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梦回2008——警惕国际市场“危机模式”

平安宏观团队 平安研究 2022-05-19

我们在2月24日发布的宏观深度报告《疫情对国际市场冲击显性化》中已提示过疫情对海外市场的短期冲击,近20天的国际行情也验证了我们的观点。但“新冠疫情”还可能带来更加深远的派生影响。


为何“新冠疫情”冲击如此之大?


我们先回答另一个问题——“新冠疫情”的冲击如此之大到底为何?


回顾新冠疫情冲击之前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全球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长期性停滞”持续,低增速、高杠杆的情况并未得到缓和,反而有所加重。第二,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空间明显收窄,效果边际消减。第三,全球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效率显著下滑,各国政府难以有效应对潜在风险。第四,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加剧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导致全球治理体系遭到破坏,难以高效合作来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那么“新冠疫情”带来的派生影响可能有哪些呢?这就要回归到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两大问题上来——经济金融危机是否会来?当前是通胀还是通缩?对于第一个问题——经济金融危机是否会来?我们认为对经济金融危机采取的定义很重要。如果说经济金融危机是指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为负(这是国际对经济衰退的普遍定义),那么这可能已经发生了。如果说经济金融危机是指破坏力强大的债务危机的话(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认为目前尚未发生,但也存在发生的潜在可能,欧洲企业部门与银行机构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最高。疫情冲击可能带来经济金融危机的潜在渠道主要有两个——资产负债表渠道以及信贷渠道。针对第二个问题——通胀还是通缩?我们判断如下:中短期面临通缩环境,中长期有潜在通胀风险。我们希望疫情拐点尽快到来,但疫情带来的冲击仍需要警惕。


警惕全球市场由“避险模式”切换到“危机模式”


我们在2月24日发布的宏观深度报告《疫情对国际市场冲击显性化》中已提示过疫情的短期冲击会导致市场趋于投资避险,当时的建议其实就是想揭示2月中旬以前的市场运行模式已从“一般模式”转为“避险模式”,黄金、美债、美元等避险资产之后也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但是站在当下,我们对2月24日做出的判断进行了更新——需要警惕全球金融市场将从“避险模式”切换到“危机模式”的可能性。“避险模式”下市场是追逐避险资产,同时回避风险资产;而“危机模式”下市场将更加偏好流动性好的资产,而回避流动性差、高杠杆的资产。


资产配置建议:回避高杠杆,追逐流动性


对应于我们对全球市场可能由“避险模式”切换到“危机模式”的判断,我们的资产配置建议也做出了调整,由此前的“规避风险资产,追逐避险资产”转为当下的“回避高杠杆,追逐流动性”。


针对全球大类资产,我们认为最值得配置的是美元、瑞郎、欧元、英镑、人民币等货币及其对标的中短期国债。


01



为何“新冠疫情”冲击如此之大?

2019-nCoV病毒导致的“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仍在延续,且疫情仍在全球各大洲蔓延扩散,除了中国疫情趋于稳定之外,只有韩国确诊病例有所降低,其他经济体的疫情并不容乐观。北京时间3月12日凌晨,WHO总干事谭德塞称“新冠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病特征”;德国总理默克尔在3月11日也表示“专家认为60%-70%的德国人将被感染新冠病毒”。

随着疫情的蔓延,全球针对疫情的防控手段也在逐渐加码,限制人流、商贸、交通成为了各国借鉴“中国经验”的重要手段,口罩、防护服等医疗防控物资也成为了宝贵的“战略物资”。但是,全球经济在疫情以及严控手段的联合冲击下却疲态尽显,美国纽约联储提醒美国经济可能有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欧央行也表态称当前处于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的边缘,IMF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及高盛、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均大幅下调了全球及各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期,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正在愈演愈烈。


再看国际金融市场,全球股指在2月下旬开始暴跌模式,美股、欧股及大部分新兴国家股指均自之前2月中旬的高点下跌超过20%,进入“技术性熊市”。各国无风险利率也大幅下行,美长债收益率屡破新低,欧洲主要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大面积转负。大宗商品整体暴跌,沙特“油价战”更是加剧了这一过程,仅有黄金仍处震荡市,粮食及饲料类农产品趋稳。汇率市场则是美元指数高位宽幅震荡,欧元、瑞郎等货币显著反弹。

