式拉开序幕。





郑萍萍 暖儿河矿难 2005年


2005年5月19日傍晚,被困矿工生死未卜,家属们守候在矿口十几个小时,呼天抢地。当天凌晨,河北省承德市暖儿河矿业有限公司井下南二区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郑宇钧 埃及风暴 2013年


2013年10月11日,埃及首都开罗纳赛尔城阿达维耶清真寺附近,年轻人们正参加由穆兄会组织的示威,抗议前总统穆尔西遭军方解职100天。示威者手持燃烧的烟花,焚烧军方旗帜。在随后的冲突中,艾因夏姆斯大学还不满18岁的大一新生贝拉尔,被警察用冲锋枪击中左胸,当场死亡。






陈 剑 为文革“道歉” 2013年


2013年10月7日,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回到母校北京八中组织“文革”道歉会。回想起往事,陈小鲁不禁皱下眉头。对于“文革”,他表示:“那是一段不堪回首、但要终身面对的日子。”






陈 剑 我和毛主席看世界杯 2010年


2010年6月23日,云南丽江红太阳大酒店,自拍画面中的摄影记者正在观看世界杯直播。窗外的红太阳广场上,竖立着毛泽东的雕像。






郑萍萍 《请你抬头看看我》之一 2013年






陈 剑 微光守候回家路 2014年


2014年10月9日,一辆公交车行驶在北京的雾霾之夜。






赵 青 北京:电视机里的奥运会 2008年






郑萍萍 车窗里的等待 2012年


2012年冬,北京,上下班高峰时段公交车上的乘客。在这座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大都市,恶劣的交通状况让在路上的奔波成为每个人的噩梦,小人物的梦想在这里一再被挤压着。






赵 迪 夜幕下的电话亭 2013年


北京街头的电话亭已经很稀少了,多数一天也没有一个人来打电话。很多电话亭成了小广告墙。但每当夜幕降临,还是有人偶尔会在这些不足一平方米的地方停留。他们大都是打长途电话的外乡人。也许只有在这小小的电话亭里,这些来自夜晚的问候和倾诉才可以让身处大都市的他们平静下来,放松下来。






李隽辉 流浪狗 2013年


它们曾经有个幸福的家,但是主人在拆迁后并没有带上它们。它们在原地一直等着,高楼建起来了,主人还是没有回来。






赵 青 长城,不是一堵墙 2006~2011年






2012年3月14日中国青年报摄影版



History Eastward, Photography Westward

The photography from China Youth Daily

(1951-2015)


Established on April 27, 1951 in Beijing,China Youth Daily has celebrated its 64th anniversary.The newspaper was forced to cease publication for 12 years, from 20 June 1966 to 6 October 1978,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ok place.


Images are considered as the primary tool to civilize people. Just like other Chinese news agencies in the 1950s and 1960s, despiteits freshness in style, the photography of China Youth Daily was mostly used as a tool of propaganda.


After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lso known as"reform and opening up"), He Yanguang, the photojournalist in China Youth Daily, as one of innovators against false and rigid propaganda, strived to lead the photography in the newspaper into the right track. Thus, the photography of China Youth Daily has set the benchmark of photojournalism in China at that time.


In the 21st century, as media environment has massively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photojournalism is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andimpacts. The new generation of photojournalist in this newspaper abides by the documentary ethics of photography, meanwhile utilizes art strategies tomaintain the social relevance of the photograph. Even anti-reportage was adopted as the strategy to go along the emerging tastes in the new century.


Times create the images, from propaganda to anti-propaganda, from reportage to anti-reportage. The visual transitionof China Youth Daily reflect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photojournalism.Furthermore, it affords a contemplative glimpse into contemporary China society.


(Translated by Li Zhengni)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用热血显影的抗战历史 |

中国青年报2014年度照片 |

贺延光:我摄影的第二个阶段刚刚开始 |

告别大凉山 | 我的大学并不灰色 |

成长的你 幸福的我 | 上班下班 |

再望卢沟桥 | “鬼子”在哪儿 |

留守的合影 | 和老公一起创业 |

中国青年报2015两会图片选 |

政要摄影也任性 |

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 | 家在南疆 |

毕业二十年 我们来相会 | 午夜急诊室 |

通宵自习室的故事 | 深夜 我带你回家 |




长按二维码识别

一键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