我们在2月24日发布的宏观深度报告《疫情对国际市场冲击显性化》中已提示过疫情对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短期冲击会导致市场趋于投资避险资产,近20天的国际行情也验证了我们的观点。但我们仍然低估了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恐不止其带来的消费停滞与供应链冲击,还可能带来更加深远的派生影响。


在回答“‘新冠疫情’带来的派生影响可能有哪些?”之前,我们先回答另一个问题——“新冠疫情”的冲击如此之大到底为何?


回顾新冠疫情冲击之前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全球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长期性停滞”持续,低增速、高杠杆的情况并未得到缓和,反而有所加重;正是全球经济此前已经疲态尽显,非常脆弱,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才显出“不可承受之重”的下行态势。第二,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空间明显收窄,效果边际消减;在疫情到来之前,欧日央行已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美联储在2019年8-10月连续降息之后也仅剩150个基点(3月3日晚紧急降息50个基点后仅剩100个基点,大概率还将在3月18日的议息会议上继续降息75-100个基点),货币政策空间所剩无几;且从2008年之后,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果越来越差。第三,全球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效率显著下滑;美国两党博弈升级叠加“财政悬崖”,欧盟内部财政决策分化矛盾尽显,在财政政策效率下行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难以有效应对潜在风险。第四,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加剧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这主要是指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以及2019-2020年美伊博弈、沙特“石油价格战”等因素,剧烈的情绪扰动对于疫情的冲击是明显的放大效应,而且也导致全球治理体系遭到破坏,难以高效合作来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那么“新冠疫情”带来的派生影响可能有哪些呢?这就要回归到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两大问题上来——经济金融危机是否会来?当前是通胀还是通缩?


对于第一个问题——经济金融危机是否会来?我们认为对经济金融危机采取的定义很重要。


如果说经济金融危机是指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为负(这是国际对经济衰退的普遍定义),那么这可能已经发生了。因为不少经济体对于2020年1-2季度的经济增速预期已经转负。


如果说经济金融危机是指破坏力强大的债务危机的话(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认为目前尚未发生,但也存在发生的潜在可能。从杠杆率上看,欧美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已居历史高位,且极度依赖于低利率水平;我们的居民、企业、地方政府的杠杆率也较高,所幸的是中央财政健康。所以债务危机能否发生短期需要更加关注欧美企业债务的问题,由于欧洲经济此前较美国更为疲弱,耐受度更差,所以欧洲企业部门与银行机构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高于美国。


我们认为疫情冲击可能带来经济金融危机的潜在渠道主要有两个——资产负债表渠道以及信贷渠道。首先来看资产负债表渠道,随着疫情冲击继续扩大,股市、信用债、大宗及其派生资产都面临急剧下行的压力,这将导致居民、企业部门的资产端面临减值风险,进而恶化资产负债表结构,无形中加剧了居民与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以资产负债比计量),导致欧美高企的企业部门杠杆率进一步抬升,带来债务危机的潜在风险;再来看信贷渠道,疫情冲击下消费短期停滞,供应链受到冲击,导致企业周转资金出现困难,由于股市暴跌带来的再融资市场困境,信贷需求将陡升,信用利差将急剧走扩,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若全面裁员,那么还会冲击到居民部门的流动性,进而导致居民部门出现偿债困难。


针对第二个问题——通胀还是通缩?我们判断如下:中短期面临通缩环境,中长期有潜在通胀风险。


中短期,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终端消费停滞和供应链割裂这两个方面,这无疑会导致通缩加剧,上游大宗原材料的价格下跌压力尤甚。加上沙特迫于经济压力采取的极端“价格战”更是加剧了短期的通缩环境。目前,中外疫情分化显著,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生产国和工业国,复工复产的提速将导致供应端恢复较快,而消费端受欧美等消费国防控疫情的需要将陷入中短期停滞状态,这将显著增加中短期的通缩压力。


中长期,疫情拐点来临后,终端消费的爆发式反弹大概率会到来,加上此前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刺激效果,通胀水平将有所抬升。


我们希望疫情拐点尽快到来,但疫情带来的冲击仍需要警惕。特别是中短期经济下行叠加通缩环境的冲击,需要采取对应的投资策略来规避。


02



警惕全球市场由“避险模式”切换到“危机模式”

我们在2月24日发布的宏观深度报告《疫情对国际市场冲击显性化》中已提示过疫情的短期冲击会导致市场趋于投资避险,当时的建议其实就是想揭示2月中旬以前的市场运行模式已从“一般模式”转为“避险模式”,黄金、美债、美元等避险资产之后也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但是站在当下,我们对2月24日做出的判断进行了更新——需要警惕全球金融市场将从“避险模式”切换到“危机模式”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两者的区别。“避险模式”下市场是追逐避险资产,同时回避风险资产的。这将导致以风险资产为代表的股票、中低等级信用债、工业大宗、新兴市场货币汇率等资产价格持续下行,而黄金、美元、欧元等发达市场货币及国债会受到市场追捧。这从2月21日至今的资产价格表现就能明显看出这种趋势。


而“危机模式”下市场将重新作出选择,并以规避危机带来的冲击为首要任务。由于市场对债务危机的担忧加深,这种担忧将逐渐取代对于“新冠疫情”带来的恐慌,这将导致市场更加偏好流动性好的资产,而回避流动性差、高杠杆的资产。


在1975-2020年的几轮重大危机中都能看到从避险模式转为危机模式的情形,金价与美债期限利差是展现这种模式转换的最佳标的。


在1979-1982年的“滞胀危机”中,黄金价格自1978年年底开始持续飙升,在1980年年初达到最高位后开始回落,在金价自高位回落不到两个月,10Y-2Y美债收益率就触底回升,经历了在金价下行过程中的震荡上行。

在1990-1991年的经济危机中,黄金价格自1989年三季度末开始持续飙升,在1990年2月达到最高位后开始回落,在金价自高位回落一个月之后,10Y-2Y美债收益率就触底回升,并由负回正,经历了在金价下行过程中的震荡上行。

在2001年的“科网泡沫”危机中,黄金价格自1999年三季度开始飙升,并经历宽幅震荡后在2000年2月达到高位后开始回落,在金价自高位回落一个多月之后,10Y-2Y美债收益率就触底回升,并逐渐由负回正,经历了在金价下行过程中的震荡上行。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黄金价格自2006年二季度开始持续飙升,并在2008年3月达到最高位后开始回落,在金价自高位回落三个月内,10Y-2Y美债收益率就触底回升,并震荡回升,经历了在金价下行过程中的震荡上行。

当前,金价触顶回落叠加10Y美债收益率反弹而2Y美债收益率继续下行的走势揭示了全球金融市场发生模式转换的这种可能性,对此,我们需要做出模式切换下的配置策略转换,从“追逐避险资产”转换到“追逐流动性资产”,相对于黄金与中长期美债而言,流动性更好的现金、类现金资产、中短期美债或更具吸引力。


从上述几轮危机之后金价的走势看,尽管金价中短期难逃调整压力,但金价是有在危机后期重拾升势的可能的,且大多是受当时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逐渐抬升的通胀预期所支撑的。所以,尽管金价中短期可能继续调整,但中长期看仍有上行的可能性。具体到当前的情况,此轮黄金中长期上涨周期有如下三个大逻辑支撑,分别是:全球经济中长期停滞背景下的负利率环境难以避免、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难以为继,有调整或者变化的可能性、低通胀环境下宽松货币政策面临软约束致使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偏向宽松。


首先,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虽过去12年,但我们仍处于其带来的影响之中。在多年的经济全球化之后,分配的严重不均已带来社会的反弹,国际社会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民粹主义政党以及极端领导人上台的现象就是上述社会反弹的显性化体现。而这些民粹政党或极端领导人大多就是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2008年后的逐渐退坡,全球经济运行的效率势必受到冲击,全球经济增速也伴随着效率的降低而陷入了“长期性停滞”。这不仅限制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也打压了全球各大经济体的长端无风险利率水平,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在这种背景下也走出了长期震荡下行的趋势,而德国、法国等欧盟大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开始转负。主要央行应对“长期性停滞”的政策难以摆脱宽松货币政策的依赖,这也导致了市场一旦面临增速下行或不确定性升温的情况,往往会提前预期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进而导致央行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性,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强。而这又将提振中短期的通胀升温预期。名义利率震荡下行叠加宽松货币政策依赖带来的通胀升温预期综合作用,将导致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行,这会刺激金价出现大幅上涨。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各大央行货币宽松的空间已大幅收窄,日本、欧盟等经济体已实行“负利率”政策,继续下调利率的空间所剩无几,一旦面临冲击经济前景的突发事件,只能采取类似QE的资产购买计划来“以量换价”。在全球金融体系联动的大背景下,这会导致其他经济体迫于经常项目维持顺差或缩小逆差的压力,采取跟随性的货币宽松政策;另外,国际资本的流动也会导致其他主要经济体出现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变化,这反过来增加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压力。正是在这种“一家松,家家松”的货币政策大环境下,全球无风险利率逐步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靠拢,近年来对于“负利率时代”的关注也大幅提升。

作为零孳息的资产,黄金将显著受益于“负利率时代”,理论上讲,一旦“负利率时代”来临,黄金并没有绝对的价格上限。这也是当前疫情扩散至海外,导致金价大幅飙升的重要背景之一。


其次,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难以为继,有调整或者变化的可能性。自1976年牙买加体系建立以来,全球经济花费了15年时间来进行适应。但是,以美元为中心的牙买加体系仍然难以避免“特里芬难题”所揭示的局限性,竞争性贬值、宽松货币政策泛滥成为了央行应对危机和意外冲击的常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体对主流货币体系的不满程度加深,“区块链”技术下市场自发产生的诸如比特币等一系列数字货币开始出现。尽管初期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采取的是偏打压的态度,但如今,包括中国央行、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都开始关注并着力研究数字货币的发行以及相关体系的建立。尽管上述行动尚处于雏形,但以美元为中心的牙买加体系长期难以避免会遇到调整甚至更大的变化。马克思有言:“黄金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黄金。”这对人类历史上长期的天然货币——黄金是长期利好,也助推金价在主流货币体系受到冲击的当下将有着更好的表现。


再次,低通胀环境下宽松货币政策面临软约束,致使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更加偏向宽松。19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终于摆脱了70-80年代“滞胀”的困扰。这一方面得益于全球央行在加强前瞻性指引与行动一致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全球经济运行效率的大幅上升带来的生产率的提升,绝大多数产品都出现了供给能力完全可以覆盖需求的状态,此前在70-80年代桀骜不驯的油价在石油美元体系运行多年之后也逐渐被“驯服”,加上美国引领的“页岩油革命”,OPEC在全球原油供给端的地位受到削弱,当前还有进一步崩溃的可能性,全球经济可以说基本摆脱了高通胀的担忧。


全球范围的低通胀环境导致各大央行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不必像20世纪80年代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一样去担忧通胀的大幅上行及其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在货币宽松政策软约束的背景下,各大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勿需过多的瞻前顾后,事后也证实了通胀这匹“洪水猛兽”已被“驯服”。这也有助于金价在全球经济受到冲击或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出现强势表现。


从黄金的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走势来看,近十年来金价虽然多次飙升,且名义金价已远远超过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但实际金价并未突破40年前的高位。在“负利率时代”、“牙买加体系”的调整与“低通胀环境”这三大利多逻辑支撑下,金价有望在未来几年向实际金价的历史高位发起挑战。

03



资产配置建议:回避高杠杆,追逐流动性

对应于我们对全球市场可能由“避险模式”切换到“危机模式”的判断,我们的资产配置建议也做出了调整,由此前的规避风险资产,追逐避险资产转为回避高杠杆,追逐流动性。


针对全球大类资产,我们认为最值得配置的是美元、瑞郎、欧元、英镑、人民币等货币及其对标的中短期国债。


股票方面,全球股市经历过大幅下跌后仍有进一步下行的风险,但发达经济体股市的流动性优于大多新兴市场,发达市场中美股流动性优于欧日股市,中国、东盟、印度等工业国股市流动性优于中东产油国、巴西、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尼等资源国股市。


债券方面,各国的信用债均应当回避,发达市场国债流动性优于新兴市场国债,美债流动性优于欧日国债,中国、东盟、印度等工业国利率债流动性优于中东产油国、巴西、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尼等资源国利率债,中短期国债优于长期国债流动性。


汇率方面,美元的流动性最好,欧元、瑞郎、英镑、日元、人民币的流动性次之,剩余新兴市场货币流动性较差。


大宗方面,适用于“买涨不买跌”的流动性规律,表现较稳定的粮食、饲料类农产品与黄金的流动性相对较好,而能源、化工、工业金属及其他农产品的流动性较差。

房地产方面,全球房地产流动性都会受到冲击,国内而言,一二线房地产流动性要优于三四线及以下房地产。


评级说明及声明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20%以上)

推       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10%至20%之间)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10%之间)

回       避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5%之间)

弱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条款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


【平安策略深度报告】破茧重生——把脉注册制的影响与机遇
【平安生物医药行业动态跟踪报告】新冠疫情影响下,维生素、抗生素多品种涨价
【平安金融行业深度报告】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纾解实体资金困境
【平安石油石化行业动态跟踪报告】沙特展开价格战,市场策略从“保价格”转为“抢市场”
本周重点报告精选(2020.03.02—2020.03.06)
【平安全景图】地产|房地产企业全景图系列专题之销售篇
【平安债券专题报告】挖掘信用阿尔法,债券估值为关键——兼论中债估值与YY估值的对比【平安基金月报】市场波动加大,适当控制风险
【平安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日韩疫情影响供给有限,短期冲击不改行业上行趋势
【平安宏观快评】联储突发降息50基点,9·11or08危机重现?
【平安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工业互联网搭上“新基建”快车,发展将提速
【平安有色行业深度报告】钴行业三个不变与一个变化
【平安研粹】2020年3月市场观点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典型自主车企的发展路径及投入产出分析
【平安煤炭行业动态跟踪报告】智能开采,开辟煤炭新基建
【平安宏观专题报告】政策重心逐渐转向经济发展——疫情防控与经济政策部署的总结与展望
【平安策略月报】需防范全球新冠疫情扩散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3月策略月报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智能网联定义汽车新终端,进击万亿市场
本周重点报告精选(2020.02.24—2020.02.28)
【平安全景图】商贸零售|生鲜零售行业全景图——现代渠道占比不足一半,供应链&业态变革推动行业发展
【平安煤炭行业深度报告】煤炭行业区域报告|陕西篇:受益战略西移,煤炭后起之秀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梦
【平安地产行业深度报告】疫情下的房地产政策、楼市及房企走势猜想
【平安石油石化行业动态跟踪报告】“危”“机”并存:浅析全球疫情对石化市场的影响
【平安债券专题报告】我国债市打破刚兑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展望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投入产出周期启示录
【平安建筑行业深度报告】装配式建筑专题: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政策开启装配式建筑万亿市场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疫情对国际市场冲击显性化
【平安全景图】机械/计算机/电新/通信|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
【平安TMT行业深度报告】科技行业有序复工,机遇与挑战并存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海外龙头研究系列:现代汽车全球化成败得失
【平安债券深度报告】疫情下的信用债市场:政策猜想、市场走向与择券建议
【平安全景图】地产|房地产企业全景图系列专题之土储篇
【平安环保公用行业深度报告】对比国内外垃圾收费模式,中国垃圾计量收费势在必行
【平安大宗周期行业深度报告】周期行业复工进度跟踪及难点剖析
【平安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报告】全面复工在即,寻找结构性机会
【平安全景图】医药|肝病用药全景图:肝病大国,不容忽视的海量市场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动态跟踪报告】经销商短期承压、龙头抗风险能力更强
【平安交运行业动态跟踪报告】航空、机场拐点将至,快递行业持续增长
【平安农林牧渔行业点评】蝗灾蔓延至印巴,关注农产品价格波动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美国大选研究系列专题(一)|民调篇:美国大选及民调观察
【平安策略点评】再融资松绑打开科技主线向上空间
本周重点报告精选(2020.02.10—2020.02.14)
【平安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报告】抗病毒药物方兴未艾,仍存大量未满足需求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新时代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研究系列专题(七)|资本金篇:银行资本约束差异,补充工具创新应提速
【平安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跟踪报告】从锂钴到整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梳理
【平安策略专题报告】科技创新将引领“疫后”结构性行情
【平安全景图】电子|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全景图
【平安全景图】电力|电价篇
【平安策略周报】科技引领结构行情持续
【平安环保公用行业动态跟踪报告】疫情之下,医废处理景气度大幅提升,运营资产防御价值凸显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动态跟踪报告】海外风机龙头订单大增,国内疫情不改景气趋势
【平安大宗周期行业深度报告】无惧疫情短期扰动,布局周期待反弹
【平安策略专题报告】资本市场改革系列报告之一:从监管周期的视角看制度变革和市场机遇
【平安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疫情推动线上应用需求增长,但后续需关注主线逻辑
【平安能源行业区域专题报告】新疆篇:国家能源供应基地,内陆向西开放窗口
【平安汽车行业深度报告】龙头依旧,新能源放眼长远
【平安TMT行业深度报告】疫情下,科技硬件产业的挑战与契机
【平安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报告】生物医药产业是抗击冠状病毒的先锋
【平安地产&建筑建材行业深度报告】疫情短期阶段性冲击,中期关注政策端走向
【平安交运行业深度报告】疫情终将雨过天晴,“危”中寻“机”,交运看长线
【平安电子行业深度报告】企业复工在即,疫情短期影响有限
【平安大消费行业深度报告】春节消费受阻短冲击,价值不变抓买点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短期冲击难以避免,金融市场“危”“机”并存——从总量视角看新冠疫情影响几何?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动态跟踪报告】40张图看懂2019年汽车行业
【平安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存储上行周期已至,静待非存储“建库存”行情
【平安有色行业深度报告】锂周期再探:供需变化积极,2020年有望见底回升
【平安宏观动态跟踪报告】解读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平安全景图】计算机&银行|区块链产业全景图
【平安研究】2019年度十大优秀报告
【平安电力设备动态跟踪】外资财报跟踪系列|海外工控巨头如何看2020年行业景气度
【平安宏观快评】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切换解读:推动融资成本下降,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平安科创板系列全景图】机械|激光加工装备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全景图】医药|百年抗癌,任重道远——抗肿瘤靶向药物篇
【平安全景图】医药|疫苗篇
【平安全景图】医药|带量采购政策全景分析
【平安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乘用车篇
【平安汽车】汽车经销商行业全景图——行业变革+多元化业务发展,经销商有望从量变到质变
【平安汽车】汽车产业链全景图——乘用车篇
【平安地产】商品住宅行业全景图——细数住宅前世、今生及未来
【平安地产】养老地产行业全景图:“需求升级+政策红利”双轮驱动,养老地产有望开启新时代
【平安地产】物业管理行业全景图:“城镇化+消费升级+渗透率提升”多重驱动,物管发展方兴未艾
【平安电子】手机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链全景图——科创板系列
【平安计算机】科创板系列——AI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通信】科创板系列——通信5G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机械】科创板系列——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机械】智能制造行业全景图——半导体设备篇
【平安机械】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锂电设备篇
【平安机械】3D打印产业链全景图|科创板系列
【平安电力】电力行业全景图——核电产业链篇【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电机电控篇
【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充电篇
【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电池材料篇
【平安食饮】生猪屠宰行业全景图
【平安食饮】牛奶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建筑】装配式建筑行业全景图
【平安证券】环保行业全景图——生活垃圾篇
【平安钢铁】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钢铁篇
【平安有色】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有色篇:应用广泛,格局迥异
【平安石化】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石油化工篇
【平安煤炭】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煤炭


扫码关注我们


平安证券研究所官方公众号

“平安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